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咳上气第三

(余喘急附)

《巢氏病源》小儿病气候∶肺主气,肺气有余,即喘咳上气。若又为风冷所加,即气聚于肺,令肺胀,即胸满气急也。

钱乙论肺盛复有风冷云∶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散肺泻白散(方见本门)、大青膏主之(方见惊热门中)。肺只伤寒,则不胸满。

钱乙论肺脏怯云∶唇白色,当补肺,阿胶散主之(方见本门);若闷乱、气粗、喘促、哽气者难治,肺虚损故也。

脾肺病久则虚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虚,不能相营,故名曰怯。肺主唇,唇白而泽者吉,白如枯骨者死。

《婴童宝鉴》∶小儿客风伤肺即气促。

《婴童宝鉴》∶小儿因宿痰饮成块,散后遍身虚肿,急喘。

《金匮要略》治大人、小儿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方麻黄(去节,三两,《千金》用四两) 芍药 桂枝 细辛(各三两,《千金》各用二两)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半夏(半升,洗) 五味子(半升,《千金》用一升) 石膏(二升,碎)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千金方》同。仍引云∶仲景用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外台》同。

《葛氏肘后》∶小儿咳嗽上气。杏仁汤方

杏仁(四十枚,去皮) 麻黄(八分,切)

上件药,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五合,增减以意度之,大良。《外台》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乃云∶百日小儿患热气急,不得服。小便赤黄,服之甚良。

《千金》治少小卒肩息,上气不得安,此恶风入肺。麻黄汤方

麻黄(去根节,四两) 甘草(炙,一两) 桂心(五寸) 五味子(半升) 半夏(洗) 生姜(各二两)

上六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百日儿服一合,大小节度,服之便愈。

《外台》∶刘氏疗小儿上气急满,坐卧不得方。

鳖甲(一两,炙令极热,捣为末) 灯心(一握)

上二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以意量之与服。

《外台》∶《肘后》疗大人、小儿奔走喘乏,便饮冷水、冷冻饮料,因得上气发热方。

葶苈子(一两,熬,捣) 干枣(四十颗,劈)

上二味,以水三升,先煮枣取一升,内葶苈子煎取五合。大人分一、二服,小儿分三、四服。

《经验后方》∶大人、小儿定喘化涎。

上以猪蹄甲四十九个,净洗控干,每个指甲内半夏、白矾各一字,入罐子内封闭,勿令烟出;火 通赤,去火细研,入麝香一钱。人有上喘咳嗽,用糯米饮下,小儿半钱。至妙。

《圣惠》治小儿咳嗽喘促,胸背满闷,坐卧不安。葶苈散方

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紫色) 麻黄(去根节) 贝母(煨微黄) 甘草(炙微赤,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温,日四五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心烦、喘粗。杏仁煎方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天门冬(去心) 寒食饧(各一两) 蜜 酥(各一合) 生地黄汁(一大盏) 贝母(半两,煨黄)

上件药先捣,研杏仁如膏;次用地黄汁煎贝母及天门冬至五分;便研绞取汁,入杏仁膏等同熬如稀饧。每服用温水调下半钱已来。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喘粗不得睡卧。甜葶苈散方

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 贝母(煨微黄。各一分) 桂心(半分)

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以清粥饮调下半钱。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又方

杏仁(十枚,汤浸,去皮尖)

上以童子小便浸一宿,取出麸炒微黄,入煎水半小盏,烂研去滓。三、二岁以下分为三服。

《圣惠》治小儿咳嗽不瘥,喉鸣喘急。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 甘草(炙微赤,锉) 紫菀(洗去苗土。以上各一分) 麻黄(去根节) 贝母(煨微黄) 麦门冬(去心,焙) 赤茯苓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细研。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入杏仁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清粥饮研化五丸服之。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未满百日,咳嗽上气。甘草丸方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罗为散。杏仁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乳汁研化三丸服之,日三、四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咳嗽,心胸壅闷、喘粗,不欲乳食。人参散方

人参(三分,去芦头) 桔梗 前胡(去芦头) 赤茯苓 麦门冬(去心,焙) 子芩 款冬花 甘草(炙微赤,锉。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温服。

《谭氏殊圣》治小儿因下痢,脏腑怯弱,乘虚作喘胀满闷;及肺气宿寒嗽促,坐卧不得。定喘散

黑牵牛(炒,半两,令香熟,捣取末,一分) 木香 马兜苓 元壳(各一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至五、六分,热呷之。连进二服,大小便通快是效。实喘可服。

茅先生小儿诸喘气急方。

海螵蛸 黑牵牛(末) 牡蛎( ) 马兜苓(去皮)

上各秤二钱为末,拌匀。每服抄一钱,用鲫鱼淡煮汤调下。

茅先生小儿又喘气急方。

海螵蛸 牡蛎(火 )

上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用淡姜汤调下。

《婴孺》治小儿未及百日,嗽喘上气。甘草丸方

甘草(炙) 桂心 杏仁(去皮尖。各二分)

上为末。蜜丸小豆大。乳下一丸,大人三十丸。一方入紫菀二分,更佳。(与《圣惠方》不同。)

《婴孺》治小儿嗽上气。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三合) 细辛(二分) 桂心 甘草(炙) 麻黄(去节) 紫菀(各四分) 干姜(五分)

上件药,以水五升,煮麻黄五沸,去沫,内药煮取一升半。为三服,日三。

《婴孺》治少小上气,喉仲介介作声,甚者啼,喘逆不得息。五味细辛汤方

细辛 紫菀(各二分) 豆豉(二分) 白牡马屎(男七个,女二七个) 饴糖(八两)

上以酒五升,煮三沸,去滓。下饴,温服一合。六剂已瘥。神验。

钱乙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泻白散方。又名泻肺散,证在前。

桑白皮(细锉,炒黄) 地骨皮(洗去土,焙。各一两) 甘草(炒,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二钱,水一中盏,入粳米百粒,同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钱乙治小儿肺虚,气粗喘促。阿胶散方。又名补肺散,证在前。

阿胶(麸炒,一两半) 黍粘子(炒香) 甘草(炙。各一分) 马兜苓(焙,半两) 杏仁(七个,去皮尖) 糯米(一两)

上为末。每服一、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食后温服。

张涣蝉壳汤方 治小儿肺气不利病。

蝉壳(炒) 五味子(汤洗七遍,焙干)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干)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半钱,煎生姜汤调下。

张涣白术五味子汤方 治小儿咳嗽,气逆上喘。

白术(炮) 五味子 丁香 人参(去芦头) 款冬花(各半两) 细辛(去土,一分)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三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温,令时时呷之。

《聚宝方》平气散 治小儿气不和。定喘和气,补虚思食方。

人参 白茯苓 百合 甘草(炙) 白术 桔梗

上六味,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生姜少许,同煎至五分,温服。

《惠眼观证》海螵蛸散 小儿定喘。

海螵蛸(乃浮石也) 牡蛎( 过) 马兜苓 木香(各二钱) 牵牛子(一钱半,生熟各半)

上为末。每服半钱,用生姜煎汤调下,不得近盐、醋。

《张氏家传》大人小儿肺喘急方。

天南星 半夏(各汤洗七次) 人参 桑白皮(锉,炒) 陈皮(洗,去瓤,焙)

上等分,为锉散。每服一钱,水六分,生姜二片,煎三分,温温服。

《张氏家传》治大人、小儿肺喘急,嗽连声不止方。

麻黄(去节) 杏仁(不去皮尖) 元参 官桂(各一分) 人参 甘草(各一两) 阿胶(炒,半两)

上件为粗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生姜三片,糯米三十粒,同煎七分,去滓,温温服。

《吉氏家传》治大人、小儿远年、日近肺气喘息,咳嗽。清肺散。并治劳。

半夏(姜汁浸一宿) 麻黄(各半两) 马兜苓 贝母 川升麻 杏仁(去皮尖) 地骨皮 青皮 细辛 麦门冬(去心) 桑白皮(各一分) 百合 款冬花 柴胡(去芦头) 桔梗 茯苓(各三分)

上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乌梅一个,煎七分,温温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咳嗽闷喘。贝母散方

贝母(去心,麸炒,半两) 甘草(炙,一分)

上件为散子。每服一钱,水七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后温服。

《吉氏家传》治小儿喘急。

桔梗 马兜苓 人参 半夏(各等分)

上末,炼蜜丸粟米大。一服五粒,薄荷茶汤下。

《吉氏家传》小儿调气定喘匀气散

丁香(四十九粒) 白术(一分) 豆蔻(一个,面裹,炮) 青皮(半两) 甘草上末。每服一字加减,陈米饮下。

《吉氏家传》治小儿伤冷,气喘涎多方。

栝蒌(一个,大者开一盖子) 阿胶(一分) 沙糖(半两)

上件,将二味投入栝蒌内,以盖子依旧封着,白纸都糊,入饭甑蒸两遍倾出。随儿大小约多少,冷服。

《朱氏家传》真珠散 治小儿气喘多涎。

真珠(末) 生犀(各半钱) 香附子(四钱) 龙脑(少许)

上为末。每服半铜钱,煎桃仁汤调下。婴儿一字,一岁以下者半钱。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痰涎不利,上喘咳嗽。生白丸

白附子(新罗者) 天南星(各半两) 半夏(一两)

上为末,取生姜汁打面糊为丸。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姜汤下。量大小加减。

《幼幼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