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一、复制方法和应用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过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作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如接种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轮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机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复制各种模型时必须严格考虑不同对象应采用的不同的刺激强度、频率和作用时间,即按设计要求摸索有关实验条件。例如用扩张的气囊在颅内加压制作急性颅内压增高症动物模型时,应该按不同压力梯度通过几小时逐步加压,待脑的顺应性发生改变后才出现临床“脑缺血-脑水肿”的恶性循环。盲目加压会急速发生脑疝死亡,不可能复制出脑水肿对机体代偿和失代偿的病理生理过程,这样的模型会丧失或缺乏临床研究的价值。

化学因素可直接或间接(通过代谢产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如用各种化学致癌剂诱发各种肿瘤;用各种化学毒物或毒气诱发各种中毒性疾病;用强碱、强酸可致皮肤烧伤等。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动物也存在剂量、耐受性和副作用等差异。实验者需要通过广泛收集有关信息,在预实验中摸索稳定而有效的实验条件。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实验方法,在健康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所需要的疾病模型。诱发性疾病模型已知有数千种,复制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对一些常用的、经典的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复制方法加以简介。

二、肿瘤模型的复制方法

复制动物肿瘤的方法很多,如将实验动物用放射线照射或静脉、局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各种化学致癌剂(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类、氨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使用植物毒素(如苏铁素、黄樟素等);使用金属(如铬、镍、砷、镉等);使用RNA和DNA肿瘤病毒;使用多种致癌性霉菌毒素(其中致癌作用最强者为黄曲霉素)等,均可诱发成各种肿瘤。

诱发性肿瘤模型其数量在诱发性动物模型中占首位。一般是利用致癌物质通过口服、注入、埋藏和涂抹等方式使动物发生肿瘤。

能诱发动物肿瘤的病毒也有不少报导,例如小鼠白血病病毒(MLV)、鸡白血病病毒(ALV)和猫白血病病毒(FLV)分别能引起大小鼠,鸡和猫白血病。Rous鸡肉瘤病毒可使田鼠、鸡、鸭、鹌鹑、猴、蛇等多种动物发生肉瘤。猫肉瘤肉毒(FSV)可使大鼠、猫、犬和猴发生肉瘤。人类腺病毒能诱发小鼠、田鼠肉瘤和淋巴瘤。

(一)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1.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取体重250g左右的封闭群大白鼠,雌雄不拘。按性别分笼饲养。除给普通食物外,饲以致癌物,即用0.25%DEN水溶液灌胃,剂量为10mg/kg,每周一次,其余5天用0.025%DEN水溶液放入水瓶中,任其自由饮用。共约4个月可诱发成肝癌。或单用0.005%掺入饮水中口吸服8个月诱发肝癌。4-2甲基氨基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用含0.06%DBA的饲料喂养大鼠,饲料中维生素B2不应超过1.5~2mg/kg,4~6月就有大量的肝癌诱发成功。2-乙酰氨基酸(2AAF)诱发小鼠、狗、猫、鸡、兔肝癌:给成年大鼠含0.03%2AAF标准饲料。每日每平均2~3mg2AAF(也可将2AAF混于油中灌喂),3~4月后有80~90%动物产生肝肿瘤。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用剂量为每日0.3~14mg/kg体重,混于饲料或饮水中给予,6~9个月后255/300大鼠发生了肝癌。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小鼠肝癌:用1%OAAF苯溶液(约0.1ml含1mg)涂在动物的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一次,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实验后7~8周即而出现第一个肝肿瘤,7个月以上可诱发小鼠肝肿瘤约55%。或用2.5mgOAAT溶于葵瓜子油中,给C3H小鼠皮下注射4次,每日间隔10天,也可诱发成肝癌。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每日饲料中含0.001~0.015ppm,混入饲料中喂6个月后,肝癌诱发率达80%。

2.胃癌 甲基胆蒽诱发小鼠胃癌:取20g左右的小鼠,无菌手术下,在腺胃粘膜面穿挂含甲基胆蒽(MC)线结。含MC的线结是用普通细线,在一端打结后,将线结置于盛有MC小玻璃试管内,在酒精灯上微微加温,使MC液化渗入线结。MC浓度为0.05~0.1g20-甲基胆蒽内浸入10~20根线。手术埋线后4~8个月可诱发成功胃癌。用不对称亚硝胺,剂量为0.25ml/kg体重,3个月后全部动物发生前胃乳头状癌,7~8个月后有85~100%发生前胃癌。昆明种最敏感。A系次之,615系小鼠敏感性最差。此外还可用甲基亚硝基醋酸尿素给BD大鼠饮水中加2mg/kg体重,每周5次饮用,520天后全部大鼠均发生了腺胃癌。

3.食管癌 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诱发大鼠食管癌:取体重100g以上的Wistar大鼠,任其食用含甲基苄基亚硝胺的饮水,并将MBNA掺入饲料中使每日摄入量达0.75~1.5mg/kg体重。80~100天可诱发成食管癌。也可用二烃黄樟素(Dihydrosafrole),它是一种制备啤酒的调味品,在大鼠饲料中加入百万分之二千五百至一万(2500~10000ppm)黄樟素,就能引起20~75%的食管癌。用0.2%或0.005%的甲基苄基亚硝胺水溶液,给动物经口灌喂,每天一次,大鼠灌注剂量为1mg/kg体重,至第27天即发现一例食管乳头状瘤,154天发现第一例食管癌,11个月食管癌的发生率为53%。

4.肺癌 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小鼠肺癌:小白鼠每周皮下注射1%DEN水溶液一次,每次剂量56mg/kg,DEN总剂量达到868mg,观察时间为100天左右时,发癌率可达40%。而DEN总剂量达到1176mg,观察时间为半年左右时;发癌率可达94%。乌拉坦诱发肺腺癌:小鼠(A系,1~11/2月龄)较大鼠敏感,每次每只腹腔注入10%乌拉坦生理盐水液0.1~0.3ml,间隔3~5日再注,共注2~3个月,每只小鼠用量约为100mg,注后3个月肺腺癌发生率为100%,而且多数为多发性,这种诱发瘤为良性。此外还可用气管内注入苯并芘、硫酸铵气溶胶、甲基胆蒽等诱发肺癌。如猴气管内注入3,4苯并芘(苯并花为3~15mg与等量之Fe2O3混合液),每周一次,共10次,6只猴中有2只诱发肺的鳞状上皮癌。亦有人用硫酸胺气溶剂给100只大鼠吸入,13个月后所有大鼠都发生了肺腺癌。用0.2%明胶作悬浮剂将甲基胆蒽混合后给金地鼠气管内注入,每次0.1ml(含甲基胆蒽5mg)每周一次,共6次,53周后有62.5%动物发生了肺癌。

5.鼻咽癌 二甲基胆蒽(MC)诱发大鼠鼻咽癌:取直径2~3mm的硬质塑米管,在酒精灯上小火拉成锥形,每段长约3.5cm,管内填以结晶体MC。小管一端用火封闭,以防药物外溢,尖端用针刺数孔,使MC能从小妃溢出。取体重120g左右的大白鼠,雌雄均可,乙醚麻醉后,由前鼻孔将上述含MC的塑料小管插入鼻腔,利用前鼻孔较小管粗端为小的特点,稍加用力,迫使小管全部进入鼻腔内,其尖部可达鼻咽腔。不需另加固定,即可使小管长期留于鼻腔内。待到预定时间(半年以上),或动物自行死亡时,到其鼻咽部,10%福尔马林固定,脱钙后,石蜡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发癌率可达60%以上。二乙基亚硝胺滴鼻法诱发鼻咽癌:取120g左右大白鼠,雌雄均可,乙醚麻醉后,用磨平针尖的8号针头,从前鼻孔轻轻插入,针尖可达鼻咽腔。经注射器灌注用1%吐温-80新配的33.3%DEN混悬液0.02ml(含DEN6.7mg)每周1次,共15~20次,可诱发成鼻咽癌。

6.宫颈癌 取雌性小白鼠,以附有0.1mgMC的棉纱线结在动物不麻醉的状态下,借助于阴道扩张器及磨纯的弯针,将线穿入宫颈。经右宫角背部穿出,使线结固定于宫颈口。线的另一端则固定于背部肌肉,缝合皮肤,挂线以后,同日开始连续注射青霉素2~3天。以防术后感染。至一定时间(半年左右)处死动物,宫颈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7.结肠癌 给四周龄的雄性大白鼠,皮下注射二甲基苄肼(Dimethlhydrazine,DMH)每周一次,连续21周,每次DMH21mg/kg。最后一次给药后1~4周,处死动物。降结肠部位用Bouin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所用之DMH先配成每100ml含400mg的母液,并加EDTA37mg,用氢氧化纳(0.1N)液将pH调至6.5备用。

(二)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目前临床所用的抗肿瘤药中,大多数是经动物移植性肿瘤试验筛选而发现的。应用动物移植性肿瘤筛选药物的优点是:使一群动物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率比较一致,个体差异较小,接种成活率近100%,对宿主的影响相类似,易于客观判断疗效,可在同种或同品系动物中连续移植,长期保留供试验用,试验周期一般均较短,试验条件易于控制等。因此目前抗肿瘤药筛选大多数采用动物移植瘤作为筛选模型。目前世界上保存的动物移植肿瘤约有400株,但筛选试验常用者仅20~30种。据1984年统计,我国在同系、同种动物中已建立各种动物和人的常见的瘤株64个。例如小鼠肺腺瘤(HP615)、小鼠子宫颈瘤27号(U27)、小鼠脑瘤22(B22)、小鼠淋巴细胞性血病(L615)、裸鼠人肝瘤移植瘤和人脑恶性胶质细胞瘤(NCS—1)等。

动物肿瘤可通过移植传代而培养出所需要的肿瘤细胞株。瘤株是一种组织学类型和生长特性已趋稳定,并能在同系或同种动物中连续传代的肿瘤细胞模型。肿瘤移植于健康动物,相当于活体组织培养,可长期保存瘤种,供实验所用。

实验中常用腹水瘤和实体瘤两种方式进行移植。对于会产生腹水的肿瘤,可将其一定数量的细胞注入受体动物腹腔形成腹水瘤或产生腹水。实体瘤移植也是在无菌条件下,把实体瘤切成2~3mm小块,植于受体动物皮下。

自体式同系动物肿瘤植不产生排导现象。同种动物移植时可结合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适当量的放射等方法,降低宿主免疫排斥反应。异种动物肿瘤移植始于Leidy(1834年),难度较大。近50年来异体移植常用下列方法:①接种于皮下或粘膜下,优点是易观察,但排斥作用大,效果欠佳。②动物肿瘤移植于鸡胚尿囊膜。特点是较易存活,但人类肿瘤无成功报导。③人类肿瘤接种于大鼠、豚鼠、兔的眼前房。缺点是细胞不能传代。④移植于动物脑内。肿瘤生长快,但难度大,不易观察。1983年Bodgen等人用无胸腺大鼠肾包膜下移植人体肿瘤筛选新药,全部实验仅需11天,且命中率高,这项工作为临床病人的药物筛选带来了福音。

60年代以来国外已建立可移植性人体肿瘤数百种,这些瘤株能防止由传代伴随的形成和功能的退化。1969年Rygaaid首次成功地将人类肿瘤移于无胸腺裸小鼠,这为异种动物肿瘤移植开辟了新局面。由于裸小鼠缺乏T淋巴细胞功能,所以是极为理想的肿瘤移植模型材料。

三、心血系系疾病的动物模型

(一)动脉粥样硬代模型

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

1.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用。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长高至2000mg%。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胆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较多动物斑块。

2.免疫学方法:将大白鼠主动脉匀浆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脂升高。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样硬化的病变;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兔喂饲含1%胆固醇的饮料,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250mg/kg,可加速高胆固醇饲料引起的动脉内膜病变形成。

3.注射儿茶酚胺类药物法:给兔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1mg/日,时间为30分钟。一种方法是先点滴15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滴15分钟;另一方法是每次点滴5分钟和休息5分钟,反复6次。以上两种方法持续两周,均可引起主动脉病变,呈现血管壁中层弹性纤维拉长、劈裂或断裂,病变中出现坏死及钙化。

4.注入同型半胱氨酸法:给兔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代内脂(dl-homocysteine thiolactone)20~25mg/kg/日(以5%葡萄糖溶液配成1mg/ml的浓度),连续20~25天,成年兔及幼兔均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动脉壁内膜肌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弹力纤维断裂、管壁变厚、基质中出现成堆的颗粒状和纤维状异染物质。如在饲料中加入20%的胆固醇,再同时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代内脂,则全部动物出现显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5.注射表面活化剂法:给大白鼠腹腔注射Triton WR1339 300mg/kg,9小时后使血清胆固醇升高3-4;20小时后雄性大白鼠血清胆固醇仍为正常的3~4倍,而雌性大白鼠却为6倍左右;用药后24小时左右升脂作用达最高点,48小时左右恢复正常。其中以甘油三脂升高最强,其次是磷脂、游离脂肪酸及游离胆固醇,对胆固醇脂没有影响。

6.胆固醇一脂肪乳剂静脉注射法:将胆固醇及猪油各3g在电磁加热搅拌下完全溶解后加入吐温-803g,搅匀,再缓缓加入丙二醇5ml和沸水的混合液,充分搅拌乳化,使成100ml,经抽滤后显微镜下检查,乳剂颗粒均匀,并小于7~8μm即可应用。给兔耳缘静脉注射5ml/kg,可见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立即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至正常的6倍,其中主要是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比值为90%。以后血浆总胆固醇逐渐降低,6小时时出现一低峰,后略有回升。3~4天后游离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比值接近正常(40%左右),直到7~14天血浆胆固醇恢复正常。

7.幼乳大白鼠法:一般乳幼大白鼠的血清胆固醇高于或成年大白的2~3倍,这是由于乳汁中脂肪含量很高,而甲状腺功能尚不健全的缘故。若用一般饲料取代乳汁喂养,则血清胆固醇很快就能降至正常成年大白鼠的水平。选用出生25天的乳幼大白鼠,雌雄兼用,体重30~50g,在不脱离母鼠乳汁喂养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药物的降血胆固醇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效果。一般认为这种高胆固醇血症对甲状腺素及其衍生物类药物非常敏感,而对某些胆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则不敏感。

8.其它方法:还有许多因素可诱发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症。例如使动物脑部缺血、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应激状态、鸟类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和暴露于一氧化碳环境、气囊异管损伤动脉壁内皮细胞等。

各种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动物模型的特点:除田鼠和地鼠外,一般温血动物只要用适当的方法,都能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病变。

⑴兔 是最早用以制造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的动物,至今仍然多被采用。它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高,可达75~95%,大白鼠仅为40%,对高血脂的清除能力低,静脉注入胆固醇后脂血症可持续3~4天,大鼠仅为12小时,狗介于两者之间。只要给兔含胆固醇较高的饲料,不必附加其它因素,经3~4月即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症,而且与人体发生的病变相似,取血检查也较方便。但是也有些缺点,如必须使血清胆固醇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形成斑块,而这时内脏易于发生脂质沉着,动物寿命短,低抗力差,容易继发感染而死亡。再者,兔为草食动物,其酯代谢与人体的酯代谢差异较大;实验发现其冠状动物病变主要呈现在心脏的小动脉,而人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的大分支。

⑵大白鼠 应用大白鼠建立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有饲养方便、抵抗力强、食性与人相近的优点。所形成的病理改变与人早期者相似,不易形成似人体的后期病变,较易形成血栓。

正常大鼠的血清胆固醇平均值为92.67±1.87mg%。单纯在饲料中增加胆固醇,不易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更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必须在饲料中同时加入胆酸以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始能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如再加抗甲状腺药物;可使血清胆固醇进一步升高。

⑶小白鼠 用小白鼠制造实验模型也有较容易饲养和节省药品的优点,但是取血不便,难作动态观察,所以较少采用。

⑷鸡鸡为杂食动物,食物品种接近于人,仅在普通饲料中加入胆固醇,就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快。病变发生较快,在斑块中有时伴有钙化和形成溃疡。

⑸鸽 与鸡相似,饲料简单,在饲料中加入胆固醇即易产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发生心肌梗死。由于鸽的品种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有很大差异,可能是个体之间脂肪酶的活性不同所致。

⑹猴猴与人的情况很相近,无论其正常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部位、临床症状以及各种药品的疗效关系等,都与人体的非常相似。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不同的种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各种有所不同。一般认为猕猴更为理想,给予高脂饮食1~3个月后,血清胆固醇水平即可达300~600mg%,并同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且可产生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部位,不仅在主动脉,也呈现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股动脉等。

⑺猪 猪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因为某些品种的老龄猪在饲喂以人的残羮剩饭后能产生动脉、冠状动脉和脑血清粥样硬化病变,与人的病变非常相似。单用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9~18个月)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进行性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用探针刺伤加上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即能很快产生。猪模型的其它优点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与人类相似,动脉结构相似,有若干确认的品种可供利用,多胎多仔,杂食习性等,其体形大小亦足能供各种外科手术和临床评价之用。猪也特别适合于研究应激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猪模型的缺点是饲养要花一定代价,人工产生动脉粥样硬化需要类脂质代谢有一定改变,或动脉受到损伤的基础。

(二)高血压模型

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模型常选用狗、猫、大白鼠、家兔和猴。复制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反射、外源性儿茶酚胺类或其它体液加压物质注射等。这类模型造成的高血压时间短,不适于长时间的研究。应复制慢性实验性高血压模型。除遗传性高血压动物模型较能模拟人类高血压病的自然过程外,其它各类慢性实验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如神经原型、肾型、内分泌型和饮食型等),大多要经过一定的手术、药物或其他附加因素处理,与人类高血压病的临床不完全一致,但是对于筛选有效降压药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手段。实验中常用的动物为大白鼠和狗,猴来源不易,家兔血压升高不够显著,故后两种动物较少应用。

1.听源性高血压 采用大白鼠与家鼠杂交生的大灰鼠(比纯种大白鼠较易诱发成功),4月龄,放入隔音室内笼养,噪音刺激可由电铃或扬声器发出,发音器是一个音频振荡器,连接一个20W高音扬声器。噪音刺激应经常在700~1000周/秒中变换,噪音刺激每30秒一次,亦可每隔1分钟刺激30秒。可随时变换毋须恒定,但噪音干扰须日夜不止,连续数月。噪音刺激连续3个月后血压普遍升高,大灰鼠正常平均收缩压为113±8mmHg,此时可升高到130~140mmHg,有40%动物收缩压可高达160mmHg。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与人的高血压病相类似,适用于降药物的筛选。

2.实验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将狗或家兔麻醉后,腹卧位,从脊柱旁1.5~2cm处开始,右侧顺肋骨缘,左侧在离肋骨缘约两指宽的地方作4cm长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腰背筋膜,切开内斜肌盘膜,推开背长肌,暴露肾并小心地钝性分离出一段肾动脉,选用一定直径的银夹或银环(6~8kg狗所用的环直径为0.8~1.2mm,家兔用的环直径为0.5~0.8mm)套在肾动脉上造成肾动脉狭窄。如一侧肾动脉狭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雒沤?鲈嘟徊姘???缓笤谙喽圆嗲锌??〕鲇疑觯?掷牒笄谐??直鸱旌霞∪夂推し舸纯凇Fは伦⑸?~2万单位青霉素G。术后可加饮1%氯化钠溶液作为促进因素,约经20天,有70%以上的大白鼠出现高血压。收缩压一般可升高50%以上。

(三)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模型

复制动物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模型的方法有结扎冠状动脉法,有的结扎左旋冠脉,但多数是结扎左前降冠脉,鉴于结扎冠状动脉主干死亡率高,故亦有使用多处结扎的方法,即同时结扎几处的冠脉分支,以形成一个梗死区域。经验证明,结扎的冠状动脉,因其分布的心肌范围和该区内是否有其他冠状动脉,而决定着心肌梗塞的面积,结扎方法是建立很早而至今还普通使用的方法。此外,还有用油质、石松子孢或汞等作弥散性冠状动脉微栓塞或选择性冠状动脉梗塞的。前者大多是在早年使用的方法,近年来发明制造了塑料微粒手术,以其数量的多少和球体的大小,来决定不同范围的梗塞区。后者则以某支冠状动脉为目标,通过导管术输入颗粒样或小球类异物,这种方法要求技术熟练,条件严格。还有通电造成冠状动脉内栓塞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因受多种条件限制,使用得还不多。

近年来为建立一种逐渐发生发展的心肌梗塞模型,较为广泛地使用了一种遇水膨胀的纤维素环(Ameriod),这种纤维素环套在预期闭塞的冠状动脉上,环外边以金属圈(如不锈钢)固定起来,手术后两周或更长的时间内可将冠状动脉逐渐闭塞。这种模型制造较易,动物生存率高。但即是使用这样的方法,仍然缺乏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基础。近来有报告指出,家猪可以喂饲高脂饮食形成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又可以通过改变饮食或治疗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消退。看来,这是值得注意探索的目标。

复制心肌梗塞模型所选用的动物,大多用哺乳动物,其中最常用的是犬。其他还有兔、小牛、猪、豚鼠、大鼠等。狗的体积大小适中,性情温顺易于训练。但狗的冠状血管结构和人相比,有较大差异,尤其是犬冠状动脉变异多,侧支吻合丰富,室间隔动脉特别发达等,常使研究人员苦恼。近年报导,猪冠状循环系统结构酷似人类,故提倡用家猪或小猪作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但国内尚未见到报告。其他小动脉兔、鼠等,体积过小,取材受限,故除特定条件以外使用的不多.灵长类动物狒狒、猴子当然有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材料难得,不易普通使用。国内有关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模型的复制方法:

1.电刺激法 是近年建立的一种造成动物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较新方法。实验一般用成年雄性家兔,麻醉后用定向仪插入两支涂绝缘漆的不锈钢针,以弱、强刺激(弱刺激为0.8~1.6mA,强刺激为4~8mA)交替刺激右侧下丘脑背内侧核,每次刺激5分钟,间隔1~3分钟。

2.药物法 亦为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方法。最常使用的造型药物为4%异丙基肾上腺素,给大鼠皮下注射50mg/kg体重;或将药物加入500ml盐水中从家兔耳静脉匀速(4小时)滴入,每公斤体重可分别给药10、20、30mg,或直接将药物注入腹腔均可造型。也可用麻醉犬静脉给予麦角新硷0.2mg/kg 体重,造成冠状动脉痉挛。

3.冠脉阻断法 结扎冠状动脉是制作心肌梗塞模型的最常用方法。一般选用成年健康犬或家兔,麻醉后开胸,多结扎其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心肌供血,引起病变;也有人采用闭胸式选择性冠状动脉插管法,即在荧光屏下将心导管由麻醉犬的颈动脉切口处插入,沿主动脉壁直抵左窦底部,将其尖端送至左冠状动脉内约2cm深处,向导管内注入120mg/kg体重的汞,形成急性心肌梗塞。亦有人用冠状动脉周围套线牵拉法使其不完全阻断,以形成家兔急性缺血性濒危心肌模型。为了更接近自然状态下心肌缺血的变化,近来有的单位用清醒犬作急性缺血和梗塞模型。先将犬麻醉,然后分离冠状动脉长约10毫米,套上冠状动脉压迫环,用注水压迫阻断冠状血流,观察犬在清醒状态下的心肌缺血反应与药物效应。此外,还有人用离体大鼠心脏冠脉结扎复制出超微结构的心肌缺氧损伤模型。

(四)心律失常模型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既可在整体动物身上复制心律失常,也可用离体心脏或心脏某部分组织块体外灌流复制心律失常。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列几种:

1.心房扑动和颤动性心律失常选用狗、猫等动物,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可用高频率电直接刺激心房壁,使每次刺激落心房肌复极时R或S波间隔;乌头硷溶液涂抹心房外面局部;挤压动物上下腔静脉间的部位,同时给予电刺激;窦房结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硷或甲状腺素制剂。或采用动物整体闭胸条件下,阻塞呼吸道或吸入低氧气体。也可采用离体心房组织块作实验,将含有窦房结的哺乳动物的离体心房组织块浸放于低钾溶液内。

2.心室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性心律失常多选用狗、猫或兔、大鼠等整体心脏(开胸或闭胸)进行实验。常使用造型药物为乌头硷、洋地黄及肾上腺素。一般使用乌头硷缓慢静脉注射造型。剂量:家兔100~150μg/kg,大鼠30~50mμg,小鼠5mμg。也可使用中毒剂量的洋地黄类药物造型。还可使用高浓度的肾上腺素(豚鼠40μg/kg,猫、犬100μg/kg)快速静注,可造成动物多源性早搏、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等。这类模型可用于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优点为心律失常在几分钟自行消失,因此同一动物可反复多次进行心律失常实验,便于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并可进行自身对照。

3.房室传导阻滞和房室交接区传导常性心律失常 多选用狗、猫,在麻醉开胸暴露心脏的情况下,于距犬心尖部1.5~2cm处的左室心肌内注入热生理盐水(80~90℃)或95%酒精、25%硫酸10~15ml (猫和兔注入4~7ml),引起心肌大片的局部坏死性心律失常。也可在狗的房室交接部(即在左心房下部、心房、下腔静脉和前房室沟三者交汇点的前上方约0.5cm处),用注射针头垂直刺入房间隔下部房室结区,缓缓注入95%或无水酒精2~5ml,造成核处组织坏死。还可采用豚鼠,自左心耳向左房内注射腺苷5μg,,注后1秒钟左右,即出现典型的Ⅱ度或Ⅱ度以上的传导阻滞,较严重时,房室完全停搏,停搏时间与剂量呈平行关系,心率和心律仅在数秒或十几秒即可恢复。此模型重复性好,但传导阻滞持续时间短,不易用其进行药物观察,如果注射腺苷剂量大,则传导阻滞不易复原。除豚鼠外,腺苷对其他动物一般不引起传导阻滞。

4.窦房结心律失常用雄性家兔,将细钢丝变成直径约0.8cm的半环,缠绕少许棉花。以40%甲醛浸润后,把此环放在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房交界处1分钟,动物迅速出现心电图改变,心率减慢50%左右,约6~8分钟减至最低水平;P波多在1~2分钟内消失,形成交界性心律;在3~10分钟内发生ST段偏移(抬高、下降或先升后降);在心电图改变的同时,伴有动脉压下降,在第8分钟降至最低水平。此方法造成的病窦成功率高,持续时间长(可达5小时),重复性好,模型较稳定,发病机制及心电图表现与临床相似。

四、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慢性支气管肺炎模型

常选用大鼠、豚鼠或猴吸入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氨水、烟雾等)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现发现猪粘膜下腺体与人类相似,且经常发生气管炎及肺炎,故认为是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较合适的动物。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引起与人类相似的气管腺体肥大。

(二)肺气肿模型

给兔等动物气管内或静脉内注射一定量木瓜蛋白酶、菠罗蛋白酶(Bromelin)、败血酶(Alcalas)、胰蛋白酶(Trypsin)、致热溶解酶(Thermolysin),以及由脓性痰和白细胞分离出来的蛋白溶解酶等,可复制成实验性肺气肿。以木瓜蛋白酶形成的实验性肺气肿病变明显而且典型,或用瓜蛋白酶基础上再加用气管狭窄方法复制成肺气肿和肺心病模型,其优点是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猴每天吸入一定深度的SO2和烟雾(烟草丝50g,持续2.5小时),一年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这种模型比较符合人的临床发病规律,有利于进行肺气肿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还可用1%三氯化铁水溶液1~3ml,自兔耳静脉注入,每周2~3次,可在短期内造成肺心病模型。

(三)肺水模肿型

用氧化氮吸入可造成大鼠和小鼠中毒性肺水肿,或用气管内注入50%葡萄糖液(家兔及狗分别为1及10ml)引起渗透性肺气肿。麻醉下用37~38℃生理盐水注入兔颈外静脉或股静脉使血液总量增加0.6~1倍(血液总量相当体重1/12),可形成稀血性多血症肺水肿。切断豚鼠、家兔、大鼠颈部两则迷走神经可引起肺水肿。家兔(1.5~2kg)耳静脉注入1:1000肾上腺素0.54~0.6毫克,可使动物发生肺水肿并在5~15分钟死亡,肺系数自4.1~5g/kg增至6.3~12.5g/kg;5mg肾上腺素肌注,8分钟左右大鼠死亡,肺系数20g/kg,静脉注入10%氯仿(兔0.1ml/kg,狗0.5ml/kg)也可引起急性肺水肿。腹腔注入6%氯化铵水溶液可引起大鼠(0.4ml/kg)、豚鼠(0.5~0.7ml/kg)肺水肿。

(四)支气管痉挛、哮喘模型

常选用豚鼠复制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用生理盐水配成1:10鸡蛋白溶液作致敏抗原,给每只(250g体重)豚鼠腹腔内注射0.5ml,致敏注射后1周,动物对抗原的敏感性逐渐升高,至3~4周时最高。此时再用1:3鸡蛋白2ml加弗氏完全佐剂雾化(在雾化室内),致敏动物在此雾室内十几秒钟到数分钟内,就出现不安,呼吸加紧加快,然后逐渐减慢变弱,甚至出现周期性呼吸,直到呼吸停止而死亡。如果动物致敏程度较轻或诱发时鸡蛋白喷雾的浓度很快,则只发生一时性的支气管痉挛,并不死亡。如改用组织胺喷雾,则不必予先致敏,就能引起豚鼠支气管痉挛。组织胺用量依雾室大小而定,在83~103容量时,1:1000组织胺的用量0.5~1ml。

狗每周两次暴露于犬弓蛔虫(Toxocaracanis)、猪蛔虫(Ascaris suum)或混合草籽浸出物的气溶胶中可引起实验性哮喘。给用10-8稀释猪蛔虫浸出物皮试阳性狗以猪蛔虫气溶胶吸入,也可引起哮喘。

(五)实验性矽肺模型

常选用大鼠、家兔或狗、猴来复制模型。取一定量含游离SiO299%以上的DQ-12型石英粉,经酸化处理后,选取尖粒95%在5μm以下的那一段混悬液,烤干后准确称取需用量加生理水制成混悬液(灭菌),大鼠用50mg/ml,每只气管内注入1ml;家兔用120mg/ml,用尘量按120mg/kg体重计算,在暴露气管后注入,均可复制成典型的矽肺模型。

五、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病毒性肝炎模型

常用方法是注射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复制乙型肝炎模型。胆大部分实验动物对甲型肝炎病毒不易感。我国已有报导红面猕猴、恒河猴、人及野生树鼩种毒后出现人甲型肝炎现象。近年来发现某些鸭肝炎病毒的特征与人肝炎病毒十分相似,故用鸭作为人肝炎模型也开始增多。

(二)免疫性肝炎模型

慢性或迁延性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着抗肝细胞成分抗体。1959年国外有人用肝组织悬液加弗氏佐剂免疫豚鼠,成功地诱发了肝细胞变性及坏死等病变。也有人报导肝膜蛋白(LSP)加佐剂分次注射产生动物免疫性肝炎模型。

(三)胃、肠道溃疡模型

在动物身上复制胃、肠道溃疡的方法较多,但所用的方法不同,引起的溃疡病变也各有特点。常用的方法有:

1.应激法以各种强烈的伤害性刺激(如强迫制动、饥饿、寒冷等),引起动物发生应激性溃疡。如把动物浸入冷水中或放在应激箱中不断地遭受电刺激,使之剧烈不安,一昼液即能引起胃粘膜出血及溃疡。这种方法简单,成功率达99%以上。

2.药物法 给动物投服或注射一定量的组织胺、胃泌素、肾上腺类固醇、水杨酸盐、血清素、利血平、保泰松等可造成动物胃肠溃疡。如给豚鼠小剂量的组织胺,连续数天,可引起胃、十二指肠、食道等发生溃疡。又如可用利血平、血清紧张素、阿斯匹林等诱发大白鼠或小白鼠的胃溃疡。

3.烧灼法 用电极烧灼胃底部的胃壁,可造成象人的胃溃疡病变;用浓醋酸给大鼠胃壁内注射或涂抹于胃壁浆膜面上可造成慢性溃疡。烧灼法复制胃、肠道溃疡模型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溃疡部位可由作者自己选择。

4.结乳幽门法选用大鼠、小鼠或豚鼠,麻醉后,无菌技术下在剑突下由腹正中切开腹壁皮肤及肌层,切口长约3cm,暴露胃,沿胃向右,辩清幽门和十二指肠的联结处,避开血管,于其下穿线,将幽门完全结扎。术后绝对禁食禁水。幽门结扎后,可刺激胃液分泌并使高酸度胃液在胃中潴留,造成胃溃疡。这类溃疡复制方法简单,发生快,成功率高,但病变较表浅,严格地说仍然属于胃粘膜急性出血性糜烂,与人类胃溃疡的典型病变差距较大,适于作探索抗溃疡病药物研究和胃溃疡发病学方面的研究。

其他还可用外科手术方法从肠道上部排除可中和胃酸的碱性胆汁、胰液或十二指肠液造成溃疡。还可用刺激、损伤或毁损脑组织等方法造成溃疡。

(四)胰腺炎模型

复制胰腺炎模型可采用使胰液外分泌发生潴留;使各种胰酶在胰管系统内活化;感染或某些微生物毒素的作用,影响胰腺的营养、代谢等。实验动物选用狗、兔和大鼠。将狗自身胆注按0.5ml/kg体重缓慢注入狗胰腺体尾交界处的胰腺实质内,则可引起胰腺局部组织坏死及炎性浸润,与人类急性胰腺炎和病变相似。用大肠杆菌悬液9亿/ml,按1ml/kg体重,向兔胰管内逆进注射可诱发急性胰腺炎。另外也可采用大鼠腹腔内连续注射乙硫胺酸诱发成功胰腺炎模型。随着乙硫胺酸注射时间的延长,胰腺组织可以出现广泛进行性破坏和退化及胰酶水平的持续下降。

(五)糖尿病模型

糖尿病模型的复制方法采用注射致高血糖因子;手术切除胰腺的全部或大部;用四氧嘧啶(Alloxan)破坏胰岛β细胞,造成胰性糖尿病;注射根皮苷使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发生障碍并破坏酯酶致使葡萄糖磷酸化过程和脱磷酸过程障碍,引起根皮苷糖皮。

四氧嘧啶复制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是目前研究人类糖尿病较好的方法,其实验性糖尿病近似人类糖尿病,体内代谢障碍时有可能产生此种衍生物,胰岛外分泌部不受损伤,几乎所有常用实验动物都可用来进行实验研究。模型胰岛的β细胞不是功能消失,而是功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有利于研究胰岛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动物不必注射胰岛素即可存活很久。大鼠造型剂量为12mg/100g体重,家兔为150~200mg/kg体重,狗约为50~60mg/kg体重。家兔根皮苷皮糖尿病造型剂量为0.5%根皮苷按15m/kg体重,皮下注射。注意所用四氧嘧啶和根皮苷溶液必须现配现用。

六、神经系统疾病模型

(一)脑瘤模型

可用甲基胆蒽等化学致癌埋于皮层,或用肿瘤移植的方法复制脑肿瘤。

(二)脑卒中模型

常用显微手术结扎大鼠、猫、狗的大脑中动脉和将自凝血块注入颈内动脉,引起梗塞。

(三)癫痫模型

家兔肌肉注射马桑内酯或噪音刺激大鼠等方法常用作复制癫痫模型。

(四)脑水肿模型

于颈内动脉内注入伤寒内毒素制作急性模型或外力作用引起外伤性脑水肿。

七、寄生虫病动物模型

(一)疟疾模型

用伯氏疟原及约氏疟原虫血传配子体接种入小鼠腹腔,或用诺氏疟原虫感染恒河猴,这类模型常用于抗疟药物筛选。

(二)日本血吸虫病模型

多种哺乳类动物可作为终期宿主,先用娩出法取得尾蚴,再经皮肤接种于大鼠、豚鼠或家兔、猫、狗等。

(三)丝虫病模型

我国目前已复制成功三种动物模型:长爪沙鼠周期型马来丝虫、仓鼠、家猫、猴等间期型斑氏丝虫,利用螨在正常鼠群中传播棉鼠丝虫。

八、中医“证”的动物模型

中医“证”的模型是在动物身上复制临床不同的症候,以不同的证型表现出来。

(一)阳虚模型

肌注醋酸氢化考的松,口服地巴唑,羟基脲或手术切除双侧肾上腺。

(二)阴虚模型

喂饲甲状腺片、皮下注射L-甲状腺素钠盐,人工高位小肠侧瘘手术。

(三)脾虚模型

喂饲含大黄、玄明粉、番泻叶的低蛋白饮食,或皮下注射利血平。

(四)寒证模型

三联疫苗腹腔注射,口服寒凉泻。

(五)热证模型

口服或注射温热药。

(六)里实证模型

强毒细菌注入狗阑尾肌层。

(七)血瘀模型

皮下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家兔剂量1.5g/kg;家兔静脉注射10%葡聚糖生理盐水,5ml/kg体重;大鼠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2ml/次,日2次,加水刺激5分钟处置1~2日。

(八)血虚模型

于实验第1、4、7天皮下注射2%乙酰基苯肼生理盐水溶液,每100g体重第1次注1ml,第2、3次注0.5ml。小鼠隔日1次放血,共7次,放血量每次量为总血量的20%,以后各次均为0.5ml,限食。

(九)肝郁模型

选用大鼠,以艾叶注射液2ml (含生药2.0g),腹腔注射,每日1次,半月后改为隔日1次。小鼠注射艾叶注射液0.6ml(含生药0.3g)腹腔内注入,每日1次。均约注后40天左右形成模型。

九、国内近期动物疾病模型文献

(一)中医中药研究用动物模型

1.熊启达等:“卫气营血”模型,四川医学,(2):65,1983。

2.梁月华等:“寒症、热症”模型,中医杂志,(11),1982。

3.毛腾敏:大鼠“血瘀”模型,北京医学院学报,(4):306,1981。

4.金惠铭等:家兔“血瘀”模型,中医杂志,(8):1982。

5.大鼠“血虚”模型,中医杂志(6):69,1981。

6.李传英等:大鼠“脾虚”模型,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7.张启元等:金黄地鼠、大鼠“脾虚”模型,中华医学杂志,(2):83,1980。

8.黄柄山等:小鼠“脾虚”模型,中西医结合杂鼠,3(5):295,1983。

9.施玉华等:小鼠“阳虚”模型,中医杂志,(2):31,1982。

10.宫 斌等:小鼠“阳虚”模型,上海中医学院科研汇编,1980。

11.董笃一等:小鼠“阴症”与“阳症”模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3):1,1981。

12.左 箴等:脉微欲绝模型,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19,1982。

13.杨连卿等:大鼠“阴阳失调”模型,中西医结合杂志,(6):353,1983。

14.孙爱真等:狗“里实”模型,上海中医研究所科研资料汇编,1979。

15.施玉华等:某些助阳药对阳虚动物模型的作用,上海中医药杂志(2):6,1980。

16.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消化生理科研组: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型,中华医学杂志60(2):83,1980。

17.陕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阴定”与“阳症”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4(3):1,1981。

18.南京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组,脾虚泄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19.史荫绵等:“血瘀”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中医杂志(8):64,1982。

20.胡素坤等:大黄所致大鼠“虚证”模型的形态学研究,免疫学快报3(4):14,1983。

21.关崇芬等:大黄所致大鼠“虚症”模型的免疫功能观察,免疫学快报3(3):12,1983。

22.彭国瑞等:不同醣皮质激素所致“阳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5(4):74,1984。

23.杜如竹:几种“证”型的动物病理模型的研制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概述,中医药研究参考资料(3):1,1983。

24.夏宗勤等:四种虚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环核苷系统的关系,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研究与防治老年病会议资料选编,166页,1982。

25.杜如竹:中医“证”的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辽宁中医杂志9(3):41,1985。

26.李鳞山:活血化瘀药物研究中动物模型的概况,中西医结合杂志5(4):255,1985。

27.王玉良:中医“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与设想,辽宁省中医研究院院刊(1):42,1986。

28.谢仰洲:从“精气夺则虚”谈对于动物造模的认识,中医药信息,(6):12,1986。

29.雷梦楠等:肾阳虚、脾阳虚动物模型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观察,云南中医杂志,(1):32,1987。

(二)骨骼、皮肤、肌肉、神经系统动物模型

1.张长江等:颈椎错位模型,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981。

2.金学万等:变态反应性关节类模型,辽宁中医杂志,(3):45,1981。

3.谢杨高等:癫痫模型,四川医学院学报(4):289,1981。

4.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344~347,1982。

5.董承统等:大鼠失眠状态的复制,同上资料,348-358,1982。

6.虞佩兰等:脑水肿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4):353,1983。

7.刘耕陶等:醛缩酶升高模型,药学学报(3):142,1980。

8.周岱等:大白鼠实验性脑动脉瘤——有关实验方法及雌激素作用,中华外科杂志(11):663,1984。

9.徐 超等:蒙古沙土鼠脑缺血模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2):69,1985。

10.莫东旭:大骨节病实验动物模型慢性磷酸盐中毒,地方病译丛(2):66,1986。

11.邵宴立等:黑质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2):107,1986。

12.黄 强等:NHG-1人脑质瘤裸小鼠模型特征的观察,苏州医学院学报(3):261,1986。

14.周佩芳等:旋磁场对脑水肿动物模型的疗效,湖南医学(4):205,1986。

15.匡培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脑梗塞及丹参的保护作用,北京医学情报(1):4,1986。

16.汪一定等:急性脑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南京中医学院学报,(3):41,1986。

17.张桂琴等:再次复制大骨节病动物病理模型,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55,1987。

18.杨于嘉等:实验性家兔急性脑水肿,湖南医学院学报,8(2):171,1983。

19.杨新生等:脑梗塞的动物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9(4):361,1984。

20.钱戍春等: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动物实验模型,中华皮肤杂志,(1):330,1986。

21.徐正谷等:百日咳菌液制作兔脑水肿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1):47,1987。

22.陈生弟:实验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上海医药,(2):120,1987。

23.龚耀成:关节制动后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4):193,1986

24.李安民:颅脑损伤的动物模型,解放军医学杂志,(6):469,1986。

(三)五官科疾病动物模型

1.于纯智等:家兔角膜瘢痕型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936-403,1982。

2.周韫珍:白内障模型复制,同上资料,403-404,1982。

3.刘大维等:龋病模型(大鼠),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科研究所资料汇编,1981。

4.刘光第等:小鼠遗传性眼裂早期形成与其继发“角膜白斑”动物模型品系的建立,上海实验动物科学4(2):71,1984。

5.李玉晶等:龋齿的动物模型及其应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科学3(3):81,1986。

6.顾以?等:实验性D-半乳糖诱发动物白内障造模的探讨,徐州医学院学报,(1):12,1987

7.贾锐锋等:建立动物近视眼模型的尝试,眼科新进展,(1):16,1987

8.刘书翰等:建立口腔粘膜溃疡动物模型的初步实验结果,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198,1986。

(四)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1.张荣宝等:心肌缺血模型(家兔),生理学系,31(1)1,1979。

2.张陈福等: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中医杂志,(4)18,1982。

3.李连达等:心肌梗塞模型(家犬),中医杂志,(11)53,1978。

4.陈尚恭等:清醒狗心肌模型缺血模型,中华心血管杂志,8(4):303,1980。

5.张建安等:心肌损伤模型(家兔),山东医药,(2):20,1980。

6.俞秋棠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模型(家兔),肺心病病理科研资料汇编(一),湖北省卫生局,36、40页,1978/

7.车东媛等:肺血管炎性肺心病模型(家兔),资料同上,1978。

8.陈立峰等:心源性休克动物模型(家犬),全国第一届心血管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80页,1980。

9.王福云等:高血脂症模型,药学通报,(8)9,1981。

10.孙仁宇:肺动脉高压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第一辑),223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1.张彩英等:动脉粥样硬化和食饵性高血脂模型,新医药学杂志,(11)47,1978。

12.刘士群: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159页,人卫出版社,1982。

13.丁鼎武等:急性缺血性濒危心肌模型(家兔),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4):288,1980。

14.陈尚恭等:清醒狗急性缺血和梗塞的实验模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4(3):147。1982。

15.宋来风等:离体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结扎缺氧模型的探讨,中华心血管杂志,(3):215。1980。

16.时安云: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164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7.丁祖则等:大白鼠胆固醇肉芽肿模型,心血管疾病,(4):296。1978。

18.孙继文等:一种简便可靠的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4):297。1980。

19.彭启明等:应用木瓜蛋白酶制作实验性肺气肿的动物模型,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40,1982

20.文尚武等:急性实验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第一辑)1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1.金惠铭: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资料同上,19页,1982。

22.于占久:急性心肌梗塞模型,资料同上,146~156,1982。

23.任文华等:大鼠心肌梗塞模型,资料同上,177~182,1982。

24.卢兴:几种常用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复制,资料同上,182~199,1982。

25.张宝恒:乌头硷诱发的心律失常,资料同上,200~203,1982。

26.张宝恒:氯仿-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氯仿诱发小鼠的心室纤颤,资料同上,205~209,1982。

27.孙继文,心房内注入腺苷复制豚鼠房室传阻滞,资料同上,210~213,1982。

28.施新猷:休克模型的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50~254,1980。

29.施新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54~257,1980。

30.施新猷: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3~235,1980。

31.施新猷:心肌梗塞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5~237,1980。

32.施新猷: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7-238,1980。

33.施新猷:肾性高血压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8~239,1980。

34.张荣宝等;神经性缺血型心律失常模型,淅江医学4(1):49,1982。

35.陈维洲:心律失常模型,中国药理学报(3)173,1982。

36.黄恭康:兔耳淋巴水肿模型,显微外科杂志(3-4):115,1982。

37.陈少如等:血液稀释模型,河南医学院学报(3):22,1982

38.穆鉴等:过敏性休克模型(JCR小鼠)上海针刺杂志,(3):21,1983

39.马统勋等:过敏性休克模型(豚鼠),药学通报(1),1981。

40.彭华民等:胰腺微循环障碍模型,中草药(11):35,1982。

41.王巍等: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2(3):222,1984。

42.王国英等:大白鼠肢体淋巴水肿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3):116,1985。

43.李德明等:用免疫学方法复制成功一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2):74,1986。

44.秦云峰等:狗门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模型的制备,中华实验外科杂志4(1)19,1987。

45.顾天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脑区脑啡呔含量的变化,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4(4):291,1984。

46.王振生等:家兔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的建立及实验诊断指标的探讨,中华医学杂志65(2):114,1985。

47.顾德官等: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观察,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5(2):102,1985。

48.施新猷等;大鼠小肠绒毛微循环活体观察动物模型的复制,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文汇编,65页,1987。

49.鲍军:家兔急性血瘀模型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6):357,1986。

50.任传耕:克山病病毒病因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报告,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3):215,1986。

51.王振生:家兔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的研究,淅江医学(3):24,1986。

52.任世光:病毒所致DIC模型的建立,中国急救医学(3):2,1986。

53.金则斗等:家兔脑及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作以及“银杏”对其防治的研究,兰后卫生,(4):6,1986。

54.何杨等:主动脉血栓的动物模型制备,江苏医药,(3):131,1987。

55.王建勋等:豚鼠压力性心肌肥厚实验方法,湖南医学院学报(4):77,1987。

56.郭品维: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模型复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3):130,1984。

(五)呼吸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

1.徐英含:矽肺结核模型,中国医学杂志,(8):536,1979。

2.苏宝田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模型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218-221,1982。

3.孙仁宇:兔和狗的肺动脉高压,同上资料,223~232,1982。

4.潘秀森:木瓜蛋白酶复制家兔肺气肿和肺心病,同上资料,223~239,1982。

5.徐仁宝::慢性支气管炎,同上资料,240~245,1982。

6.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豚鼠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痉挛,同上资料,246-251,1982。

7.毕涉等:实验性肺纤维化,同上资料,251-256,1982。

8.薛全福:实验性矽肺,同上资料,257-262,1982。

9.周立东等:猴实验性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模型,同上资料,262-264,1982。

10.四川医学院: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动脉模型,同上资料,264-270,1982。

11.施新猷: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23-225,1980。

12.施新猷:肺水肿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62页,1980。

13.夏家明等:大鼠实验性急性肺水肿模型,上海实验动物科学5(4):240,1985。

14.吴若铢等:天花粉引起被动肺过敏的大鼠模型,中国药理学报6(1):68,1985。

15.徐翎等:呼吸窘迫综合征兔肺泡巨噬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变化,湖南医学院学报,(1):11,1987。

(六)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毛江森等:甲型肝类模型(猕猴),中国科学,(6):765,1981。

2.余昌安等:甲型肝炎模型(树鼩)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3):148,1981。

3.严瑞琪等:乙型肝炎模型(树鼩)广西医学院学报,(1):10,1984。

4.李高钰等:病毒性肝炎模型(大鼠、小鼠),山西医药杂志,(5):6,1981。

5.中山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犬肝昏迷模型,中山医学院学报,(2):848,1982。

6.吴明明等:家兔肝损害模型,安徽医学院学报,(1):27,1981。

7.钮 振:大白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中华医学杂志,(6):350,1981。

8.郁解非等:犬急性肝功衰竭模型,中华器官移植杂志,(4):173,1983。

9.裴德恺等:豚鼠同种免疫性肝炎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285页,1982。

10.孙爱贞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实验模型上海中医研究所科研论文汇编,(1):89,1983。

11.吴荣庆等:大白鼠胆管炎模型制作方法的介绍,武汉医学院学报,(4):364,1983。

12.徐长生等:胆色素结石的动物模型及药物防治的实验,中华消化杂志,2(1):34,1982。

13.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胃溃疡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人民卫生出版社,271,274,1982。

14.潘秀森:亚硝基胍诱发家兔胃溃疡模型,同上资料,275~277,1982。

15.范维珂:氨基半乳糖实验性肝炎模型,同上资料,279~284,1982。

16.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同种免疫性肝脏病损模型,同上资料,185~288,250,1982。

17.陶世英等:急性肝淤血模型,同上资料,289~295,1982。

18.沈谧等:实验性新生羊羔胆道扩张症,同上资料,295~301,1982。

19.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同上资料,302~305,1982。

20.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胰腺炎,同上资料,305-307,1982。

21.童尔昌:大白鼠的实验性巨结肠,同上资料,308~310,1982。

22.覃见效:猴急性细菌性痢疾模型,同上资料,311~312,1982。

23.余应年:实犬验性腹水,同上资料,312~323,1982。

24.施新猷:肝硬变模型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60页,1980。

25.施新猷:急性中毒性肝炎、肝坏死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60~261,1980。

26.施新猷:阻塞性黄胆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61页,1980。

27.侯景濂:家兔肠粘连模型,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资料汇编,(1):1,1980。

28.韩良等:大鼠肠粘连模型,实用外科杂志(3),1981。

29.张君儒等:胃肠炎模型,四川医学院学报(3),1981。

30.周永德等:消化道畸形的动物实验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4):184,1985。

31.李宁等:低蛋白饮食诱发豚鼠形成胆色素结石的实验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4):168,1986。

32.王平等:一种实验性多器官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4(2):70,1987。

33.张本根等:D-氨基半乳糖致Wistar大白鼠暴发性肝衰竭模型实验研究,浙江医学17(1):17,1985。

34.王光明等:达乌尔黄鼠作为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调查与评价,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66页,1987。

35.张青珍:用高胆固醇食物造成叙利亚地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动物模型,中医药研究通讯(29):12,1986。

36.赵慧业:胰实质内注射牛胆酸钠引起实验性大白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模型及其早期损害的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122,1986。

37.黄蔚农:四氢化碳致家犬暴发性肝衰竭模型的研究,中华物理医学杂志(3):169,1986。

38.李宁等:低蛋白饮食诱发豚鼠形成胆色素结石的实验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4):168,1986。

39.杨冠群等:犬的肝昏迷模型手术造型方法,暨南理医学报,(4):71,1986。

(七)泌尿生殖系统动物模型

1.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兔实验性肾小球肾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327~330,1982。

2.曹济远:兔Masugi型肾炎模型,同上资料,331~333,1982。

3.周苏廉等:二氧化汞诱发家兔急性肾衰竭模型,同上资料,333~337,1982。

4.刘家骝:肾性高血压的复制,同上资料,337~343,1982。

5.施新猷:急性中毒性肾病模型的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63页,1980。

6.张庆怡等:家兔Masugi型肾炎模型,上海免疫学杂志,(2):21,1981。

7.顾方六等: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北京医学院学报(12):167,1980。

8.盛佩蒂等:小鼠畸胎模型,南通医学院科研论文,1982。

9.袁国样等:大鼠实验性苯酮尿症模型的研究,上海实验动物科学7(1):12,1987。

10.侯芳玉等:大鼠实验性逆行性肾盂肾炎模型建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64页,1987。

11.王润等:人工诱导大鼠精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铁道医学(3),133,1986。

12.俞 瑾等:多囊卵巢小鼠模型的建立,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论文汇编,17~23,1986。

13.王一鸣: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发家兔肾炎模型的研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25,1986。

14.陈文龙等:实验性兔胎仔宫内手术探讨先天性膈疝模型,全国小儿外科学会议第3次大会资料,(5):2~6,1987。

15.章友康等:用嘌呤霉素制作氨基核苷肾病模型,中华肾脏疾病杂志,(5):226,1986。

(八)内分泌疾病动物模型

1.孙仁宁:大鼠去垂体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359~363,1982。

2.马 泰:小鼠地方性克汀病的模型复制,同上资料,373~377,1982。

3.钱玉珍:实验性甲状腺肿,同上资料,379~382,1982。

4.汤 特:大鼠去肾上腺模型,同上资料,382~383,1982。

5.汤 特:大鼠去卵巢和睾丸模型,同上资料,383~384,1982。

6.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无精子生成,同上资料,385~389,1982。

7.邓肿瑞等:烧热病动物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390~395,1982。

8.施新猷:糖尿病模型的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57~258,1980。

9.胡远峰等:大鼠糖尿病模型,中华内科杂志,(9):535,1981。

10.谢明智等:实验性肥胖及糖尿病大鼠模型,药学学报20(11):801,1985。

11.李民勖等:链豚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2):65,1986。

12.王吉甫等:药物性大白鼠糖尿病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3):127,1986。

13.李健群等:在克汀病重病区复制大鼠地方性克汀病的实验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3(3):137,1984。

14.朱长源等:中国地鼠遗传性糖尿病的普查,山西医学院学报(4):1,1984。

15.赵玉杰等:雏鸡佝偻病模型的复制,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64页,1987。

16.朱惠民:高碘与低碘实验动物甲状腺肿模型的对比研究,河北省水源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论文选编47~52,1986

17.阎玉芹等:在地方性克汀病重病区复制克汀病大鼠的实验研究,中国地主病学杂志,(1):13,1987。

(九)实验性肿瘤动物模型

1.罗德元等:小鼠肺癌模型,中华肿瘤杂志,(1):50,1980。

2.犹学筠等:近交系C57BL小鼠肺腺癌模型,实验生物学报,(2):139,1981。

3.张振东等:诱发瘤大鼠肺癌78-X1,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2):95,1980。

4.田鸿生等:远交系大鼠肺癌BSCC1,中华肿瘤杂志,(2):94,1981。

5.王风荣等:小鼠肺癌79-X1,中华肿瘤杂志,(2):91,1981。

6.田鸿生等:大鼠肺鳞癌,肿瘤防治研究,(1、2):2、61,1982。

7.张志杰等:金黄地鼠肺癌,昆明医学院学报,(1)1980~1982。

8.刘桂亭等:诱发性大鼠食管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68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9.杨 简等:大鼠食管癌,《食管癌的实验研究》,8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10.丁 瑞等:小鼠可移植性食管鳞癌SGA-73,食管癌的实验研究,36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11.林炳水等:可移植性小鼠前胃鳞状细胞癌GS742,中华肿瘤杂志,(2):101,1981。

12.罗德元等:小鼠前胃鳞癌751,中华肿瘤杂志,(1):50,1980。

13.罗德元等:大鼠食管癌722,中华肿瘤杂志,(1):50,1980。

14.刘桂亭等:大鼠前胃乳头状瘤,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4):245,1982。

15.刘桂亭等:大鼠食管及前胃鳞癌,中华肿瘤杂志,(2):29,1980。

16.胡素坤等:诱发性小鼠腺胃实验性胃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74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7.张宗显等:大鼠、小鼠胃癌,中华肿瘤杂志,(3):161,1982。

18.耿宝琴等:大肠癌(大鼠、小鼠),浙江医科大学学报,(2):170,1980。

19.吴秉铨等:人肠粘液腺癌的裸鼠移植瘤,北京医学院学报,14(13):205,1982。

20.张家模等:大鼠可移植性肝癌BERH-2,实验生物学报,(1):88,1978。

21.钱振超等:615系小鼠可移植性肝细胞性肝癌H615,遵义医学院学报,(2):85:1982。

22.汤钊猷等:异种移植,裸鼠人体肝癌移植模型,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21,1982。

23.朱逢春等:腹水型小鼠腹水癌(H22)实验性淋巴道转移H-22-815,中华病理杂志,(3):190,1984。

24.从笑倩等:小鼠腹水型胚胎细胞癌BEC,肿瘤,(1):40,1982。

25.杨简等:小鼠子宫颈癌14号U14,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4):279,1979。

26.陈炳桓等:小鼠胶质母细胞瘤G422,北京医学,(1):15,1981。

27.杜子威等:人脑恶性胶质细胞瘤(裸小鼠)NCS-1,江苏医学,(3):2,1983。

28.夏辉明等:小鼠皮肤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85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9.黄华章等:津白2系小鼠自发乳腺癌,天津医药,(6):345,1982。

30.孙文义等:可移植性小鼠乳腺癌(B型)MA737,中华肿瘤瘤杂志,(3):168,1980。

31.张鸿翔等:可移植性小鼠乳腺癌(B型)MC615,肿瘤防治研究,(1):21,1980。

32.唐新德等:615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B型)MA782(实体型),武汉医学院学报(1)1,1979。

33.张 众等:615小鼠可移植性自发性乳腺癌瘤株B6、B9(具肺转移的亚株),遵义医学院学报,(3),1983。

34.高进等:可移植性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道转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3):53,1981。

35.钱振超:关于实验肿瘤新瘤株研究的进展,大连医学院学报,(2):72,1983。

36.李敏民整理:我国实验动物肿瘤模型检索表,中医研究参考资料,(3):2,1984。

34.区宝祥:应用DMBA异种诱小鼠鼻咽癌的初步报告,中华病理学杂志,7(2):139,1963。

38.马曾辰等:供临床研究用的鼠肝癌模型,癌症,2(4):236,1938。

39.王朝俊等:不同剂量甲基戊基亚硝胺诱发大鼠食管癌的观察,中华肿瘤杂志,2(4):263,1980。

40.吴德全等:615近交系小鼠可移植肺腺癌(P615)的实验研究,中华肿瘤杂志,6(1):1,1984。

41.黄 润等:气管内滴注甲基胆蒽诱发金黄地鼠实性实验性肺癌的初步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1):1,1980。

42.罗德元:甲基戊基亚硝胺诱发小鼠肺癌的观察,中华病理学杂志,12(1):55,1983。

43.王能进等:启东霉玉米诱发麻鸭肝癌实验,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10(3):180,1983。

44.许良中:小鼠腹水型子宫颈UI14染色体的研究,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7(5):354,1980。

45.宋长荣等:兰石棉腹腔注入染尘诱发家兔间皮细胞瘤,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8(2):144,1981。

46.从笑倩等:一株小鼠腹小型胚胎细胞癌的建株,肿瘤,2(1):40,1982。

47.赵乃坤等:辐射诱发的LACA小鼠粒细胞白血病瘤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5):7,1981。

48.张惠铭等:L615小鼠脑膜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中华血液学杂志,4(6):335,1983。

49.袁 昕等:肿瘤冷冻外科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方法学的探讨,肿瘤,2(1):22,1982。

50.刘学泽等: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32,1983。

51.郑升等:腹水型小鼠淋巴性白血病L7712,肿瘤,(1):294,1982。

52.褚建新等: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7212,中华肿瘤杂志(4):287,1981。

53.钱振超等:小鼠T淋巴细胞性肉瘤白血病L759,中华血液学杂志,1:1,1981。

54.钱振超等:小鼠T淋巴细胞肉瘤白血病L7710,肿瘤防治研究,(4):219,1983。

55.程 立等: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783,上海免疫学杂志,(3):18,1982。

56.褚建新等:小鼠腹水型白血病L7811,中华血液学杂志,(1):12,1982。

57.罗德元等:小鼠肺癌771,中华病理学杂志,(1)58,1983。

58.施新猷:实验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26~231,1980。

59.季文琴等:小鼠SRS淋巴细胞腹水瘤SRS,《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96~99,1982。

60.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病理室:小鼠前胃癌FC,中华肿瘤杂志,(3),161,1980。

61.戴志强等:裸小鼠人肺燕麦细胞癌移植模型的形态观察,肿瘤,4(6):243,1984。

62.孟志红等:不同途径投用偏二甲肼诱发小鼠肺腺瘤的研究,肿瘤,4(4):169,1984。

63.江绍基等:实验性狗胃癌模型建立的研究,肿瘤,5(4):145,1985。

64.范正平:实验性大肠癌研究概况,肿瘤,5(6):273,1985。

65.杨斌:裸小鼠与人类肿瘤移植,肿瘤防治研究,12(1):41,1985。

66.卢平等:人成骨肉瘤的裸鼠移植瘤,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1):15,1986。

67.漆畹生等:Sprague-Dawley系小鼠皮下的引发性肉瘤模型,上海实验动物学,5(1):13,1985。

68.添畹生等:昆明种小鼠的脲酯引发性肺脏肿瘤,上海实验动物科学,4(1):20,1984。

69.吴德全等:615近交系小鼠可移植性肺腺癌(P615)的实验研究,中华肿瘤杂志,6(1):1,1984。

70.袁孝纯等:实验性高转移纤维肉瘤模型的建立,中华肿瘤杂志,6(5):337,1984。

71.凌茂英等:可移植性小鼠腹水癌(H22)实验性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中华病理学杂志,13(3):190,1984。

72.刘德福等:小鼠肝癌体外培养80320细胞株建立,癌症,3(3):186,1984。

73.徐元鼎等:裸鼠人体恶性黑色素瘤模型的建立和病理观察,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76页,1987。

74.漆畸生等:二乙基亚硝胺引发的金鱼肝脏肿瘤和癌前病变,同上资料67页,1987。

75.马曾辰等:长期传代的裸小鼠和裸大鼠人肝癌模型,同上资料,68页,1987。

76.刘康达等:裸鼠人肝癌模型在肝癌导向研究中的应用,同上资料,89页,1987。

77.王 琤:裸小鼠与人体肿瘤体内模型,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109,1986。

78.王济民:DMBA致黄色地鼠颊囊动物型及其应用,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3):177,1986。

79.李雪梅:恶性肿瘤转移的动物模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50,1986。

80.钱耕荪等:鸭肝癌实验模型研究-鸭乙型肝炎病毒对鸭胚的传染,肿瘤(4)163,1986。

81.马曾辰等:两株裸大鼠人肝癌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肿瘤,(4):161,1986。

82.马曾辰:裸大鼠及人癌移植研究的进展,上海实验动物科学,7(4):215,1987。

83.王尤宝等:人体胃腺癌裸小鼠模型的建立,胁瘤杂志,(2):52,1987。

84.蒋廷鑫等:实验性胃癌模型,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3):132、1986。

(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动物模型

1.冯高闳等:家兔痢疾模型,江西医学院学报,(1):58,1983。

2.钟永良等:人马来丝虫感染模型,中华医学杂志,(3):154,1980。

3.黄惠芬等:周期性马来丝虫感染模型,动物学报,(1):44,1979。

4.许锦江等:周期性马来丝虫感染模型,动物学报,(1):61,1980。

5.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吸虫室华支睾吸虫病组: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药学学报,(1):56,1981。

6.黄文洲等:约氏疟原虫感染模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4(4):229,1982。

7.胡孝素等:猴疟模型,动物学报,(2):200,1982。

8.黄文洲等:食蟹猴疟原虫感染模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119,1982。

9.陈怀录等:食蟹猴疟原虫复发实验模型,动物学报,(2):141,1982。

10.邵葆若等:抗咯萘啶伯氏原虫小白鼠模型,药学学报,(8):566,1982。

11.任海南等:美洲钩虫感染模型,寄生虫病研究所年报,1980。

12.杨 超等:人美洲板口线虫感染模型,动物学报,(1):28,1982。

13.夏昭华等:钩虫感染模型,淅江人民卫生实验院年报,(32):131,1981。

14.胡孝素等:诺氏疟原虫感染四川短尾猴的研究,动物学报,(2):28,1984。

15.张家埙等:食蟹猴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于杀组织抗疟药的实验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4,1982。

16.遵义医学院寄生虫病学教研组:小鼠和纯系小鼠腹腔移植马来丝虫的实验观察,遵义医学学报(3):1,1979。

17.朱素贞等:周期型马来丝虫人工感染长爪沙鼠所致淋巴系病变的观察,动物学报,27(2):199,1981。

18.钟永良等:班氏吴策丝虫实验感染恒河猴的初步研究,四川动物2(1):1983。

19.陶增厚等:丝虫幼虫在长爪沙鼠体内的形成描述,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1(1):26,1983。

20.冯高闳等:肠管结扎环痢疾模型,赣南医药,(1):11,1982。

21.倪大石等:流行性出血热乳鼠模型,医学情报,(1):11,1984。

22.张涛清等:犬菌痢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的探讨,上海实验动物科学6(3):138,1986。

23.庄昌贵:甲型肝炎动物模型-国产恒河猴对甲型肝炎病毒敏感性的研究,上海虹桥医院,13页,1987。

24.丁一凡:新隐球菌脑膜炎的一种新动物模型,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3):133,1986。

25.童舒平: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有用模型(土拔鼠),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2)25,1986。

26.卢思奇:用长沙爪建立蓝氏贾弟鞭毛虫动物模型,中华医学杂志(3)157,1986。

27.郭昌燕:家兔肺炎双球菌感染性发热模型,北京友谊医院友谊医刊(2)5,1886。

28.张维亚: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催化模型,预防医学情报(3):147,1986。

29.姚楚铮:流行性出血热动物模型的建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276,1986。

30.钟永良:周期型马来丝虫长爪沙鼠模型的建立,四川省丝虫病防治与研究(1):200,1986。

31.胡纯达等:小鼠巨细胞病毒实验性持续感染模型的建立,病毒学杂志,(1):28,1987。

32.袁吉云等:小鼠肺孢子虫感染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102,1987。

33.袁 曼等:山莨若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142,1987。

34.姚 平等:风疹病毒在BALB/C小鼠体内的感染与分布,山东医科大学学报,(4):17,1986。

35.叶于聪:包虫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综述),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13,1987。

36.罗 涵等:1种内毒素引起肺损伤的动物实验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1):43,1987。

37.徐启丰:鸡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广后医学(广州军区),(2):99,1986。

(十一)理化损伤的动物模型

1.施新猷: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405~420,1982。

2.施新猷等:心血管型放射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服10(副刊1):3~8,1989。

3.陈宝珍:冲击伤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421~427,1982。

4.施新猷:实验性烧伤动物模型,同上资料,428~446,1982。

5.陈宝珍:实验性烧伤动物模型,同上资料,447~456,1982。

6.陈宝珍:复合伤动物模型,同上资料,457~465,1982。

7.王中洲:人工低温模型复制,同上资料,466~468,1982。

8.王克为:造成家兔耳部冻伤方法,同上资料,468~409,1982。

9.施新猷:实验性冻伤模型,同上资料,469~476,1982。

10.王中洲:加速病理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477~480,1982。

11.王克为:兔耳实验性芥子气皮肤损伤,同上资料,480~482,1982。

12.高骥援:用巴豆油复制大鼠肉芽囊炎症,同上资料,482~486,1982。

13.刁有芳:骨骼肌创伤后肺部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扣押实验模型,战伤参考资料(2)43,1986。

14.朱佩芬等: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狗)模型的制作,创伤杂志,(1);7,1987。

(十二)其他疾病的动物模型

1.孙 靖等:免疫缺陷动物模型-裸鼠的研究,上海实验动物科学5(1):1,1985。

2.徐宏彬等:皮肤病研究应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上海实验动物科学5(2):93,1985。

3.游九芬等:家兔维生素A缺乏症的试验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科学3(3):84,1986。

4.张 颖:实验性溶血性贫血对大鼠脾脏影响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四川解剖学杂志,4(2):1,1984。

5.李柏青等:新生期去胸腺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蚌埠医学院学报10(1):6,1985。

6.郝 蕾等:异种局部建立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模型的实验研究,上海实验动物科学7(2):645,1987。

7.赵玉坤:自身免疫疾病的动物模型,日本医学介绍(3):103,1986。

8.赵 棣:多菌型麻风的动物模型,中国麻风杂志(1):23,1986。

9.殷蔚荑: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友谊医刊(2)57,1986。

10.丁祖刚等:胆固醇肉芽肿瘤,心血管疾病,(4):296,1978。

11.刘大维等:龋病模型(大鼠),变形链球菌血清学分型及大鼠致龋模型的初步建立资料汇编,1980。

十、国外动物疾病模型参阅表

疾病名称、动物、作者及年份

(一)心血管系统沙土鼠Shakibi1969

 

1.动脉粥样硬化海豚Cray1974

 

小鼠Hummel19623.心衰
大鼠Thant1970地鼠Mark1973
Koletsky1977Bajusz1969
Imai19734.心肌病
Minick1973Zook1981
Dcfaria1971地鼠Gertz1979
Haust1970狗、猫Liu1979
Morgan1969Tilley1977
Neumann1970火鸡Noren1975
Ho1974小鼠Joe1962
Lindsay1971大鼠Schwarczmann1972
Patton 1974 6.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 
Santorre 1972 小鼠 Wigley 1970 
Clarkson1961(二)消化系统
Wagner1973 1.胃溃疡
沙土鼠Wexler1971Norton1972
Malmros1968Muggenberg1964
Gottlieb1954Lde1964
Glorentin19682.食道驰缓
Lee1971 Clifford1973
Lindsay1955Osborne1967
灵长类Wisster1977小鼠Fernandes1968
Gresham1976 3.结肠炎
Newman1974Rubin1973
2.高血压Faman1974Van Kruiningen1972
大鼠Okamoto1974Strande1954
1969Van Kruiningen1972
Kolletsky1973灵长类Eagel
Sackler19744.胃肠炎
Kozo1972Kelly1972
Yamori1973豚鼠Wattj1971
Fox19695.巨结肠
Bishop1979小鼠Bolande1975
灵长类Magakyan1970Bielshowsky1962
Van der19736.肝炎
Clough1970Smetana1969
Mulvihill1971  Morris 1972
Patterson1968Preisig1966

续表

灵长类London1972Johnson1958
Semlana19658.脊柱裂、腭裂
大鼠Margolis1968小鼠Bornstein1970
Fabricant1957Kalter1971
7.胰腺炎Crary 1966 
Thordal1956灵长类Padget1972
8.胆石症、胆囊炎Sherwoos 1971 
Mcgavin19629.侏儒症
Borgman1968小鼠Macarther1944
(三)肌、骨骼系统Feller 1961 
1.肌病 Lame 1968 
小鼠Michelson195510.老年性骨质疏松
Gibert1973小鼠Siberberg1980
Harris1974(四)内分泌系统
Jablecki19741.柯兴氏综合症
水貂Hamilton1974Copen1975
火鸡Sutherland1974Siegel1970
地鼠Harris19752.糖尿病
Montgomery1975地 鼠Carpenter1970
豚鼠Webb1975Gerritsen1970
Wenlink1972Herberg1980
Cardinet1972Schmidt1974
Julian1973大鼠Maner1972
Ridgon1966Hall1973
2.骨硬化症Hackel1968  
大鼠Marks1973Nakhooda1975
Greene1974小鼠、地鼠Bulter1970
Leipoid1970小鼠Butler1972
3.骨肉瘤Chick1970  
Thurman1973Iwatsuka1974
4.骨肿瘤Herberg1977  
灵长类Pappagianis1973Walkley1978
小鼠Franks1973Wehner1972
5.慢性骨髓炎Yamada1969  
Andriole1973Mittl1970
6.多趾、并趾畸形Coleman1978  
小鼠Johnson1971灵长类Howard1972
Gruneberg19641976
7.骨关节病豚鼠Munger1973  
小鼠Silberberg1962Kramer1980

续表

Johnson1973Karlinsky1978
Roth1980地鼠Hayes1975
Kramer1980其他Slauson1980
Lang1977Slauson1980
3.甲状腺功能减退3.肺炎  
Lombard1962灵长类Pirie1971
Cole1966大鼠兔Johnson1974
4.肥胖症Pinkerton1945  
小鼠Sinha19754.肺结核
Eigher1976灵长类Good1968
大鼠Zucher1962Moreland1970
Bray19715.哮喘
其他Bray1977Patterson1974
5.垂体机能改变6.肺萎缩  
小鼠Baroni1972Mahaffey1957
Ficher1976(六)神经系统
Sinha19751.癫痫
Hummel1964小鼠Ward1971
Willeberg1975Hohenboken1970
Pollock1951Sawin1955
6.甲状腺机能改变灵长类Riche1971  
Lombardi1962Crawford1970
Cole1966Bielfelt1971
Wick1974Croft1968
7.睾丸女性化Van der1968  
小鼠Kes19702.小脑病变
大鼠Stanley1973Kilham1966
(五)呼吸系统Corday1952  
1.过敏性肺炎小鼠Sidman1965  
Parish1961Yoon1972
Richerson1971Rezai1972
豚鼠Wilkie19733.衰老症
大鼠Fink1970鹿、猫、狗、小鼠
灵长类Hensley1974Dayan1971
2.肺气肿水貂、小鼠、牛  
Dickinson1967Hirano1971
Gillespie1975Okano1971
大鼠Palecek1971Sung1971
Gross1965Koppang1974
小鼠Fisk1976Patel1974

续表

Geen1974地鼠Shirai1967
4.脑积水水貂Henson1974  
小鼠Borit1972Cochrane1973
Raimondi1973灵长类Poskitt1973
Taraszewska19703.肾盂积水
5.白质营养不良症小鼠Wamer1971  
小鼠Buumann1968大鼠Cohen1970
Bennett1971Lozzio1972
Hogan19704.肾小球硬化
Joseph1972大鼠Avery1973
Singh1971Elema1971
Watanabe1972小鼠TreSer1968
1974地鼠、狗Ditscherlein1970
Blakemore1974豚鼠Takeda1970
Patterson19735.肾皮质囊肿
6.脑疝Fox1971  
小鼠Bennett19596.多囊肾
7.震颤症地鼠Gleiser1970
小鼠Braverman19537.尿石症
Lord1929大鼠Magnusson1971
(七)泌尿、生殖系统Jackson1968  
1.原发性小球肾炎8.肾盂肾炎  
大鼠Van Relt1972Thorp1943
Steblay1980Bloon1937
Lerner19669.肾变性
Angus1975小鼠West1965
Slauson1971Hulse1965
灵长类Burkholder197010.雌雄间体
Poskitt1974Stewart1972
Kurtz1972Bagnall1974
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Miyake1973  
小鼠Meblors1971Melander1971
Porter197111.妊娠毒血症
Buchmeier1978Wardle1973
Cheville1978Creene1938
Lambert1968豚鼠Jay1963
Like197212.睾丸女性化
Wehner1972小鼠Lund1970
Falconer1964Ohno1974
大鼠Valtin1977大鼠Stanley1973

续表

13.隐睾症Harvey1974
Mcphee1934鹿Huetis1956
(八)免疫系统大鼠Werth1967
1.过敏性哮喘小鼠Martinell1981
豚鼠,狗Patterson1974Edwards1975
2.自体免疫性疾病Hutton1973
小鼠Howie1968Gruneberg1939
Peterson1972Stevens1958
Lewis1971Falconer1962
Hurvity1980Nash1964
Palmer1980Falconer1979
Dodds19782.白血病
大鼠Hajdu1969Pomeroy1973
3.免疫功能缺陷疾病Shifrine1973
①T细胞功能缺陷小鼠Kufe1972
裸小鼠Flangan1936Mellors1969
Fogh1978Rowe1972
裸大鼠Festing1981Skipper1972
裸豚鼠O'Donoghue1981Wolman1982
Brwmmerstedt1978大鼠Hoelzer1973
②B细胞功能缺陷Moloney1974
Luster1977Richter1972
Benedict1978Rosenthal1972
Banks1976豚鼠Kaplow1979
Perrymen1980Olson1980
Nansen1972Cotter1977
小鼠Welles19813.卟啉病 
③T和B淋巴细胞均缺陷Kaneko1963
小鼠Erickson1981Jrgensen1963
Azar19804.出血性疾病
Kincade1981大鼠Tschopp1972
Mcguire1976小鼠Novak1981
④其他Dodds1981
小鼠Daguesney1972Raymond1979
Helniger1974Benson1976
(九)血液病其他Rvdes1981
1.红细胞异常和贫血Kociba1976
Tasker1969豚鼠Bodds1977
Searey1979Rother1966
Lelchworth1977Benson1977

续表

Cotter1978大鼠Leonard1971

 

Kier1980Smith1969

 

Coeen1977Rubin1974

 

(十)皮肤病Heywood1971  

 

1.红斑狼疮3.糖尿病角膜、视网膜病变  

 

Lewis1973小鼠Huang1971

 

小鼠Lambert1968其他Soret1973

 

2.埃一当二代综合征4.无眼、小眼畸形  

 

狗、水貂Hegreberg1974豚鼠Komich1971

 

3.黑色素瘤小鼠Kimura1969  

 

小鼠Lejeun1973Konyukhov1969

 

4.白化病5.视网膜疾病  

 

地鼠Pomereanfg1974灵长类Aaberg1970

 

Greene1973Bistner1970

 

小鼠Coleman1962Leipold1968

 

Pomeraurg1974Rubin1968

 

5.麻风病小鼠Caley1972  

 

Schiavo1974Blanks1974

 

大鼠Kirchheimer1973Keeler1970

 

Convit1974Nagy1972

 

6.皮脂腺缺乏大鼠Heron1974  

 

小鼠Gates1965Yates1974

 

7.鱼鳞症Rubin1969  

 

小鼠Spearman19606.内耳、耳蜗变形

 

8.遗传性稀毛症小鼠Deol1958  

 

Hutt1953豚鼠Ernstson1972

 

9.过敏性皮炎7.遗传性耳聋  

 

Muller1967水貂Saunders1965

 

豚鼠Rook1965小鼠Deol1968

 

(十一)五官科疾病Calkins1956  

 

1.青光眼Bergsma1971  

 

Gelatt1981West1973

 

大鼠Young19748.老年性耳聋

 

Koler1963大鼠Crowley1972

 

Fox1971(十二)肿瘤

 

其他Gelatt19771.肺肿瘤

 

2.白内障 小鼠Bloam 1964 
小鼠Brown1970灵长类Schepers1971 
Hunter1974Senton1958 
Iwata19712.淋巴瘤 
Pierro1970Schneider1970 
羊、牛、猪、马 

续表

Miller197410.黑色素瘤
Purchase1972
Cohen1970
小鼠Gardner1973小鼠Burger1973
Schwarozmann1972Millkan1974
鹌鹑Nishimura1970Lerner1973
Fox1970裸小鼠Albert1980
Hinze197211.多发性骨髓瘤
灵长类Hunt1973Cornelius1959
Kawakaml1975Pearce1955
3.骨肿瘤Englert 1955 
小鼠Franks1973Medway1967
4.非嗜铬性付神经节瘤12.血管瘤 
Hayes1974Schwartzman1962
5.畸胎瘤13.皮肤纤维瘤 
小鼠、兔Stevens1973Schwartzman1962
Meier197014.子宫肿瘤
6.乳腺癌小鼠Dawson 1974 
小鼠Belyaev197215.睾丸肿瘤
Hehlmann1974大鼠Vanha-Perttula1970
Hoston197216.前列腺瘤
Lasfargues1974Wardle1973
Matsuzawa197017.卵巢肿瘤
Schlom1973小鼠McGowan1970
Stevens1976
Spiegelman1972Morris1970
Tan197018.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Squartini1974大鼠Fitzgerald1974
Stolfi1971Mawclesley1974
Strandberg197419.胃肠腺癌
Hayden1971大鼠Basrur1971
Misdorp1980Randeria1979
Schneider197020.喉癌
7.淋巴肉瘤地鼠Homburger 1979 
Hardy197121.宫颈癌
8.肝胚细胞瘤、肝细胞肝癌小鼠Rubio 1977 
小鼠Truusov1973Forsberg1976
Ashley197322.垂体肿瘤
大鼠Newberne1973大鼠Ito1976
9.肾腺癌23.甲状腺髓样癌  
Granoff1973大鼠Boorman1976
Mckinnel197224.支气管原癌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地鼠Mohr1980大鼠、小鼠Prejean1973
Nobel1978灵长类Caminitr1974
25.其他鸡、猫、牛Anon1973
小鼠Hollander1971
Smith1973
Mackenzie1973  

《实验动物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