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

内伤饮食,付药者,受药者,皆以为琐末细事,是以所当重者为轻,利害非细。殊不思胃气者,荣气也,卫气也,谷气也,清气也,资少阳生发之气也。人之真气衰旺,皆在饮食入胃,胃和则谷气上升。谷气者,升腾之气也,乃足少阳胆、手少阳元气始发生长,万化之别名也。饮食一伤,若消导药的对其所伤之物,则胃气愈旺,五谷之精华上腾,乃清气为天者也,精气、神气皆强盛,七神卫护,生气不乏,增益大旺,气血周流,则百病不能侵,虽有大风苛毒,弗能害也。此一药之用,其利溥哉。

易水张先生,尝戒不可用峻利食药,食药下咽,未至药丸施化,其标皮之力始开,便言空快也,所伤之物已去;若更待一两时辰许,药尽化开,其峻利药必有情性,病去之后,脾胃安得不损乎?脾胃既损,是真气元气败坏,促人之寿。当时说下一药,枳实一两,麸炒黄色为度,白术二两,只此二味,荷叶裹烧饭为丸。以白术苦甘温,其甘温补脾胃之元气,其苦味除胃中之湿热,利腰脐间血,故先补脾胃之弱,过于枳实克化之药一倍。枳实味苦寒,泄心下痞闷,消化胃中所伤。此一药下胃,其所伤不能即去,须待一两时辰许,食则消化,是先补其虚,而后化其所伤,则不峻利矣。当是之时,未悟用荷叶烧饭为丸之理,老年味之始得,可谓神奇矣。荷叶之一物,中央空虚,象震卦之体。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也,甲胆者风也,生化万物之根蒂也。《左传》云∶“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人之饮食入胃,营气上行,即少阳甲胆之气也;其手少阳三焦经,人之元气也,手足经同法,便是少阳元气生发也。胃气、谷气、元气,甲胆上升之气,一也,异名虽多,止是胃气上升者也。荷叶之体,生于水土之下,出于秽污之中,而不为秽污所染,挺然独立。其色青,形乃空,清而象风木者也,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其主意用此一味为引用,可谓远识深虑,合于道者也。更以烧饭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谷气而补令胃浓,再不至内伤,其利广矣大矣!

若内伤脾胃,以辛热之物,酒肉之类,自觉不快,觅药于医者,此风习以为常,医者亦不问所伤,即付之以集香丸、巴豆大热药之类下之,大便下则物去,遗留食之热性、药之热性,重伤元气,七神不炽,经云∶“热伤气,”正谓此也。其人必无气以动而热困,四肢不举,传变诸疾,不可胜数,使人真气自此衰矣。若伤生冷硬物,世医或用大黄、牵牛二味大寒药投之,物随药下,所伤去矣。遗留食之寒性、药之寒性,重泻其阳,阳去则皮肤筋骨肉血脉无所根据倚,便为虚损之证。论言及此,令人寒心。

夫辛辣气薄之药,无故不可乱服,非止牵牛而已。《至真要大论》云∶五味入胃,各先逐其所喜攻。

攻者,克伐泻也。辛味下咽,先攻泻肺之五气。气者,真气、元气也。其牵牛之辛辣猛烈,夺人尤甚,饮食所伤,肠胃受邪,当以苦味泄其肠胃可也,肺与元气何罪之有?夫牵牛不可用者有五,此其一也。况胃主血所生病,为物所伤,物者,有形之物也,皆是血病,血病泻气,此其二也。且饮食伤于中焦,止合克化,消导其食,重泻上焦肺中已虚之气,此其三也。食伤肠胃,当塞因塞用,又寒因寒用,枳实大黄苦寒之物,以泄有形是也,反以辛辣牵牛散泻真气,犯大禁四也。殊不知《针经》第一卷第一篇有云,外来客邪,风寒伤人五脏,若误泻胃气,必死,误补亦死。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若内伤脾胃,而反泻五脏,必死,误补亦死。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今内伤肠胃,是谓六腑不足之病,反泻上焦虚无肺气;肺者,五脏之一数也,为牵牛之类朝损暮损,其元气消耗,此乃暗里折人寿数,犯大禁五也。良可哀叹!故特着此论并方,庶令四海闻而行之,不至夭横耳!此老夫之用心也。

胃气岂可不养,复明养胃之理,故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水去则荣散,谷消则卫亡,荣散卫亡,神无所根据。仲景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谷入于胃,脉道乃行。故血不可不养,胃不可不温,血温胃和,荣卫将行,常有天命。谷者,身之大柄也,《书》与《周礼》皆云∶金木水火土谷,惟修以奉养五脏者也。内伤饮食,固非细事,苟妄服食药而轻生损命,其可乎哉!《黄帝针经》有说∶胃恶热而喜清冷,大肠恶清冷而喜热,两者不和,何以调之?伯歧曰∶调此者,饮食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 ,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详说见于本经条下)。

是必有因用,岂可用俱寒俱热之食药,致损者与?!

《内经》云∶内伤者,其气口脉反大于人迎,一倍二倍三倍,分经用药。又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如但食不纳,恶心欲吐者,不问一倍二倍,不当正与瓜蒂散吐之,但以指或以物探去之。若所伤之物去不尽者,更诊其脉,问其所伤,以食药去之,以应塞因塞用,又谓之寒因寒用,泄而下降,乃应太阴之用,其中更加升发之药,令其元气上升,塞因塞用,因曲而为之直。何为曲?乃伤胃气是也。何为直?因而升发胃气是也。因治其饮食之内伤,而使生气增益,胃气完复,此乃因曲而为之直也。

若根据分经用药,其所伤之物,寒热温凉,生硬柔软,所伤不一,难立定一法,只随所伤之物不同,各立法治,临时加减用之。其用药又当问病患从来禀气盛衰,所伤寒物热物,是喜食而食之耶,不可服破气药;若乘饥困而食之耶,当益胃气;或为人所勉劝强食之,宜损血而益气也。诊其脉候,伤在何脏,方可与对病之药,岂可妄泄天真生气,以轻丧身宝乎?且如先食热物而不伤,继之以寒物,因后食致前食亦不消化而伤者,当问热食寒食孰多孰少,斟酌与药,无不当矣。喻如伤热物二分,寒物一分,则当用寒药二分,热药一分,相合而与之,则荣卫之气必得周流。更有或先饮酒,而后伤寒冷之食,及伤热食,冷水与冰,如此不等,皆当验其节次所伤之物,约量寒热之剂分数,各各对证而与之,无不取验。自忖所定方药,未敢便为能尽药性之理,姑用指迷辨惑耳,随证立方,备陈于后。

易水张先生枳术丸

治痞,消食,强胃。

白术(二两) 枳实(麸炒黄色,去穣,一两)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白术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

橘皮枳术丸

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或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橘皮 枳实(麸炒去穣,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件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送下,食远。

夫内伤用药之大法,所贵服之强人胃气,令胃气益浓,虽猛食、多食、重食而不伤,此能用食药者也。此药久久益胃气,令人不复致伤也。

曲枳术丸

治为人所勉劝强食之,致心腹满闷不快。

枳实(麸炒,去穣) 大麦 (面炒) 神曲(炒,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用温水下,食远。

木香枳术丸

破滞气,消饮食,开胃进食。

木香 枳实(麸炒,去穣,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为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食远。

木香化滞汤

治因忧气,食湿面,结于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心不思饮食,食之不散,常常痞气。

半夏(一两) 草豆蔻仁 甘草(炙,以上各五钱) 柴胡(四钱) 木香 橘皮(以上各三钱)

积实(麸炒,去穣) 当归稍(以上各二钱) 红花(五分)

上件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二大盏,生姜五片,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食远。忌酒湿面。

半夏枳术丸

治因冷食内伤。

半夏(汤洗七次,焙干) 枳实(麸炒,以上各一两) 白术(二两)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温水送下,添服不妨。热汤浸蒸饼为丸亦可。

如食伤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白汤送下。

更作一方,加泽泻一两为丸,有小便淋者用。

丁香烂饭丸

治饮食所伤。

丁香 京三棱 广术(炮) 木香(以上各一钱) 甘草(炙) 甘松(去土) 缩砂仁 丁香皮益智仁(以上各三钱) 香附子(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白汤送下,或细嚼亦可,不拘时候。

治卒心胃痛甚效。

草豆蔻丸

治秋冬伤寒冷物,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

草豆蔻(面裹煨,去皮取仁) 枳实(麸炒黄色) 白术(以上各一两)大麦 (面炒黄色) 半夏(汤洗七次,日干) 黄芩(刮去皮,生) 神曲(炒黄色,以上各五钱)干生姜 橘皮 青皮(以上各二钱) 炒盐(五分)

上为极细末,汤侵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如冬月用,别作一药,不用黄芩,岁火不及,又伤冷物,加以温剂,是其治也。然有热物伤者,从权以寒药治之,随时之宜,不可不知也。

三黄枳术丸

治伤肉食湿面辛辣浓味之物,填塞闷乱不快。

黄芩(二两) 黄连(酒洗) 大黄(湿纸裹煨) 神曲(炒) 橘皮 白术(以上各一两)枳实(麸炒,五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一倍,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服之。

除湿益气丸

治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

枳实(麸炒黄色) 神曲(炒黄色) 黄芩(生用) 白术(以上各一两)萝卜子(炒熟去秽气,五钱) 红花(三分,是三钱分十也)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上二黄丸

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黄芩(二两) 黄连(去须酒浸,一两) 升麻 柴胡(以上各三钱) 甘草(二钱)

一方加枳实(麸炒,去穣,五钱)

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食远,量所伤服之。

枳实导滞丸

治伤湿热之物,不得施化,而作痞满,闷乱不安。

大黄(一两) 枳实(麸炒,去穣) 神曲(炒,以上各五钱) 茯苓(去皮)黄芩(去腐) 黄连(拣净) 白术(以上各三钱) 泽泻(二钱)

上件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温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

枳实栀子大黄汤

治大病瘥后,伤食劳复。

枳实(一个麸炒,去穣) 栀子(三枚半,肥者) 豆豉(一两二钱五分,绵裹)

上以清浆水二盏,空煮退八分,内枳实、栀子,煮取八分,下豉,再煮五六沸,去渣,温服,覆令汗出。

若有宿食,内大黄如簿棋子五六枚,同煎。

食高粱之物过多,烦热闷乱者,亦宜服之。

白术丸

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枳实(炒黄,一两一钱) 白术 半夏(汤浸) 神曲(炒黄,以上各一两) 橘皮(去穣,七钱)黄芩(五钱) 白矾(枯三分)

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五十丸,白汤送下,量所伤加减服。素食多用干姜,故加黄芩以泻之。

木香见丸

治伤生冷硬物,心腹满闷疼痛。

神曲(炒黄色) 京三棱(煨,以上各一两) 石三棱(去皮煨) 草豆蔻(面裹煨熟取仁)香附子(炒香,以上各五钱) 升麻 柴胡(以上各三钱) 木香(二钱) 巴豆霜(五分)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一倍大,每服三十丸,温白汤下。量所伤多少服之。

三棱消积丸

治伤生冷硬物,不能消化,心腹满闷。

京三棱(炮) 广术(炒) 炒曲(以上各七钱) 青橘皮 巴豆和(皮米炒黑焦去米) 茴香(炒)陈橘皮(以上各五钱) 丁皮 益智(以上各三钱)

上件为细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温生姜汤下,食前。量虚实加减,如更衣,止后服。

备急大黄丸

疗心腹诸卒暴百病。

大黄 巴豆(去皮) 干生姜(以上各一两)

上须要精新好药,捣罗蜜和,更捣一千杵,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老少量之。

若中恶客忤,心腹胀满卒痛,如锥刀刺痛,气急口噤,停尸卒死者,以暖水若酒服之。或不下,捧头起,令下咽,须臾瘥;如未瘥,更与三丸,以腹中鸣转,即吐下便愈。若口已噤,亦须折齿灌之,令入尤妙。忌芦笋、猪肉、冷水、肥腻之物。易水张先生又名独行丸,盖急剂也。

神应丸

治因一切冷物冷水及 奶酪水,腹痛肠鸣,米谷不化。

黄蜡(二两) 巴豆 杏仁 百草霜 干姜(以上各五钱) 丁香 木香(以上各二钱)

上先将黄蜡用好醋煮去渣秽,将巴豆、杏仁同炒黑,烟尽,研如泥,将黄蜡再上火,入小油半两,溶开,入在杏仁巴豆泥子内,同搅,旋下丁香、木香等药末,研匀,搓作挺子,油纸裹了旋丸用,每服三五十丸,温米饮送下,食前。日进三服。

如脉缓体重自利,乃湿气胜也,以五苓散平胃散加炒曲相合而服之,名之曰对金饮子。

益胃散

治因服寒药过多,或脾胃虚弱,胃脘痛。

陈皮 黄 (以上各七钱) 益智仁(六钱) 白豆蔻仁 泽泻 干生姜 姜黄(以上各三钱)缩砂仁 甘草 浓朴 人参(以上各二钱)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食前。

如脉弦,恶寒腹痛,乃中气弱也。以仲景小建中汤加黄 ,钱氏异功散加芍药,选而用之。

如渴甚者,以白术散加葛根倍之。

《内外伤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