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大封功臣 汉初三杰的张良为何坚决推辞

当年项羽消灭大秦王朝后,他开了一次英雄大会,对天下的各大诸侯进行了分封。但是因为项羽感情用事,使得很多人都对他的分封不满,致使英雄大会后,不是今天这个诸侯造反,就是明天那个诸侯言变。总之项羽在西楚霸王的位置上就没有过一天安稳的日子。而正是因为这些诸侯的叛乱,使得刘邦在汉中得到了喘息和厉兵秣马的机会,为他的东归创造了条件。

此时天下形势基本已定,这么多功臣鞍前马后拼死拼活还不是图个功名利禄?还不是图个封妻荫子?于是刘邦版的英雄大会顺应形势召开了。大会开始后,刘邦先客套了几句,然后就直接进入了主题,对各大功臣进行了分封,名单如下:

萧何封酂侯。

曹参封平阳侯。

周勃封绛侯。

樊哙封舞阳侯。

郦商封曲周侯。

夏侯婴封汝阴侯。

灌婴封颍阴侯。

傅宽封阳陵侯。

靳歙封建武侯。

王吸封清阳侯。

薛欧封广严侯。

陈婴封堂邑侯。

周绁封信武侯。

吕泽封周吕侯。

吕释之封建成侯。

孔熙封蓼侯。

陈贺封费侯。

陈豨封阳夏侯。

任敖封曲阿侯。

周昌封汾阴侯。

王陵封安国侯。

审食其封辟阳侯。

大家看到这里,肯定会问,怎么不见汉中三杰张良及“盗其嫂”陈平的分封啊?各位别急,奶酪有的,面包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是刘邦故意卖的关子,他把自己最为信任的两大谋臣放在最后来分封,就是想把最具悬念的留到最后揭晓。

待众人的声音平息后,刘邦开始揭晓最后的悬念了:赏张良三万户,封为留侯。

这张良自刘邦一统天下后,他就整天待在家里修身养性。今天的英雄分封大会他本来也不想参加,但刘邦派人请了他几次,碍于情面他只得来出席。面对刘邦的分封,张良却不买账,推托道:“臣自愿在家闭门练功,不愿再受封侯累赘。”

这时刘邦来了个霸王硬上弓,这个侯你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这世上居然还有逼别人当侯的,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这就好比武侠小说中一些名师高人强行收自己喜欢的年轻后辈为徒一样。

当然,张良之所以总是推托,除了他一贯谦逊的作风外,还有更重要的是他从《太公兵法》中学到了“上兴邦安国,下全功保身”之法,悟出了功成名就后就该隐退的道理。单从这一点来看,张良比韩信明显高出了N个等级。

最后分封的是陈平,他被封为户牖侯。当听到刘邦的分封时,陈平双膝跪地,泪流满面地说:“臣无功无德,请陛下另封他人。”

刘邦就说了,你怎么没有功劳了,你的很多计谋都很好啊。没你的妙计我能打败项羽吗?陈平说这一切归功于一个叫魏无知的朋友。他说当初如果没有魏无知的推荐,微臣哪能为陛下效力呢?听完陈平的解释,刘邦对他更是刮目相看,当即宣魏无知进宫,赏了他黄金千两。

这次分封看似皆大欢喜,但实际上藏有隐患。这些文臣受封时,那些冲锋陷阵的武将们就不服了。他们说,我们是用鲜血和汗水换来这个侯的封号,像萧何等人哪里上过前线呢?为什么要封他为侯,而且还排在第一的位置呢?

刘邦没有直接与这些武将们进行理论,而是不急不慢地讲了一个猎人和猎狗的故事:追杀野兔,靠的是猎狗;而发号施令,靠的是猎人。刘邦知道这些武将们终将会明白他这句话的,没有这些文弱书生们“运筹帷幄之中”,就算他们勇冠三军,那又如何?能“决胜千里之外”、能打下这江山吗?

外族人分封完毕,接下来刘邦还对自己家族的人进行了分封。

长兄刘伯早逝,无封。

次兄刘仲封为代王,管辖代地。

小弟刘交封为楚王,管辖淮河以西。

堂兄刘贾封为荆王,管辖淮河以东。

刘肥(刘邦的情妇曹氏生的儿子),被封为齐王。

吕后的儿子刘盈早就定为太子了,这里就不用再分封了。

分封完毕后,刘邦的老爹刘老公不服了。他提出了抗议,说是自己的大儿子刘伯尽管英年早逝,也应该追封他一个侯爵,不应该什么都没有。其实,刘邦当年当流氓时,大嫂对他很是冷淡,一年四季想到他家打打牙祭都不行,对此刘邦怀恨在心,这次分封自然没答理他们。但刘老爹毕竟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因此对刘邦进行了苦苦相求。刘邦最后被逼急了,又碍于老爹的颜面,最后决定还是封一个侯给他当:武哀侯。封他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

不过刘信被封为侯后却喜怒交加。喜的是自己终于也被封为侯了,怒的是谁当了这个侯也不会好受。这倒不是说刘信封的侯空有侯名没有实权,相反实权还很大,但问题是这个侯的封号太不雅观了点——羹颉的意思是吝啬。

《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