第四十二章

[原文]

—————————原文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一陰一而抱一陽一,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注音版—————————

(dào)(shēng)(yī),一(yī)(shēng)(èr)
(èr)(shēng)(sān),三(sān)(shēng)(wàn)(wù)
(wàn)(wù)(fù)一陰一(yīn)(ér)(bào)一陽一(yáng)
(chōng)(qì)(yǐ)(wéi)(hé)。人(rén)(zhī)(suǒ)(è)
(wéi)(gū)、寡(guǎ)、不(bù)(gǔ)
(ér)(wáng)(gōng)(yǐ)(wéi)(chēng)
(gù)(wù)(huò)(sǔn)(zhī)(ér)(yì)
(huò)(yì)(zhī)(ér)(sǔn)。人(rén)(zhī)(suǒ)(jiào)
(wǒ)(yì)(jiào)(zhī)
(qiáng)(liáng)(zhě)(bù)(dé)(qí)(sǐ)
(wú)(jiāng)(yǐ)(wéi)(jiào)(fù)

[译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是“”,“”生“”“”生“万物”这里的有及是“”,“”生“”,“”生“这里的“”不是指的数字三,在古代三可以代表很多。“”是一陽一,“”是一陰一,一陰一陽一和合生化万物,也就是“三”生万物了。

万物负一陰一而抱一陽一,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一陰一,而,抱一陽一,很多人都容易理解错,这里代表的是万物一陰一陽一之气和合,才能朝气蓬勃,生生不息。也说明了万物是离不开一陰一陽一的,缺少一陰一也不行,缺少一陽一也不行。人也是一样,头乃一陽一,对立脚为一陰一。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人之所恶,唯有:孤、寡、不谷,而君王自称之,这里大家可以去了解一下第三是九章这句话“侯王自谓孤、寡不。此其以贱为本也?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所以物质上面的损失,可以说是益。也可以说是益上面的损失。这里很乱,语言很难说明白,但是大致的意思就是,有两面,一一陰一一一陽一,就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样~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暴者不会顺其自然处事,故死,我将这句话当作传教的宗旨。

[长篇大论]

没有找到相应案例的故事

解签

一个年轻人去寺庙里求签。他很虔诚地敬香,跪拜佛像,然后抽签。一位老和尚站在一旁。

忽然,年轻人欢喜地大叫一声:“谢谢佛祖!”他起身,对老和尚深鞠一躬:“法师,麻烦您给我细解一下这个签,行吗?我知道,这是上上签呀!它怎样指引我去争得成功呢?”

良久,老和尚说:“你现在是做什么的?”年轻人羞赧地揉揉鼻子,说:“一直居无定所,东奔西跑的。”老和尚又问:“那么,你追求什么样的成功呢?”年轻人一下来劲了:“我想经商呀,白手起家,像李嘉诚、比尔·盖茨那样,做一番大事业。”老和尚问:“如果不成呢?”年轻人说:“我曾经想参与保险业,从保险推销员干起,逐步做到总裁……”老和尚笑了:“你很有志向呀,不过,这个也不成怎么办?”年轻人想了想:“说实话,我最初想当作家,写一两本书,畅销全世界,争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和尚点点头,问:“刚才,你说自己居无定所,东奔西跑,是什么意思?”年轻人说:“因为我这几年失业几次,不得不常常在外奔波,寻找一份工作糊口呗。”老和尚问:“能糊口了吗?”年轻人惭愧地揉揉鼻子:“唉……不过,我不时能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接济。”老和尚宽容地笑了:“我无意反对世人追求成功的心情,但是,生存先于成功、大于成功——佛祖根本就不是为了帮助一个连基本生存都没有解决的人去凭空追求成功的。”

年轻人显然很震惊,问:“那么,这个上上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老和尚笑答:“依我看,它是说你的生活就要安定了。相对你的目前而言,它的确是上上签。”

何为高僧?

夕一陽一西下,寺庙里,一群小和尚围着老方丈席地而坐。

老和尚手持一把扇子悠然自得地摇着,小和尚唧唧喳喳,问老和尚道:

“师父,什么样的人才能是高僧、是智者啊?我们都想做高僧,做智者呢。”

老方丈眯着眼,微笑着望着这群小和尚,笑道:

“达摩祖师有一大群弟子,其中三弟子和小弟子两个人最受尊敬,被你们称为高僧、智者、大师……总之,当时能用的称谓都用上了。忽然有一天,达摩祖师让这两个弟子云游四方,普度众生,两名弟子欣然而应。于是,两个人就一起下山了。

“后来,两个人都做了不少好事。当然,也都受到了不少赞誉,只是两个人在助人时的性格迥然不同。三弟子一直都是默默无闻地帮助着别人,只要别人有需要,他都绝不吝啬。小弟子就不一样了,他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很多人都认为小弟子喜欢偷懒……同样是高僧,对三弟子的评价总远远比小弟子多。

“二十年过去了,达摩祖师圆寂了。他的弟子们都继承了他的遗愿——行善助人,普度众生。这时,三弟子的名声盖过了小弟子,在所有弟子中最为响亮。

“又十年过去了,三弟子的身体越来越差了,别说帮助别人,甚至连自己都需要人照顾了。此时,众人忽然发现,身边助人的僧人越来越多了,都十分年轻,且都有一个习惯,每隔半年就跑到深山里去了。于是,众人就想到了那名早年成名的小弟子。

“不久后,人们果然发现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些年轻僧人都尊称那名小弟子为师父。”

说到这,老方丈顿住了,问小和尚们道:“知道最后人们为什么喊达摩祖师的小弟子为高僧、智者了吗?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深山里又去干什么了呢?”

“去教弟子啦。因为他教了好多弟子呀,这些弟子都能在他老的时候继续帮助别人呀。”小和尚们唧唧喳喳着。

“这不是主要原因。”

“那主要原因是什么呀?”小和尚们眨着眼睛,问老方丈道。

“达摩祖师的小弟子跑到山上,是去休息了,去快乐了。真正的高僧,真正的智者,应该懂得休息,懂得享受快乐。一个僧人,连自己都快乐不了,休息不好,就是连自己都没有度好。既然连自己都没有度好,又怎么去度人呢?”

“所以啊!做个真正的高僧,首先应该懂得快乐,先度自己再度别人。”

小和尚们似懂非懂,却做醍醐灌顶状。

看着小和尚的样子,老方丈哈哈大笑。小和尚们也笑了,瞬间,小和尚们发现:这一刻,自己也成了高僧。

《道德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