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这一年,从冬到春,界岭的雪真多。

  村委会统计的是九场雪。

  县气象站的人从未到过界岭,也不清楚他们如何测量的,在通报中点名说,界岭一带总的降雪量为九百八十八毫米。

  如果没有融化,就等于在界岭小学操场上积了差不多一米厚的雪。

  事后才听说,是老会计出主意,让村长余实如此汇报上去的,目的是希望县里能给一些救灾款。

  界岭雪多,各地的雪也不少。

  最快也要晚一个星期才能送到的《人民日报》说,大雪有利于北方过冬作物的墒情。

  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们却不认同,大雪将茶树冻伤后。

  能卖出好价钱的春茶就没指望了。

  没有春茶可卖,村委会收不到相关的费用,村长余实的妻子按时发放民办教师工资的许诺也就成问题了。

  被村委会适当夸大的雪灾没有受到县里的重视,有关部门回复说,从去年开始,县里财政情况空前困难,要他们自己想办法渡过难关。

  界岭地势高,若说受了旱灾,山下的人就会怀疑,为何从界岭流下来的河水一点没有减少?

  若说受了水灾,山下的人也会怀疑,从界岭流下来的河水从未见涨,真的有暴雨,难道又转头流回天上了?

  所以在界岭当干部,想玩点假的,向上面要钱,唯有雪灾一说才有希望。

  既然雪灾都没人理睬,别的花样就更不行了。

  从二月份开学起,三月等,四月等,五月六月还是等,民办教师的工资仍旧不知在哪里。

  村长余实的妻子借口查看儿子的学习情况,亲自到学校来,要余校长他们再等一阵。

  还说,实在不行,村长余实还可以默许他们悄悄地砍一棵小一点的红豆杉。

  不过得他们自己想办法运出界岭。

  自己想办法与收购红豆杉的人联系。

  不管这话是不是村长余实说的,都让余校长他们格外难受。

  当然,最难受的还是邓有米,无论如何,这样的话都让他觉得是在指桑骂槐。

  邓有米盗砍过红豆杉,这是他心里不许任何人碰的伤痛。

  邓有米想了一大堆脏话。

  要骂村长余实的妻子。

  余校长抢在他之前坚定地对那女人说,古人尚且不吃嗟来之食,就算饿死,界岭小学的老师也不会做任何让人不齿的事。

  既如此说了,大家只好像从前一样,靠着教育站发给的三十五元钱维持生活。

  七月份小考结束后,教育站张榜公布各个学校的情况,很难说是不是支教生夏雪教了几个月的原因,这届毕业生的平均成绩,比往届提高了整整十分。

  万站长亲自送来一条横幅,上面写着一行大字:祝贺界岭小学小考总成绩并列全乡第三名!

  可是只有万站长心里明白,并列第三名的一共有六所学校!

  整个暑期,横幅一直在界岭小学的屋檐下挂着。

  支教生骆雨来报到时,几乎看不见横幅原来的红色了。

  骆雨一进屋就注意到仍然压在玻璃板下面的那首诗。

  听说是前面一位女支教生写下的,骆雨就没有动它。

  与夏雪不同,骆雨读过张英才写的那篇关于界岭小学的文章,所以除了行李之外,他还特意带来一面崭新的国旗。

  界岭小学的升旗仪式,总是由余校长亲手拉动绳索将国旗升到旗杆顶上,除非余校长不在场,才由副校长邓有米替代,万一连邓有米都不在场,孙四海才有资格顶上来。

  骆雨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就自告奋勇地要当升旗手。

  还让余校长用他带来的照相机,将他的动作拍照下来。

  一个星期后,骆雨不当升旗手了,拿着一只口琴挤到邓有米和孙四海中间,跟随他们的笛声,一同吹奏国歌。

  再往后,骆雨也不吹口琴了,就像夏雪临走时那样,站在学生队伍后面,向冉冉升起的国旗行注目礼。

  所有这些,骆雨都让别人给他拍照留念。

  那一天,升旗仪式结束后,骆雨注意到操场旁边的荒草上有一层薄薄霜花。

  骆雨将有霜花的草掐了一根拿在手上,对着太阳看了看,问身边的邓有米:“界岭这儿落雪时间是不是很早?”

  邓有米如实回答:“一般年份要比别处早一个月左右。”

  骆雨又问:“落雪时是不是还有学生打赤脚来上课?”

  邓有米说:“偶尔还有。”

  骆雨说:“真有这么穷吗?”

  邓有米说:“这两年好些了,再困难的人家,冬天也能穿上鞋。只是有些孩子舍不得鞋,在雪地里走路时先脱下,进了教室再穿上。再说,刚落下来的雪,还不太冷。”

  骆雨说:“天下哪有不冷的雪?又不是冷血动物!”

  邓有米说:“要是你直到十五岁才穿第一双鞋,你就会知道什么样的雪冷,什么样的雪不冷。”

  骆雨将信将疑地低头盯着邓有米的双脚。

  邓有米继续说:“你去问问余校长,他穿的第一双鞋,是当兵后部队发的。还有孙主任,也是十几岁时在外面流浪,遇上老村长,才穿上生平第一双鞋。”

  骆雨不声不响地回到自己的屋里。

  上课的预备铃响起后,他竟然光着脚走出来。

  邓有米装着没看见,二人擦身而过时,他还指着太阳说,要赶紧晒衣服,明后天可能有雨。

  骆雨一边说有雪才好,一边进了教室。

  因为太冷,他在黑板上写字时,忍不住跺了跺脚。

  听到五年级学生在大呼小叫,余校长到窗口看了一眼。

  村长余实的儿子马上举起手来。

  自从余志、李子和叶碧秋小学毕业,到乡初中去读书后,村长余实的儿子突然显得十分出众。

  骆雨问他有什么事。

  村长余实的儿子站起来,告诉窗外的余校长,骆雨老师没有鞋穿。

  余校长不清楚发生什么事了,心神不定地等到下课,将骆雨叫过来一问,才知道骆雨是想证明,自己虽然是穿皮鞋长大的,但也不怕界岭的霜雪。

  不几天,骆雨在教室里打赤脚给学生上课的事,就变成了冬闲时节界岭一带最让人振奋的传说。

  有人来学校告诉余校长,骆雨为了适应界岭一带艰苦生活,进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向年轻时的毛主席学习,寒冬腊月坚持洗冷水澡,夏天趁着狂风暴雨不戴任何雨具绕着操场长跑。

  余校长等人只能洗耳恭听。

  孙四海听得不耐烦了,挖苦来人说,要他们也让自己的孩子跳进结了冰的水塘学习游泳。

  传话的人一点不在意,说,如果不论思想水平,只论吃苦耐劳的意志,界岭的人个个都是毛主席。

  来学校看热闹的主要是女人。

  女人来得太多,男人自然就不来,还反过来骂她们其实是花心,今生今世无缘嫁给城里男人。

  就想让眼睛里长出钓鱼钩,将那些细皮嫩肉的男人钓在心里。

  看过骆雨赤脚模样的女人很遗憾,一致认为骆雨经不起界岭的天寒地冻。

  天气看起来很不错,早上的霜花少了许多,中午的太阳也越来越温暖。

  这是寒潮即将来临的前兆,说不定什么时候,从北边的山后刮起一股风,气温就会骤然下降,少则六七摄氏度,多则十几摄氏度。

  虽然暖和,骆雨的脚还是出现轻微冻伤。

  这是王小兰来学校给孙四海洗被子时发现的。

  十一月初,乡初中又放了三天假。

  第一次放假是国庆节,李子和余志回来说,叶碧秋差点被淹死。

  细问之下才弄清楚,开学第一天,叶碧秋就掉进了水塘,恰好正准备返回省城上学的张英才看见了,跳进近两人深的水塘里将她救了起来。

  因为这场意外,乡初中再放假时,有孩子在初中读书的母亲,都来界岭小学操场上等孩子。

  王小兰故意拉上其中几位顺便帮余校长、孙四海,还有骆雨洗洗晒晒,准备过冬。

  孩子们露面后,母亲们顾不上说话。

  纷纷跑到余校长或者孙四海屋里,取出温在锅里的塑料饭盒,用从家里带来的清一色的油盐饭给孩子填填肚子。

  李子他们捧着油盐饭狼吞虎咽时,王小兰正用双手拍打晒在外面的棉絮,本想看看孙四海在哪里,眼睛一扫,却发现骆雨手里拿着照相机,一边注视着远处的山野。

  一边将左右两只脚后脚跟相互擦来擦去。

  王小兰就问:“骆老师是不是觉得后脚跟发痒?”

  骆雨回答说:“是的。像是被一百只蚊子同时咬了。”

  王小兰便断定:“一定是冻伤了。”

  骆雨从未有过冻伤经历:“不会的,我在家用冷水洗脚,也没出问题。”

  别的人也都觉得不会。

  有几个女人还笑话王小兰,对学校的老师总是那么体贴关心。

  换了别人,别说手脚冻伤,就是脸上长冻疮,也没有人当回事,顶多提醒一下,晚上用热水泡脚后,在火盆里烧一只白萝卜,切开后敷在冻伤处。

  因为这事发生在骆雨身上,余校长和邓有米议论了几次,觉得还是劝骆雨穿鞋上课。

  二人分别与骆雨说过,骆雨仍不穿鞋。

  李子和余志返校不久,属于界岭的寒潮就来了,夜里风声一起,早上不出被窝就能感觉到气温下降了许多。

  余校长以为骆雨会知难而退,上课铃响过后,骆雨却还是光着脚走进教室。

  余校长有些着急。

  担心万一出毛病,像有些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冻掉脚趾,事情就麻烦了。

  余校长不再与邓有米商量了,而是去找一直未对此事表态的孙四海。

  孙四海听说后,一声不吭地脱了鞋。

  上完第三节课,孙四海光着脚从教室走出来。

  骆雨见了就说:“孙老师怎么也成赤脚大仙了?”

  孙四海回答:“昨天的太阳不行,洗的鞋晒不干,晚上放在火盆边烘烤,不小心烧成了灰。只好请李子她妈赶着给我做新鞋哩!”

  又说:“骆雨老师,将你的照相机拿来吧,给这四只大脚留个影,有机会弄到报纸上发表一下,也好让别人了解我们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坚强意志。”

  骆雨果然听话,转眼之间就将照相机拿来交给余校长。

  余校长蹲在地上取景时,骆雨一直在说:“可惜,如果有雪,这张照片的意义更加不一般了。”

  余校长一连按了三次快门,骆雨才叫停。

  余校长将照相机还给骆雨时说:“回头将胶卷洗出来了,给这张照片取个名字:《支教生与民办教师》,可以寄给省报的王主任。”

  骆雨似乎早就想好了:“依我看,这张照片应该叫做《向民办教师学习的支教生》。”

  骆雨走开后,孙四海说:“该了结了。”

  下午上课时,骆雨果然不再打赤脚。

  隔窗望着骆雨脚上的旅游鞋,余校长问孙四海这是什么道理。

  孙四海没好气地分析,从骆雨带着国旗来界岭小学,他就知道这小青年心里有目的。

  打赤脚之所以打了这么久,是因为他实在不好意思主动请别人帮忙拍照,更不好叫别人光着脚陪衬自己。

  孙四海后来问骆雨:“还是穿鞋舒服吧?”

  骆雨说:“当然。打过赤脚后,再穿鞋更觉得舒服。”

  骆雨穿上鞋后。

  他的模样比打赤脚时更让人喜欢。

  按骆雨与母校签订的协议,他在界岭小学支教两年眉。

  便直接保送成为母校的硕士生。

  寒冬来临,骆雨也不怎么作秀了。

  界岭小学这儿值得秀的,除了艰难困苦,也很难找到别的了。

  心境安定下来后,骆雨更受学生们的欢迎。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说,骆雨老师到底是大学生,比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洋气多了。

  在经历了张英才和夏雪等人之后,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们已经习惯,学生们像欢迎送救济款的干部那样欢迎新老师的到来,并且默认了自身能力的不足。

  自尊心最强的孙四海也曾说,如果再有两个大学生上山来教书,他和余校长、邓有米情愿从此退出界岭小学的历史舞台。

  叶碧秋他们夏天毕业后,界岭小学秋季开学,暂时没有六年级,要等到村长余实的儿子他们将五年级读完,才又有六年级。

  余校长同万站长说过,如果骆雨能坚持两年,下次小考时,他就有信心实打实地进入全乡前三名。

  与夏雪在界岭时不同,不到万不得已,余校长绝对不提落雪的事。

  哪怕发现阴阴的小雨突然停下来,北风吹过头顶时不那么潮湿了,凭经验,知道十有八九要落雪了,余校长亲自去吩咐骆雨提前放学,也只是说要变天了。

  骆雨问,天气本来就不好,还能往哪儿变呢。

  余校长坚持不说落雪,只说山上的坏天气经常出人意料。

  界岭的雪,像至今没出过大学生一样闻名,余校长担心,骆雨会跟夏雪一样,嘴里说不怕,真的大雪临头时。

  还是被吓跑了。

  去年这个时候,操场上早已铺满了白雪。

  今年却奇怪了,明明是落雪的天气,县气象站接连三次预报界岭一带有小到中雪。

  到头来连一朵雪花都没飘下来。

  最盼落雪的人是村长余实和老会计,去冬今春上面没有发一分钱救灾款,年底之前若有一场大雪,县里就很难用自救之说来搪塞了。

  有了救灾款,就可以解一些燃眉之急,包括拖欠近一年的民办教师工资等。

  界岭小学的民办教师想不到这么远,他们说,这是老天爷在挽留骆雨,不想用大雪来吓唬他。

  乡初中放假那天,天气又不太好,界岭的人都觉得要落雪了。

  王小兰也是这样想的。

  她到学校里等李子时,温情脉脉地对孙四海说,不知等到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在落雪时给他煨脚。

  孙四海一时激动,将她抱起来放到床上。

  王小兰过去一直不敢在白天里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孙四海,这一次,想着雪的她终于例外了。

  王小兰在孙四海屋里缠绵到不得不离开的最后一刻,直到连整理蓬乱头发的时间都没有了,才匆匆离去。

  王小兰从余校长家里接走李子时。

  孙四海站在操场上吹笛子送她。

  按时间估计,王小兰和李子早已到家了,孙四海还是站在那里,对着山野,一遍遍地吹奏那首早已让入耳熟能详的曲子。

  余校长叫孙四海回屋,北风太大,时间长了会冻伤筋骨。

  孙四海停下来说,余校长放心,我还没有柔弱到骆雨那种程度。

  然后继续忘情地吹着笛子。

  也不知过了多久。

  身后又有了动静。

  孙四海以为又是余校长,便说:“连王小兰都看出来,骆雨在界岭待不长。”

  没想到身后站着的是骆雨:“是不是觉得我听不懂界岭的笛声?”

  孙四海怔了怔才说:“风吹笛响,没什么了不起,就怕你经不起界岭的雪。”

  骆雨也怔了怔:“是呀,我也想试试界岭的雪有多厉害!”

  事后,孙四海非常后悔,自己早就不年轻了,应该压得下内心深处对王小兰的依恋,完全没有必要像情窦初开的少年那样,将一点点忧郁,夸张得比整座老山界还要大。

  如果自己早些收起笛子,骆雨就不会在寒风中陪着他悄悄地站了半个小时。

  那天夜里,孙四海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惊醒。

  他以为是余校长。

  明爱芬在世时,余校长三天两头就会用咳嗽声,惊动整个界岭小学。

  孙四海和邓有米早就习惯了,张英才刚来时不习惯,说过不能因为余校长是校长,就在学校里为所欲为地咳嗽的话。

  当然这也是一种笑话。

  明爱芬死后,余校长的咳嗽声渐渐地消失了。

  孙四海睁开眼睛看了一眼窗外,也没多想,便又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孙四海想起夜里的咳嗽声,就开玩笑,问余校长还记不记得张英才说过的话。

  见余校长想不起来,孙四海就将张英才的话说了一遍。

  余校长说自己昨夜绝对没有咳嗽,还说夜里做一百个梦,醒来后都有可能记不得,哪怕只咳嗽一声,也能记得清楚。

  余志在一旁插嘴:“我也听到了,不是余校长,是骆雨老师!”

  余校长他们连忙去敲骆雨的门。

  敲了三下。

  骆雨就答应了。

  开门后,刚说了几句话,骆雨就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声。

  大家这才觉得余志的判断是最正确的。

  咳嗽完了,骆雨说,没事了。

  刚转身,却又咳嗽起来。

  等到他洗漱完毕,走出屋子,大家才发现他的脸色有些不正常。

  骆雨不承认,还与身体最好的孙四海比。

  骆雨说:“当民办教师的人若是比我的脸色还好,那就不是民办教师了。”

  邓有米说:“民办教师本来就只能看别人的脸色嘛!”

  孙四海难得当面夸奖邓有米,这时他说,这是邓有米近年来说得最深刻的一句话。

  骆雨并没有因为年轻,将喉咙上的黏液咳出来就没事了。

  午饭之后,他的咳嗽就没有停过,一阵比一阵猛烈的咳嗽声中,还夹带着一种尖锐的呼啦声。

  骆雨将常备药中的复方甘草片。

  数了四颗吞下去后,想了想觉得正常剂量可能压不住这样的咳嗽,便又吞了四颗。

  余校长咳嗽多年,从未将其当成大不了的病,后来果然不知不觉地痊愈了。

  骆雨的咳嗽声,才响了一天一夜,余校长就觉得情况不对,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赶紧叫余志去下面村里找人借药。

  余志很小的时候,便到处给明爱芬借药,做这种事,早已是轻车熟路。

  问了几家,都说叶碧秋的小姨最近总在咳嗽,可能有没吃完的药。

  早有学生抢在前面报过信,余志找上门时,叶碧秋已经拿着半瓶止咳糖浆站在那里等着。

  余志问:“你怎么不请假,提前几天回来了?”

  叶碧秋说:“小姨病了,我回来帮忙带孩子。”

  叶碧秋拿着药不肯松手,一定要余志说说骆雨老师现在的情况,因为他们班的班主任,前些时差一点咳嗽死了。

  班主任后来用半节课的时间讲了这事,还让大家做了详细笔记。

  余志拿着止咳糖浆和叶碧秋的笔记回到学校,要余校长将笔记仔细看一遍。

  叶碧秋在界岭小学读书时就喜欢做笔记,上初中后,笔记更加工整。

  余校长一看就明白。

  他按照笔记上的提示,再对照骆雨的情况,觉得还好,没什么大问题。

  就与孙四海商量,弄了一些鱼腥草和枇杷叶,煎成汤药,放些冰糖。

  骆雨分三次喝下去后,似乎好了些。

  星期天午饭后,李子一到学校,就同余志一起去邀叶碧秋。

  没想到,叶碧秋非常坚决地表示,再也不回乡初中读书了。

  骆雨的咳嗽声又响彻校园。

  余校长到他屋去看过几次,越看越觉得有问题。

  天快黑时,余校长再去看他,身上汗毛全都竖了起来。

  叶碧秋的笔记上说:严重的咳嗽会导致哮喘或者呼吸道痉挛,所以,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身体,如果鼻翼出现扩张,如果前胸锁骨附近出现肌肉塌陷,如果脉搏跳动突然加快,就必须马上送医院急救,因为这是窒息的前兆。

  骆雨的样子,几乎就是这样。

  余校长怕自己判断不准,就想去叫孙四海,都快喊出声来了,忽然想起来,王小兰还在他屋里。

  他不好直接去敲门,站在操场边上,冲着一个过路人大声叫,要他带信给邓有米,骆雨老师病重,快来学校帮忙。

  不一会儿,孙四海便开门出来。

  骆雨已经开始叫胸口闷。

  邓有米赶到时,骆雨的脸色已经变得发青。

  三个人慌慌张张地将一只竹床倒过来。

  绑上两根竹竿,做了一副担架,铺上棉被,让骆雨躺上去,抬起来就往山下跑。

  半路上,骆雨叫得厉害了,他们就停下来,由身体最强壮的孙四海,口对口地做人工呼吸。

  出发时,余校长还想,只要遇上走夜路的人,一定要将其拉上,帮忙抬一下骆雨,毕竟他们当民办教师多年了,有些体力不支。

  翻过最后一座山岭,开始下山了,他见到前面有星星点点的光亮,便大声问:“前面是谁呀?”

  那些光亮却不知消失到哪里去了,余校长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

  没过多久,光亮又出现了。

  这一次,他可是看清楚了,眼前绿莹莹的光亮,是狼群发出来的。

  在前面抬担架的孙四海也发现了,就故意刺激邓有米,嫌他走得慢,在后面拖后腿。

  孙四海说:“难怪当初上山偷树,一下子就会被人抓住。”

  邓有米看不到前面的险情,回击说:“偷树的人当然跑不过偷情的人。”

  孙四海说:“按照夏雪的理论,偷树是物质行为,偷情可是精神行为。”

  邓有米说:“大白天将王小兰关在屋里,弄得眼圈黑了才开门,这算什么精神?”

  躺在竹床上的骆雨插嘴说:“这叫爱的精神!”

  一句话出口,他又猛烈地咳嗽起来。

  于是,孙四海又说骆雨:“我们都没有看过周星驰的电影,你自己说说,这样咳嗽,是不是真的会将肺咳出来,还能用手接住?”

  骆雨说了一句话,大家都没听清楚。

  余校长在前面探路,将山里走夜路必带的柴刀紧紧地攥在手里,直到那些绿莹莹的光亮慢慢远去,他才放下心来,一边接过担架,将邓有米换下来歇一歇,一边将刚才的险情说给他听。

  邓有米骂了一声:“畜生!越有急事,越来捣乱。”

  白天都要走四个小时的山路,他们凭着一只电力不足的手电筒,竟然三个小时就赶到了乡卫生所。

  值班医生一看,二话没说就给骆雨用了氧气袋,紧接着就往静脉里输液,还是不敢做主,又将在家睡觉的所长喊来。

  所长来后,连连说骆雨幸运,前些时有人得了相同的病,临时从县医院调了一些药,没有用完,因为天气冷,用不着放冰箱保管,就暂时留着没有退回去,否则,就只好送骆雨去县医院了。

  问起来,先前那位病人果然是叶碧秋的班主任。

  卫生所长听余校长说了过程,感叹道,没文化的人久病才能成良医,有文化的人病一次就会成为良医。

  天亮时,三个人正趴在病床上打瞌睡,万站长披着一身雪花赶来了。

  问清情况后,他才将余校长叫醒。

  让余校长赶紧带邓有米和孙四海回学校去,这里的事由他来安排。

  听万站长说外面开始落雪了,余校长走到窗口一看,果然,平地上还没积雪,草地上已经花白了。

  万站长批评他们,那么大的学校,一个老师都不留,学生们到校后,岂不成了没人招呼的鸭子,天气如此恶劣,出了事故谁负责!

  余校长赶紧叫醒孙四海和邓有米,又告诉骆雨,他是公办教师待遇,有事找教育站就行,卫生所也不会因为没交钱,有药也不发给他吃。

  骆雨用过一种叫氨茶碱的药后,脸色好转,咳嗽也舒缓了。

  骆雨说,最多一个星期,他就能回界岭小学上课。

  他说话时,和打赤脚上课的那个骆雨已经判若两人了。

《天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