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门

补气类

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益胃助脾。理中止渴。通少阴之脉微欲绝,除太阴之腹满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药,盛暑伤气之神丹。熟用温润,生用清润。

味甘,气平,性缓,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备冲和之正味,秉淳浓之良资,入金木两家之界,归水火二气之间,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剂气血之灵丹。上行用头,下行用稍,熟用甘温培土而补虚,生用甘凉泄火而消满,熟用去皮蜜炙。

味甘微苦,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经。补中燥湿,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养胃气。

降浊阴而进饮食,善止呕吐,升清阳而消水谷,能医泄利。性颇壅滞,宜辅之以疏利之品,令其旋补而旋行,庶美善而无弊矣。产于潜者佳,选坚白肥鲜者,泔浸切片,盘盛,隔布上下铺湿米,蒸至米烂晒干用。

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入肺胃而补气,走经络而益营。医黄汗血痹之证,疗皮水风湿之疾,历节肿痛最效,虚劳里疾更良。善达皮腠,专通肌表。凡一切疮疡,总忌内陷,悉宜黄 。蜜炙用。生用微凉,清表敛汗宜之。

补血类

味苦辛微温,入足厥阴肝经,养血滋肝,清风润木,起经脉之细微,回肢节之逆冷。缓里急而安腹痛,调产后而保胎前,能通妊娠之小便,善滑产妇之大肠。奔豚须用,吐蛔宜加。寒疝甚良,温经最效。

味平,入厥阴肝经。养阴荣木,补血滋肝,止胞胎之阻疼,收经脉之陷漏。最清厥阴之风燥,善调乙木之疏泄。蛤粉炒,研用。

味辛,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生精补血,健骨强筋。酥炙用,研碎,酒煮去渣,熬浓,重汤煮成膏最佳。

壮阳类

味辛甘,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强筋健骨,秘精壮阳。去梗,酒浸蒸晒。

味甘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强阴起痿,缩溺敛精。

味苦辛,微温,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足少阴肾经。暖补命门,温养子宫。兴丈夫玉茎痿弱,除女子玉门寒冷。

味苦,气平,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强筋健骨,秘精壮阳,补益精血,长养精神。

味辛苦,微温,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荣筋强骨,起痿壮阳。羊脂拌炒。

味辛苦,气温,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温脾暖肾,消水化食。治膝冷腰疼,疗肠滑肾泄。能安胎坠,善止遗精。收小儿遗溺,兴丈夫痿阳,除阴囊之湿,愈关节之凉。盐酒拌润,炒研,晒干用。同青盐、乳香,搽日久牙痛。

味甘咸,气平,入足厥阴肝、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暖腰膝,健骨肉,滋肾肝精血,润肠胃结燥。

味甘微温,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补脾养血,滋肝生精。

味辛气平,入足厥阴肝经。荣筋壮骨,健膝强腰。

滋阴类

味甘微苦,入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凉血滋肝,清风润木,疗厥阴之消渴,调经脉之结代。滋风木而断疏泄,血脱甚良;泽燥金而开约闭,便坚亦效。晒干生用。

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泄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断。泄痢与淋带皆灵,痔漏共瘰并效。

味苦微甘,性寒,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补阴壮水,滋木清风。

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凉金泄热,清肺除烦。水渍一宿,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煎汤用。

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金泄热,消郁破凝。

味苦气寒,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肿痛,除咳吐脓血。

味甘微凉,入手太阴肺、足阳明胃经。清金润燥,解渴除烦,凉肺热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

味甘微苦,微凉,入手太阴肺经。清金除烦,润燥生津。其性轻缓,宜多用乃效。

味甘微苦,入手太阴肺、足少阴肾经。清肺金,生肾水,涤心胸之烦热,凉头目之郁蒸。

味甘,入手太阴肺经,清肺金而润燥,滋肝木而清风。

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清肺生津,止渴润燥,舒痉病之挛急,解渴家之淋癃。

健脾类

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补太阴己土之精,化阳明戊土之气,生津润肺而除燥,养血滋肝而息风。疗脾胃衰损,调经脉虚芤。

味甘性平,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足少阴肾、手阳明大肠经。养中补土,保精敛神,善止遗泄,能住滑溏。

味甘气香,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燥土清金,利水泄湿,补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气,润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沥。最泄经络风湿,善开胸膈痹痛。

味甘,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培中养胃,住泄止呕。

润肠类

味甘气平,性滑,入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足厥阴肝经。润肠胃之约涩,通经脉之结代。去壳,炒研用。

味甘辛,气平,入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手少阴心、足厥阴肝经。润燥除湿,敛气宁神。

味甘,微咸,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阳明大肠经。滑秘涩而开结,泽枯槁而润燥。大便滑溏者勿服,入水四分之一,炼熟用。

《医学摘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