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卫坏入少阴肾脏方

桂枝加附子汤

于桂枝汤内加附子

发汗后汗漏不止。阳亡风动,故恶风、尿难、肢急。附子回肾阳,桂枝实表阳,芍药息风敛阳,炙草、姜、枣补中气也。

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 炙草 附子

发汗而表病不解,反恶寒,此恶寒乃肾阳虚也。附子以补肾阳,芍药、甘草以解表也。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汤内去芍药

荣卫表病,误下之后,脉促胸满。脉促为表未解,胸满为胆经寒。桂草姜枣以解表,去芍药之寒胆经也。若脉促胸满而又微恶寒者,此恶寒乃肾阳虚,去芍药并加附子以补肾阳也。

真武汤(方见前)

荣卫表病,发汗,汗出不解,仍发热心悸者,肾阳伤水湿起也。水寒则木气拔根而克土,故头眩身瞤动也。身瞤动者风木动也。土败肾寒,中气失根,故振振欲擘地而居也。苓、术补土气,附子温水寒,芍药息风木,生姜温中降逆以止眩也。芍药、生姜并用,可去芍药寒中之弊。水寒土不败,风木不至动到如此地步,故息风须兼扶土,此为大法。

茯苓四逆汤

茯苓 人参 炙草 干姜 附子

发汗之后,若又下之,表病不解,又加烦躁,阳亡而土湿也。四逆汤加人参以回阳,加茯苓以去土湿也。虽有表病,却不治表,以烦躁乃阳亡之事,故以回阳为主。

干姜附子汤

干姜 附子

汗下亡阳,阳虚则昼日烦躁,夜乃安静。大气之中,昼则阳出,夜则阳入,昼阳气少,夜阳气多,人身亦然,故昼烦躁,而夜安。干姜、附子以补阳也。

禹余粮丸(原方阙载)

重发汗以亡肾阳,肾阳不能交心,则恍惚心乱。阳陷不升,则小便后阴痛。当是温肾补中之法,禹余粮收摄阳气也。

桂枝甘草汤

桂枝 炙草

发汗过多,心悸欲得按。汗泄肾阳,木气拔根,风动而冲于上也。风木之气即肝木之阳,肝阳下陷,则肝风上冲,肝阳上升,则肝风自平。桂枝升肝阳,炙草补中气,肝风冲到上部,中虚极矣。心悸得按,奔豚之渐也。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 桂枝 炙草 大枣

汗伤肾阳,肾阳乃木气之根,肾阳伤,木气失根,则肝阳下陷而肝风上冲。其人脐下悸动,乃肝风上冲欲作奔豚之兆。桂枝升肝阳,以止悸降冲,茯苓、炙草、大枣补土气以御风木,大枣富有津液,最润木气而平风也。

桂枝加桂汤

于桂枝汤再加桂二两

烧针令出汗,针处起赤核,烧针之热,将肾阳引出,故针处起赤核,此肾阳大虚之征,木气必由少腹冲心而成奔豚之状。桂枝汤加桂以大升肝阳,肝阳升,冲气乃平。若不上冲,不可与桂枝加桂。灸其核上各一壮者,灸以温回浮出之肾阳也。不上冲者,肝阳未陷,故不可加桂以升肝阳。

苓桂术甘汤

茯苓 白术 桂枝 炙草

吐下伤损肾阳,则风木上冲,心悸头眩。若因其脉沉紧而又汗之。风木更冲,木冲克土,振振身摇。桂枝以达木气之阳,阳达则风冲平息而病愈,茯苓草枣所以补中土,和升降以御风木也。凡木病,中土必虚,故治风木之冲,以达木兼补土为要。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于桂枝汤内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

烧针之火,能引阳外出,阳亡惊狂,起卧不安。于桂枝汤去芍药之寒,加蜀漆以去浊痰,加龙骨牡蛎以镇摄阳气,因脉浮故用桂枝、姜、枣、草以解表。惊狂起卧不安,必有浊痰阻塞心窍也。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桂枝 炙草 龙骨 牡蛎

烧针亡阳而生烦躁,此烦躁较惊狂之阳亡病虚,故不用蜀漆之去痰,而用桂枝和表,炙草补中,龙牡镇阳也。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