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泄秘 \ 观候

痘疮观其形证,则知轻重。轻者不必服药,重者宁不早图而救治乎?凡痘疮已出未出,大便秘,小便赤涩,发热口渴,为里热。可用凉血解毒、润便利水消毒饮、四圣散之类。凡先后吐泻不食初见,须速调之。若稍延缓,致令元气虚惫,必致难救。其有实证轻顺,俱不必服保元汤诸补药。若里实而用补剂后,必结痈余毒;表实而用补剂,则必斑烂溃痛。

作三四次出,头目胸腹稀少,眼中无,大小不等,肥满光泽,里外肥红,根脚红,头腊色。

一齐并出,密如蚕种,身温腹胀,头温足冷,皮肤赤色,吐利,五内七窍皆有疮黑点,或如茱萸,外白内黑,灰白色。

外黑内赤,痘疮夹疹。

痘出妄汗妄下,误服升麻汤、大黄等药,不忌口,过饱失饥,食生冷,饮酒多,信巫不信医,犯房室,触秽气,冒风寒。

不食多渴,(渴饮不食,益黄散、白术散。)戛齿噤牙,(有虚有实,能令陷伏。)憎寒困倦,令疮陷入,是脾虚也。)烦躁体热,(摇头者,欲生风。)吐逆泄泻,(食不化而出,并痘后大便脓血。)疮作黑陷,(内无脓血,或作黑泡,或先疮迹,作黑孔死。)大小便涩,(三黄丸。)痈块壅肿,(痘毒变疮,口臭、蚀唇口鼻、牙落者,死。)喘急痰盛,声哑气噎,(或正出或痘后有此证者,多死。)咽药食,肠中鸣者死。

以上俱是危证,首尾可畏也。除此之外皆不妨。内犯二者∶若饮食如旧,虽困重,医治可生。如饮食减平日之半者死。饮食如旧,内犯三四件者亦死。

痘疮有蜡、红、白、黑四色,为吉凶晦吝之主,甚不可不辨也。何则?蜡色即苍而黄,为中央之正色。痘见蜡色者,斯为吉兆也。红色者,南方火心之象也。火盛则色红,晦之道也。

则当解乎心热,如凉血犀角地黄汤之类是也。白色者,西方金肺之象也。肺气虚则色白,虚甚则兼陷伏,痘见白色而陷中,吝之道也。则当大补气血,如保元汤加姜桂附子之类是也。黑色者,北方水肾之象也。肾水不足以制火邪,火极变黑而似水也。俗调变黑归肾。痘见黑而陷,凶之道也。则当解毒。如久闭者,用百祥丸、小承气汤下之。有虚之甚者,保元汤加桂芎,从其热而用之之类也。

汪氏《理辨》曰∶五色者,五行之精华也。正则光而明,衰则惨而暗,五脏荣枯于此可见矣。故痘毒之出于脏,惟利乎明,不利乎暗。光明者,气血旺也。惨暗者,气血衰也。气位旺而血得其令,气位衰而血被其囚。血非气则毒不收,气非血则毒不化,信乎痘毒必气血而后可以终始成功。且夫色之红者,毒始出也。白者,毒未散也。黄者,毒将解也。干黄者,毒尽解也。灰白者,血衰而气滞也。黑者,毒滞而血干也。焦竭者,血气枯也。如红变白,白变黄者吉,红变紫,紫变黑者,凶之兆也。且毒出乎五脏而非独一脏。前人言五脏各主色,固有之,又不载各脏治法。钱氏陈氏所论变黑归肾,此皆过于理也。

春甫调五色合五脏,此至当之理。然《辨》云毒出五脏非独一脏,正所以五脏之中而一脏之病甚,则其一脏之象着见也。又云钱氏、陈氏变黑归肾之论,皆过于理,是《辨》之未详辨也。凡变黑者,乃火之剧,而肾水浸衰不能制火,故色黑也。其责安得不归于肾乎?调其未载五脏之方则可矣,谓其谬论,《辨》亦未知思也。予每参合五脏立方,罔不应验,故录其方法于四色辨中,以备全论,医者审之。

【顺候】 春夏为顺。先发惊搐而后出痘者顺。先发热、热歇出痘顺。饮食如常顺。二便如常顺。

【逆候】 秋冬为逆。春脓泡,(金克木)。夏黑陷,(水克火。)秋发斑,(火克金)。

冬发疹,(土克水)。便血或利,乳食不化,(脾虚)。正出吐利,风攻颐颔项睫,或胸高突,面肿鼻陷,闭目切牙,或鼻有黑气。肌肉黑。面色青黑。或因吐利内虚陷伏。已出妄汗而成斑烂。或冒风邪成倒靥,不起发也。泄泻不止,疮成饼塌,燥渴小便涩,声哑。饮药错喉,喘息不休,疮尽爪破,臭烂不可近。目闭黑暗, 昧无魂。头面肿,足冷至膝。不时努力,(如用大便之状。)疮与肉色不分。已出身热足热不解,已出烦躁闷乱。瘥后惊搐,痘疮未该靥结,卒然焦黑青紫。

【恶候】 痘出而复不出。忽大泻而渴。已出谵语不止。或黑紫色隐在肌内里,其毒重。

甚者五脏咽喉中有痘。其疮不成粒,如凝血而痛,黑靥不生脓血者死。或见是证以药解之,而毒反没者死。目开腹胀口中作臭气者不治。大小便秘,肌黑目闭声哑者死。胃热发黄身如橘色下利者死。

痘疮始出一二日间

【顺候】 初出血点淡红润色,一二日如粟如黍,出于口鼻腮耳、年寿之间。先发三两点淡红润色者,顺之兆也。顺者不药自愈,为气得其正,血得其行,其毒不甚,不得妄行肆其虐也。

【逆候】 形如蚕种一片如麻布红,黑疹初出于天庭、司空太阳、印堂、方广之处,逆之兆也。逆者不治,此为元气本虚、血气凝滞。毒邪太盛,妄参阳位,无以当其势。

【险候】 圈晕成形,干红少润,痘出虽稠尚红润而成粒者,险也。险者,毒虽盛,元气尚充,未可为虞,宜用补元气之中少加解毒之药,须防毒盛正气有所伤也。

痘疮圆混二三日间

【顺候】 气溢血附,饱满光洁,三四日间,根窠圆混,元气之充满也。气充则血附,而各得其道,为顺。顺者不治自愈。

【逆候】 气涩血凝,枯槁不泽,根窠无晕,气离血散,为逆。逆者,气血交会不足,致毒乘机而犯内也。

【险候】 顶陷不满,光洁有神、根窠尚圆,惟顶有陷,气血难充,为险。以保元汤加芎桂助脾胃气血,可保无虞。

痘疮形色候四五日间

【顺候】 气满血荣,鲜明光泽,则知血气之旺,受毒之浅。其形光润,大小不一等,此气和血就,为顺,不治自愈。

【逆候】 四五日来绵密如泡,紫黑干红,或如蚕种,或黑陷紫泡,皆逆也。逆者难治,为气血乖离,邪毒内攻也。

【险候】 四五日间,根窠虽起,色惨不明,为险。血虽好,气分弱,些交会欠分明。宜用保元汤加术芎助卫和荣,色自光明矣。

痘疮起发圆满候

【顺候】 五六日间,气盛血荣于内,痘当圆满起发于外,斯为顺也,不须用药而自愈。

【逆候】 五六日,痘尚干枯,绵密不起,陷顶灰白色,或紫黑,或为水泡、痒塌,为逆。此气血衰弱致毒内陷而外剥也。皆不可治。

【险候】 五六日之间,痘疮虽起,但色白不荣,为险。此气盈血亏。保元汤加芎、归、桂、芍,则痊愈矣。

痘疮浆满七八日间

【顺候】 七八日痘疮浆足圆满,青黄光泽,则毒消而气血之功成矣。此为顺候,不须用药。

【逆候】 七八日浆不足,此气血衰尽之时,不能用药,为逆。

【险候】 八九日红黄色润,浆略不足,此气弱而为险也。以保元、姜、术充而助之,则老足矣。

痘疮血尽浆回十一二日间

【顺候】 十二三日,痘疮气调血尽,毒解浆回,光色渐敛,此自然之顺候也。

【逆候】 十二三日,血淡而浆薄、血凝而气滞,则毒不散、浆不回,枯朽剥极,为逆之候,可惧也。

【险候】 十二三日,血尽浆老、湿润不敛,为内虚,为险。宜用保元加苓、术助其收敛而结痂也。

痘疮结痂候十三四日间

【顺候】 十三四日,气血归原,毒瓦斯消散,浆老结痂,此为神化十全,为顺。

【逆候】 十三四日,毒未脱,形虽结痂,而诸邪仍作,为逆。

【险候】 十三四日内,浆老结痂之际,尚有杂证相仍,此要临时酌量消息调和,不可轻妄为妙。

痘疮还原候十四五日间

【顺候】 十四五日,气血十全,痂脱瘢明,神清气爽,此为顺也。

【逆候】 十四五日,痂未易落,谵语狂烦, 于寒战,疔肿杂病并仍,此无生意,为逆。

【险候】 十四五日,痂落而少食,口渴烦热,此余毒也,为险。宜用四君子加黄连、鼠粘子、连翘解毒汤之属,治之可愈。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