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简介 清代名臣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生平

陈廷敬,汉族,清代名臣,入仕五十三年。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陈廷敬以清廉正直闻名。比如他任左都御史时,官场上行贿受贿、营私舞弊成风。于是,他上书皇帝要求制定严厉的制度,以改变不良风气。他的建议被康熙采纳,责令都察院严惩不法之徒。此举对于治理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他非常重视发现和重用有识之士,经常向康熙皇帝推荐人才,比如有名的王士祯、汪琬、陆陇其、邵嗣尧等人,都是经他力荐而受到朝廷重用的。

由于陈廷敬很有才华,在任翰林院学士时,曾和掌院学士喇沙里、侍讲学士张英受到康熙皇帝的赞赏,表扬他们“每日进讲,启迪朕心,甚有裨益。”康熙曾特赐予他和喇沙里、张英三人貂皮各五十张,表里绸缎各二匹。王跃文写的《大清相国》中曾这样赞扬他: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他原名陈敬,21岁中了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便赐名陈廷敬,从此声名雀林。他和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经历了和徐乾学、高士奇的明争暗斗,是呀,同僚似狼,君王如虎,陈廷敬如履薄冰半辈子,终于成功立业,扬名于青史!他悟出了官场五字诀:等、忍、狠、隐、稳,在领悟当中,他的岳父、妻子、同僚、前辈也占了很大作用!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元月,陈廷敬被调任为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针对存在的问题,陈廷敬于八月上疏:“自古所铸钱币,时轻时重,过不上多长时间就又要重新改铸。现在,百姓最为不便的主要是钱价。过去,一两白银可兑铜钱一千,今则仅兑九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私商熔化铜钱为铜,从中渔利。按说,销毁钱币,其罪至重,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长久不能禁止,就因为私商能从中获取厚利。因为一两银子可买铜七斤,如果将一两银子兑成铜钱,则得一千,将这一千铜钱熔化,就得铜八斤十二两,从中获一斤十二两铜价。这些不法商人以此为盈利的捷径,使得市场上铜钱日趋减少。顺治十年时,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原本是为阻止私铸,但结果呢?私铸依旧时常发生。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再增加钱币的重量,而应改重为轻。如果这样,那私铸之风就会不禁自绝。”同时他还指出:“由于近年来产铜之地收税过重,致使铜矿开采寥寥无几。应当减少税收,让百姓也来开采。开采的人多了,铜的产量自然就会增加。随着铜的增加,铜钱价值也自然会日趋稳定。”

陈廷敬这一上疏,送至朝廷后,康熙很重视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并付诸实行。在《大清相国》中,陈廷敬督钱法,以聪明和机智抓住了罪魁祸首。

同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

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