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皇帝的特殊嗜好:雍正萧衍上榜

历史上十大“不务正业”的皇帝:从夏启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我国共有过67个王朝、446位帝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和农民起义政权未计)。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开始,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稷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皇帝与普通臣民不同,臣民可以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皇帝的唯一职责就是使国家繁荣昌盛,使人民安居乐业。皇帝若置国事而不理,而像臣民一样放纵个人的爱好,那就是“不务正业”的“怪癖”皇帝。

第1位 北齐后主高纬爱好当乞丐乞食

与其他皇帝的业余爱好相比,北齐后主高纬的爱好却显得寒酸和下贱 了,他居然爱好当乞丐。他在后宫的华林苑设立了贫穷村舍,令人穿上破衣 烂衫当乞丐,自己也参与其间,充任一个角色,从事乞丐之间的生意买卖, 聊补精神空虚。

北齐后主高纬昏庸无道、荒淫堕败。他执政期间,奸臣当道,结党营私,乱政害人。对此,高纬整天不闻不问,他干什么去了呢?时间都花在了奢靡淫乐上面。据载,他把宫中小婢女都封为郡主。宫女中穿着华贵、食用高级的,即达500多人。大家竞相奢靡斗艳,甚至早上穿的衣服晚上就扔掉不要了。皇帝认为这样做理所当然,于是又大修宫苑。但他喜欢什么又没有个常性,今天建造的没几天就可能毁掉重建。高纬的御马光是食物就达1O余种,发情交配时还专设青庐亲自观赏。他的马及鹰犬都各有封号,斗鸡走马,无所不好。

最可恶、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位当朝天子竟在后宫的华林园中建造了一些荒村穷舍,自己脱下皇服穿起破衣烂衫饰作叫花子乞食讨饭。还扮成穷寒模样,到市肆中做买卖。

当时因为皇帝挥霍,财政赤字严重,只能加重税收,鼓励买官,杀人没关系,给钱就搞定,搞得草根群体很痛苦,到处都是乞丐。高纬受到启发,觉得乞丐这职业有戏剧冲突啊,多好玩。他在宫内华林园旁,修了一片破烂村舍,宫女宠臣们当临时演员,他穿得破破烂烂,拄着打狗棒,凄凄哀哀地向大家讨点吃的:“行行好吧,给个馒头吧。”高纬当了一回乞丐,但不是为境遇所迫的真叫花子,却是在穷奢极欲厌腻之余,以变态心理捉弄世人,这在中国历代帝王之中,实属一大奇闻。

邀大臣们共赏裸体贵妃

高纬有一个妃子叫冯小怜。这个冯小怜堪称是一个尤物,长得如何漂亮先不去说,她的皮肤据说好像一吹一弹就能破,吐出的气闻起来都是香的,而且身材特好,绝对可称得上凹凸有致。另外这个冯小怜还有一项绝技,在冬天的时候,抱着她就像抱着一个暖炉似的,夏天呢,抱着她就像抱着一块冰块,于是乎,高纬不管有事没事,即使是跟大臣商量事,也要抱着这个冯小怜。

时间一长,高纬看着那帮表面上一本正经心里早就涎水直流的大臣好笑,于是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让冯小怜脱得光光的,躺在朝堂的一张案几上,并时不时的作出各种动作,让大臣们排着队,来一个两眼共霁色,秀色共氤氲。

第2位 雍正皇帝特殊的嗜好:戴眼镜 爱化妆

关于雍正的嗜好,有说:“雍正帝勤于政务,很少出巡游乐,但是闲暇之余,他对声色犬马也颇感兴趣,并且玩得想当在行。

他在即位后,对于声色犬马并非无动于衷,而且对雕虫玩物,西洋奇巧都深有所好。对于中国上层社会传统的玩意,如吸鼻烟,香袋,盆景,养宠物狗等,他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雍正这个皇帝有很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嗜好。通过对雍正帝生活、情趣、饮食习惯等研究,一个活灵活现且男人本性十足的雍正帝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戴眼镜。

据资料介绍,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雍正帝很喜欢西洋眼镜,倒不是雍正帝附庸风雅,确实是他已经眼花了,需要眼镜的帮助。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眼镜发放给泼灰处的工匠,作为一种实用的福利待遇。

清宫史料中有披露,康熙皇帝在得到两广总督进献的水晶眼镜后,试戴感觉不错,便赐给了儿子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年轻时视力就不好,自己说是戴了父皇御赐的眼镜才变得“精明”,批阅奏章的效率大大提高。雍正帝配戴的眼镜全由内务府造办处制作,造办处档案详细记录了雍正关于制作眼镜的不少旨意,如“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照朕用的眼镜,再做10副”。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因眼镜有如此好处,雍正也将眼镜作为赏赐之物,甚至用于劳动保护,指示造办处专门制作玻璃平光眼罩给建造房屋的泼灰工匠用于保护眼睛。其实清朝后面的皇帝都有带眼镜和把玩各种眼镜的习惯。只有末代皇帝溥仪留下过带眼镜的照片而已。

雍正帝登基时45岁,但视力已经相当差了。为提高办公理政效率,他敢于面对现实,不去考虑皇帝的尊严,对眼镜这一奇巧之物大胆地接受和使用。据宫中档案记载,雍正帝所佩戴的眼镜多种多样。在雍正帝经常起居的大内与圆明园的宫殿,甚至在他的銮轿中,都放有专门的御用眼镜。

据宫中档案记载,雍正帝所佩戴的眼镜多种多样

雍正帝佩戴的眼镜,都是由内务府造办处奉命专门制作的。造办处档案详细记录了这一情况。雍正元年(1723年)十月初二日,郎中保德奉旨:“按12个时辰,做近视眼镜2副。再,哪个时辰看得多的,重做6副。”十月二十日,郎中保德又奉怡亲王允祥传谕:“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1』十月初五日,,这批眼镜做好,由郎中保德进呈御前。。雍正二年(1724年)十一月初十日,奏事太监刘玉传旨:“照朕用的眼镜,再做10副。”『2』这类旨令接连不断。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十四日,首领太监王辅臣又传旨:圆明园的四宜堂如意床上安眼镜一副。造办处立即将早先做好的一副备用的茶晶眼镜交太监刘进义拿去。同年十月二十五日,太监张玉柱给造办处送去一副西洋人戴进贤进呈的一副眼镜,传旨:着照朕戴的眼镜式样装修,再将盒内西洋字白纸签着西洋人认看。造办处官员拿着这张写有西洋文的字条找到西洋画师郎世宁,认出是“70岁”等字。原来,在当时是用年龄来表示老花镜的度数。这年雍正帝51岁,已用上“70岁”的花镜,看来他的视力的确不太好。这副西洋镜,经造办处精心改装,又换成玳瑁圈银捏子皮盒,于十二月初二日,由太监李久明去转交雍正帝。自雍正元年到雍正七年,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多达35副之多。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这也是他作为封建帝王的一种奢侈了。

雍正帝是最喜欢化装——历史上真实全面的雍正帝画像

二、化装。

在清朝的皇帝中,雍正帝是最喜欢化装的了。他有好多化装的图像传世,比如穿道装的、穿洋装的、穿汉装的等。这几种化装图中,穿洋装的图像很吸引人:头戴假发套,身穿氅衣,项系围巾,很像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君主。汉装像则是多种多样,有犁耕的,有看书的,有射鸟的,有抚琴的,等等。

从保留至今的许多雍正帝画像中都能看出来,雍正和慈禧有着相同的爱好,那就是他们都非常喜欢化装。雍正主要是爱身着汉服扮演乡里林间的隐士,还戴着假发表演外国人,或者扮演喇嘛。

第3位 宋徽宗的多样兴趣爱好:

宋徽宗是宋朝顶级的享乐型皇帝,兴趣爱好颇为广泛,可以这么说:除了该他干的治国安邦发政施仁之外,不着调儿的风流事儿没有他不痴迷的,不但痴迷,还样样儿都能做到极致。张端义《贵耳集》载:有一次神宗到秘书省见到李煜的画像,对他的丰神秀韵大为叹赏。回到后宫,又梦见李煜前来拜谒,一觉醒来,儿子赵佶(即后来的徽宗)呱呱坠地。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附会,但徽宗“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我们就不得不信了。

爱好之一:石艺园艺。

徽宗酷爱石艺园艺,“代表作品”就是那座比颐和园还要宏壮精巧的皇家园林艮岳。岳珂《桯史》说,徽宗打算修建艮岳,宦官们争相出主意。他这一喜欢不要紧,全国人都遭了殃,尤其是东南地区,不管谁家,只要有奇石异木,统统搬走没商量。这段历史即《水浒传》里所说的“花石纲”。为了徽宗这个雅好,不知多少人倾家荡产,甚至丢了性命,连方腊起义都是以此为导火索的。《宋史·朱勔传》载,朱勔得到一块巨大的太湖石,以巨舰运载,役夫多达数千人,所经州县,遇水门拆水门、遇桥梁拆桥梁,甚至把城墙都敢凿开。此石运抵汴京后,徽宗大笔一挥,赐名为“神运昭功石”。宋人袁褧的《枫窗小牍》说徽宗在这块巨石旁种了两株桧树,还用金字题诗说:“撑拏天半分,连蜷虹两负。为栋复为梁,夹辅我皇构。”后人都说这简直就是为秦桧卖国、天下两分定的调子。

爱好之二:金石书画。

徽宗精于工笔花鸟画,宋人邓椿《画继》称他“艺极于神”,政和初年所作的《筠庄纵鹤图》,画仙禽二十,“或戏上林,或饮太液。翔凤跃龙之形,警露舞风之态。并立而不争,独行而不倚,各极其妙,而莫有同者焉。”概括成八个字,就是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还有一幅《奇峰散绮图》,能给人“咫尺千里”的感觉,使观览者“飘飘焉,峣峣焉”,分不清自己是人还是仙了。《古今图书集成·艺术典》载赵孟頫得到一幅徽宗所画“竹禽”,曾题曰:“何其幸耶!”又见到徽宗画的“六石图”,不用皴法,以水墨生晕,堪称传神而创新。他的书法造诣极为精深,宋人董更《书录》、元人陶宗仪《书史会要》都说他的字学唐朝书法家薛稷,其评未必公允。据说徽宗极喜欢米芾的字,不由自主地想模仿。蔡京婉言提醒:一代帝王学臣下的字似有不妥,徽宗才自出机杼,创立了“瘦金体”,至今无人能够模仿。这位帝王对古董的鉴赏力也极为精湛,甚至别出心裁,命当时定窑、汝窑等工匠模仿鼎、彝、盘、樽等青铜器烧制瓷器,巧妙地将青铜器和瓷器结合起来,单这个大胆的“创意”,就能显示出其艺术气质是多么不凡。

爱好之三:玩弄美女。

徽宗的好色是出了名的,这大概是从他老祖赵光义那儿遗传过来的。不过太宗虽然好色,毕竟有个限度,当时后宫里并没有几位嫔妃。徽宗究竟有多少女人呢?有一本小书《开封府状》给我们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资料。这本书实际上是靖康二年开封府官员呈交给金国元帅的“人肉清单”——金人索要的金银太多,宋朝拿不出来,于是将徽宗、钦宗、诸王妃、帝姬(即公主)、王女、王孙等折价抵扣:帝姬、王妃一人抵扣金一千锭,宗姬一人抵扣金五百锭,族姬一人抵扣金二百锭,徽、钦二帝的妃子当然更值钱些。该文书记载徽宗的贵妃、德妃、贵仪、淑容、婉容、婕妤、才人、贵人、美人、夫人等有名号的女子共一百四十三人;嫔御九十八人;御女七十八人;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零四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那些有名号的女子都标明了岁数,基本上都在十六七到二十一二之间。这么多美女徽宗还嫌不够用,不厌其烦地跑到醉杏楼,和名妓李师师搞上几腿。

爱好之四:迷信传说。

徽宗笃信谶纬之学,很多决定都是因为迷信作出的。举个荒诞的例子,你就能发现他有多迷信。南宋朱弁《曲洧旧闻》里记载:崇宁初年(1102),起居舍人范致虚上了一道奏本说:十二宫神(即今所谓十二属相)当中,狗居戌位,乃是陛下本命,如今京城到处都是杀狗为业者,是对陛下的大不敬,请求朝廷禁绝此业。徽宗一听有道理,于是下旨,严禁天下杀狗。有个太学生觉得实在可笑,说道:“朝廷事事尊奉神宗,神宗生于戊子年,属老鼠的,可那时候并没听说严禁天下臣民养猫哇。”

徽宗的“小爱好”多着呢,比如“蹴鞠”——没有这个雅好,高俅咋能当上太尉呢。再如“品茶”——更是行家里手,他亲自撰写的《大观茶论》二十篇,对福建所贡的龙团凤饼论述精当,令人瞠目。岳珂《桯史》还说:“徽祖居端邸,颇好驯养禽兽。”意思是说徽宗没当皇帝前就颇好养兽养鸟,艮岳建成后,园子里充满各种珍禽异兽,西汉梁孝王那个兔园,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至于写诗填词、丝竹管弦,就用不着多说了。对道教学说的研究,也是顶级水准。《北狩闻见录》说他曾“出御衣之衬一领,俗呼背心”,是他当端王时亲手所制。看来裁缝手艺和衣着方面的创新意识,也是其他帝王无法比拟的。可惜的是,这些爱好和本事,没有一样能阻止住金人的铁骑。

第四位 当和尚有瘾的皇帝萧衍

萧衍三次出家: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在位四十八年,是南北朝时期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活了八十六岁,是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高寿皇帝。最值得一提的是,萧衍在有生之年不仅推崇佛教,广建寺庙,发展僧徒,而且还频繁地往寺庙里跑,甚至曾三次撇下皇位舍身为寺奴,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位时出家的皇帝。

萧衍为何老往寺庙里跑?有人说他一心向佛,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有人说他看破红尘,不再留恋皇帝宝座;还有人说他敛财有方,通过赎身捞取好处。其实,这三种观点都经不起推敲。萧衍如果真心皈依佛门,他完全可以退位出家,没必要来回折腾;如果他真要敛财,堂堂皇帝根本用不着耍这点心眼。笔者认为,萧衍此举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原因。

萧衍能成大事,既出于他的非同寻常的雄才大略,也归功于僧侣势力的舆论支持。无论是出于论功行赏,还是出于个人信仰,萧衍即位后,于公于私,都要扩大佛教声势,将佛教地位抬到一个新高度。所以,把君权和佛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行政教合一,在佛教上大做文章,是萧衍政治的一大显著特色。萧衍频频往寺庙里跑,一再出家舍身,一再扶持寺院经济,一再像《御讲(摩诃般若经)序》所说的“皇帝(萧衍)舍财,遍施钱、绢、银、锡杖等物二百一种,直一千九十六万”,甚至利用权力将佛教定为国教,应该是为了争取佛教界支持所做出的一种含有政治意义的努力,目的是获得僧侣势力的信服与支持,以巩固南梁统治。

任何宗教,对广大被压迫人民而言,都是麻痹、欺骗群众的精神鸦片。萧衍对儒、道、佛都有过深入研究,在他看来,儒学教导人们恪守礼法伦常;道学劝说人们不要计较争夺;佛学讲究六色皆空,引导人们向往极乐净土,三者的共同点是要人们安于现状,不去反抗斗争,都可以作为执政者欺骗、麻痹、统治人民的思想武器。三者比较,萧衍认为佛学理论和佛教修行方法对人民更具吸引力,也更具欺骗性。萧衍一贯擅长心理战术,在早年领兵打仗时,萧衍就总结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梁书》)。他带头舍身,大兴佛教,无疑是为了凭借佛教征服人心,加强思想意识统治,大造自己的声威。

大凡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即年龄越大,猜忌心就越重,就越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够忠诚,萧衍也不例外。萧衍一次次地往寺庙里跑,一次次地舍身为寺奴,一次次地赖在寺庙里不走,绝非单纯地为了讲经诵佛,也绝非真心实意地位众僧执役,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玩弄统治权术,借以检验皇子王侯、文武百官对自己是否忠诚,看看臣属们是不是有诚意赎回他这位快要过时的皇帝,是不是真心希望让他回宫执政。萧衍突出个人,唯我独尊,制造对佛教的宗教迷信,正是要为臣属制造对自己的个人迷信。通过这种厚脸皮的政治表演,萧衍意在进一步树立和加强自己的权威,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信仰、提倡佛教已成为萧衍时代上层社会的传统习惯,而萧衍也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皇帝菩萨”,其性格也变得内倾、封闭、保守、刚愎起来。萧衍晚年喜欢别人阿谀奉承,听不得半点逆耳之言,《魏书·岛夷萧衍传》称“衍好人佞己,末年尤甚”。朝中大臣知道他这一特点后,争相奉承,莫敢正言,谁也不敢在他面前说一句真话。萧衍尽管佞佛,整日沉溺于佛学精神世界,但佛祖并没有保佑他,以致招来“侯景之乱”,他也落得个饿死台城的悲惨结局。萧衍被困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梁朝天下“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梁书》),似乎流露出了些许悔恨的意思,可惜为时已晚。

第五位 唱戏被扇耳光的皇帝—李存勖

一次唱戏时,连喊两声“李天下!李天下!”被一伶人上去扇了耳光。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说:“李(理)天下只有一个,为什么你连喊两声!”李存勖听了,不仅未责伶人,反而予以赏赐。

李存勖(885-926),沙陀人,李克用长子。幼读《春秋》,略通文义。成人后,状貌雄伟,有熊虎之姿。学习骑射,勇武过人。青年时,随父征战,机敏有谋略。李克用曾被朱全忠所困,地盘狭小,兵力不足,非常悲观。李存勖说:物极必反,现在朱全忠恃其武力,穷凶极恶,吞灭四邻,还时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应该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千万不可灰心丧气。李克用听了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李克用53岁时死,李存勖继位为晋王。方继位,上党被后梁所困。李存勖召集诸将说:“上党河东之藩蔽,无上党亦无河东也。且朱温所惮者,独先王耳,闻吾新立,以为童子未谙军旅,必有骄怠之心。若简精兵倍道趋之,出其不意,破之必矣,取威定霸,在此一举,不可失也。”于是,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果然梁军不备,李存勖乘大雾突袭梁军,大获全胜,一举安定了河东局势。此后,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河东很快大治。后梁开平五年(911),李存勖又与朱梁王朝在高邑决战,再败后梁军,此后,朱温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令箭,遗嘱完成三项事业:一是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讨伐契丹,解除北方边境威胁;三是将篡唐自立的后梁朱全忠消灭。这样,他们的地位就可以巩固。李存勖将三支令箭藏在李克用神庙里,每次出征,就将其中一支用锦囊装起来带在军前,取得胜利回来,再将箭还供于李克用神庙里,表示完成了任务。李存勖经过l5年的南征北战,消灭了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和后梁势力,大败契丹,基本完成了父亲的遗命。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国号唐,即后唐庄宗。李存勖通音律,能作曲,喜歌舞。

即位后,自以为天下一统,外无强敌,骄傲自大,残暴荒淫,任用伶官,不理朝政。整天与伶人化装唱戏,亲自扮演角色,并自号“李天下”。一次唱戏时,连喊两声“李天下!李天下!”被一伶人上去扇了耳光。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说:“李(理)天下只有一个,为什么你连喊两声!”李存勖听了,不仅未责伶人,反而予以赏赐。因此,众叛亲离,天下大乱,同光三年(925),部队叛乱,李存勖在混乱中中箭而死,帝位被李嗣源夺去。

第六位 木匠皇帝朱由校

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光宗朱常洛皇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明朝第十五位皇帝,1620年―1627年在位。明熹宗朱由校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不仅贪玩,而且还玩得很有“水平”,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份,他不仅经常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而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

明熹宗之所以喜好木匠活是因为他几乎没受过教育。对于一个近于文盲的人来说,没有花天酒地、荒淫无度,那就也要算作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堂堂一国之君,明熹宗怎么就没接受教育呢?追究起来,这却要怪万历皇帝的偏心了。当初,万历想册立朱常洵,但因为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祖制而遭到朝臣的普遍反对,双方僵持了许多年,皇帝和大臣们都无法改变对方的立场。后来还是万历做出了妥协,于是皇长子朱常洛被册立为太子。

但万历在许多年中对朱常洛都是不闻不问的态度,包括对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万历也是漠不关心,于是朱由校的教育问题就被耽误了——直到16岁,他都没有接受他早该接受的饿皇室教育。1620年,万历帝驾崩时,朱由校才被册立为皇太孙,这时候他终于有机会接受教育了。

可是谁能想到呢,朱由校的父亲光宗朱常洛才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去世了,尚未被册立为太子的16岁的朱由校只好匆匆即位做了皇帝。虽说这个时候的朱由校也还可以请博学的内阁大臣们为他授课讲学的,可毕竟早已过了接受初级教育的黄金年龄,各种政事就够他烦恼的了,何况他又是一个玩心很大的人呢。

虽然说上帝面前人人生而平等,但每个人天生的禀赋还是有各个不同乃至区别很大的。

朱由校大概因为天赋在于动手能力强,所以他的玩心也就集中体现在了他对于木匠活的喜好上。晚明时期的家具精巧华美,有钱人家都以采购制作高档家具为时尚,推想起来,当时那些做得一手好木工活的民间手艺人(包括瓷器工匠之类),大约也就相当于今天的IT界精英罢。年轻人嘛,都难免喜欢追逐时尚与流行的事物,如此,也就难怪朱由校会沉迷当中了。

当然,所谓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也不是完全的一无是处。比如朱由校与自己的皇后张嫣不但感情很好,而且对她敬重有加,很能听得进她的话,当魏忠贤几次想找机会陷害她时,朱由校都表现得非常清醒;又比如他对弟弟朱由检的教育问题就一点也没耽误,或许是他为自己没有接受系统的教育既感到很遗憾,又觉得很无奈,所以刚当上皇帝就很重视比自己小5岁的弟弟的教育抓得很紧,乃至最后把皇位传给了仅有的弟弟。或许正是因为朱由校对皇后与弟弟朱由检所取的自始至终的绝对保护和充分信任的态度,大明朝才没有早早的就在他手里就玩完,而是依然延续了17年才轰然崩塌。

第七位 同性恋皇帝汉哀帝

同性恋是一个时尚的词语, 但它不合中国国情,因为它在中阿国的存在非常古老,汉哀帝刘欣就是其中的一个。

董贤英俊潇洒,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选为太子舍人。哀帝在与他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恋,封他为董门郎,并封其父亲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不久,董贤又被封为驸马都尉侍中,《汉书·董贤传》载,这时董贤“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巨万,贵震朝廷。”两人形影不离,同床共枕。

有一次哀帝醒来,衣袖被董贤压住,他怕拉动袖子惊醒“爱人”,于是用刀子将其割断,可见其爱恋之深。哀帝还为董贤建造了一栋与皇宫类似的宫殿,并将御用品中最好的送给董贤,自己则用次品。他为了与恋人生生世世在一起,还为董贤在自己的陵墓旁边修了一座冢茔。《汉书·董贤传》载,哀帝还曾开玩笑地对董贤说:“吾欲法尧禅舜,何如?”吓得大臣们目瞪口呆。这种要“爱情”不要江山的恋情在历史上实为罕见。如此忠贞于爱情,国事当然糟得很,哀帝死后不到10年,王莽就篡位建立了新朝。

菩萨皇帝

第八位 好士细腰的楚灵公

墨子·兼爱中》说:“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王个人的一个癖好,弄得下面的文武百官都成为他的“粉丝”,都自觉不自觉地虐待自己。所以,孔子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看来皇帝的嗜好、爱好,有时是个好东西,有时也是个坏东西。

第九位 专爱偷盗的汉桓帝

汉桓帝刘志虽为九五至尊,却专爱偷盗大臣家的东西,被冠以“小偷皇帝”之名。而且,他每偷一次都记录下来,还把偷来的东西都放到一个密室里。而他就是以此为障眼法巧施伎俩消灭了位居军政重权、左右东汉国政多年的外戚势力梁冀集团,掌握朝政大权。话说延熹二年(159年),梁太后病逝,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已经28岁的“傀儡皇帝”桓帝刘志公然多次进入梁冀府中盗得梁冀党羽的花名册并将其一网打尽,最终梁冀是突然口吐鲜血、气绝身亡。详见拙作:小偷皇帝巧施伎俩消灭外戚集团的离奇故事。

原来,颇有心计的刘志在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的配合下,先到大牢里去请了一位“梁上君子”,进宫教他行窃之术。他频频翻墙入室,出入大臣家中偷盗东西,以此为障眼法而放松了梁冀的警惕,目的是为了盗出梁冀那个花名册而设的伏笔。刘志偷的东西一件件记录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日后归还给大臣们。

第十位 过生意瘾的南齐废帝

南朝齐废帝萧宝卷特别喜欢做生意。他为了过做生意的瘾,下令在宫中的后苑设立市场,和宫女太监们共同做买卖,并建立起了“管理机构”。他以宠妃潘氏为市场总管,自己则充任潘氏手下的管理人员。对违反市场规矩的,包括皇帝自己,均可以鞭挞。

《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