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之后 李鸿章竟然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说起李鸿章这个人,一直有着很大的争议。在历史学界有一个说法:“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半外交家,一位是周恩来,一位是李鸿章,半个是顾维钧。”但是人无完人,李鸿章也犯过一系列的错误。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更是对日本恨得咬牙切齿。这和当时全国的形势完全一致,但一个国家一旦丧失理智就即将出现危机。就在甲午战争知乎,李鸿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1900年东北地区的丧失。

一、甲午战争之后,国内的反日情绪十分高涨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愤青皇帝光绪的错误指挥和废物清流们的胡乱折腾,最终本来可以打成和局的战争以清廷的惨败而告终。在战争中,很多清流把北洋水师和那些陆军精锐力量视为李鸿章的私人力量。见死不救的情况一再出现,以至于日军将领都感慨说:“这简直成了李鸿章与日本帝国的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李鸿章苦心经营北洋水师和陆军部队丧失殆尽。再加上李鸿章在日本的种种遭遇,回国之后的李鸿章对日本恨之入骨。这一点和当时的局面是非常相似的,当时全国的国人也都极度仇视日本。当时甚至有一些学子建议迁都西安,与日本进行长期的战争。与此同时,在国家民族极其激进时,就有可能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发生偏差。

国人在仇视日本的同时,却对俄罗斯产生了极大的好感。这是因为沙俄联合德国、法国联合强迫日本归还中国的辽东半岛,这就是教科书中著名的三国干涉还辽。但是沙俄也并没有按什么好心,沙俄此举是因为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妨碍了沙俄对中国东北的渗透。尤其是旅顺港是天然的不冻港,俄国人对这里垂涎已久,因此俄国不竭余力逼迫日本吐出了辽东半岛。这本身是俄国人的诡计,但是中国方面可不这么看,很多中国人竟然把沙俄当成了朋友。李鸿章虽然不至于那么幼稚,但是复仇心思冲昏了他的头脑,他极力怂恿清朝中央与沙俄达成同盟。这一同盟的目的就是全面遏制日本,中国希望利用沙俄去对抗日本。

二、中俄密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安全的隐患

1896年,俄国沙俄尼古拉二世进行加冕仪式,很多国家都派出代表表示祝贺。李鸿章也作为中国的全权代表,前往俄国表示祝贺。俄国一直想修一条贯穿俄国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而且希望把铁路延伸到中国境内。在甲午战争之前,俄国就有这个意思。只是当时这个建议刚刚提出就立刻遭到了清廷的反对,但在三国干涉还辽之后,清廷对俄国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李鸿章访问俄国期间,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与李鸿章商议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问题。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同意了俄国人的要求。历史将证明清廷和李鸿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结束了加冕仪式之后,李鸿章与沙俄代表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基本上类似于一个军事同盟,这个密约要求:如果日本侵犯俄国远东或者中国东北,双方应派出所有的陆海军相互支援。中国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和吉林修建铁路,俄国拥有利用该铁路运输军队的权力,这项合同的有效期为25年。1898年,中国又与俄国签订了《旅顺大连湾租借条约》。请注意,这不是沙俄强迫的行为,而是清廷自愿的。清廷将旅顺、大连以及附近海域租借给沙俄。这个合同的有效期为15年,从名义上说,旅顺和大连仍是中俄海军共用。但是甲午战争之后,北洋水师已经全军覆没,旅顺和大连世界上成为了沙俄海军自己的军港。清廷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清廷希望利用沙俄的力量阻止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渗透。但是清廷没有明白,沙俄比日本更加可怕。

三、日本的战术是蚕食,而沙俄可以鲸吞

清廷方面把沙俄视为遏制日本的好帮手,但是他们哪里知道沙俄更难对付。日本属于刚刚崛起的大国,它仍然实力不足,这个国家对中国的政策是步步蚕食。而沙俄与日本不同,沙俄是世界第一大国,它对中国的策略是鲸吞。沙俄拥有这个实力,它之所以没有动手,是它在等待机会。1900年,慈禧太后一口气对各国宣战,这堪称愤青们的典范。疯狂的义和团运动最终招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给了沙俄一个绝佳的机会。沙皇尼古拉二世御驾亲征,自己亲任总司令,率领18万俄军南下。俄军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这在东北地区被称为“庚子跑返。”直到这个时候,清廷方面才最终看清沙俄的本来面目,但是为时已晚。东北已经在俄国的控制之下,但是这又引起了日本的不满。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最终两国平分了在东北的利益。

《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