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名臣寇准如何将萧太后收拾得服服帖帖

宋无良将,却是良相辈出,寇准即其一。寇准能奠定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仅凭一件事就足够了。景德元年九月,大辽国承天太后(萧绰,史称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辽军攻打威虏军、顺安军、北平寨、保州等城池均告失利,死伤数万。于是改变策略,绕道迂回,直驱大宋都城开封。大宋自雍熙北伐失利以来,便患上了“恐辽症”,君臣不敢轻言边事。此次辽军起倾国之师气势汹汹而来,宋真宗赵恒一下子没了主意。

当时,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私下建议真宗移驻金陵(请幸金陵);签署枢密院事(相当于枢密院副使)陈尧叟是蜀人,建议真宗迁往成都;第一宰相毕世安是真宗担任开封府尹时的老部下,人很正直但是没主见。真宗当廷征求第二宰相寇准的意见。寇准心知王钦若、陈尧叟在搞鬼,故意装作不知,言道:“谁为陛下出此下策?其罪当斩!如今天子神武,将帅协和,如果御驾亲征,敌军自当退去。不然,则出奇兵打乱其部署,坚守城池使敌疲惫。如此以逸待劳,我军稳操胜券。如果逃往江南、蜀地,必定导致人心涣散。敌军乘势而入,大宋朝天下难保!”在寇准的劝说下,真宗打消了南逃的想法。

澶渊之战,宋真宗将宋军指挥权完全交予寇准,给予他充分信任。寇准镇定自若,运筹指挥,屡败辽军,迫使萧太后遣使求和。《澶渊之盟》以“岁币”买和平,自古以来为士大夫所诟病。但是不可否认,盟约以后,大宋朝赢得了长期的和平时期,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如果按照王钦若、陈尧叟等人的意见,宋朝至少将丧失黄河以北的土地,南渡偏安将提早120多年。从这个角度讲,寇准不愧为大宋朝的社稷之臣,功在千秋,利在百姓。但是这个难得的社稷之臣,竟然因个人性格的缺憾,屡遭贬斥,最终潦倒客死他乡。那么智勇双全的寇老西儿究竟有什么性格缺憾呢?

其一、恃才傲物,四面树敌。寇准以才智过人而出名,《宋史.寇准传》记载,“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十九岁就中了进士,受到皇帝赏识,可谓少年得志。年轻的寇准仕途一帆风顺,由地方官一路升至京官,先后从事过谏官、史官、财政等方面的工作,端拱二年二十八岁时,已经做到了枢密直学士(从三品,相当与现代的副部级官员)的高官。淳化五年九月,宋太宗任命寇准为参知政事(从一品,副宰相),此时他仅仅三十三岁。

正是因为才高,办事能力超强,养成了寇准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性格。他为人处事率性、轻狂,好争一时之短长,往往因此四面树敌。至道二年九月,宋太宗在南郊祭祀天地。按例,参与的官员都应该进秩晋级。时任参知政事的寇准处事不公,将自己的亲信故旧优先安排在中书省和御史台等要害部门。而对自己不喜欢、不了解的官员,则退序安排晋级(素所喜者多得台省清要官,所恶不及知者退序进之),引起虞部员外郎冯拯、广东转运使康戬等人的不满。二人先后向宋太宗控告寇准擅权、用人不公,并牵连到执政大臣吕端、张洎、李昌龄等人。吕端时为宰相,与寇准私交甚厚,宋太宗责问吕端,吕端回答:“寇准性格刚强任性,我们不愿与他争执,恐伤国体,”一再谢罪。而寇准则不思己过,对太宗喋喋不休,一味地为自己辩解。宋太宗很不高兴,言道:“鼠雀尚知人意,况人乎?”一怒将其降为给事中(正五品,连降七级),出知邓州。寇准为了几个人的利益,得罪了一大批文武大臣。这是寇准第一次被贬外放。

王钦若是个奸邪之徒,靠投机取巧、迎合上意而得宠,寇准很看不起他。澶渊之战前,王钦若曾私下建议真宗逃往金陵。真宗征求寇准意见时,寇准明知是王在捣鬼,却装作不知,要求真宗将献计之人斩首。过后,又借故将其外放(出判大名府),二人嫌隙越来越深。澶渊结盟后,寇准地位如日中天,而王钦若却在真宗面前屡进谗言,歪曲事实,挑拨离间。景德三年,寇准贬为刑部尚书(从二品),出知陕州。这是寇准第二次被贬。

丁谓比寇准小五岁,也是少年成名,在同龄人中算得上是出类拔萃。寇准与丁谓原先私交不错,曾经向宰相李沆推荐丁谓。李沆看不起丁的为人,说:“像这样的人,论才干确是有才。但观其为人,能让他高居人上吗?”寇准则说:“像丁谓这种人,你怎么可能长期压制,使他久居人下呢?”李沆说:“日后你后悔的时候,会想起我说的话的。”天禧三年寇准三度拜相,举荐丁谓担任参知政事。那时丁谓对寇准很尊敬,一日大家在中书省吃饭,寇准不小心把汤汁沾到胡须上,丁谓忙上前小心翼翼给他拂去。寇准笑着说:“参政是国家重臣,竟然给上司捋胡须啊!”这本是玩笑话,但是对高级官员来讲却是很侮辱人格的。丁谓由此对寇准怀恨在心,从此朋友变成冤家对头。后来丁谓勾结对寇准不满的刘皇后、曹利用、钱惟演等人,想方设法寻找他的把柄,并利用宋真宗多病神志不清之机,将他罢职赶出京城。

其二、重名好誉,授人以柄。按说寇准在治国安邦方面,是有大智慧的。但是他偏偏在许多事情上犯矫情,特别看重虚名,好邀买人心。前宰相吕蒙正曾说寇准“轻脱好取声誉,好取人情以求虚誉”。好朋友王旦说他“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此其短也”。就连宋真宗也指责他“多许人官,已为己恩”。这些人都不是寇准的政敌,且都很看重他的才干。但是连他们都这样认为,寇准的处境真的是很危险的。

《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