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块门(附嘈杂 附呃逆)

痞者否塞之意也.从病从否.故有痞之名焉.又以其坚实有形.故又名之曰痞块.然是物也自成块.各自成块者易治.并而成块者难消然果何以辨之.察其脉视其形而已矣.脉弦为痰.脉滑为食.脉芤为血.三脉俱见.则并而成块也.以其形而言之.宿食成块者.居于中脘视之则无形.按之则有质.在肠胃之间.以人之饮食.皆入于胃.故不在皮里膜外.其在皮里膜外者.皆痰与血.盖痰能流注于脂膜血能营运于皮肉.痰积而不流.则脂膜之间为其所据.而有形可见.血瘀而不行.则皮肉之间为其所碍.而亦有形可见也.欲辨痰与血之异亦审其痛之何如耳.痛甚者为血.痛不甚者为痰.又手推不动者为血.手推易动者为痰.以热物熨之而痛缓者为血.熨之而无所觉者为痰.此痰与血之辨也.若痰血相成者.何以辨之.块之所渐而大者是也.盖先有死血.而又有痰.以裹之则以渐而大.先有积痰.而又有血.以并之亦以渐而大.若单是血.或单是痰.无相并相裹之物.只如初起之形而已.何至以渐而大乎.然宿食成块.亦未有不资于痰与血者.是何也.盖饮食所伤者.惟中脘作痛.或按之硬实而已.初未尝如弹丸之形者.使不资于痰与血.何以成块乎.必先有硬饭.或鱼与肉.或馄饨米团之类.一时失嚼误咽.

停于胃中.经月不能消化.碍其道路.血流过其处.

又裹一层.痰与血共相裹之.则不能不成块矣.裹一层则大一层.故始如弹丸.久则如杯如碗.其初尚隐于胃中.犹有质而无形.其后渐大.则腹皮顶起.而形外见矣.又有时升时降.时隐时见者.乃气块也.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按之不见块.不按又若有形.而漉漉作声.乃停饮也.非块也.此才论其块云耳.然以其在人而言.则虽各有专病.又不可拘也.如妇人之块.多恶血而亦有气成者.小儿之块.多食积而亦有痰成者.易怒之人.多气癖而亦有血成者肥胖之人.多痰饮而亦有食成者.当问其得病之由.或偶伤食.自此日而起始也.或殴受气者.自此而起.或偶因负重劳力.自此日而起者.或平素有郁痰胶固.偶发作而起者.在妇人.必审其月事之通闭.在小儿.必审其饮食之多寡.皆当以意求之不能尽述也.

【脉云】

经曰.积块之脉必结伏.见在左.块居左.见在右.块居右.此其验也.

【立方】

磨平饮 治死血成块.奔走作楚.

红花 桃仁 山楂 苏木(各二钱) 京三棱 蓬莪术 枳壳 香附 乌药(各一钱五分)

水煎空心服.

万灵丹 治痰积成块.

半夏(姜制) 南星(姜汁炒) 瓦砻子( ) 青礞石( ) 沉香(锉各二两) 青皮(醋炒)莪术(醋煮) 三棱 香附(醋炒) 白芍(各一两二钱)

上为末.醋打糊为丸.每服二钱.空心酒送下.

立消丸 治饮食积聚成块.

槟榔 草果(炒) 山楂肉 莱菔子(炒各二两) 阿魏(酒煮化一两) 三棱 莪术(醋煮)广木香 青皮(醋炒) 香附(各一两五钱)

上为末.神曲六两.打糊为丸.每服三钱.姜汤送下.

化痞丸 治积气成块.并疟母而成痞块者神效.

黑丑(半炒半生) 槟榔 沉香 阿魏(各一两) 针砂(醋炒五钱) 官桂 青皮(醋炒)白术(土炒) 苍术(米泔浸炒) 枳壳(麸炒) 半夏(姜制各一两二钱)

上为末.醋打面糊为丸.每服二钱.空心姜汤送下.

秘方消痞膏药 内服丸子.外以膏药贴在块上.内外挟攻.定然消熔.

红花 蓬术 三棱 当归(各四两) 两头尖 五灵脂 穿山甲 川乌 生地 丹皮 巴豆肉 木鳖子(各一两)

前药为咀片.以麻油斤半.浸五日.熬枯去渣.再用文武火煎至滴水成珠.再入后药.

阿魏 沉香(锉末) 乳香(研各一两) 苏合油 麝香(研细五钱) 广木香(锉末) 子丁香(研细) 檀香(锉各一两五钱) 前八味.俟药油熬致滴水成珠.缓缓加入.即成膏矣.

附:嘈杂

凡嘈杂皆因心脾二经虚火发动.两手寸关脉来弦滑是也.

【立方】

调脾抑火汤 治脾气不足.心中不时嘈杂.

白茯苓 黄连 山栀仁 白术(各二钱) 陈皮 黄芩 甘草(各一钱) 水煎不拘时服.

又方 治心血少.胃口嘈杂.不时索食.

黄连(姜汁炒) 当归 人参 白术(土炒各二钱) 龙眼肉五个.煎服.

附:呃逆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古以为寒.恐非也.治法须辨有余不足而治.

【脉云】

浮而缓者易治.急者难治.

【立方】

橘皮竹茹汤 治大病后.中气不足.呃逆不已.脉来虚细.

人参 陈皮 竹茹 甘草(各二钱) 枣五枚.生姜十片.煎服.

解毒汤 治痰火相搏.呃逆不住.(方见伤寒门)

丁香竹茹汤 治中焦气塞.下焦呃逆.

柿蒂 陈皮 生茹(各二钱) 丁香(五枚) 生姜五片.煎服.

又方 治妇人产后发呃.

黄柏 当归 知母 陈皮(各二钱) 生地 川芎 竹茹 白芍(各一钱二分) 生姜三片

《丹台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