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何处看“串月”?

苏州习俗,农历八月十八日有看串月之举,是一年一度的盛事。但看串月的地点、时间,有谁真正看到了“串月”,自然景观究竟有多美?仔细考查起来,疑问不少。
    何处看串月?
    一说是石湖畔的行春桥。清代沈朝初曾作《忆江南》词,有注说:“行春桥,跨石湖之上,八月十八日月光初起,入桥洞中,其影如串。”明。卢熊《苏州府志》也有记载说:“十八日昏时,登楞伽山,遥望湖亭,士女为看串月之游。”清代蔡云《吴歈》诗中写道:“行春桥畔画桡停,十里秋光红蓼汀,夜半潮生看串月,几人醉倚望湖亭。”
    二说是澹台湖畔的宝带桥。据《钱牧斋(即钱谦益、明末清初人)轶事》载:石湖东数里宝带桥,十八日夜,月光出土,正对环洞……桥西(澹台湖)波面一环一月,连络横流,荡漾里许。……吴梅村(吴伟业)屡欲观之,而终不果。惟牧斋与徐元叹(即徐波,明遗民)见之。
    三说是从上方山顶望湖亭上远眺,可见行春桥与宝带桥下,月光流泻,连成一片,共见62个圆月。(行春桥9孔加宝带桥53孔的合计数)如清代徐菘在《八月十八日楞伽山看串月》的长诗中有过一段描述:“昔人所见更奇绝(并非徐菘亲眼目睹):宝带桥横作天阙,玉轮初出无纤云,六十二拱各一月。”何时看串月?
    一般说,在八月十八日可看到串月。又说十七日和十九日前后一日,也能看到串月。当地乡人说,二月十八日亦见串月。具体发生的时间,从以上引文、引诗中可以看到有昏时(天黑时)、月光初起时和半夜三种说法,也觉莫衷一是。甚至还有一说是八月中秋夜到宝带桥下看串月的。有首古诗中,说得很清楚:“瑶台失落凤头钗,玉带卧水映碧苔,待到中秋明月夜,五十三孔照影来。”有谁真正看到过“串月”奇观?
    笔者未曾见到过,并为此曾查阅了前人较多的记载和诗文,除钱牧斋说自己看到过这种奇景,但他又说:若月出时云气遮闭或月已上桥,即无此景。其他人的诗文中,都是含糊其词,仅是描写月光、湖面和长桥的景色,对串月奇观并无具体确切的描述。相反有人直率地指出,看串月乃是徒有虚名。如徐士鋐《吴中竹枝词》:“秋风十里绿蒲生,串月看来虚有名。十八桥环半遮没,渔灯一点水边明。”其实这种串月奇观,要月光出土,正对环洞,方见一环一月。乃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才能出现的一种自然景观,瞬间即逝,故不易被人们所见。前往看串月的人虽多,而真正能看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最后谈谈在韦光黻所著的《闻见阐幽录》中还有一条标新立异之说:“石湖行春桥观串月,在八月十八夜。桥有九洞,人以月光在洞中往来当之;不知非也。上方塔上,有铁练横亘天半,而十八夜,月适当练中,倒影行春桥下,一串如牟尼(一串佛珠),故曰‘串月’。今塔练已无,此景不可得矣。”
    然而当代历史学家、苏州人顾颉罢读后即提出疑问:“铁练横亘天半,似当有两塔方可,而不闻有两塔也。”故而有没有这种串月现象,实在难以断定。踏遍苏州,八月十八日何处看串月,至今仍是一个“谜”!
    (孙鹄)

《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