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20]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21] 涤除玄览,能如疵乎?[22]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23]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24]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25 ]

生之、蓄之,[26]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27] 是谓玄德。

【注释】

[20] “无离”什么?当然是“道”。只要有片刻离开了道,就会立刻从四面八方陷入矛盾之中。相反,无离乎道,载营魄而抱一,就会发现,一切皆是虚无!或者说,没有什么是不能克服的。

[21] 什么是“婴儿”?中国哲学对于什么自然规律不感兴趣;兴趣之所在是政治。

对于政治的研究又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大的对立体系。对于前者而言,政治是物质性的,是机器,机构,如此等等;对于后者而言,政治是某种感情,某种道德倾向,某种信仰,最后,是意志。

老子在这里也是指“意志”。对于传统的政治理论而言,政治最终将发展成为意志。德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鼓吹“权力意志”理论。尼采说,“婴儿”是遗忘,是游戏,以一种游戏的态度对待人生,认为人生是一场游戏。

在这里,老子的“婴儿”其实就是“意志”的极端化:这种意志并不是在对外的不断征服中扩大自己;相反,这种意志不断走回自身,在对内的无限回归之中不断放弃自己,“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而且也只有这样的意志才是最高的意志,是不会放弃的意志。

[22] 什么是“玄”:“此两者(有与无),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如果有人因此感到无比愤怒:你怎么居然连“玄”这么“玄”的字眼都给出准确的概念了呢?的确!经过时间的洗涤和无数凡夫俗子的喋喋不休,大哲学家的本来十分严密的概念被弄得一塌糊涂!

没有比这个例子更加具有说服力了。“玄”本来是“有”与“无”的同一,或说是二者的共同的“规定性”(借用黑格尔的术语,详细的解释见前面)。这本来是简单的概念,但不幸被淹没在无穷尽的想象之中了。

所谓“涤除玄览,能如疵乎”,用列宁主义的术语来说,不外是涉及一个“认识论”的问题。人们一般认为完善的认识应该象和氏壁一样圆润无暇。但是老子在这里却说什么“涤除玄览”。就是说,老子认为,真正的认识不是人们一般想象的那样,是一种熟悉;相反,所谓“真知”在于破坏被认识事物的完满性质,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同化。但是这样一来,双方就同时不再保持自身的原始自在的状态了。也就是“如疵”了。

[23] 为,意气也。有意气而害国伤民。

[24] 雌者,顺也。循雌以顺乎天地。这里再说一下,老子反复强调要处在“雌”的状态中。这不能不说和远古母系社会时代的残余政治思想有关。

[25] 知者,滞也。有知则不能达。自从孔子、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后,中国的学者就致力于这些非常琐碎的理论工作了,“格物致知”。而同时西方的实践的科学大踏步赶了过去。如果研究一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史就会发现,中国的一直领先的科技水平正是在宋、明时代,即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之后衰落的。人们不是将宝贵的一精一力放在切实的学问上,而是将时间浪费在儒家经典上面。而儒家经典,里面除了教育人如何成为一奴一隶之外,根本对社会发展没有一点用处。

[26] “无土不生,无水不长”。

[27] 宰,主宰,统治。

【译文】

精神和身体合一,能不分离吗?把像结聚以达到柔顺,能像婴儿一样吗?清除杂念,使心明如镜而照察万物,能没有瑕疵吗?爱国治民,能顺应自然而无为吗?口鼻开合,能做到像雌性那样安静吗?通达天下事理,能不用个人智慧吗?应当使万物生长,并养育它们,能够使万物生长而不据为己有,对方物有所施为而不自持有恩,使万物滋长而不加以主宰,这叫做“玄德”(深远的德)。

《老子集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