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门

病机叙论

经云∶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又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又曰∶虚邪贼风,阳先受之。

陈无择云∶经曰春伤于风,乃四时之序也。风循经络,以日传变,与伤寒无异。但寒泣血,故无汗恶寒;风散气,故有汗恶风,为不同。仲景太阳经分伤寒、伤风不同,后人纂集不分门类,但以风、寒、暑、湿、时气、瘟疫,凡太阳病皆谓之伤寒。今立伤风一门,分别无混。

风为天地浩荡之气,四时八风之变,未尝无也。间有伤者,皆因不能法道清净,腠理不密,表上阳虚所致,一因也。有挟虚痰热,其气拂郁,风邪易于外束,二因也。经曰∶清净则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是也。

治法

若表虚受风,专行发散之药,必致汗多亡阳。若内挟痰热而伤风者,宜内外交治,不可专以解表。腠理疏泄,不觉易感者耳。固卫气,兼散风邪,如桂枝汤之属是也。

足太阳膀胱经,桂枝汤。足阳明胃经,杏子汤。足少阳胆经,柴胡加桂汤。足太阴脾经,桂枝芍药汤。足少阴肾经,桂附汤。足厥阴肝经,八物汤。

前方皆以桂枝汤三味加以各经药,皆是立温解散之剂。

脉候

《豚经》云∶脉浮而大者为风。《权舆》云∶浮缓为伤风鼻塞。

药方

(仲景)桂枝汤 治太阳经伤风自汗。

桂枝 芍药(各二钱) 甘草(一钱)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桂枝芍药汤、柴胡加桂汤、杏子汤、桂附汤(以上四方见伤寒门)

八物汤(见虚损门)

《局方》神术散 治伤风头痛,鼻塞声重。

苍术 本 白芷 细辛 羌活 川芎 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葱白三寸煎服。

川芎茶调散 治伤风上攻,头目昏痛,鼻塞声重。

薄荷叶(四两) 川芎(二两) 羌活 甘草(一两) 荆芥(二两) 白芷(一两) 防风(七钱) 细辛(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和剂》)参苏饮 治伤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宽中快膈,虚实疑似,往来潮热,并皆治之。

人参 紫苏叶 干葛 半夏(制) 前胡 桔梗 枳壳 陈皮 茯苓 甘草(炙,等分) 木香(磨,一分)

上水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消风百解散 治四时感冒、伤风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声重。

苍术 麻黄 荆芥 白芷 陈皮(各一钱) 甘草(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葱一根。煎七分,不拘时服。

消风散 治诸风上攻,头目昏眩,项背拘急,鼻塞声重,皮肤搔痒,瘾疹顽麻。妇人血风头痛,肿痒皆治。

人参 茯苓 防风 荆芥穗 甘草 芎 羌活 白僵蚕 薄荷叶 蝉蜕(各一两)浓朴 陈皮(各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茶清调下。遍身痒者,酒调下。

(《简易》)冲和散 治感冒风湿,头目不清,鼻塞声重,倦怠欠伸,出泪。

苍术(四两) 荆芥(两半) 甘草(八钱)

姜汤调服二钱。

金沸草散 治秋令肺经受风。头目昏痛,咳嗽声重,唾涕稠粘。及治时行疫气,壮热恶风。

旋复花(去梗) 麻黄 前胡(各七分) 荆芥穗(一钱) 半夏(制) 赤芍药 甘草(各五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热服。

人参败毒散 治伤风头痛,壮热恶寒及风痰咳嗽,鼻塞声重。如心经蕴热,口舌干燥,加黄芩。

人参 羌活 桔梗 柴胡 前胡 独活 枳壳 川芎 茯苓 甘草(等分)

水盏半,姜三片、薄荷少许煎。

(《和剂》)羌活散 治风邪壅滞,头目昏眩,遍身拘急,肢节烦痛,鼻塞声重,天阴愈觉不安。

羌活 防风 麻黄 枳壳 菊花 细辛 川芎 蔓荆子 白茯苓 石膏 黄芩 甘草(炙)前胡(各等分)

上水盏半,姜三片煎。

柴胡升麻汤 治感冒头痛,恶寒身痛,鼻塞咳嗽,唾涕稠粘。

柴胡 前胡 升麻 桑白皮 赤芍药 干葛 黄芩 石膏 荆芥

上水盏半,姜三片、淡豆豉二十粒,煎七分服。

(《宣明》)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门)治伤风,邪传入里,内热郁结,秘塞壅闷。

(钱氏)大黄丸 治伤风,内挟痰热宜下之。

大黄 黄芩(等分)

上为末,滴水丸服。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