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病 九章

湿有内外之殊,外感则入经络而流关节,内伤则由脏腑而归脾肾。湿为土气,土居水火之中,水阴而火阳,阴阳交感,水火相蒸,则生湿气。火盛则湿化而为热,水盛则湿化而为寒。湿热者,治以燥凉,湿寒者,治以燥温,在脏腑者,利其水道,在经络者,开其汗孔,湿病之能事毕矣。

湿病一

【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其人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流关节,气道壅阻,故疼痛而烦。经络凝涩,故脉沉而细。湿为阴邪,其性沉滞痹着,故曰湿痹。膀胱者,津液之腑,气化则出,湿则气不化水,故小便不利。前窍不通,则湿气后行,故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以泻湿气,则疼痛止矣。

湿病二

【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

湿盛则气滞,故疼作。阳郁故发热。土郁故色黄。黄而兼黑,色如烟熏,如曰熏黄。

湿病三

【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盛阳郁,发而为热,则热蒸皮毛,泄而为汗,若其人但头上汗出,阳壅遏于上,未至盛实于中也。湿在太阳之经,脉络壅阻,是以背强。阳气郁遏,不得透发,故皮肤恶寒,欲得被覆向火。俟其湿热内盛,而后可下,若下之太早,则胃败气逆,哕而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以太阴土湿,木气不达,肝脾郁陷,而生下热。热在丹田,而胸中无热,惟有湿寒,虽渴欲得水,而却不能饮,止是口中烦燥而已。以其阳郁于上,故头汗口渴。舌窍于心,阳虚火败,肺津不布,凝塞心宫,故舌上如胎,如胎则非热盛生胎矣。盖湿证不论寒热,总因阳虚,阳郁不达,是以生热,阳气极虚,则不能化热,止是湿寒耳。

湿病四

【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湿家之证,不可下也。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则气脱于上矣,小便利,下利不止,则气脱于下矣,上下俱脱,是死证也。

湿病五

【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

寒湿在头,不关中焦,故自能饮食。湿盛气滞,肺金不清,故头疼鼻塞。内药鼻中,清肺金而去寒湿,则愈矣。

湿病六

【 】问曰:风湿相抟,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答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

湿为阳虚,发汗太大,风去而阳亡,阴旺湿增,又值阴雨湿盛之时,是以湿气仍在。此当微汗以泻之,则风湿俱去矣。

湿病七

【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曰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午后湿土当令,故日晡时剧。汗出当风,开其皮毛,汗液郁遏,流溢经隧,阻碍气道,故身痛而发热也。

湿病八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烦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

湿为风郁,两相抟结,营卫寒滞,故身体烦痛,不能转侧。脉法:风则浮虚,脉浮虚而涩者,血分之虚寒也。桂枝附子汤,桂枝和中而解表,附子暖血而去寒也。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则木达而疏泄之令行,湿不在下而在中,去桂枝之疏木,加白术以燥己土也。

〖桂枝附子汤〗百四(方【71】) 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而分两不同。

【71】桂枝附子汤

桂枝去皮,四两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生姜切,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甘草炙,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

附子炮,去皮,破,三枚 白术四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去桂枝加白术汤〗百五 (方【71】)

于桂枝附子汤内去桂枝,加白术四两,余依前法。

湿病九

【175】风湿相抟,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湿流关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气道郁阻,皮毛蒸泄,则汗出气短。阳郁不达,而生表寒,则恶风不欲去衣。湿气痹塞,经络不通,则身微肿。甘草附子汤,温脾胃而通经络,则风湿泄矣。

〖甘草附子汤〗百六 (方【72】)

【72】甘草附子汤

甘草炙,二两 附子炮,去皮,破,二枚 白术二两 桂枝去皮,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

湿病义详《金匮》。

《伤寒悬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