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长城高长恭:一句话引发千古奇冤

人生在世,谁都想拥有娇好的面容,现代科技发达,只要敢对自己“狠”一点,在脸上身上动两刀让自己变漂亮,这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有时漂亮的面容也要长在适合的人的脸上,否则就会有些麻烦。

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兰陵王,为了在战场上能够威慑敌人,就不得不用面目狰狞的面具把自己的英俊相貌藏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把美貌藏起来

美丽不是错,可如果长在一位上战场杀敌的将军脸上,似乎就成为一种错误了。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齐的王室成员,也是文襄帝的第四个儿子。虽然父亲贵为皇帝,可他的母亲却无史可考。据史书上说,兰陵王六个兄弟,连老五安德王的母亲陈氏虽然身份低微,只是“广阳王妓也”,却也在史书中有个记载,而唯独兰陵王高肃的母亲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只言片语,这说明兰陵王的母亲可能连宫妓都不如。

就算有个皇帝当老爹,可母亲卑微的出身,使出生在那个讲究血统与门第的士族时代的兰陵王很尴尬,他甚至会被人耻笑。所以小时候的高肃,会遭人白眼,过得不会太开心。

可这位出身“有问题”的高肃,却生就一副俊美的面容,很多史书都对此做出记载:《北齐书》《北史》中都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兰陵忠武王碑》中说他“风调开爽,器彩韶澈”;《旧唐书?音乐志》中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话》中说他是“白类美妇人”……

可见,兰陵王确实很美,要是放在现代,他应该是个标准的花样美男,没准可以成为大明星。可在那个地方割据势力强大、战乱频发的年代里,作为经常要上战场对敌作战的王室成员,这副天生的好皮囊却为他带来了麻烦。试想,在战场上,谁会怕一个长相俊美、声音动听的将官呢?

当年张飞三声吼,吓得夏侯杰当场毙命,一是因为张飞的确是颇有名气,二也是张飞生得就吓人,有那种威慑人的气场。如果换成兰陵王,就算他武功再高,三声吼之后,换来的很可能就是一场厮杀,而不会有吓死人的效果——因为敌人从外表上就会轻视这个对手。

没有办法,那个年代也没有整容手术,谁也不能为了打仗去毁容,兰陵王只好命人做了一些面目狰狞的面具。每当出战的时候,兰陵王都会戴在脸上,以此达到威慑敌人的目的。

这可不是后人杜撰,很多史书中就曾记载,比如《旧唐书?音乐志》就曾记载:“代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虽然长相俊美,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代智勇双全、文武兼备的将领。《乐府杂录》中说他“以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也提到他“有胆勇,善战斗”,而且“百战百胜”!由此看来,兰陵王高肃可不是靠面具吓唬人成功的。

骁勇而又受人爱戴的将军

兰陵王不只拥有美丽的容貌、能征善战的能力,还有仁爱大度的胸襟。

兰陵王活跃在战场上,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著名的“邙山大战”。公元564年,生活在北方草原的突厥人和占据黄土高原的北周对北齐发动进攻,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团团围困,守城部队弹尽粮绝,形势危急。如果洛阳失守,那么北齐政权能否继续存在就是个问题了。北齐武成帝急忙调集各地军队去解洛阳之围。

可当北齐大军赶到洛阳城外时,面对将洛阳城围的像铁桶一般的北周军队,北齐大军有点束手无策——说什么也攻不进去!

正在这时,一位身披铠甲、手握利刃,脸上还带了一个让人恐惧的面具的将军率领五百名士兵冲向了北周军队。这位将军异常勇猛,北周的军队竟然拦不住他,他带着这队人马杀出一条血路,直冲到洛阳城下。

洛阳城守城军士被围得已经绝望了,见有人前来,害怕有诈,不敢贸然打开城门。当这位将军摘下面具时,守军欢呼声四起,因为他就是著名的兰陵王高肃。

见高肃率援军赶到,守城将士信心大增,打开城门与兰陵王的军队一同杀向北周军队。结果北周军队“丢营弃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真可谓是溃不成军!此次大捷,使兰陵王威名远播,北齐皇帝还加封他为尚书令。

兰陵王在战场上屡立战功、颇有威名,在北齐内部也因“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而美名远扬。

有一次,兰陵王在瀛州时被别人诬告他贪赃枉法(也有人称兰陵王确有此事,当时他功高盖主,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不惜破坏自己的美名,故意收受贿赂),还丢了官位。等到他东山再起时,告发他的人非常害怕兰陵王会借机报复。

兰陵王知道后还安慰他说,我没那意思。可告发他的人还是不安心,一定要兰陵王惩罚他一下。兰陵王没办法,只好找了一个小毛病,打了那人二十大板。他的这种仁义之举与那个疯狂的时代形成巨大反差,不禁让人敬佩不已。

无法改变的命运

纵然拥有显赫的战功与威望,却无法改变他悲剧的命运。用“生不逢时”来形容兰陵王应该是最为贴切的。

他出生的那个时代,疯狂得有些变态。北齐在短短的28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位皇帝。皇族间相互残杀,手段一个比一个残忍,“变态”在那时似乎成了一种“常态”。

兰陵王的二叔文宣帝整日疯疯癫癫,因为听信谗言,把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高浚和高涣关在囚笼里,并用长矛乱捅致死,之后还投火焚烧,并填上土石。

九叔武成帝高湛不但强奸了二哥的遗孀李氏,还当着李氏的面把她的儿子、自己的亲侄子活活打死!

兰陵王的两个哥哥也惨死在这两位疯狂的皇叔手上。

生活在不讲亲情的家庭就已经很不幸,当这个家庭的最高统治者还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时,那生活在这个家庭的人的人生就充满“杯具”了。兰陵王深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功高盖主,祸必降之,所以小心翼翼一直伴随着他的人生。

虽然能征善战,可为免自己“威声太重”,他不得不装病在家,不问政事。一次,江淮地区遭受盗寇滋扰,且情况紧急,兰陵王害怕再次拜将,竟然埋怨自己“去年面肿,今何不发”?深植于他心中的惶恐可见一斑。

可兰陵王毕竟是人,就算再小心,在不讲道理的皇帝面前,总有撞上“枪口”的时候。

有一天,北齐后主高纬与兰陵王一同追忆邙山大捷。高纬说,当时兰陵王“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听皇上这样关心、疼爱自己,兰陵王激动不已,表忠心般的说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

兰陵王觉得自己是表达了感激与亲情,可高纬不觉得。他觉得,谁和你是一家?你就是一个臣子而已!进而还怀疑拥兵自重的兰陵王高肃是不是想取而代之?兰陵王事后也觉得这句话可能说的不妥,更加刻意淡化自己的存在,将低调进行到底,可高纬能放过他吗?

武平四年(公元573年)的一天,北齐后主高纬派人来“看望”皇兄,可送来的礼物却是一杯酒。兰陵王望着那杯酒,心情惨然,他知道那是一杯毒酒!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他想起一年前,为北齐立下汗马功劳的老臣斛律光,毫无征兆地被高纬骗进宫中,被用弓弦残忍地勒死了。所以就算自己想不明白,兰陵王知道自己也没必要去弄明白了,因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这样有尊严的死去!

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毅然喝下毒酒,结束了自己才33岁的生命。兰陵王死之前,烧掉了所有的债券。由此可见,兰陵王不是一个贪婪之人,他的仁义与后主宫中的奢华相比,实在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失去了重要的军事将领兰陵王,北齐在四年后被北周皇帝宇文邕所灭,而高氏子孙几乎“全族覆灭”。

良禽择木而栖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皇帝做出什么非正常的举动都是正常的,只是为什么兰陵王不反抗呢?也许当时的皇帝对于“忠义”的教育工作做的实在太出色了吧,为自己培养了一批愚忠的大臣,兰陵王可谓其一。

其实,大到每个国家、民族,小到每个公司、家庭,忠诚对于作为社会成员的我们来说是如此重要,而且也被广为提倡。

只是,这忠诚是否也该分对谁呢?这就像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因为遇到了伯乐,千里马才拥有发挥日行千里的才能。如果千里马只因忠诚而盲目地为“驾车人”拉货,那么千里马注定只能和一头驴一样的过一辈子。

《兰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