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半身不遂一例

王跂,女,2岁半。

【初诊】1983年6月16日。

主诉:(其父代诉)午后发热,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左眼外斜视40天。于1983年1月发病,持续高热一周,体温39-40℃,纳呆,消瘦,经某医院照胸片诊断:右侧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住院接受链霉素、雷米封等治疗。两个月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胸片复查,得出病情好转。但于1983年5月再次发高烧,体温40℃以上,伴有嗜睡、喷射性呕吐、神志不清、阵阵抽搐。经检查发现: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项强,克尼格征阳性,右侧巴彬斯基征阳性。化验白细胞数11200/立方毫米,中性30%,淋巴69%,嗜酸1%,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化验脑脊液细胞数1150/立方毫米,白细胞32%,蛋白微量,糖五管试验弱阳性。诊断结核性脑膜炎。抢救治疗两天后,神志苏醒,体温较前下降,但发现右侧肢体瘫软无力,右下肢步履拖拉,行走需人搀扶,右上肢上举也受限,右手呈握拳状难伸,左眼向外斜视,精神迟钝,言语不清,夜睡不安、盗汗,虽然继续以抗痨药物及"脉通液"等治疗;但每天午后体温仍持续在37-38℃,现已有40多天了。

诊查:体温37.5℃,神志尚清,答话含糊,面色不荣,精神不振,形体瘦弱,左眼向外斜视,右上肢上举,不能高过头,手指不能自如屈伸,呈握拳状拘挛,右下肢瘫软,舌红无苔,脉象细数。

辨证:阴虚生热,伤及经络。

治则:滋阴清热,通经活络。

处方:?甲10克 青蒿5克 白薇5克 丹皮l0克 地骨皮l0克 生地l0克 玉竹10克 地龙10克

【二诊】6月27日。药用上方药三剂后,体温降至37.2℃以下。继续服用原方药七剂,潮热已解,精神好转,但便秘、腹胀、纳呆,舌质淡红、苔白厚,脉沉细而缓。诊?脾胃虚弱,食积停滞,治疗以健脾和胃,消积导滞?主。

处方:陈皮10克 炒神曲10克 鸡内金10克 炒麦芽10克 代代花5克 香橼5克 丹参10克 荷梗10克

【三诊】6月30日。服用三剂,纳食稍好,大便未通、以原方加生大黄3克(后下)、黄芩6克、佩兰10克、厚朴花5克,以泄胃火、清肠热。

【四诊】7月4日。大使通畅,面色已转红润,食欲增加,目睛有神,但左眼仍向外斜视,右侧肢体活动不自如。舌红、苔薄白、脉细缓。考虑邪留经络、脉络瘀阻,治疗以祛瘀开窍,通利经络。

处方:菖蒲5克 竹叶5克 莲子心3克 合欢花5克 紫贝齿l0克 天花粉l0克 夜交藤10克 炒麦芽10克 炒神曲10克 七剂

【五诊】7月14日。夜睡安静,智力有所恢复,言语较前清楚,右上肢?举伸屈及右下肢行走步态好转。再以原方加益智仁10克、桑寄生15克、怀牛膝10克、沙苑子10克、首乌藤12克、山萸肉10克、枸杞子10克、黄精10克、千年健10克、菖蒲5克。服药达两月之久,诸症均有好转,所以不再改用处方。

患者于1983年10月6日复查:体重增加,精神面色均好,言语清楚,智力恢复,斜视的左眼复原,右侧肢体活动恢复正常。患者于一诊至完全治愈,未服用任何西药。

【点评】患者开始是由于热邪伤及肺金,母病及子,肺虚不能输布津液,肾失滋生之源,导致肾阴亏损,肝风内动,邪留经络。证见骨蒸痨热,半身瘫痪,神昏抽搐等。初诊治疗是在青蒿?甲汤的基础上加减,以养阴透热。?甲滋阴退虚热,青蒿清泄肝胆和血分热,加白薇凉血退热,生地、玉竹、地骨皮、丹皮滋阴凉血,地龙清热活络止痉。在《温热条辨》书中指出:夜热早凉,邪不出表,邪热留于阴分,所以不能纯用滋阴,更不宜用苦寒。因滋阴则恋邪,苦寒则化燥伤阴。初诊之方,主要是养阴清热,复阴以制火,邪去则热退,使隐伏于阴分之邪透发于阳分而得解。

复诊时,阴虚潮热虽解,但因饮食不节,积滞伤胃,脾失运化,出现虚中挟实之证。所以以治理标实?主。方用陈皮、麦芽、神曲、鸡内金消食导滞,健脾和胃,佐佩兰芳香化浊,醒脾开胃。药后纳食略好,但仍?腑实不通;三诊加大黄清腑畅下后,食欲增加,精神好转,正气来复,?祛瘀开窍、通经活络、治愈偏瘫奠定基础。方中以菖蒲开心窍而祛邪;莲子心、竹叶、天花粉清心肺而除烦热;合欢花、夜空藤养血安神而悦神志;紫贝齿平肝除热,明目潜阳;麦芽、神曲调理脾胃,消导化食;五诊以益智仁、桑寄生、牛膝、沙苑子、首乌藤、山萸肉、枸杞子、黄精、千年健等,补益肝肾,健脑强神,收到良好的疗效。

本病证情复杂,临床治疗颇感棘手。然只要辨证准确,用药严谨,使虚热速退、脾胃健、经络通,治疗仅百多天,而获康复卓效。

《何世英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