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滑冰 被乾隆称作“国俗”的宫廷体育活动

对大部分中国观众而言,真正认识花样滑冰运动无疑是通过申雪/赵宏博这对“冰上伉俪”充满传奇的“冰上绚丽人生”开始。

你或许难以想象,早在宋代,中国人就已有类似花滑的活动——“冰嬉”,它甚至一度在清代发展成宫廷传统体育活动。今天,我们为您讲述这一千多年来,中国花滑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变化。

当时冰鞋上部为木制,两侧各钉两根白皮绳,起固定作用。鞋底中间挖槽置钢质冰刀。此图为《甄嬛传》剧照。

乾隆皇帝曾称之“国俗”

冰嬉亦称“冰戏”,在《宋史》中就曾有记载:皇帝“幸后苑,观冰嬉”。尽管历经朝代变更,如此活动始终传承。明朝开始,“冰戏”更是成为宫廷体育活动。

到了清代,历代皇帝的重视和喜爱达到高峰,尤其是乾隆皇帝。当时,他曾在《冰嬉赋序》中,把滑冰称为“国俗”。另外,当时的画家沈源的一幅《冰嬉赋》图中有大蝎子、金鸡独立、哪吒探海等类似如今花样滑冰的姿势。

据考证,自乾隆登基后,每年冬天都要从各地挑选上千名“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于冬至至“三九”期间,在太液池上表演。此前,风靡一时的古装电视剧《后宫甄嬛传》就有体现古人冰嬉的场景。

36年前首次参加国际赛

如同中国很早就有“蹴鞠”,但现代足球踢得始终不见起色,“冰戏”这项过去的宫廷运动到“花样滑冰”,中国人的起步又一次落后。

1979年10月,中国花滑运动员首次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NHK杯国际邀请赛。随后,在新中国首次参加的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上,男单的许兆晓、女单的包振华,前者倒数第二、后者垫底,如同当时中国冬季项目的整体发展水平,花滑家底也就这么薄。

随后,双人滑迎来栾波/姚滨、冰舞迎来奚鸿雁/赵晓雷,尽管整体水平依旧属于世界末流,但一个蓄力的过程已逐渐展开。在两项不能算最高水准的国际大赛中,许兆晓(1984年匈牙利国际花样滑冰邀请赛)和张述滨(1985年冬季大运会)的摘金给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曙光。

“冰上蝴蝶”震惊世界

中国花样滑冰首次令世界冰坛瞩目,是女子单人滑选手陈露的出现。早在11岁,她就能完成三个三周跳,当时有些国内行家就预言,陈露很有可能在欧美人苦心经营的“花滑长城”上打开一个缺口。

1990年世青赛亚军、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第六名、1994年利勒哈默尔和1998年长野冬奥会铜牌,此外,她在1995年摘得伯明翰世锦赛冠军。她在世界舞台上全面展示了中国花滑运动的新形象。

当时,美国NBC电视台体育评论员桑德拉·白齐克在陈露自由滑《末代皇帝》开始时谈道:“这套自由滑中,她(陈露)说自己要在这个源于西方的体育运动(现代花样滑冰)中融入她的亚洲传统。”

因为陈露在冰上多次精彩演绎《梁祝》女主角祝英台为恋人殉情并蜕变成蝴蝶的经典悲剧,观众与媒体送给她“冰上蝴蝶”的雅号。当陈露退役后,中国花滑进入“双人滑”时代。

双人滑实现奥运突破

2010年2月,当两面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在温哥华太平洋体育馆内缓缓升起,姚滨——这位从事花样滑冰45年的教父级人物湿了眼眶。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花滑人的梦想在那一刻最终实现。

那一刻的成功无疑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花滑一举涌现了申雪/赵宏博、庞清/佟健、张丹/张昊三对出色的双人滑选手,在国际赛场形成了团队作战的局面。在多才多艺的总教练姚滨带领下,中国的“双人滑”项目成了中国冬季项目的一面旗帜。

特别是“冰上伉俪”申雪/赵宏博组合,牵手18年经历风风雨雨,从世人觉得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从追求技术难度向追求技术、艺术的完美融合转变。这些突破令他们在三度夺得世锦赛冠军后,最终在温哥华圆梦奥运金牌。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