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明日落红应满径(1)

第1章 明日落红应满径(1)
    应该是梅雨季节,不然窗外的雨,也不会这样一直落个不停。淌在江南古典的瓦檐上,落在爬满青藤的院墙上,还有那几树芭蕉,被雨水洗得清澈翠绿。微风拂过,茉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骨。她在雨中,那样的洁白含露,仿佛靠近她,都是一种亵渎。这样的情境,忍不住想起了那句词“雨打梨花深闭门”。虽然春天已悄然而去,雨打梨花的画境只待来年春时才可观赏,可是那浓郁的诗韵,却是任何季节,都挥之不去的。
    轻启窗扉,任细雨微风,拂在发梢、脸颊。窗台萦绕着淡淡的轻烟、淡淡的芬芳、淡淡的惆怅。这是生长闲情的江南,仿佛只要一阵微雨,就可以撩人情思;一片落花,就可以催人那一场宋朝的梨花雨忆王孙·春词李重元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明日落红应满径泪下;一个音符,就会长出相思。那么多的经年往事,会随着淅沥的雨,流淌而出。任你的心有多坚硬冷漠,终抵不过,这湿润的柔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牵怀缠绕,那么多的愁绪难消。那个女子说:“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她也是等到黄昏日暮,才深闭门扉,然而,她关闭的只是院门、屋门,那重心门,又几时有过真正地关闭?半开半掩的门扉,只为等待有缘人来轻叩,而等待,仿佛成了生命的主题。
    其实,最初结识这句诗,是在《红楼梦》里。那是宝玉和蒋玉菡、薛蟠,还有云儿一起喝酒时,悠悠地唱完一首《红豆曲》,接着吃了一片梨,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那时候,只觉得一个女子卷帘,看着窗外纷落的梨花雨,思念的人还在天涯,没有归来。心中落寞,轻轻叹息,放下帘幕,掩上重门,悄然转身。然而,这场梨花雨,却在我心中,一直纷落,到如今,这般情怀依旧。直至后来,才知道,宋时有几位词人,都将这句“雨打梨花深闭门”写入词中。有人说,此句是先出自秦观的《鹧鸪天》,而后才是李重元的《忆王孙》。然而这些并不重要,我心里却钟情于《忆王孙》的那场梨花雨,从遥远的宋朝,落到了今朝。
    关于李重元,历史上的记载不多,可是他生平写的四首《忆王孙》,都被收录到《宋词》里。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首词,都藏有一种美好的物象。春雨梨花,夏日荷花,秋月荻花,冬雪梅花。可是,被世人深记的唯有这首春词,那花瓣雨,就像是梦一样的轻,轻轻地落在心头,柔软而潮湿。
    这是一个情深的女子,在下着春雨的日子里,怀念远方的爱人。她思念的人,在天涯芳草外,纵是将高楼望断,也穿不过千里云层,看不见他归返的身影。只有依依杨柳,听她低语着相思的情肠。那位远行的男子,也许不是王孙,此刻或许身披征袍,在遥远的边塞。或许是个商人,为了生计,四海奔波。
    又或许为了功名,而远赴京城,追求宏伟的理想。又或许是其他,总之他远离家乡,让心爱的女子,为他日夜等候,相思成疾。
    细雨依旧,那啼叫的杜鹃,没有衔来远方的消息,只是声声吟苦,让人不忍听闻。不知道,那背井离乡的男子,是否听到杜鹃的啼鸣,它低喊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只是明日落红应满径人生羁绊太多,如何才能轻易穿越红尘的藩篱,和喜欢的人长相厮守,不离不弃?也许正是因为离别,才会有这样刻骨的相思。古人说:“小别胜新婚。”如果朝朝暮暮相处,怕是再浓郁的爱,也会消磨殆尽。到最后,只是一杯无味的白开水,品不出任何的味道。世间的事,就是如此,有一种爱,叫若即若离;有一杯茶,叫不浓不淡。可是这都是一个过程,拥有过才能疏离,品尝后才会清淡。若让一个沉陷在相思中的女子,转身离开,决绝忘记,是断然做不到的。
    她做不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做不到的事不可勉强。
    想要将一个思念的人,从心中抽离,那样,心会有一种被剜去的虚空。与其空芜,莫如让相思填满,不留一点空虚。这样,尽管疼痛落寞,却好过无心。她等到了黄昏,窗外纷落着梨花雨,洁白的瓣,在烟雨中,让人神伤又心痛。卷帘深闭重门,只是相思不敢问。她掩门,不是不再等待,而是暮霭沉沉,她要对着红烛,一夜相思到天明。这样无奈的转身,不是无情,而是情深。
    这场梨花雨,在她的心里,也不会停息。就像是一场梦,她沉醉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只要梦被惊醒,一切又会回到最初。那时候,丢失了梦的她,再也找不回自己,甚至找不到她思念的人。其实这样自苦,这样情痴,不只是古时女子才有。当今时尚的女子,亦是如此,她们也许不会望断高楼,不会掩帘听雨,可是她们也会刻骨相思。从来相思,都是等同,无关年轮,无关地域,无关季节。所以,当我读到“雨打梨花深闭门”时,心里涌动着柔情,相信,还会有许多人,和我心境相同。
    让我想起,当年的李重元,是否就是那位背井离乡的男子?他为了前程,离开了心爱的女子,让她独自看寂寞花开,看春去春来。也许,他有他的无奈,可是他是否知道,一个女子,把最好的年华交付给等待,以后,又会有多少岁月为她重来?是,没有人会在意这些,所有读了这首词的人,只会沉浸在那场梨花雨中,不能自拔。
    多少人愿意从甜蜜的过程中,走出来,匆匆抵达冷落的结局?也许这个思念的过程,真的很痛苦,却也是一种甜蜜的痛苦。许多人,因了等待,从青丝到白头,也许,不会有太多圆满的结果。但为了一个人,真爱一生,也是一种幸福。
    写到这儿,天色已近黄昏,只是窗外的雨,依旧在落。一声声,打在芭蕉上,胜过我千言万语。掩帘,和着那场宋时的梨花雨,深深地闭上重门。此后,任谁敲叩,也不开启。
    我喜欢这首《暗香》,这首被誉为千古咏梅绝调的词。不仅是因为词中清雅绝俗、幽梦无边的意境,更缘于我对梅花的偏爱。我爱梅,爱她的冷韵冰洁,爱她的孤傲绝世。仿佛所有的记忆,都是从梅开始;仿佛所有的故事,都是因梅而起。而我,就是那个为梅而生的女子,从千年的时光水岸,移至深深庭院。梅枝依旧那般的遒劲沧桑,花瓣一如既往地洁净清雅。
    仿佛一切都没有改变,我无须假装去怀念过去,煞有介事地追悼自己。因为,梅花还在,我是梅花。
    其实那首叫《梅花三弄》的曲子,经过千年的云水流转,早已更改了当初的韵律,只是无人知晓。或许每个人都明白,谁人月下听梅开暗香姜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只是不忍心说出口,怕自己无意的话语,会拆穿那美丽的谎言。我们总把过错,归结于无知,以为掩饰了伤口,就可以维持从前的美好。却不知,人生就如那一树梅花,需要一路修修剪剪、开开落落,才更加尽善尽美。在清朗的月光下,不必山重水复去追寻什么,那朵梅花,已离了枝头,幽淡的暗香弥漫了整个天空。
    为了一段心愿,我甘心为梅,在寒冷的季节轮回,没有半句怨言。姜夔也爱梅,并在冒雪访范成大于石湖时,写下了着名的《暗香》和《疏影》。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林和靖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他们都是借梅咏怀、即景抒情,将个人的飘零身世和荣辱盛衰寄寓于一枝寒梅,让梅花用她的空灵和素净,来掸去沉溺在心中的尘埃。
    当我们的青春,一点点流逝的时候,就总是责怪时间无情,从不问,自己又付出多少感情给时间。其实,我们大可以和时间,冷眼相看,彼此不惊不扰。“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他想起了旧时明月,想起自己在月光下,梅边吹笛的影子。如烟往事涌上心头,笛声唤起佳人,和他一起攀折梅花,不顾雪中的清寒。而今年老得只能依靠回忆,来想念当年春风般的词笔。过往的柔情,如今的落寞,究竟是自己冷落了梅花,还是梅花冷落了自己?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竹林外,疏落的梅花,将清冷的幽香,散入一场华丽的宴席。像他这年岁的人,本已淡漠花期,可是梅花的冷香,却将他趋于平静的心再次搅动。他想起了折梅的玉人,就算他还可以吹出当年的笛声,也唤不来玉人的倩影。当他在怨怪梅花多情时,却不知,自己的词,也搅乱了读者的心。一个文辞精妙的词人,就像一个法力高超的巫师,用他的巫术,先蛊惑自己,再蛊惑别人。这些中蛊的人,陷在幻境里,谁也不能轻松地走出来。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此时的江南水乡,一片寂静,静得似乎听得到雪落在冰湖的簌簌声息,又在瞬间,化作一湖清澈的寒水。此时的姜白石只想折取一枝梅花,寄与佳人,告诉她相思的情意。可山长水远,积雪覆盖了大地,他找不到寻找她的路径。只能捧起酒杯,月下独酌,对着梅花,流下伤怀的泪。“红萼无言耿相忆”,词人和梅花相看无语,因为他们怀着同样的相思,就连寒梅,也忆起这对有情人,当年执手在雪中赏梅的情景。甚至生出了,一种渴望被采摘的心愿,它宁愿被他们折回寒窗下,插在青花瓶里,供他们高雅地观赏,也不愿悄绽在西湖边,和自己的影子成双。
    还没来得及将心愿说出来,花期就这么短,那不惧霜雪的寒梅,却经不起一阵清风的吹拂。冷月下,片片花瓣随风凋零,漂浮在西湖的碧水中,美得灿烂、美得悲绝。姜夔看着顺水飘零的落花,觉得自己是这样的无能为力,无力推迟她的花期,无力挽住自己的年华,更无力将深沉的思念,传递给远方的佳人。他没有对梅花许下任何的誓言,看着纷飞的落梅,他甚至在问自己,自己究竟爱的是那个宛若梅花的女子,还是梅花。
    我想起了梅妻鹤子的林和靖,他对梅花的痴爱,也许胜过了姜夔。又或者说,他的梅妻,也是借口,在他隐逸的内心深处,还有一段未了的情缘,曾经和一位宛若梅花的女子,许过一段梅花的诺言。但因了现实中无意的错过,让他们不能厮守,就如同姜夔,因为自己的落魄,给不了佳人一生的安稳,所以,宁可背负相思,漂泊四海。
    不知道,这一次他所思念的女子,和“两处沉吟各自知”里所思念的女子,是否为同一个人。但我明白,无论是或不是,他都没有背叛。没有谁规定,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一生只能犯一种错,在真情面前,我们都是弱者。所以无须为自己辩护什么,选择了爱,也就意味着,迷失了一半的自己。在纷落的雪花旁,相思总是叫他悄悄落泪,他告诉梅花,他是个上了年岁的人,仿佛这样,他有足够的资格,和梅花一起讲述悠悠往事。
    他的一生,确实从来不曾安稳过,就连死后,入葬的钱也没有。是友人将他葬在钱塘马塍处,一副棺椁,一堆坟土,应该还有一树梅花。他做到了,宁可相思一生,也不负累红颜。
    这世间,爱梅之人,数不胜数。我和梅花的这段情结,也不知还能维系多久。试问,茫茫人海中,谁才是梅花真正的主人?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每当吟咏起这句词,脑中都会浮现出那样一幅画,在烟雨江南,春深迟暮,微风拂过,满径的落红,美得让人神伤。沉醉在这样绝美的画境中,仿佛连惆怅都是诗意的。
    我曾经用自制的书笺,临写过这阕词,清秀的小楷,纸端上仿佛铺满了落英。带着江南的温润、江南的柔美,以及那些悄悄更换的华年。就像《葬心》里的唱词,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了,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尽管伤感,却似如血朱砂,惊心触目。
    我总是会被一些微小的感动,不经意地打湿双眼。穿过落红满径相思满怀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词意,总想去寻觅那个填词之人,挥笔时的情景。甚至做过无数次的遐想,然而想得最多的,还是在朦胧的月色下,等待着明日晨起时,看窗外那满径的落红。那红,有一个名字,叫相思。
    后来才知道,写词的人叫张先,北宋词人,词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曾几何时,我读这首《天仙子》,总以为词作者,应该是个失意孤独的老者。一个人,一壶老酒,在春深的午后独饮,酩酊时睡去,醒来已近黄昏,闲愁却不曾消减,依旧萦绕在心头。他无助地看着春光流逝,却没把握,春光几时能回。临着镜子,看两鬓又添几许华发,伤叹,似水流年,从来不肯为谁有片刻的停留。只余下,历历往事,让人空自怀想。
    夜幕悠悠来临,他见沙汀上,水禽成双并眠,而他,想必是孤独的。本该有月,却云满夜空,好在风起,云开月出,就连花也被拂动,在月光下映衬出婆娑的倩影。而这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到后来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他自举平生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语出《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语出《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语出《剪牡丹》),故又被后世称为“张三影”。可我却偏生喜欢结句“明日落红应满径”,仿佛所有的情怀,与春天所有的美丽,都将在满径的落英上找到生命的主题。
    历史上说,张先写的词,题材大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反映封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他的词,也许不大气厚重,却清新婉约、生动凝练。他一生虽不是平步青云,却也没有经历多少的起落。中了进士,当了官,平稳度日,安享富贵,诗酒风流。《石林诗话》记载他,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
    好友苏轼赠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这也是他的生活写照,一个风流才子,身边又怎么会缺少红颜佳丽。据说张先在八十岁时还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女子为妾,他们之间是否会有爱情,真的是不得而知了。而苏轼又为此事赋诗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一树梨花压海棠,原来是出自于此,着实让我惊讶。所以说,诗词只能表达当时的心境,未必是生活的全部。许多人,都会有莫名低落的时候,纵然在万千的繁华中,还时常会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落寞。尤其是文人,骨子里流淌着柔情与伤感,见花垂泪,望月悲怀。而这一切,似乎只为了交换一种无言的意境。
    岁月流去无痕,年华却掷地有声。张先写这首词的时候,五十二岁,盛年已过,已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卜算自己的命运,也参不透宿命的玄机。这时的他,伤春叹流年,却不知自己的寿命有八十九岁。他说水禽成双,感叹自己孤独,却不知,自己在八十岁,还有小妾相陪。事实上,五十岁之龄的张先,仕途坦荡,身边肯定是妻妾成群,又何来形单影只。
    他的寂寞,是心,是春日闲愁难消,是浊酒难尽余欢。也许他太热闹,被美人环绕,欢乐之后,反觉得寂寞蚀骨。想一个人在暮春的别院,借酒浇愁,独自回忆过往,春光已渐行渐远。也许他真的是孤独了,和某个相爱的女子,有了感伤的别离。又或许他太累了,想要短暂地歇息,待醒后,依旧打马江南,诗书风流。

《烟月不知人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