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一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此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那时,须菩提听如来佛说到这里,心中已经深悟佛理旨趣,颇为感动的流下泪来。不禁向如来佛赞叹了一声:“希有的世尊!您所说这个深奥的经典,即使在从前,我虽具有慧眼,也能一闻千悟,却是未曾听得如此深奥的经。我既闻此经,自一性一清净中,已悟有本来全真的实相。如果有人,得闻此经,而信心纯正清净,毫无尘念。而生般若真实之实相,就可知道这种人,是非常难得,是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的人。但是,世尊!究竟这般若实相,就是诸法空相,不是一般所说实物,但为引导众生离开执著而找回本心,不得不假藉一个名,称之为实相而已。世尊,此经我听到这里,已能了解其中的妙理,信奉修持,应该不是难事。倘若后世过五百年之后,是浊世末法的时候,离开师父您的时期已远的苦海茫茫众生,听到此经而能信解受持的人,则此人真的是明了自一性一的第一人,实在难得。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顿悟真空,必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因为他已经了悟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是非相,所以能够离一切相,其心灭寂,就可以称之为佛。”佛告诉须菩提说:“对的!你这样说是对的。当知后世如果有人,听到般若之妙法而不惊骇、不恐怖、不畏惧,这种人实在是很少有的。为什么呢?须菩提!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一波罗蜜,此人的智慧已到彼岸了。不过修持的人却不可以对彼岸有所执著,不过为了要引导众生修持,特别给予一个名称,称之为第一波罗蜜而已。须菩提!再说到忍辱波罗蜜,凡辱境之来,恬然处之,不生忿怒即是忍辱波罗蜜,但真空本来无相,外不见其辱,内不见其忍,浑然两忘,切勿执著于忍辱,所以我说非忍辱波罗蜜,只是为便于众生修持,特别给予一个名称,称之为忍辱波罗蜜。为什么呢?须菩提!就好比我的前生,被歌利王支解身一体的时候,确实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否则当时我在被支解时,如果著有四相,必定心生忿恨,必成苦果。须菩提,我又想起过去的前五百世,做忍辱仙人修忍辱之行时,就已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由历劫顿悟真空,可知吾人所修行的,决不是一朝一夕所成的。所以说,须菩提!菩萨之修行,首当空其心,离一切相,方能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此心中不执著于色,不执著于声、香、味、触、法,应生无所住心,此心才能圆通无碍。若于六尘中,一有执著,便不能解脱其住心,即非菩萨的住处。所以我说,菩萨心本来是虚而明,若住于六尘就不能觉悟,我所谓的不应住色布施,原因就在于此。须菩提!菩萨不住色布施,发心广大,不是为己,是为有利于一切众生,应该要如此无相布施。而我所说的一切诸相,原是指点诸菩萨解脱的,其实真宝的本体皆是空的,原是非相。而一切众生,也是引导诸菩萨灭度而已,其实若见本一性一,妄心自离而入佛境,那么一切众生也就不是众生了。须菩提!我所说的般若波罗蜜,皆是无上的菩提,是真而不妄、实而不虚、如常不变,不是欺人的,也没有两种说法。须菩提!我所说的般若之法,是真如无相,无实一性一;是自一性一自足、无虚的。须菩提!如果菩萨是一心执著于法而行布施,则是未离四相,有如人进入暗室,一无所见。如果菩萨心不执著于法而行布施,则如同人张开眼时,日光四照,见种种色;其心洞澈真空,可了一切之境。须菩提!当我灭后,到了后世,若有善男子或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到菩提之觉位,成自一性一之如来,我当知此人,也必以无上智慧照鉴之。而此人成就见一性一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

《金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