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凭借什么手段在齐桓公时期第一个开始称霸?

大家都知道春秋五霸第一霸是齐国,但齐国为什么能够称霸,估计就没有几个人能说得出来了。

(1)齐国的刀

齐国能称霸,与齐国最早在中国使用标准的钱有关。

我们大家看《封神演义》,武王伐纣建立周朝,里面哪个人的功劳最大?

毫无疑问,当然就是那个直钩钓鱼的姜子牙,实际姓吕,也叫姜尚,号称“姜太公”。人家功劳这么大,革命胜利了,周武王当然要“表示表示”。于是,得了天下之后,周武王立即给姜子牙戴了一顶大高帽“师尚父”(老师兼干爹),除此之外,还把今天的山东北部一带送给姜太公作为他的封地(“封师尚父於齐营丘”)。这就是齐国的由来。

春秋时代的齐国人当然也采用青铜小片片做货币,不过和那些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部落不一样,齐国人民的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捕鱼和围猎,他们的主要生产工具是刀而不是铲子,为了体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于是齐国人就把自己的货币给铸造成刀型。

相比较中原地区的布币,齐国刀币铸造工整,图案精美,文字清秀,这可是其他国家的货币所不及的,可谓是春秋时期钱币中的艺术品,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齐国推行的是单一的刀币制度,铲子钱在齐国只能算是外汇。

根据刀币上文字及其数目,可以将齐国的刀币分为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六字刀、明刀等几种,此外还有无字尖首刀以及战国后期的有字或者无字的圆首刀等。这几种货币在外形、材料、重量上都有一定的标准,也都是齐国的法定货币,重量均在40克以上,在古代属于面值较大的钱币,相当于今天的百元大钞。

其中,三字刀因为钱文标有“齐法化”三个字,所以也被称为“齐法化刀”,这种刀币由于铸造时间早、流通时段长,流通的地域非常广,是齐国使用的最主要货币——文字中的“齐”是指齐国的都城临淄,“法化”的意思是标准货币。

常见的齐法化刀刀身通长18厘米左右,重46~48克,背呈外凸弧形,刃部内凹,边廓隆起,身、柄接头处一线贯穿。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全中国的文字还没有被秦始皇统一(篆文),在齐国的刀币中,有关钱文到底是那些字的争论很多。

就说齐法化刀中的这个“法”字,在刀币上原本写作“夻”,早些时候一直将它解释为“圜”,现在的学者们公认为应该解释为“法”。

当然有更绝的解释——姜太公曾经为西周王朝制定过“九府圜法”,其实就是设立专门掌管财政货币政策的官职,类似于今天的财政部长加中央银行行长,所以有人说这个“夻”字应该解释为“太公”,为的是纪念齐国的开国元首姜太公。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齐国的刀币购买力相当的强,一枚“齐法化”刀币可以购买当时的30斤粟或10斤盐。

你该问了,春秋时期别的诸侯国都在用布币和贝壳的时候,为什么齐国能使用刀币呢?

原来,春秋早期,姜子牙的后代里面出现了一个很厉害的君主,当了诸侯国的老大,为了体现自己“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就把齐国的货币给改成刀型了。

(2)挣钱是第一

这位君主,就是“春秋五霸”第一霸的霸主齐桓公。

管子》记载说齐桓公“率白徒之卒,铸庄山之金为币”,就是说齐桓公率领一大帮子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入伍新兵,将庄山的铜冶铸成钱币。

其实,对于齐桓公来说,更重要的还不是炼铜,而是“挣铜”,也就是挣钱。

在现代社会里,假若你是一家经营状况还行的公司CEO,但凡有点追求的,肯定是想着如何把这家公司给做大做强,然后做成行业第一,最好是做成跨国大企业。咋地也得到香港证券市场或者美国证券交易所去风光一把,要是只想着在中国的A股上市,你都有点不好意思说出来——要不,怎么体现你的“人生价值”和“伟大理想”呢?

齐桓公上台的时候,正是这样一位年轻有为,有理想、有志气、有抱负的CEO。

不过,只有志气、理想和抱负是不行滴,关键是要有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大家都知道齐桓公是“春秋五霸”里第一个称霸的,历史书上告诉我们说他搞了“尊王攘夷”,于是就第一个称霸。

如果这样都能称霸,我在想,我现在扯开嗓子猛喊几句“我要当世界首富,我要当世界首富”,等我喊完了,再睡一觉起来,我就立马就变成世界首富了。

其实,在春秋早期那几十个诸侯国之中,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第一个称霸,是因为他能把自家的那把刀耍得得心应手,武功天下第一,所以才能当了老大。

哪一把刀?

自然就是刚才说到的,齐国的青铜刀币!

大家都晓得,大领导、高级领导乃至齐桓公这种顶级领导,并不需要懂多少专业知识,关键是要有“御人之术”——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懂管理”。

齐桓公是称霸的霸主,但齐国称霸的核心人物却是个小商贩——管仲。

管仲这人呢,别的没有啥,就是有才,本来他辅佐的是和齐桓公争夺王位齐国公子纠,当初还差点一箭射死了小白同学,小白同学争夺王位胜利之后,就马上把他给抓了起来。

忘了说了,齐桓公还没有当齐国国君的时候名字叫“小白”,要是知道二千多年后这个名字风靡网络聊天界,他估计会提前申请注册专利的。

“大礼不辞小让,大行不拘小节”——上台后的齐桓公听军师鲍叔牙说了管仲的才华,原谅了他当初差点一箭射死自己的恩怨,拜管仲为相,虚心向他请教富国强兵的办法。

领导只要有胸怀,不怕下属不卖力!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管仲知恩图报,向齐桓公承诺,“30年之内让齐国成为北方霸主”!

野心勃勃的齐桓公听后大喜,大喜之后想想自己的家底,不免有点狐疑。

要知道,当时的诸侯国是以人口多寡、粮食产量和地盘大小来论英雄的,齐国地不过方圆百里,且多是不适合粮食生长的盐碱地,粮食产量低,人口也不多,吹牛也得有本钱啊!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通过啥措施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呢?”

“我办事,你放心”,管仲给齐桓公保证。

在老大的绝对信任下,公元前685年,管仲拿出了他“定国家,霸诸侯”的治国方略。

要称霸天下,啥事最重要?

第一,是挣钱!

第二,是挣钱!

第三,还是挣钱!

你别笑,这是实话,不单单是你个人需要挣钱,一个国家也同样需要挣钱(增加财富)。和个人挣钱一样,国家挣钱这事儿啊,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家挣钱可比个人挣钱还要难多了。

你想啊,不能增加赋税、不能强抢民财,当时又没有发明蒸汽机、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创造财富的路也被堵死,怎么可能凭空增加国家的财富呢?

当时主要的国际贸易商品是粮食,可这恰恰又是齐国的弱项,而且袁隆平也还没有出生,粮食不可能亩产千斤,你说咋办呢?

牛人就是牛人,聪明人一般都不会让尿憋死!

管仲同学仔细想啊,想啊,我们齐国究竟有啥优势呢?记住了,如果你开公司,记得要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不要拿自己的劣势和别人比。

齐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临海,有着很长的海岸线,临海有啥好处呢?

你可千万不要告诉我“好打鱼啊”(以那时候的技术,打鱼能挣几个钱),也千万不要告诉我“好与西方做贸易”这样雷人的话(过了2000年后人类才有能力跨越太平洋),会让人严重鄙视你缺乏历史知识。

除了H2O(水)之外,大海里啥最多,NaCl(氯化钠)呀——氯化钠是啥呢,食盐嘛!

管仲作为齐国这家公司的核心智囊,发挥了齐国本身的比较优势,决定煮盐。

食盐这玩意可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无论哪个国家都需要的物资,也是当时春秋国际上仅次于粮食的大宗贸易商品——不信你三天不吃盐试试看。

在我们不少人看来,那些中东国家又封建、又落后,基本上都住在沙漠里,粮食也不产,更不懂得什么计划生育,一家四五个孩子是家常便饭,结果现在人家却都还富得流油。

你说为啥呢——因为人家就是地下“流油”,有石油卖啊!

管仲认为,一个万乘之国[1],吃盐的人可达千万,一天要吃盐1000钟,如果国家将盐价每升加价2钱,每天都可以收入200万钱,每月就可以收入6000万钱。当时一个万乘之国的人头税,也不过每月3000万钱(刀币)!

反正,因为大家都要吃盐,所以谁也无法逃避!

管仲说,这样的话,不用增加赋税,老百姓自己也感觉不到被压迫,但国家收入却能大幅度提高——这是什么水平?这是当今我们政府的水平!我们中国表面上的税收似乎国际比较起来也不算高,但政府通过高房价一下子把老百姓的钱都给转个圈儿掏走了,国家收入从容实现了蹭蹭蹭的连年增长,2013年中国财政收入12.9万亿,其中仅土地出让金一项收入就达到了4万亿元——反正大家都要住房子,谁也逃避不了!更重要的是,国外的税收收入主要用于全民医疗、养老和教育,中国的税收只管领导干部(8亿农民一直被国家抛弃),当然中国政府在世界上显得特别特别有钱了……

所以,管仲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政令,就是将齐国所有的制盐作坊造册登记,统一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管理也是生产力啊——通过紧凑节约的操作流程、认真细致的专业分工,甚至还可能经历破产重组、兼并收购,齐国的制盐场所从一家家小作坊发展成大型盐场,齐国的制盐业异军突起,成了当时国际盐业市场的老大。

有盐了,钱自然就来了,由于大部分食盐都是销售到国际市场上,赚回来的都是外汇呢!

当然,当时的外汇也还是铜钱,不管是布币还是什么贝币,无非就是销毁了,重新制成齐国的刀币而已。

打仗征服、外交贸易、君王摆阔、官僚统治,哪个不要钱?

有钱了,后续的政策也都好办了。

无论什么重要,钱都是第一重要!

(3)谁不服,用钱砸死他

齐国要想在诸侯国里面称霸,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南方的近邻大国——楚国。

按照常理,有钱了、军队强盛了,哗啦一下打过去就是——你这思维有点太落伍了,《孙子兵法》不说了嘛,“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当然,孙武那会儿还没出生呢,可人家管仲已经提前领会到战争的精髓了。

话说齐桓公富国强兵之后,就想去主动攻打一直对自己虎视眈眈的楚国,但又害怕楚国很强大,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于是就向管仲请教办法。

管仲出了一个主意,让齐桓公以高价收购楚国的活鹿(只要活的不要死的)——并且告诉楚国人,贩鹿到齐国可以发大财,反正齐国现在有的是钱。

买鹿?

你看不懂了吧?

齐国人买鹿,起初3枚铜币一头,很快加价为5枚铜币一头,再后来,管仲又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这几乎和当时上千斤粮食的价格相同了。

楚国人这下可疯狂了,农民放下农具、军队停止训练,几乎全国总动员,全都跑到山上去捕捉活鹿了。

齐国呢,这时却偷偷的收购楚国的粮食,并且把自己的粮食“藏谷十之六”。

接下来的一年,由于农民都不事生产,楚国发生了大饥荒,这时管仲关闭国界,终止活鹿交易,阻止邻近诸侯国与楚国通商买卖粮食,并且集合军队伐楚。

楚国全国陷入粮荒,没有粮食吃,打仗结果可想而知。

一战下来,楚人降齐者,十分之四,强大的楚国一下子元气大伤,不得不求和,保证接受齐国号令,不再欺凌小国。

可惜了,那个时候楚国人文化水平太低(被称为“南蛮”),不知道搞孔孟那一套,宣扬什么“哀兵必胜”,或者向那个和咱们“有着鲜血铸就的友谊”的小邻居学习,哪怕饿死上百万民众,只要坚持了金胖子的领导,坚持先军政治,坚持主体思想,也会战无不胜……

制服了强大的楚国,但齐国边上的鲁国和梁国也不弱小啊,尤其是那个鲁国,当年不支持小白同学当国君,还攻打过齐国,小白同学一直耿耿于怀,还没有找他们算账呢!

管仲让齐桓公先消消火,出了个主意,怎么报仇呢——穿绨(ti)衣!

绨是啥玩意啊?

其实就是一种布,这种布用丝线做“经”,棉线做“纬”织成,所以比一般的丝绸要厚实粗重,又比一般的棉布要细腻光滑。

总之,是一种高级布料,也是鲁国和梁国的特产。

多新鲜啊——穿敌国的衣服也能报仇?

不仅齐桓公自己穿绨衣,而且下令大臣们也都必须穿绨料衣服,说是上层人士的象征,就像现在阔人们都流行穿什么阿玛尼、普拉达一样。

国君和大臣们穿的东西,就像张学友的歌一样,很快在齐国流行起来,齐国的老百姓一时间全都穿绨料衣服,绨料价格大涨。

这个时候,管仲特意对周边的商人们说,你看,我们的老百姓这么爱穿绨衣,我们有钱,但是不会做这个东西,你们能不能帮个忙,让临近国家多织点绨料?

当然,我们付钱,齐国出10匹3金的高价购买如何?

有钱赚,不挣是傻瓜啊!

鲁、梁二国的老百姓都赶紧把绨料运到齐国卖高价、赚大钱,鲁、梁二国国库收入随之猛增,两位国君高兴得不得了。

为了进一步充实国库,鲁梁的国君,要求他们的百姓都去织绨。

一年之后,鲁国、梁国的老百姓几乎全部出动,忙着织绨运绨,放弃了农业生产。

一看时机成熟,管仲又劝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并且下令不让大臣和百姓再穿绨衣,与制服楚国的方法一样,关闭边界,不再与这两个国家进行贸易。

仅仅十个月后,鲁国、梁国饿死的民众已经是一个挨着一个了,两位国君赶紧下令让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但为时已晚,粮食是不可能在短期内产出的。

鲁国、梁国粮食价格飞涨,国内经济几近崩溃,而从齐国买粮食呢,齐国要价是每石上千钱,实际上齐国国内的粮价每石不过才十钱。

这下彻底把鲁国和梁国搞趴下了,鲁、梁两国后来不得不都归顺了齐国。

在另外一个邻国代国,管仲搞了一把“购狐”运动,这次想你也想得到了,无非是“买鹿”、“穿绨”的翻版——代国人忙于捉狐狸而耽误了农业生产,导致北方的离枝国乘虚侵扰,代国国王只好投降齐国,祈求庇护,齐国又是一兵未动获得了大块地盘和大量人口。

就这么搞了几把,既没有掠夺民众,也没有派兵侵略他国,齐国一天天的强大起来。

(4)你不当老大谁当老大

有钱了,啥事都好办。

政府有钱了,管仲同学开始关心“三农”问题了,他提出了一个叫做“环乘之币”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成立一个小额农业贷款公司,歉收了发放贷款,丰收了收缴余粮,主要用来救济贫户、保障生产、减小粮价波动、避免农户破产和逃亡,进而保障农村能够为国家持续供应充足的粮食和兵源。

此外,管仲还开展“大炼钢铁”运动,目的是为军队提供充足的武器,你要明白,相比石头和青铜器,锋利坚硬的铁器可是那个时代最尖端的武器。

地盘大了、家底厚了、能力强了,齐桓公自然就可以“尊王攘夷”[2]了。

所谓“尊王”,就是号召大家要尊重周王室——公元前655年,周王室内讧,在立谁做天子的事情上发生争论,齐桓公联合诸侯保住太子郑的地位,并拥立郑为周襄王,号召所有诸侯国君主都要尊重和拥护周王室,谁敢不尊重的话,齐桓公就出兵打他。

当时的周王室式微,都快没有啥诸侯王理他了,突然冒出来个诸侯王说大家都要尊重他,周王的那个感动啊,鼻涕眼泪都出来了,总得给点回报吧,于是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明明白白告诉齐桓公说,“你就是老大!”

说白了,“尊王”就是拉大旗,作虎皮,找个好名头。在齐桓公之后,学会这一招的人是越来越多,后来的董卓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典型的偷学!

“攘夷”,就是对西北的戎、狄游牧民族以及南方的楚国对中原诸侯国的侵扰进行抵御。比方说,公元前664,山戎伐燕,齐国冲过去就把山戎打跑了,救了燕国;公元前661年,狄人攻邢,齐桓公帮助邢国打退狄兵,并且在夷仪这个地方为邢国建立了新都城……

那些大小诸侯国一看,齐国仗义啊,这么有老大风范,不服不行啊!

等到齐国潜心修炼,把“九阴真经大法”炼成之后,发现自己想不称霸都不行了,国富兵强,制度先进,人才辈出,仗义服人,治大国如烹小鲜,“称霸”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你想啊,这和黑社会里谁能当老大的道理完全一致,我最有钱、长得帅、聪明过人、武功高强、知识全面、尊敬老人、扶助弱小、为兄弟仗义付出,我不当老大谁当老大啊?

你不当霸主谁当霸主?

谁又敢当呢?

更重要的是,当了霸主之后,还可以义正辞严的要求别人不能使用自己曾经称霸的歪点子重新使用,限制和清除潜在的强大对手。

代表齐桓公称霸的事件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霸主齐国提出了诸侯国们以后都要遵守的很多规矩,比方说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这一条最为搞笑,因为齐国本身就是靠“粮食战争”才搞定了临近的大国,确立了自己的老大地位,但他却规定别的诸侯国不许再使用这种手段。

我们不仅想起来当今美国过于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

当年在19世纪之时,美国正是靠着盗版和剽窃德国、英国和法国的专业知识书籍和工业专利技术迅速的发展起来,老牌欧洲国家曾对此提出过“强烈抗议”,结果,当时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Jefferson)义正辞严的说什么“思想和知识的分享不会造成发明者的思想或知识贫瘠……”。

然而,等到美国成为世界头号专利申请国之后,美国立马摇身一变制定了全世界最严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且在联合国协调下制定了“世界规则”,要求所有国家都要“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好像谁不尊重知识产权就犯了滔天大罪似的。

说点后话,其实这齐桓公和管仲,也都不是什么完人。

早在和鲍叔牙一起经商的时候,管仲就爱占小便宜,出钱的时候出得少,分配利润的时候要得多,不过好在鲍叔牙特别宽容大度,自认为才华没有管仲高,在他当了公子小白的军师之后,还毫不嫉贤妒能,把管仲举荐为相代替自己,由此有了齐桓公的一番霸业。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丞相的管仲,还创立了妓院一行,在增加赋税的政策里,妓院便是他提出的一项重要“税收”来源,甚至,我们的管仲相国大人最后还娶了一位名妓——田倩。

正是在田倩这位贤内助的帮助之下,管仲相国才逐渐改掉了一些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做人和处事方式,选拔了宁戚这样的贤人,成为名符其实的一代贤相。

由此可见,老婆出身不重要,老婆人品很关键!

至于一代霸主齐桓公,晚年的时候觉得自己功成名就,可以好好享受享受了。

某一日,齐桓公突发奇想,听说婴儿肉好吃,厨师易牙立马就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给他吃——这么有牺牲精神的同志,齐桓公觉得易牙是真正的忠臣!

又有一次齐桓公生病了,弄臣开方连父母死了都不奔丧,留在宫里端屎端尿服侍齐桓公——这么“任劳任怨”的同志,齐桓公感动不已,当然觉得开方是忠臣!

竖刁这哥们更狠,自己把自己给阉割了,专门来伺候齐桓公,齐桓公更认为是忠臣。

管仲临死的时候告诫齐桓公,说,老大,这三人都不是啥好人,我、鲍叔牙、宁戚死后,你可不能任用这三人哦!

齐桓公大惑不解,说,管大丞相,为什么你们活着的时候,我任用他们3个就没有问题,你们去世后我任用这三人就有问题?

管仲说,哎,老大,虎毒不食子?可一个厨师连自己的孩子都敢杀掉,哪有人性啊?怎么能值得信任?哪人没有生理欲望,不爱自己胯下二两肉?可竖刁却能不近人情,主动一刀斩断孽根,你哪能和这样的人亲近呢?至于开方,本来贵为卫国太子,他放弃千乘之封,父母死了都不奔丧,专为来伺候你,他的欲望肯定是超过这些东西的……

至于你嘛,当个大领导,总得有个自己的爱好吧,不然,天天只知道为国为民辛勤操劳,自己的欲望一点儿都得不到满足,这CEO当得多没有意思啊!只要不危害国家,满足你的这种“私家”嗜好,无伤大雅!

当我们在的时候,你能听进去我们的意见,他们三个纵然想危害国家,也实现不了。

然而,如果我们驾鹤西游之后,你再任用他们三个,就没有人管得住他们,就会对国家造成大危害了……切记切记!

齐桓公当然流着泪答应了!

可真正等到管仲、鲍叔牙、宁戚等一批重臣死去或退休之后,齐桓公还是把持不住,任用了易牙、开方、竖刁这三个奸佞之人执掌国政,把齐国搞得乌烟瘴气。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患了重病。

易牙、开方、竖刁等人认为机会到了,便假借齐桓公的命令,禁止任何人入宫,又在桓公寝室周围筑起三丈高的围墙,不给送饭送水,只留一个狗洞大小的地方,每天让一个奴婢爬过去看看齐桓公死了没有。

齐桓公这时候才幡然悔悟,痛哭流涕,后悔自己无颜见管仲、鲍叔牙于黄泉之下。

现在哭有屁用啊!早干嘛去了啊?

该不让你吃饭,还是不让你吃饭!

最终,我们的一代霸主竟然被活活饿死在床上!

齐桓公死了之后,几个儿子忙于争夺王位、互相攻杀,尸体在宫中放了67天,爬满蛆虫也没有人理会。

“春秋五霸”的第一霸齐国,也就从此衰落了下去,再也不复全盛之时的辉煌。

俗话说“剑老无芒,人老无刚”,连齐桓公这种年轻时英明神武、从善如流、辩贤识忠、唯才是举的领导,到了老年的时候也如此昏聩不堪!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人老了,是会糊涂的,如果这个糊涂的老人掌权,后果是很严重地!

所有现代国家为啥都搞退休制度,想想就明白了。

[1]乘是车辆单位,常指战车,“万乘之国”的意思就是能组织起一万辆战车的国家,比喻大国。后面的那个“钟”,是古代的一个用于粮食和食盐的体积重量单位,1钟等于古代的1000升。

[2]值得说明的是,“尊王攘夷”这个词后来还被日本学了去,作为明治维新时期人们推翻幕府政权的口号;最搞笑的是,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人与大清朝廷打仗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结果这后来被我们的国父给“借鉴”,变成所谓革命的口号。

《齐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