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那时候

  两人停了下来,身周的种种异像消散,晴朗的天空下,湖心小亭,妙善手里端着一杯茶,还冒着热气。而宋谦还是坐在那里,把目光从妙善的眼里移开。
    “我们不分胜负,我奈何不了你,你也奈何不了我。”妙善喝一茶,淡然道。他还是那么出尘,像佛,也像仙。
    宋谦站了起来,负手而立,“也许让你失望了,咱们的这场较量,必须分个胜负。”
    妙善皱了起了眉,表示不解:“你我不是平手吗?”
    宋谦点头,随又摇头,“我不是一个人,我是大明王朝的钦差!”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身上涌现出一股威严,这是官气。
    但凡为官者,自有一股威严,连强盗和鬼怪都不敢和官府作对,一听是官府中人,心中敬畏,害怕,见了心惊胆战,这就是官威!
    而大官还受王朝气运庇护,眼不花,耳不鸣,身体强健,颐指气使,万法不侵,被天地鬼神保佑,邪术都不能够侵害他,能轻易让邪魔退散。官员的亲属和下人也会沾染这气运,出门在外可以获得极大好处。
    这就是气运的力量,天地大势,滚滚如潮,非一人一物可阻挡!
    “你!”妙善心乱了,他感到了恐惧,那是面对庞然大物的恐惧。
    他尤不相信地道:“我有异术傍身,有诸多信徒,人来渡人,鬼来渡鬼,你奈我何?”
    宋谦摇了遥头,拍了拍手掌,突然一阵杀害声起,一个个寒光照铁衣的兵士出现了,他们惊退了行人,由两个身手不凡的男子带着赶来。
    这两人分别是尤山安和刀逍遥,是宋谦提前安排好的,遇到妙善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两人的战斗不可避免,回来便商讨了对策,知晓者只有他们三人。这几天以来,宋谦按兵不动,专等妙善的到来,安如泰山,以不变应万变。
    妙善见此,颓废地坐了下来,茶水溅湿了他的僧衣,样子略显狼狈。
    “惊风骇浪之中,我是一叶扁舟,想要护持众生……”妙善双手合十,一行清泪从他明亮的眼里滑落,如珍珠般晶莹透彻,于光下闪耀七彩光辉,好像佛脑后的圣光。
    宋谦若有所思地道:“慈航普渡,能做到的又几人?”
    妙善唯报有苦笑。
    这时,尤山安双手呈上了尚方宝剑,宋谦轻轻地将剑拨了出来,剑在阳光下闪着冷森森的光芒,映在眼里,让人心颤。
    “你杀了我吧。”妙善闭上了双眼,像在说着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宋谦持剑,剑指妙善,但迟迟没有动手。
    他知道妙善败了,因为妙善只有一人,而他是钦差,身后是一个王朝,纵然妙善有异术可渡人为己,但在四方环敌的情况下,如何招架?凭他一人之力,可渡得了一个王朝?
    所以,妙善败了。
    而且,必须死,他异术迷惑普通百姓,迷惑乡绅员外,迷惑朝廷命官。天下之大,莫非黄土,只要在“黄土”之内,他只能死!
    妙善眼开了眼皮,笑道:“你不实在。”
    “噗!”
    一道温热的血液溅在了宋谦的脸上,宋谦闭了眼,妙善道:“我来帮你吧。”
    剑穿透了妙善的胸脯,是他自己撞上来的!
    “大树!”
    一个焦急的声音响起,妙善回过了头,看到一个白色的丽影飞速掠来,是玉娘。
    “小狐。”妙善轻轻叫道,脸上显出了美好,他手掌一推,身子倒退几步,从剑中抽了出来,鲜血喷洒,四处都是,染红亭子。
    玉娘叫道:“不!”人已经来到妙善的身边,一把扶住他,“你为什么要这样?”
    妙善笑了笑,并没有常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和痛苦,“我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
    “嗯。”玉娘重重地点了点头,眼泪控制不住地流出。
    慕容湘儿在这时也赶了过来,她看了一眼玉娘和妙善,然后质问宋谦:“你为什么瞒着我们?”
    宋谦将尚方宝剑丢在了地上,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尤山安威严地扫视了周围一圈,被他看到的兵士连忙低下了头,装作没有看到,而后他淡定地拾起尚方宝剑。
    “跃过三湖四泽中,一肩担月上九龙。
    龛得葫芦可禅定,榻依岩石悟能空。
    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腹饥时饮露充。
    物与民胞共寒暑,调和风雨万帮同。”
    妙善低声吟道,血沫子顺着他的嘴角流出,眼神越来越无光采,直到最后黯淡。
    他的眼睛在合上的前一秒,记忆像是洪水突破闸门,汹汹涌来:
    那是很久以前,他从一颗幼小的树苗,逐日逐年的生长,期间有一只毛发雪白的小狐狸常常倚在树上,用兽语倾诉着它的或喜或忧的事。小狐狸认为大树是死的,可有一天大树忽然说话了,吓它一跳。
    原来大树经年累月,吸引天地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意识,也就是成精了。只是,植物成精修炼,比动物更难,大树虽然有了意识,却不能从土地里拨出自己的根,自由自在地行走。然而,这别不妨碍它与小狐狸的交往,它们如同人类的小孩子一般,说说这说说哪,总是很快乐。
    但,这快乐是如此的短暂,小狐狸有了一定的道行,须离开森林到外面修行了。大树充满了不舍,只能垂泪答应,它没有泪,却流出了树脂。
    大树多想如动物一样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大地上,可惜,躯体被根固定在了土地深处,想离开也不能。
    有一天来了一位高僧,他坐在树下悟道,就如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只是换了主角和配角。高僧悟道数十载,白色的眉毛长到了地上,他的生命即将了尽,终是黄天不负有心人,让他悟道得成。但,他的生命到了尽头。
    高僧感谢大树几十年如一日地陪伴,临死前将一身道行注入大树躯干内,让大树一朝功成。
    跃过三湖四泽中,一肩担月上九龙。
    龛得葫芦可禅定,榻依岩石悟能空。
    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腹饥时饮露充。
    物与民胞共寒暑,调和风雨万帮同。
    这是高僧死前吟出的诗,道出了他的一生和心愿。
    大树得到了高僧的传功,它能动了,可以轻易幻化成人形,四处自由走动了。这时候,他想到了小狐狸,于是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大地。
    一路穿行,他如森林的精灵,第一次见到人,那时人在砍树,砍他的同胞。
    他痛苦,他悲凉,他伤心,但他没有起杀心,他想起了高位几十的教导,要以慈悲为怀,渡人成佛,自己才能成佛。
    后来,他又见到了许多可怕的事,人类和人类居然也在互相残杀,于是他立誓要渡尽世间所有恶人。因为人是万物的灵长,只有改变人才能改变万物的命运。
    于是,他做了,要渡所有人成佛。
    …………
    湖上很安静,亭子也很安静。
    玉娘抱起妙善,他死了,法力消散,现出本体,一颗树。
    “那时候,多么美好,我倚在你的身上憩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大明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