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军团病杆

1976年,美国一退伍军人组织宾州军团在费城召开会时暴发了一次肺炎流行,有221人发病,造成34人死亡。当时病因不明,被称为军团病。1977年分离到本病的病原体,次年命名为军团病杆菌,简称军团菌,属军团菌科军团菌属(Legionella)。

一、生物学性状

杆状。大小为2~20×0.3~0.9um。革兰氏染色微弱阴性。通常Gimenez染色法或Dieterle镀银染色法染色。抗酸染色常阴性。无芽胞、无荚膜,但有菌毛和一至数根鞭毛,能运动。在不同生长阶段形态亦不同,如菌丝状,短菌丝状,杆状等。细胞壁内含有大量支链脂肪酸,占总脂肪酸量的68%以上。此特点与分枝杆菌相似,而与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显著不同。

营养要求特殊,常接种于复合培养基中,生长环境中必须含半胱氨酸和铁。需氧,2.5~5%CO2能促进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6.1。生长缓慢,3天后才可见圆形菌落,直径1~2mm,颜色多变,有光泽、湿润,半透明,有特殊臭味。

大多数军团菌产生明胶酶和β~乳酸酶,过氧化氢酶阳性,尿毒酶阴性,不还原硝酸盐。一般不发酵糖类。嗜肺军团菌可分解马尿酸盐。

军团菌目前已发现有34个种53个血清型。嗜肺军团菌是当前流行的主要菌种,至少有15个血清型。

军团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很强,尤以水中为最,自来水中可生存一年左右。对化学消毒剂尚敏感,0.05%苯酚一分钟或碘10ppm-分钟即致死。对酸有抵抗力,对pH2的盐酸可耐受30分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经调查,80~85%的军团菌感染由嗜肺军团菌引起。它常藏匿于空调冷却器(塔)、热水管道、淋浴喷头等处,并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染宿主。嗜肺军团菌有微荚膜和菌毛等结构,能抵抗宿主吞噬细胞内杀菌物质的作用,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多种酶、外毒素及内毒素样物质,最后导致细胞死亡,释放出数百个细菌。

军团病多发于夏秋季,既可暴发流行也可散发。临床表现有两种类型:①军团病,也称肺炎型。潜伏期为2~6天,症状为高热、呼吸系统症状及全身中毒性表现为特点。常有干咳或少量粘液痰,亦可见血丝、咯血。胸痛、腹泻常见。病人可因休克、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病死率约为16%。胸片出现肺部点状和结节状浸润,尸检常见大叶性肺炎或大叶融合性肺炎。②庞提亚克热,又称流感样型。病情温和,有自限性,以肌痛、发热、头痛为特点。无肺部炎症表现,胸片检查无异常,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

嗜肺军团菌为胞内寄生菌,其致病性直接依赖于胞内寄生能力。当细菌侵入体内后,一般先为中性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但不能将细菌杀死,反而有利于扩散。经过7~10天后,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对病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相互配合,抑制胞内细菌繁殖并增强NK细胞活性杀伤感染细胞。此外,特异性抗体也有一定作用,能起调理素作用并激活补体,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三、微生学诊断与防治

标本为痰、胸水、血液或肺活检组织。可用Dieterle 镀银法着染标本涂片,亦可用特异性荧光抗体对标本直接进行检查。分离培养用缓冲的活性炭酵母浸液(BCYE)琼脂培养基,根据菌落特征、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作了鉴定。此外,也用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和聚和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诊断的。

治疗可选用螺旋霉素、红霉素和利福平等药物。

《医学微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