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四众过,不然犯菩提心

就像一个女生问我,师父,要不要结婚?谁都可以结婚的。但是有人痛苦,有人快乐。如果你在结婚以前,就有空性。她说什么叫空性?接受变化无常。有也好,没有也好。有,我就爱惜他,借这个机会大家来学佛。没有,反正爱情本来也就是苦的。如果你有这个空,就是超越,超越。你结婚,对你有帮助。你也不会受苦,对方也不会受苦。所以我绝对不能跟对方讲说你不要结婚。也不能跟对方讲说你要结婚。佛法的目的就是出世间法。让我们超越这种善与恶的痛苦。生与死的痛苦。爱与恨的痛苦。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最后要超越,自净其意。你想好了没有。没想好没关系,要多思考。
    欲一望 是快乐吗?我们为什么要出家?出家是因为欲一望 是生死轮回的痛苦。而且当下也非常痛苦。所以我们不敢有男女的欲一望 。我们出家人,你这么尊敬,为什么你去谈欲一望 ?师父规定你们不能谈恋爱,我们在家可以。师父是做给你看的。这样才有解脱、快乐。进一步还可以做菩萨。在家如果有强烈的欲一望 ,多痛苦。所以你要去思惟。所以不但要思惟,不要让这个事情接近你。你才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你去参与了这个男女的情欲,你又不觉得痛苦,又没惭愧心,代表你这个人没慧根。可能有一点小聪明,但是却很愚痴。甚至有一种人叫邪见。反正我这样无所谓,心好就好,吃肉没关系。你叫邪见了。你邪见,将来也会堕落恶道。
    所以我想,佛教要我们,不管碰到什么事情,这些事情,你必须有佛法的分析的智慧,去了解我应该要怎么做。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受苦,也不会让别人受苦。也不会让社会受苦。所以我想,思惟空性,不离开有的存在。你不能讲,空性就好了,干嘛布施?不要执着了,干嘛持戒?那就错了。所以佛陀说,如果有人告诉你说,好好研究经典,不要每天光放生、光助念,你们这样太执着了。讲这个话,佛陀说这个人会下地狱。因为他是个邪见。我们讲的智慧是你要去布施,但是又做到能够放下的布施。你要持戒,但是又不会有持戒的傲慢。所以如果你没有智慧去布施跟持戒、忍辱,反而是个邪见,不好。
    如果你有正见,般若智慧,你去做这些,就会成为自利利他,福慧圆满的资粮。所以我想,每天各位修行,它就要让你保持在这样的正念的状态,但是最重要的正念是空性。但是空性不离有的存在。空性是了解万法的真实面貌。都是变化无常的。都是因缘和合的。也因为都是因缘和合,所以它不可能有一个单独永恒存在的本体。因为一直在变。水变成水蒸气、变成雨、变成云、变成冰块、变成雪。它不断地在变。只是因为,背一下: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水对天上的人来看,它是个玻璃。对人间来看是个水。对鬼来看是硫酸,对动物来讲是它房子。因为思想不一样。所以同样一个水,感受不一样。这个叫万法唯心造。如果各位你了解,原来我们的心决定,你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心念,你才不会痛苦。
    就像等一下要做烟供,对我们来讲,烟供真慈悲。能够布施鬼道,妙欲云烟供,诸佛菩萨欢喜,土地公欢喜,但是对无明的人来讲,你们这些人,糟糕,浪费粮食,好吃的食物不吃,拿去烧掉。为什么?因为心念不一样。他就跟你这样骂。就像刚刚我们在放生,那些钓鱼的人说,这些人头脑坏掉,我们在那边拼命钓,他们在那里一直倒鱼。所以他们就撒网,你们那么笨,你们放,我们去抓。所以今天放小只一点,他们就抓不到。所以,但是因为心态不一样,所以各位如果你不调整一个正确的心态,你永远在无明。无明,你就误会;误会,你就造业。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要看到万法的真实相。万法的真实的面貌是什么?讲的就是空性。空性在有情身上叫佛性。如果一个有情都能够看到这个空性,他都可以成佛的。所以对我们来讲,所有众生都可以成佛。不要欺负众生,不要批评众生,不要舍弃众生。
    这个出家人现在在乱搞,在杀人,在跟女人睡觉,你也要尊重他,因为他也可以成佛。只是他现在暂时无明而已。各位这一点最重要。所以在《宝积经》里面,大迦叶尊者是贵族出生,他持戒、苦行,他有一点骄傲,佛陀就故意跟他讲这个法。卑贱的人也有佛性。也可以成佛。所以那个时候,迦叶听完跪下去:佛,愿我从今天开始,面对到所有的众生有情,都把他当作佛来看,来恭敬,对吗?佛说:就是要这个思想。不能有分别心。如果你去看不起一个修行人,你就是诽谤三宝,诽谤正法。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我想学佛就要我们修这个生起次第。就叫清净观。对你来讲,正在钓鱼的人也可以成佛。因为换个历史空间,十年前搞不好你就是钓鱼那一个。我们是放生的那一个。现在十年后你也来放生了。甚至你现在做得比我们还积极。所以因为时间、空间,因缘成熟了,谁都可以改变的。
    所以不要看不起钓鱼的人。不要看不起在造恶业的人。所以不管任何人,甚至修行佛法,世间的所有宗教,就像噶一玛 巴讲的,任何宗教你可以不相信,但是你千万不要不尊敬。他们也有他们的修行方法,你要这样来看。所以菩萨戒叫我们千万不要自赞毁他。不要说四众过,不然犯菩提心,因为你这样就舍弃众生。因为众生是佛,你怎么可以骂佛?虽然他现在是个坏人,但是他的佛性依然在。所以《四十二章经》叫我们无修无证,你就看到佛性。
    我们现在是,我要追求什么,我要追求什么,你就看不到佛性。我持戒、我布施,不行。你也要安住在空性。所以,有所求,反而不行。所以打坐就叫你放下……,全然放下,看到自性,自性就是佛。所以佛跟凡夫众生,差别在明与无明。破无明。智慧、慈悲圆满了叫佛。现在在无明。所以现在叫凡夫。但是无明的本体就是空性。贪、瞋、痴的本体也是空性。所以凡夫跟佛没有差别。只是因缘的问题。所以如果这样去看,你就会超越一切。所以佛教里面,所谓脱离痛苦并不是说我要富有,我不要穷;我要健康,不要生玻因为对我们来讲,健康、生病;生跟死,他只是一种现象。一种现象而已。你要去思惟这个,但是问题是我活着,我就可以累积资粮,显悲心。但是哪一天我们要面对变化,死亡了。就没关系。因为本来就没有。

《海涛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