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译文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gan)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

“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的叫声。

注释

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郁孤台:古台名,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南的贺兰山上,因“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数丈”而得名。

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

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这里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梁。

可怜:可惜。

无数山:这里指投降派(也可理解为北方沦陷国土)。

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潮流不可阻挡。

愁余:使我感到忧愁。(“余”也有写作“予”)

鹧鸪(zhè 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是“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异常凄苦。

行人:指流离失所的人民。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赏析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关于此词之发端,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有几句话非常重要,他说:“盖南渡之初,虏人追隆祐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自此起兴。”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辛弃疾的毕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复大宋江南的统一。他有将相之才而无从施展,不管何时何地,无论所见所闻,种种物象,都会激发他的报国之志和悲愤之情。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弃船登陆,逃往赣州。四十七年后,辛弃疾途经造口,想起从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忧伤满怀。况且中原仍未收复,举头眺望,视线却被青山遮断;但浩浩荡荡的江水冲破重重阻碍,奔腾向前。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强了他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归后的遭遇,又愁上心头,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鹧鸪啼声,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词一波三折,极尽回环宛曲之美;善于运用比兴手法,笔笔言山水,处处有兴寄。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