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王昆到力远查账的心情是复杂的。
    说句实话,要王昆查东江任何一家企业,王昆都百分之两百的愿意,但要他查力远电子公司,他是非常不情愿的。王昆是个讲原则的人,眼里容不得沙子,自任税务局长以来上演过许多大义灭亲和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被他查出问题的企业当中,就有不少是他亲戚朋友开的,与了最亲的是他小舅子开办的一个公司,他这个当姐夫的,不仅没有在税收方面给人家优惠,反而在稽查时把小舅子偷税的事揭了出来,要小舅子补交了税款,绞纳和滞纳金,还罚了款,搞得本来就举债办公司的小舅子只好关门大吉。所以在东江王昆又有这么一个外号:包黑炭,也就是包青天了。
    王昆办事讲原则,但也是个非常重感情,爱情面的人,很多时候为朋友真的可以做到两肋插刀。
    十年前邓成军闹离婚,小儿子跟了妻子李诗琳,大儿子则选择了邓成军。那个时候邓可立正在读中学,面临高考,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但那时也正是邓成军事业最不顺的时候,欠了一屁股债,几乎天天都有人上门讨债,很不利于邓可立的成长和学习。王昆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让邓可立住到他家去,由他来照顾邓可立的生活起居。其实,那时的王昆还只是税务局的一个小干部,自己工资低,妻子林梅当时还没有去考老师,女儿王楠又在上学,所以负担也非常的重,现在家中又添了一张嘴,王昆的负担就更重了。虽如此,但王昆却没有对邓可立另眼相待,反而比对自己的女儿王楠还好,把好吃好穿的全给了邓可立。那时两个孩子都是长身体需营养的时候,邓可立吃得好穿得好,长得可是结结实实的,可自己的女儿王楠呢,却因为少吃缺穿,一副发育不良的样子,一米六八的个儿却不足一百斤。
    邓可立在王昆家一住就是三年,直到邓成军境况好转王昆才把邓可立送回去。
    这事之后,两人的关系就更好了。现在王昆却要去查和他关系这么好的一个朋友,这怎么能不让他为难呢?
    可他又不得不查。先是记者大闹签约仪式,再是收到关于力远偷税漏税的举报信,这两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只要稍微动点脑筋想想就会觉得并不寻常。同一天发生这样的事情,矛头都直指力远,而矛头的重点都是偷税漏税,这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力远没有偷税漏税,是有人捏造事端故意使力远的坏;二是力远确实有问题。不管是哪种可能,都只有查了才能弄清楚。再者说了,王昆在设立举报箱时就曾向东江300万市民承诺过,凡报必查,凡查必严,凡实必究。不查,一来有违原则,二来,也对不住东江300万市民百姓。这样一来的话,以后谁还会举报?谁还会信任他这个税务局长?
    在原则和人情面前,王昆还是更倾向于原则的,当然,这让他很矛盾。也正是因为矛盾,所以他才会去请示韩副市长,不过韩副市长说得好,查,要查,而且要查彻底,有问题不留情予以追究,若没问题,也好还力远一个清白,堵住外边那些见风就是雨的人的嘴。
    这话,让王昆略为宽心了些。不过,回到家后,他还是没有和林梅说这事,倒不是像有些领导那样在家不谈工作,他平时也会和林梅谈谈工作上的事情,只是查力远公司太敏感,怕林梅跟他闹。
    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起邓成军在电话中的推托,王昆突然有种预感:力远有问题,而且问题可能还不小。
    "树大哪能无枯枝啊",邓成军走时说的这句话,王昆细细品味了许久,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
    账查得很顺利,邓可立他们不但没有制造什么障碍,而且总是想方设法的满足王昆他们的要求。
    转眼间,二天过去了,什么发现也没有。
    "难道真是我判断错了?"王昆开始怀疑自己先前的判断。
    又查了一天,还是没有什么发现。
    王昆有了撤的想法。
    事情却突然有了转机。
    第四天,王昆在举报箱里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只写四个字,力远陈菲。力远就是力远公司,那陈菲一定是一个人的名字了,那这个陈菲是谁呢,她和力远偷税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防止打草惊蛇,王昆先是派人对力远的人事情况进行了一次外围调查。调查发现,陈菲只是力远的一名普通文员,在力远工作了半年,后来因为结婚,就辞职随丈夫到广州发展去了。
    一名普通文员会和这件事扯上关系吗?这让人有点匪夷所思,但是,若一点关系没有,纸条上为什么又会写着她的名字呢?那个送个字条的人究竟又有什么目的呢?为什么不把事情说得更清楚只写这么四个字呢,是不敢写,还是不便写?
    要解开这一个又一个的谜团,看来只有找到这个叫陈菲的女孩了。但是,没有陈菲的具体地址,广州又这么大,上哪去找呢?王昆犯难了。
    王昆又开始了调查。
    据力远的一名员工介绍,陈菲不是东江本地人,在东江没有自己的房子,在力远工作时是与人合租的,至于具体地点,和谁合租就没人知道了。
    东江由于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涌入东江的外来人口也与日俱增,外来人口租房的需求也就一下子增长了许多,针对外来人口租房一要离工业园近,二要价格便宜的特点,不少人就在工业园附近专职做起了房屋出租的生意。在力远公司所在的工业园附近,就有大片的出租房出租。
    王昆花了两天的时间走访这片出租房的住户,最后终于找到了与陈菲同租的那个女孩,那个女孩是陈菲的老乡,自陈菲结婚去广州后俩人还时常有联系。从女孩口中,王昆得到了陈菲在广州的住址。
    事不宜迟,王昆连夜只身登上了由东江发往广州的火车。按理说,像这种事情王昆完全可以派下属去做的,没必要他这个局长亲力亲为。确实,不仅去广州没必要他亲力亲为,就是调查力远,找与陈菲同租的女孩,这些事他都可以叫别人做,而且一样能做好。可王昆有他自己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力远公司很特殊,在没确定力远公司有问题前,他得多从保护力远,保护朋友的角度去作调查。换了别人,就不会这么想了。到头来,即便力远没问题,负面影响也会很大。这可不是他王昆所愿意看到的。若真如此,他可就是东江的罪人,朋友的罪人了。
    在广州找陈菲倒没花什么周折,到广州的第二天就找到了,但要陈菲开口,却让王昆费了不少神。不管王昆怎么问,陈菲就是说她不知道,"我只是力远的一名普通文员,怎么会知道这种事情呢?"
    王昆道理说了一箩筐,陈菲还是不愿说,不过当她听王昆讲了他和邓成军之间的故事后,陈菲松了口气,说,王局长,您让我再想想吧,明天准给您一个答复。
    第二天,陈菲一大早就给王昆打来电话,约王昆见面,见面后,陈菲说出了她离开力远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因为结婚而离开力远的,其实不是。"陈菲给王昆倒了杯水,继续说道,"我是一年前到力远上班的,在办公室接接电话,发发传真,打打字,搞搞接待什么的,至于公司业务上的事很少接触。您可能不知道,我那个办公室和邓总、闻总的办公室是分开的,就相当于你们政府机关的政府办公室一样,起个上传下达的作用。"
    "公司的大部分的资料都是到我这里打印复印,但是比较重要的就不会到我这里了,有时在邓总办公室,有时在闻总办公室,有时也在财务部赵晓那里。可是有一次,赵晓把资料送到我这来了,要我把资料输入电脑后存到她的磁盘里。那是力远电子公司的一份月报表。我很纳闷,因为像这种大工程的财务资料基本上都是他们自己打的,虽心存疑问,不过我也没敢问。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邓总和闻总办公室的电脑都中了病毒,系统瘫痪了。而巧的是,那天财务部的电脑的显示屏因为花屏也拿去修了。我那的电脑没接宽带,所以也就没中毒。邓总急着要那份资料,赵晓就就把资料拿我这了。"
    "资料打好存的时候我忘了插磁盘,把资料直接存到硬盘上去了。后来还是赵晓提醒我才把磁盘插上。赵晓走的时候再三嘱咐我,一定要把刚误存在硬盘上的资料删了。"
    王昆觉得陈菲说得有点过于详细了,他听着都有点累,于是换了个坐姿。
    陈菲似乎看出了王昆的心思,不好意思的说道:"是不是觉得我这人很啰嗦?不怕王局您笑话,我这人从小就这样,说一件事情总得从头到尾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得清清楚楚。"
    "没事,这也不是什么毛病,挺好的。你说吧,我听着呢。"
    陈菲就继续说。
    "赵晓走后我没马上删除,而是又打开刚打的那份资料看了看。说句良心话,我没别的意思,我只是好奇,为什么同一个月的两份报表的数据完全不一样。一份收入更少,支出更多,一份收入更多,支出更少。不过,我看了一遍后就把资料删了。"
    "第二天一个客户找邓经理,也就是邓成军的儿子邓可立,说要谈一下订货的事,恰巧邓经理不在,他就把十几种产品的款式,规格、数量都报给了我,数据很多,不过我都记了下来。我这人虽啰嗦,但我这人有个优点,就是记忆力特别好,很多东西只要我听一遍或者看一遍,我基本上都能八九不离十地记下来。放下电话后,我就把刚才客户所说的都记在电话记录簿上,准备邓总回来时再交给他。下午快下班时,邓总回来了,我把电话记录给他看,邓经理看后很不高兴,说以后你叫客户传真过来就行了,这么长的电话记录人家要说多少遍你才记得明白啊。我解释说我只听他说了一遍。邓经理一听就笑了,说看不出来你这小姑娘还不错啊,记忆力这么好。"
    "一旁的赵晓接过电话记录一看,皱起眉头问我,这么多数据你听一遍就记下来了?我没反应过来她这么问的真正意思,就点了点头。过了半个月,也就是我结婚的第二天,公司就以我不适合悄悄把我辞了,不过,公司给了我五万块钱,说是作为劳动合同违约金。后来我终于明白,我被炒鱿鱼都是我记忆力好给惹的祸。而那五万块钱,也不是什么违约金,因为我还在试用期,根本没签什么劳动合同,所以也就不存违约不违约了。"
    王昆明白了,陈菲是被赵晓给炒掉的。那五万块钱,是给陈菲的封口费。
    "你觉得委屈吗?"王昆问。
    "刚开始有点,觉得自己做得好好的被不明不白的炒了,心里挺不好受的,但后来明白自己为什么被炒后就理解了,力远可以说得上是个家族企业,你看,公司副总经理闻一鸣是邓总的远房表哥,销售部经理邓可立是邓成军的儿子,财务总监赵晓是邓成军的女友,而我呢,只是一个外人,你想想,放一个记忆力那么好的外人在身边,多不安全啊。理解了,也就没什么了,再说,公司给了我这么一大笔钱,也对得起我了。我蛮感激力远的。"
    终于说完了,陈菲从手袋里拿出一张折好的纸条交给王昆,说:"王局,这就是当时赵晓叫我打的那份资料,我凭记忆把它写了下来,希望能帮助到您。我走了。"
    "谢谢你,陈菲。"
    "不用谢我,你应该谢谢另外一个人。"
    另外一个人?谁啊?王昆糊涂了。想问陈菲,陈菲却已钻进出租车里,走了。
    在王昆去广州的这几天里,在力远公司查账的税务人员也没停着,对账本的对账本,作外围调查的作外围调查,不过,始终没有什么突破。
    邓成军看着税务局那些人忙禄的身影,暗自发笑,查吧,看你们能查出什么名堂来。在王昆去广州的第二天,邓成军才发现王昆两天没过来了,王昆向来办事认真负责,这次又是稽查组的组长,怎么会突然不见人影了呢?
    难道王昆有了什么新的发现?邓成军心生疑问。
    问税务局的人,他们都说王昆到省城学习去了。邓成军不放心,又亲自去了趟税务局,找到与他很熟的副局长林庆生,林庆生也说王昆去省城学习去了。邓成军还是不放心,又给林梅打了电话。"嫂子,我是成军啊,王昆这几天在忙什么呢,怎么人影都见不到一个,打他手机也关机了。"
    "是成军啊,王昆没告诉你吗?他前两天到省城去了,说是参加一个什么税务系统的领导干部培训班,估计这几天就会回来。你找他有什么事吗?"
    "也没什么事,就是好久没到你们家吃饭了,想到你们家蹭饭,陪王昆喝上几杯。"
    "那行,等他回来我给你打电话,到时你带赵晓和可立一起过来,我给你们炒几个我刚学会的粤菜。"林梅喜欢烹饪,闲着没事时就喜欢钻研炒菜,什么湘菜、川菜、苏菜、浙菜她都会做一些,虽说不是很地道,但王昆他们都很喜欢吃。
    从多处证实了王昆是去省城学习,邓成军心安了许多。他怎么也没想到,王昆去的是广州,他更没想到,王昆去广州是去找那个连他都已经记不起来的那个文员陈菲。
    杨克明回北京后给邓成军打过一次电话,问了下事情的处理情况,要邓成军抓紧时间调查出幕后指使人,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调查的事,杨克明不叮嘱,邓成军也会抓紧的。只是事情过去一个多星期了,也没查出什么名堂来。
    四月十日这天,邓成军早早地就去了火车站。他是去接车的,今天有个朋友从广州那边过来。
    在等朋友的时候,遇见了王昆。
    "王昆,你不是去省城学习了吗,怎么坐广州的车回来了?"广州与东江省城丽城不在一个方向。
    王昆没想到会在火车站遇到邓成军,为不引起邓成军的怀疑,王昆解释说他们在省城学习三天后就统一到广州参观学习去了,还说这种半是学习半是参观旅游的培训很不错,圆了他去广州走走的梦。
    "我说呢,你没事怎么会跑到广州去呢。"邓成军没有往深入想,和王昆又聊了几句,这时候,他朋友到了。
    "我朋友来了。"邓成军说。
    "你忙你的,回头我去找你。"

《税务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