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引起多尿、烦渴、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本病可由下丘脑一神经垂体各个部位的病变所致,因此亦称为中枢性尿崩症,但部分病例可无明显病因。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青年为多见。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消渴”病证的范畴,主要是由于肾气不足、水司失职或脾虚中气不足、水湿运化失常所致。

(一)起居调养法

尿崩症患者由于多尿,而产生烦渴、多饮,情绪较易烦乱不安,引起病情波动,所以应注意控制情绪,尽量保持平和,可通过读书、听音乐、交谈等分散注意力,避免烦乱情绪。同时,还应注意休息,切忌过度疲劳,由于夜间排尿次数增多而影响睡眠,所以患者尤应注意加强休息。

(二)饮食调养法

由于排尿增多,易导致失水、失钾,所以应给患者补充足量饮水,在饮食上少食盐,适当限制钠的摄入;禁忌饮茶、饮咖啡。但是在给予抗利尿激素治疗时,也要防止饮水过量而致水中毒。平日宜进食滋补性食物,忌食辛辣之品以及赤小豆、冬瓜、田螺等利水食品。

以下食疗方可供选用:

(1)芹菜500克,绞汁,煮沸服,或水煎服。

(2)莲子肉50克,桂圆肉30克,煮粥,入冰糖少许,每晚临睡前服食。

(3)猪腰1对,核桃肉30克,同煮食。

(4)生山药60克,捣烂后与酥油和白蜜同炒,凝结后揉碎,调入米粥中,晨起作早点食之。或山药120克,煎汤代茶,不拘时频频饮之。

(三)药物调养法

1.单方验方

(1)葵花根150克,水煎清晨服。

(2)生黄芪50克,枸杞子20克,生山药30克,石斛25克,党参15克,麦冬15克,天花粉20克,女贞子25克,五味子10克,砂仁5克,麦芽20克。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3)生石膏25克,沙参20克,知母15克,芦根50克,生地40克,元参15克,玉竹2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2.中成药方

(1)抗饥消渴片,每次口服12片,1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或遵医嘱。本药适用于烦渴多饮,并喜饮凉水,尿频量多,或皮肤干燥者。

(2)七味都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多尿多饮,头晕心烦,腰膝酸软者。

(3)金贞桂附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3次,感冒时停服。适用于口干多饮,尿频量多或伴见腰以下有冷感的患者。

(四)针灸调养法

1.体针

(1)取肾俞、三焦俞、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神庭诸穴,针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可配合温针法或加用艾条灸。背俞穴以及关元、气海穴均应使针感达生殖器。

(2)取睛明穴,提插捻转,注意手法宜轻,进针不宜过深。

2.耳针

在耳部取脑点、内分泌、交感、神门、肾、膀胱,每次选2~3穴,留针20~30分钟,或埋针,或以王不留行籽用胶布粘在上述穴位上,每日按压5~7次。

(五)推拿调养法

患者坐位。医者以双手拇指点按三焦俞、肾俞;将手掌平放于腰部命门处,快速横行往返搓之,以患者小腹有微温热感为宜。

医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另一手在患者手臂内侧从腋部顺行向下揉拿,至腕部,来回往返3~5次,最后点按少商、尺泽。每穴约1分钟。

患者仰卧位,医者以双手拇指与余四指对合着力于双下肢内侧,自上而下,均匀施力,自腹股沟向下顺序提拿至内踝,往返3~5次,注意切忌抓拿,避免伤及皮表。最后点按三阴交、太溪、照海,每穴约1分钟。

《自我调养巧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