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爱情 自由--《神雕侠侣》赏析

    《神雕侠侣》与《明报》一同问世。1959年5月20日,在《明报》连载,历时两年多。那是金庸一生中最艰辛的奋斗岁月,创作中也折射出金庸感情世界的波澜。金庸小说的内涵丰富,有着多重阐释的可能性。金庸研究专家陈墨在《金庸小说之迷》中,谈到“对于少年读者来说,金作中对侠少年在困苦、逆境中成长的历程,青春期反抗中的挫折与收获,以及敌友师徒、男女之间复杂关系的描写,在启人心智”。应该说,这个评价对《神雕侠侣》来说,是很恰当的。生命、爱情、自由这往往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与思考的问题。
    本文就从三个方面来对该小说进行赏析。
    先读一段文字:
    断肠人在天涯
    两人缓缓走到山脚下,回头只见夕阳在山,照得半天云彩红中泛紫,蓝天薄雾衬着山顶积雪,实是美艳难以言宣,两人想到在世之时无多,对这丽景更是留恋。
    小龙女痴痴的望了一会,忽问:“你说人死之后,真要去阴世,真是有个阎罗王么?”杨过道:“但愿如此。阴世便有刀山油锅诸般苦刑,也还是有阴世的好。否则,渺渺茫茫,咱俩可永不能相见聚会了。”小龙女道:“是啊,但愿得真有个阴世才好。听说黄泉路上有个孟婆,她让你喝一碗汤,阳世种种你便尽都忘了。这碗汤啊,我可不喝。过儿,我要永远永远记着你的恩情。”她善于自制,虽然心中悲伤,语气还平平淡淡。杨过却实在忍耐不住了,转过身去,拭了拭眼泪。
    小龙女叹道:“幽冥之事,究属渺茫,能够不死,总是不死的好。过儿,你瞧这朵花儿多好看。”杨过顺着她的手指,见路边一朵深红色的鲜花正自盛放,直有碗口来大,在风中微微颤动,似牡丹不是牡丹、似芍药不是芍药,说道:“这花当真少见,隆冬之际,尚开得这般灿烂。我给它取个名儿,便叫作龙女花罢。”说着过去摘下,插在小龙女的鬓边。小龙女笑道:“多谢你啦。给了我一朵好花,给花取了个好名儿。”两人又行一阵,在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小龙女道:“你还记得那日拜我为师的情景么?”杨过道:“怎不记得?”小龙女道:“你发过誓,说这一生永远听我的话,不管我说什么,你总是不会违拗,现下我做了你妻子,你说该当由我‘出嫁从夫’呢,还是由你‘不违师命’?”杨过笑道:“你说什么,我便做什么。师命不敢违,妻命更不敢违。”小龙女道:“嗯,你可要记得才好。”
    两人偎依着坐在草地之上,遥遥听见武三通高呼两人前去用食,杨过和小龙女相视一笑,均想:“何必为了一餐,舍却如此美景?”过了一会,天色渐黑,两人累了一日一夜,身上又各受伤,终于都合上眼睡着了。
    睡到中夜,杨过迷迷糊糊道:“龙儿,你冷吗?”要伸手把她搂在怀里,那知一搂却搂了个空。杨过吃了一惊,睁开眼来,身边空空,小龙女已不知到了何处。他急路而起,转身四望,冷月当空,银光遍地,空山寂寂,花影重重,那里有小龙女在?杨过急奔上山,大声呼道:“龙儿,龙儿!”
    他在山巅大叫:“龙儿,龙儿!”四下里山谷鸣响,传回来“龙儿,龙儿!”的呼声。但小龙女始终没有回答。杨过心中惊诧:“她到了那里去呢?这山中不见得有什么猛禽怪兽,便是有,也伤她不得。倘若夜中猝遇强敌,她睡在我身旁,我绝不致毫无知觉。”
    他这么大声呼叫,一灯、黄蓉、朱子柳等尽皆惊醒。众人听说小龙女突然不知去向,个个都大感诧异,分头在绝情谷四周寻找,却那里有她的踪迹?
    杨过疾奔疾走,如颠如狂。终于各人重行会聚,杨过也静了下来,心想:“好必是自行离去,我才一无所知。但为什么要走?此事定与郭伯母日间跟她所说的话有关。当日她悄然远行,终于到这绝情谷来,也便因郭夫人一番说话而起。”大声问道:“郭伯母,你日间到底跟她说了些什么话?”
    黄蓉也想不出小龙女何以会忽地失踪,见杨过额上青筋爆起,更是担心,说道:“我要她劝你服那断肠草,或可解你体内情花之毒。”杨过冲口而出:“她既活不成,我又何必独自活在世间?”黄蓉安慰道:“你不用心急。龙姑娘一时不知去了那里,她武功高强,那里会有不测?怎说得上‘活不成’三字?”杨过焦急之下,难以自制,大声道:“你的宝贝女儿用冰魄银针打中了她,那时她正当逆转经脉疗伤,剧毒尽数吸入了丹田内脏。她又不是神仙,怎么还活得成?”
    黄蓉怎料到竟有此事?她虽听女儿说在古墓中以冰魄银针误伤了杨、龙二人,但想他夫妻均是古墓派传人,与李莫愁同出一派,自有本门解药,只不过一时疼痛,决无后患,这时听杨过一说,惊得脸都白了。她动念极快,立时想到:”原来过儿不肯服那绝情丹,是为了妻子性命难保,是以不愿独生。那么龙姑娘去了那里呢?”抬头向公孙止和裘千尺失足坠入深洞的那山望了一眼,不禁打了个寒战。
    杨过目不转瞬的凝视着她,黄蓉望着那山峰发颤,这心意他如何不知?霎时之间又惊又怒,说道:“她既已性命难保,你便劝她自尽,好救我一命,是不是?你自以为是对我一番善心,我……我……我好恨你……”说到这里,气塞胸臆,仰天便倒,竟自晕了过去。
    一灯伸手在他背上推拿了一会,杨过悠悠醒转。黄蓉道:“我只劝她救你性命,决没劝她自尽,你若不信,也只由得你。”众人面面相觑,实不知该当如何。黄蓉道:“咱们上这峰去瞧瞧。”当下众人一齐上峰,向深洞中望下去,却是黑黝黝的什么也瞧不见。
    程英忽道:“咱们搓树皮打条长索,让我到那深洞中去探一探。杨大嫂万一……万一不幸失足……”黄蓉点头道:“咱们总须查个水落石出。”
    当下各人举刀挥剑,割断树皮搓结绳索,人多力强,到天明之时便已结成一条百余丈的绳索。众小辈纷纷请缨,自愿下洞。杨过道:“我下去瞧。”众人望着黄蓉,听她示下。黄蓉知杨过对自己已然起疑,倘若出言阻止,他必不肯听,但若让他下去,说不定小龙女当真跌死在内,他怎肯再会上来?一时踌躇不语。程英毅然道:“杨大哥,我下去。你信得过我么?”除小龙女外,杨过最服的便是程英,自己也确是忧心如焚,手足无力,便点了点头。武氏父子和耶律齐等拉住长索,将程英缓缓缒将下去。长索直放到只余数丈,程英方始着地。
    众人团团站在洞口周围,谁都不开口说话,怔怔的望着山洞,只待程英上来传报消息。各人越是心焦,程英始终迟迟不上。黄蓉和朱子柳对望了一眼,两人均是同样心思:“倘若小龙女真的死在下面,杨过定要跃下洞去,须得及时拉住了他。”
    杨过向黄蓉和朱子柳望了一眼,心道:“我若要寻死,自会悄悄的自求了断,难道会在这儿跟你们拉拉扯扯,效那愚夫愚妇所为么?”
    只见武三通手中执的绳索突然晃动,郭芙、武氏兄弟等齐声叫道:“快拉她上来。”各人合力拉绳,将程英吊上。程英未出洞口,已大声叫道:“没有,杨大嫂不在。”众人大喜,不约而同的吁了口长气。片刻间程英钻出洞来,说道:“杨大哥,我到处都仔细瞧过了,下面只有公孙止夫妇粉身碎骨的遗骸,再无别物。”
    朱子柳沉吟道:“咱们四下里都找遍了,想来龙姑娘此时定已出谷。”陆无双忽道:“还有一处没去瞧过,说不定她正在设法捞那颗绝情丹上来……”
    杨过心头一震,没听她说完,发足便往断肠崖奔去。他一面急奔,一面大呼:“龙儿,龙儿!”到得崖前,俯视深谷,但见灰雾茫茫,那有人影?
    他心下暗思:“龙儿心思单纯,如有什么心事,决计不会对我隐瞒。”逐一回想小龙女说过的言语:“她只说过,要我记得永远听她吩咐的誓言。我自是永不违拗她的心意,那又何消说得?可是她并没吩咐过人什么啊?”抬起头来,低声道:“龙儿,龙儿,你到底去了那里?要我遵从你什么话呢?”眼望着对面的断肠崖,隐隐约约间便见似见一个白衣姑娘鬓插红花、身形飘忽,手执双剑正与公孙止激斗。他大叫一声:“龙儿!”一定神,那里有小龙女在?只是一团团白雾随风飘荡而已,但那朵红花却当真是在对面山崖之下。
    他心中奇怪:“昨日龙儿与公孙止在此相斗,明明未见有此花在。此处全是山石,草木不生,怎会有花?若说是风吹来,又怎能如此凑巧?”当下提一口气,从石梁奔到崖上。走到临近,不禁胸口一震,这正是他昨日摘来插在小龙女鬓边那一朵,这朵红花仍在小龙女鬓边,花既在此,小龙女昨夜自是到过此处了。
    杨过俯身拾起花朵,只见花下有个纸包,忙打开纸包,里面包着一束深紫色的小草,正是情花树下的断肠草。他心中怦怦乱跳,拿着那张包草的白纸翻来覆去细看,上面并无字迹,忽听得隔崖陆无双叫道:“杨大哥,你在那边干什么?”杨过一回头,猛见崖壁上用剑尖刻着两行字,一行大的写道:“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另一行较小的字写道:“小龙女书嘱夫君杨郎,珍重万千,务求相聚。”
    杨过痴痴的望着那两行字,一时间心慌意乱,实不明是何用意,心想:“她约我十六年后在此重会,那么她到那里去了呢?她身中剧毒,难以痊可,十天半月都未必捱得到,怎能有十六年之约?她明明知道我已将绝情丹摔去,又怎能期我于十六年之后?”他越想心绪越乱,身子摇摇欲坠。
    众人在对崖见他如痴如狂,深怕他一个失足,便此坠入谷底深渊。倘若过去相劝,那崖上只能再容一人,如杨过真的发起狂来,他武功又高,无人制得他住,势必被他一同拖坠深渊。黄蓉眉头微蹙,对程英道:“师妹,他似乎还肯听你说话。”程英点点头,道:“是!我过去瞧瞧。”说着飞身上了石梁,向杨过走去。
    杨过听得背后脚步声,大声喝道:“谁也不许过来!”猛地转身,眼中射出凶光。程英柔声道:“杨大哥,是我啊。我只是想帮你找杨大嫂,别无他意。”杨过凝视着程英,过了半晌,眼色渐渐柔和。
    ……
    ——选自《神雕侠侣》第三十二回《情为何物》
    十六年之约
    杨过于三月初二抵达绝情谷,比之十六年前小龙女的约期还早了五天。此时绝情谷中人烟绝迹,当日公孙止夫妇,众绿衣子弟所建的广厦华居早巳毁败不堪。杨过自于十六年前离绝情谷后,每隔数年,必来谷中居住数日,心中存了万一之想,说不定南海神尼大发慈悲,突然提早许可小龙女北归。虽每次均是徒然苦候,废然而去,但每次一来,总是与约期近了几年。
    此刻再临旧地,但见荆莽森森,空山寂寂,仍是毫无曾经有人到过的迹象,当下奔到断肠崖前,走过石壁,抚着石壁上小龙用剑尖划下的字迹,手指嵌入每个字的笔划之中,一笔一划的将石缝中的青苔揩去,那两行大字小字显了出来。他轻轻的念道:“小龙女书嘱夫君杨郎,珍重万千,务求相聚。”一颗心不自禁的怦怦跳动。
    这一日中,他便如此痴痴的望见着那两行字发呆,当晚绳索双树而睡。次日在谷中到处闲游,见昔年自己与程英、陆无双铲灭的情花花树已不再重生,他戏称之为“龙女花”的红花却开得云霞灿烂,如火如锦,于是摘了一大束龙女花,堆在断崖的那一行字前。
    这般苦苦等候了五日,已到三月初七,他已两日两夜未曾交睫入睡,到了这日,更是不离断肠崖半步,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当风动树梢,花落林中,心中便是一跳,跃起来四下里搜寻观望,却那里有小龙女的影踪?
    自从听了黄药师那几句话后,他早知“大智岛南海神尼”云云,乃是黄蓉捏造出来的鬼话,但崖上字迹确是小龙女所刻,却半点不假,只盼她言而有信,终来相会。眼见太阳缓缓落山,杨过的心也是跟着太阳不断的向下低沉。当太阳的一半被山头遮没时,他大叫一声,急奔上峰。身在高处,只见太阳的圆脸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宽,只要太阳不落山,三月初七这一日就算没过完。
    可是虽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阳最终还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巅,四顾苍茫,但觉寒气侵体,暮色逼人而来,站了一个多时辰,竟是一动也不动。再过多时,半轮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这一天已经过去,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小龙女始终没有来。
    他便如一具石像般在山顶呆立了一夜,直到红日东升,四下里小鸟啾鸣,花香浮动,春意正浓,他心中却如一片寒冰,似有一个声音在耳际不住响动:“傻子!她早死了,在十六年之前早就死了。她自知中毒难愈,你决计不肯独活,因此图了自尽,却骗你等她十六年。傻子,她待你如此情义深重,你怎么到今日还不明白她的心意?”
    他犹如行尸走肉般踉跄下山,一日一夜不饮不食,但觉唇燥舌焦,于是走到小溪之旁,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竟然白了一片。他此时三十六岁,年方壮盛,不该头发便白,更因内功精纯。虽然一处艰苦颠沛,但向来头上一根银丝也无,突见两鬓如霜,满脸尘土,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伸手在额角鬓际拔下三根头发来,只见三根中倒有两根是白的。
    霎时之间,心中想起几句词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东坡悼亡之词。杨过一生潜心武学,读书不多,数处前在江南一家小酒店壁上偶尔见到题着这首词,但觉情深意真,随口念了几遍,这时忆及,已不记得是谁所作。心想:“他是十年生死两茫茫,我和龙儿已相隔一十六年了。他尚有个孤坟,知道爱妻埋骨之所,而我却连妻子葬身何处也自不知。”接着又想到这词的下半阕,那是作者一晚梦到亡妻的情境:“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对无言,惟有泪千行!料想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不由得心中大恸:“而我,而我,三日三夜不能合眼,竟连梦也做不到一个!”
    猛地里一跃而起,奔到断肠崖前,瞧着小龙女所刻下的那几行字,大声叫道:“‘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小龙女啊小龙女!是你亲手刻下的字,怎地你不守信约?”他一啸之威,震狮倒虎,这几句话发自肺腑,只震得山谷皆鸣,但听得群山响应,东南西北,四周山峰都传来:“怎地你不守信约?怎地你不信约?不守信约……不守信约……”
    他自来生性激烈,此时万念俱灰,心想:“龙儿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这十六年实在无谓之至。”
    望着断肠崖前那个深谷,只见谷口烟雾缭绕,他每次来此,从没见到过云雾下的谷底,此时仍是如此。仰起头来,纵声长啸,只吹得断肠崖上数百朵憔悴了的龙女花飞舞乱转,轻轻说道:“当年你突然失踪,不知去向,我寻遍山前山后,找不到你,那时定是跃入了这万丈深谷之中,这十六年中,难道你不怕寂寞吗?”
    泪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龙女白衣飘飘的影子,又隐隐似乎听到小龙女在谷底叫道:“杨郎,杨郎,你别伤心,别伤心!”杨过双足一登,身子飞起,跃入了深谷之中……
    ——选自《神雕侠侣》第三十八回《生死茫茫》
    一、生命
    自人类诞生之日起,生命便是人类永远探讨不休的命题。作为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生命不但见证了大自然的种种奇观,而且见证了自身诸多难解的现象。生老病死早已不足为奇,然而对于死后的归依几乎没有人敢率先尝试,因此,死是一个重大的禁忌。俗语云:人死不能复生。江湖好汉即使不贪生怕死,也不愿无故殒命。
    在《神雕侠侣》中,作者不单安排了舍生取义者,亦描写了追求生命的诸多人物,作者对生命倚重的观点很自然地通过书中一系列的矛盾斗争而表现出来。开篇陆家面对实力强大的赤练仙子李莫愁,表面上似乎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而实质上,他们何尝不希望一家快乐地生活,他们拼尽全力所维护的,不仅是荣辱,更是生命。死虽不足道,生却更有诱惑力。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多数人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往往以这句话来自慰,其实不无道理。陆家明知无法逃过此劫,只好选择了舍大保小。人类有着求生的本能,因为生命提供人类一切。
    小说主人公杨过,他一生坎坷,其中有多少生死悬于一线的经历!虽然杨过童年时便漂泊江湖,但他聪明机智,活得逍遥自在,并不比别人烦恼。因此他对生命自有一番领悟。自进入与世几乎隔绝的古墓,与小龙女相处几年,他的心境仍未淡泊,这与他活泼顽皮的性格颇有关系。他敬爱小龙女,称之为“姑姑”,以为世间最亲的人。但当小龙女伤重难愈,要以一种异乎常理的逻辑来完成她曾许下的诺言时,杨过首先想到的便是求生。如果他的求生是因为身世之谜未解,与终南山道士的仇怨未了,那么他以后的行动就恰好证明这一点是无法站住脚的。杨过在小龙女突然表明观点时,他是来不及思考许多的。小说中这样写道:“杨过见她眼中忽发异光,知她立时就要下杀手,胸中求生之念热切无比,再也顾不得别的,一个打滚,飞腿去踢她手中长剑。”基于杨过的以往经历,以及他的性格,他很喜爱这个花花世界,经常想着带小龙女行走江湖,这样一个热爱生命之人如何肯轻易放弃生命呢?
    理解杨过的生命观,非得将其处境考虑完全。他不是一味地贪恋生命,他的内心有着强烈的矛盾。绝情谷中情花之毒,他许诺不惜以郭靖、黄蓉的项上人头来换取解药。但他明白郭靖的为人,清楚地把握当时的社会局势,杨过的内心开始忍受某种煎熬,他的生命观因而有所改变。甚至在最受打击的时刻:小龙女悬崖留书,示意十六年后相见,他看破生死般地要随风而逝。但他没有,这并非得益于其他人的劝慰,而是恰恰因为他对小龙女的深情,他宁可独自漂泊江湖十六载,他不敢想象十六年后小龙女真的兑现诺言而见不到他,杨过热爱自己的生命不如热爱小龙女的强烈,这反而成为他继续生命的动力。
    假如体现生命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赤子之心,那么,作者在这一点上也有点睛之笔。郭襄的传奇经历以及老顽童周伯通的名副其实,就是一种巧妙的诠释。
    生命如此灿烂而可贵,然而她却充满着缺憾。这是一个悲哀的事实。人类的现实生活是由各种无情的相互对立的合成物构成的——白天与黑夜,诞生与死亡,幸福与痛苦,善良与邪恶……生活是一个战场,它一直而且永远是一个战场。一旦它不再是这样的话,从某种意义上说,那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生命的缺憾恰是生命可贵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此。所以人必须学会忍受不能避免的东西。生活好似世界的和谐,由各种对立因素构成,音调变化无穷,悦耳的与刺耳的,热烈的与舒缓的,低柔的与高昂的。
    郭靖与黄蓉这一对武侠世界的精英夫妇,他们的大女儿除了貌美外似乎没有继承父母的任何优点。作者不给他们设计完美的人生,而是根据生命的规律给他们留下了不大不小的缺憾,读来更贴近生活。到后来,生性莽撞的郭芙竟一剑砍掉杨过的一只手臂,这个令人吃惊的举动的确令读者难以接受,可仔细推敲却对这一情节的合理性毫无疑义。作者如此安排有夸大郭氏夫妇的缺憾之嫌——生下这样的不肖子女。但就连超凡脱俗的小龙女也不可避免有着严重的缺憾。作者用心良苦,似乎直到此时才现端倪: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面对生命中的诸多不如意,人类无法回避,那么惟有抗争,抗争并非为了删除生命中的缺憾,而是令人摆脱其影响,追求更高的生命境界。
    生命的可贵不仅因为她充满着缺憾,而且因为她更高的精神追求,其中最使人难以摆脱,最引人投入的当属爱情。
    二、爱情
    小说开头,李莫愁道:“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右手,瞧着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什么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赤练仙子李莫愁自以为历经沧桑,识尽情感滋味,因此对小妮子的传唱付之一哂。她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大魔头,也是一个感情极度脆弱的怨妇。因为遭人抛弃,她痛恨世间男子,以为个个均是负心汉。李莫愁扭曲的心理导致她结局凄惨,然而到死她也无法明白情为何物,尽管她永唱不衰那一首“问世间,情为何物……”。就在李莫愁喃喃自语的时候,她身后十余丈外,“一个青袍长须的老者也是一起悄立不动,只有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那两句传到之时,发出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这个青袍长须的老者似乎有着深深的感情伤痛,因为他便是东邪黄药师。黄药师的夫人早早地离他而去,而黄药师的一腔痴情并未随之逝去,他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和精力想挽回妻子的生命,终于因为阴差阳错而功亏一篑。此后,黄药师漂泊江湖,再没有轻易地将感情外泄。这个足以令许多自诩为“情圣”者惭愧的千古奇人,对感情执着如斯,谁能明白他的内心?谁又能真正理解情为何物,竟使人一至于此?
    杨过与小龙女这一对神仙眷侣,他们经历千难万险,坚贞不渝的爱情,同样充满着匪夷所思的疑云。当小龙女要将自己和李莫愁师徒禁锢于古墓时,“杨过越听越是心凉,垂泪道:‘姑姑,我死活都要跟着你’”,并“奔上去抱住她,哭道:‘姑姑,我若不能跟你一起,一生一世不会快乐。’”小龙女本来冷傲绝情,说话斩钉截铁,但此时不知怎的,“听了杨过这几句话不禁胸中热血沸腾,眼中一酸,忍不住要流下泪来”。待到“杨过的背影在洞口一晃,想到此后与他永远不能再见,忽地胸口一热,眼中一酸,似要流下泪来。她从来不动真情,今日两番要哭,不禁大是惊惧”。小龙女显然已经对杨过动了真情,或许在这一件事发生之前,她没有,但就算这一事件不发生,她依然会陷入,因为随着杨过的成长,当他们彼此意识到这一问题时,会自然地投入进去。书中对杨过十六岁时的情形这样描述:“身材渐高,喉音渐粗,已是个俊秀少年,非复初入古墓时的孩童模样,但小龙女和他相处惯了,仍当他孩童对待。杨过对师父越来越是敬重。两年之间,竟无一事违逆师意。”由此可见杨过对小龙女似乎只有纯粹的敬爱,可是他事事不违逆师意,除了师命难违外,恐怕还掺杂着一股男子汉的成人意识,为了显示师父对自己的倚靠,为了表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杨过是否从一开始便对小龙女产生了爱意,这不难确定,随着这种敬爱的不断上升,到后来他们的相亲相爱应该属于哪一种情感容易辨认。只是他们那不为世人所容的爱情,到底如何理解?
    既然《神雕侠侣》将爱情的意义灌注于情花这一象征体,那么我们便由情花来参考书中的爱情观。情花周边的刺,味甘且苦,其果实往往捉摸不透,不能由果实外表断定其味道。爱情就是如此不可捉摸的神秘之物。她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所以周伯通与瑛姑鬼使神差地发生了恋情,大武与小武同郭芙之间的纠缠才因为耶律齐的出现戛然而止。尤其是书中生死与共的雌雄白雕,它们的殉情更让人体会到爱的魔力,她就是像一道看不见的强劲电弧一样,在男女之间产生的那种精神和肉体的强烈的倾慕之情。问世间,情为何物?作者没有回答,因为她不能用言语来阐释。正如三毛所言:“爱情有若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
    三、自由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似乎自由的意义远胜生命与爱情。自由永远是对社会现实的非法超越,因此其所受阻力往往比想象中大得多。自由是对必然的反叛,人的自由有时是以更深刻的失败和悲剧形式表现出来的。然而对自由的追求自古至今就不曾停止,某种程度而言,这是一股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可小视的力量。
    《神雕侠侣》中有不少特立独行之士,他们我行我素,基本上不受社会礼法与江湖规范的约束。东邪黄药师是这样的一位资深前辈。他鄙视封建礼法中的论资排辈,主张坦诚相交,人人平等,这种在当时说来相当先进的思想显然曲高和寡,所以他只能习惯一种独行侠的生活,即便孤独,也要与封建礼法对抗到底。杨过的出现,可以说是对东邪的莫大鼓舞,以至两人成了兄弟知己,有了如此难求的知音,东邪已然不孤独。
    或许是青出于蓝,杨过的思想较之黄药师更为激进。他与小龙女的结合受到世人的阻挠,因为小龙女是其师,师徒结合便是乱伦,这是不容于当时社会的。杨过不理解,不接受,他尽全力追求自己的幸福,虽然伤痕累累,但他毫不妥协,最终他成功实现了对当时礼法的超越。当然,这并非他一人之功。作者设计一位生活于古墓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难道是为了给人留下独特的审美形象?我想这决非偶然。小龙女完全不懂俗世礼法,正是为了迎合杨过那狂傲不羁的性格。没有两个人的互相扶持,他们会寸步难行,更不可能苦尽甘来。
    小说中,另有一位不逊于东邪的自由人,他对人生的理解就像他的绰号一样可爱。这位“老顽童”周伯通永远都在寻找生命的开心果,他率性、坦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样一位活泼的人物如果生活在重阳殿肯定会憋死,何况一大堆的清规戒律需要遵守。老顽童追求自由的心理比其他人更甚。他能将自由以外的任何事抛诸脑后。因此瑛姑注定大半生的孤苦。老顽童不拘长幼之礼,不理人间恩怨,不涉足半点情爱,一心追求他的新鲜事物并乐此不疲。真正淡泊名利,看破生死的非他莫属,正如小说结尾黄药师所说:“老顽童啊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黄老邪对名淡薄,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
    生命是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因为它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然而生命却十分脆弱,它总有着这样那样的缺憾,这也许正好印证了生命的丰富多彩从而愈显其可贵。当然,生命之可贵不仅在于其外在形式,而且在于其更高的精神追求:爱情与自由。爱情与自由是比较抽象的生命主题。作为人类千古传唱的主题之一,爱情因为永远蒙着神秘的面纱而令人难探其究竟。自由的意义则相当宽泛,不过它每每以跨越当时社会规范的面目出现,这正好成为生命与爱情升华的终点。
    综观整部作品,生命、爱情、自由在主人公杨过的身上体现无遗,然而对这三者的追求无不充满了艰辛。从《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的儒之侠转变为《神雕侠侣》中杨过的道之侠,金庸先生赋予作品的意蕴在不断更新。只有像杨过与小龙女般至情至性的人物,他们离奇的爱情故事才能伴随生命而自由发展。与作品中“有情皆孽”相比,他们时时处处所凸显的唯个性而已。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武侠小说不免有过分的离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实上不可能,人的性格总应当是可能的。”实际上,作者将生命、爱情、自由三位一体,是应了作品主人公人物性格发展的要求。对爱情与自由的追求是体现生命意义的最佳范式,没有这种追求,人生无异于失去灵气的一潭死水。这正是《神雕侠侣》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醉眼看金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