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宣怀害死胡雪岩?盛宣怀用电报网斗败胡雪岩

盛宣怀和胡雪岩,是宿命中的对手。这两位红顶商人,以官员之身担任企业老板,一脚踏在政坛,一脚踏在商界,都对洋务和实业感兴趣。胡雪岩背后站的是以左宗棠为代表的楚军势力,盛宣怀依靠的却是李鸿章-淮军-北洋这三位一体的参天大树。在当时慈禧太后挑动地方督抚互相倾轧,以维持地方势力微妙平衡的政治大背景下,盛、胡两个人既是政敌,又是商业竞争者,简直就是天生的冤家对头。这两位中国商业巨子的斗法,以争设国内首条电报线路为发端,错综复杂,精彩好看,延续数年后,以胡雪岩的败亡而告终。电报在这出好戏当中,恰恰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左宗棠成“先烈”首败一阵

就在盛宣怀为李鸿章暗暗筹划,意图建立电报线路时,胡雪岩也向左宗棠提出了极其相似的方案。

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清末继曾国藩之后著名的大臣。他们的意见,甚至可以影响到清廷中枢的具体决策,可谓是地方督抚大员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但在政见上,李鸿章主和,左宗棠主战,再加上慈禧似有意若无意地搞政治平衡,故而两个人并不相得。

当时胡雪岩探知盛宣怀的举动后,抓住左宗棠正从军机大臣、总理衙门行走转任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的良好时机,向左提出应该抢先设立电报,压一压李鸿章的风头,还进一步细说了电报的政治、经济意义,认为如果开设电报,一定能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收新途。

一可以做点实事开创财源,二可以顺便打击一下老对手,这样的好事哪个不肯做?左宗棠立刻具折上奏,备言设办电报、自强兴国之利,希望朝廷能允许他在两江境内架设电报线路,开展电报业务。

左宗棠的奏折内容很快被李鸿章在内廷中的奥援李莲英传递了出去。李鸿章得信后自然大怒,被人抢了头功的盛宣怀也是一肚皮无名火,但他不愧是李鸿章的小管仲,冷静下来一想,便转怒为喜,并为李鸿章讲出一番道理来。

盛宣怀以为,左宗棠这次上书,表面上是先拔头筹,夺了李鸿章的面子。但实际上,当时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场,对于电报这种新发明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不少王公大臣和各地督抚都认为电报将会“惊民扰众,变乱风俗”,特别是大清朝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更是对这种洋鬼子的玩意儿深恶痛绝。国人爱讲“利不百,不变法”,尤其在当时那昏庸愚昧、一潭死水的官场气氛中,敢为天下先的先驱往往变成先烈。左宗棠跳出来这么一大声疾呼,守旧派肯定会大加攻讦,短时间内必不能成事。

盛宣怀于是为李鸿章谋划:不妨就让左宗棠去当这个先锋,趟这浑水,我们只管做好基础建设的准备。等到左宗棠和守旧派斗得两败俱伤、师老兵疲之际,我们再拿出更可行的方案收拾局面。前人种树,后人摘果,岂不快哉!

李鸿章是何等样人,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一辈子,已经成精了,听了盛宣怀有理有据的分析,自然连声称妙。于是便命盛宣怀暗中主持准备工作,并写下亲笔书信,吩咐盛宣怀持此信悄然奔赴上海,请李的老友、时任太古轮船公司总经理的郑观应,一同筹划办理电报建设。

李鸿章巧设计赢得一局

后来的事态发展完全证明了盛宣怀的判断。左宗棠和反对派在朝堂之上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而慈禧太后的心思当时正放在如何从日本手中夺回藩国琉球一事上,被这些人吵得烦了,索性各打五十大板,将电报一事搁置不议。左宗棠一场辛苦毫无所获,怏怏地奔赴两江上任。胡雪岩经此挫折,也只好偃旗息鼓,将精力转回他的老本行钱庄和茶叶、蚕丝生意上去了。

而盛宣怀抓住这个机会,先是邀请郑观应出山这位曾写出惊世著作《盛世危言》的郑观应也是位牛人,他的事迹容后再叙北洋添一干才,盛宣怀得一强力臂助。接着购买电报器材,并在李鸿章的势力范围内,从大沽、北塘海口炮台与天津之间架设了一条短途电报线进行试运营,这也是在中国大陆境内,由中国人正式设立的第一条电报线路。

在盛宣怀和郑观应的妥善安排下,这条线路铺设和运行的过程相当顺利。建设完毕后,李鸿章还动用他的影响力,邀请了光绪的亲生父亲醇亲王等宗室、大臣到现场观看。这些人哪里见过这么“尔发彼得,倏忽而至”的通信方式,不禁纷纷赞叹不已。李鸿章于是乘势上书,要求开设电报局和电报学堂,并保举盛宣怀为电报局总办。在李鸿章的强力推动下,此折很快被奏准。李鸿章和盛宣怀先抑后扬,谋定而后动,干净漂亮地赢得了“电报开设”这一战役的胜利。

左、胡两人得知此消息后憾恨不已。但即便位高如左宗棠、老练如胡雪岩,这个时候也没有意识到,盛宣怀入主电报局以后,将会给他们造成多么沉重的打击。

盛宣怀切齿恨主宾一心

话说胡雪岩和盛宣怀的斗争,可算是由来已久了。盛宣怀早年在主持轮船招商局时,曾因胡雪岩暗施手段遭到弹劾,丢掉了督办之职。1878年,盛宣怀到湖北勘查铁矿,开办荆门矿务总局,又遭到胡雪岩暗中诋毁,中途被调回京城。在这次创办电报局的交锋中,胡雪岩虽然败了一阵,但也让左宗棠利用手中权力为盛宣怀设置了重重障碍。电报总局在天津成立后,盛宣怀任总办,郑观应为会办,着手在紫竹林、大沽口、济宁、清江、镇江、苏州、上海等七处设分局,其他几处都很顺利,唯独架设长江电报支路时,被左宗棠阻碍,没有获批。

盛宣怀对胡雪岩切齿痛恨。再加上胡雪岩是左宗棠的财神爷,左的多项施政都靠着胡筹集粮饷、开辟财源才得以施行。李鸿章作为和左宗棠斗了一辈子的老对手,非常明白“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的道理。主宾两人可谓一条心。

在遏制了电报总局进军长江流域后,胡雪岩派人混进盛宣怀开办的电报学堂学习,基本弄清了架设电报线路的工作流程,还搞了几套密码出来。左宗棠随即上书朝廷,并获准独立建设长江电报支路。

盛宣怀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约见了丹麦大北、英国大东两家公司的代表,并和他们私下达成协议,电报总局可以以三倍的价格买下这两家公司的电报线路器材,条件是他们不准与胡雪岩进行任何交易。当时中国国内根本没有生产这些东西的能力,只能从国外进口,胡雪岩无奈,只好不断提高收购价格。盛宣怀见此情况,又生一计。

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大北公司终于答应卖给胡雪岩一批电线和器材,但拖了整整一个月才运到。心急火燎的胡雪岩立刻安排安装,但工程开始没多久,就发现这批器材的质量根本不过关,工程被迫停工。

就在此时,李鸿章的折子已经递到了北京城,指责胡雪岩庸碌无能,徒糜国币,并强烈要求国内电报统一管理,长江支线应交由电报总局进行建设。在李鸿章的暗中策动下,许多大臣也纷纷上书,要求撤换胡雪岩。慈禧见群情激愤,而且胡雪岩确有失当之处,于是应了李鸿章所请,左宗棠只好拱手把长江电报线架设一事交给盛宣怀。

时间拿捏得如此准确,打击把握得如此狠辣,胡雪岩这时怎会还不明白?从一开始,他就掉进了盛宣怀设的局中。这一仗,又是盛宣怀胜了。

胡雪岩大势去呕血一升

1884年,中法战争开始,73岁的左宗棠奉召入京,复任军机大臣,主持对法战事。此时胡雪岩作为左宗棠的大管家,殚精竭虑,搜刮财源支持恩主。而盛宣怀就是抓住了这个时机,挥舞着电报这一天下利器,在蚕丝这个胡雪岩的主场上给了他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击。

江南从明代起就是丝织品的全国四大产区之一。胡雪岩利用左宗棠担任两江总督的便利条件,20余年努力经营,基本上垄断了蚕丝市场,别人很难插得进脚去。

胡雪岩与左宗棠往来磋商,与各地分号联系收购事宜,处处都需通过方便快捷的电报。利用对电报的监控,胡雪岩买进卖出的情况被控制了电报网络的盛宣怀完全一手掌握。他频频发出电报,指挥属下对胡雪岩的蚕丝生意进行狙击,并利用私人关系致电各外国商行,请他们暂时不要购买胡雪岩的蚕丝。这些外国商行平素一贯在胡雪岩面前吃瘪,这时当然热烈响应。胡雪岩的大笔流动资金积压在蚕丝上,再加上还要支持前线战事,财政状况顿时变得捉襟见肘。

恰好这个时候,胡雪岩向汇丰银行所借的一笔款项到期,需要偿还本息共80万两。这笔钱本不是胡雪岩私人所用,而是由他做中间人向外国银行所借,还款时也由他出面为国家先行垫付,再由各地财政补上。若在平时,这80万两银子根本不在胡雪岩眼里,随手就垫上了,无奈此时青黄不接,他只好眼巴巴盼着上海的协饷能尽快到账。

盛宣怀手握电报资源,对胡雪岩的财务状况了解得一清二楚。他敏锐地意识到,最佳时机已经到来,和这个老对手斗了近十年,这场战争已经到了最后一次进攻的时候了。于是他亲自到上海,利用李鸿章的官威使上海道台邵友濂答应,将这笔协饷往后拖20天。

可怜胡雪岩左等上海协饷不来,右等还是不来,而这时汇丰银行在盛宣怀的鼓动下,已经开始催逼债款了。无奈之下,胡雪岩只好从自己的私产阜康银行里抽出80万两,先还了汇丰银行。

通过电报,胡雪岩的每笔调款活动都逃不过盛宣怀的眼睛。当胡雪岩支付完贷款,阜康银行库内乏银之际,盛宣怀发动了总攻。一方面,他托相熟豪绅大商到阜康银行提款挤兑;另一方面他又通过电报,以上海为中心,在各地散布“胡雪岩蚕丝生意大赔,阜康银行已面临倒闭” 的谣言。一时间,取款的人踏破了阜康银行的门槛。

胡雪岩眼看挤兑风潮即将形成,急忙赶往上海坐催协饷,同时还向北京发电报,恳求坐镇军机的左宗棠援手相助。邵友濂得到风声躲出去了,而胡雪岩发出的求援电报却被盛宣怀严令扣下。

挤兑风潮愈演愈烈,胡雪岩只好把自己的地契和房产都抵押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渡过难关。无奈大势已去,阜康银行轰然倒闭。胡雪岩这时才得知,幕后黑手竟然又是盛宣怀,狂怒之下呕血升余,昏了过去。

第二年,胡雪岩在忧愤中病死。年迈的左宗棠眼见自己失势,而北洋的气焰大张,不堪打击,也在同年逝世。

《盛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