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

贝母(图缺),生晋地,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根有瓣子,黄白色,如聚贝子,故名贝母。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晒干。又云∶四月蒜熟时采之,良。此有数种。《 诗》∶言采其 (音虻)。陆机疏云∶贝母也。其叶如栝蒌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着,有分解。今近道出者正类此。郭璞注《尔雅》云∶白花叶似韭,此种罕复见之。此药亦治恶疮。《唐人记其事》云∶江左尝有商人,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它苦。

商人戏滴酒口中,其面亦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食多则觉膊内肉胀起。或不食之,则一臂痹。有善医者,教其历试诸药,金石草木之类,悉试之无苦。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口。

商人喜曰∶此药可治也。因以小苇筒毁其口,灌之,数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谨按《本经》主金疮,此岂金疮之类欤?

《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