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吐乳

呕吐皆主脾胃,古人谓脾虚则呕,胃虚则吐是也。呕者有声无物,吐者有物无声也。盖乳哺过饱,则胃不能受而溢出,衔乳多食睡,则脾不能运而作泻,脾胃渐伤,疾病缠绵,甚至慢惊之患矣。若手足指热,喜饮热汤,或睡而露睛,皆胃气虚弱也,用异功散。若手足指热饮冷,或睡不露睛,属胃经实热也,用泻黄散。若作泻少食,或小便色赤,胃经虚热也,用七味白术散。大凡婴儿,在乳母尤当节饮食。若乳母停食,亦能致儿吐泻,故不可不慎也。

治验一小儿伤食呕吐,发热面赤,服消导清热之剂,饮食已消,热赤未退,余以为胃经虚热,用六君、升麻、柴胡,四剂而痊。

一小儿伤食呕吐,服克伐之药,呕中见血;用清热凉血,反大便下血,唇色白而或青。余谓脾土亏损,肝木所乘。令空心服补中益气汤,食远服异功散,使涎血各归其源,果愈。

一小儿吐酸乳食,用四君、吴萸、黄连、木香,补脾平肝而愈。后口中有酸水,仍用前药随愈。后吐苦水,而口亦苦,用龙胆汤,以清肝火;四君子汤,以补脾土而痊。

一小儿吐黄水,所食之物,悉皆甘味,用泻黄散,清其胃火而愈。后因停食,服克伐之药,口甘不食,形气殊弱,用补中益气汤,养其中气而痊。

一小儿伤食嗳腐,用平胃散一服,宿滞顿化。余云∶不必多药,但节其饮食自愈。不信,别用克滞之药,更加吐泻,以致不救。

一小儿伤食,发热面赤,抽搐呕吐,气喘唾痰,此饮食伤脾,肺气虚弱所致,用六君子汤,炒黑黄连、山栀各二分,一剂顿愈。

消乳丸 治呕吐消乳食,脉沉者,伤食不化也。

香附子(炒) 宿砂仁 陈皮(去白) 甘草(炙) 神曲(炒) 麦芽(炒。各等分)

上为末,米糊丸,黍米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又方∶治百 内,呕吐乳奶,或大便青色,用少妇乳汁一盏,入丁香十粒、陈皮一钱,瓷器内煮数沸稍热,空心以绵球吮服。

杨氏消食丸 治乳食过多,胃气不能消化。

宿砂 橘皮 三棱 蓬术 神曲(炒) 麦芽(炒。各半两) 香附(炒,一两)

上为末,曲糊丸,麻子大,白汤送下,量儿加减。

局方观音散 治外感风寒,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饮食,渐至羸食。

人参(一两) 神曲(炒) 茯苓 甘草(炒) 木香 绵黄 白扁豆 白术(各一钱) 石莲肉(去心,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一钱,入藿香三叶,枣水煎服。

香附散 治积冷呕吐。

藿香叶 陈皮 浓朴(姜汁制。各七钱) 半夏(一两,汤泡七次) 甘草(炙,一钱)

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泻甚加木香、肉豆蔻。

香薷散 治寒温不适,饮食不调;或外因风寒暑邪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发热头痛;或转筋拘急;或疼痛呕哕,四肢逆冷。

香薷(一两) 茯苓 白扁豆(炒) 浓朴(姜汁制。各五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加酒半杯,冷服立效。

竹茹汤 治胃受邪热,心烦喜冷,呕吐不止。

葛根(七钱半) 半夏(炮,半两) 甘草(炙,三钱)

上每服一二钱,入竹茹枣许,大姜水煎,取清汁,微冷细细服,加茯苓三钱尤妙。

苏合香丸 治传尸骨蒸 肺痿,疰忤鬼气,卒心痛,霍乱吐痢,惊痫客忤等症。

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 熏陆香(另研) 龙脑(研) 木香 白术 白檀香 丁香 朱砂(研水飞)

沉香 香附子(炒) 乌犀屑 荜茇安息膏(另为末,用无灰酒梓膏) 麝香(研) 诃黎勒(煨取皮。各二两)

上为末,研匀,用安息香膏并蜜和丸,桐子大。井花水空心化服一二丸,温酒亦得,更用蜡纸

青州白丸子 治惊风吐乳。

天南星(三两) 白附子(一两) 半夏(浸洗七次) 川乌头(去皮脐,半两)

上用井花水浸晒,过次日早晨,再换新水,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晒干为末,以糯米粉煎粥清为丸,绿豆大,薄荷汤调下。

泻白散(方见脾脏)

白术散(方见积痛)

异功散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三方见内钓)

千金龙胆汤(方见噤风)

平胃散(方见脾胃虚冷)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保婴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