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滞论

凡杂证之痢,皆由暑湿之积邪,或挟食积所致。伤于气分则痢白,伤于血分则痢赤,气血俱伤赤白兼下。至产后患此则有不同,治法亦有异,盖多由中气虚而停积也。如产后七日内外,患赤白痢疾、后重频并最为难治。欲调气行血而推荡痢邪,犹虑产后之元气方虚;欲滋荣益气而大补产虚,又恐反助痢初之邪盛。其行不损元,补不助邪,惟生化汤去干姜,加以木香、茯苓,名香苓生化汤为善,以其能消恶露,兼行痢滞也。如痢在七日之外,可酌加芍、连、莲、朴等药。如伤面食、谷食泻痢,先服生化汤加炒神曲。块痛止,服六君子加麦芽一撮,或炒神曲一钱。如伤肉食泻痢,先服生化汤加山楂、砂仁。块痛止,服六君子汤加山楂四五枚,砂仁四分,炒神曲一钱。如半月外患赤痢后重,归芍连壳饮。如脾气虚弱泻痢,四肢浮肿,宜六君子汤加木香、肉果面煨,合五皮散。如泻痢黄色,乃脾土正气虚耳,宜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四分,肉果一枚,煨。如胃气虚弱泻痢,完谷不化,当温助胃气,及产后泻痢日久后重者,并宜服加味六君子汤。

大凡产后赤痢去血多,姜、砂、木香之类不可多用,热则血愈行。倘血痢日久不止者,血虚也,宜四物汤加荆芥、人参,或用人参五钱,香连丸一钱,同为末下。凡诸证兼呕吐,皆宜加藿香五分。痰,加制半夏八分。兼小便短涩,引加灯心三十寸。且灯心利水而不伤阴,况产后津液已亏,兼之泻痢伤阴复伤津液,小便理宜短少,故止用灯心足矣,不可用利水伤阴之药也。如胎前下痢,产后不止,伏龙肝汤丸治之。又有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治产后痢不止。冯氏云∶产后腹痛泻痢,若非外因所伤,乃属肾气亏损,阳虚不能生土,阴虚不能闭藏耳,必用四神、八味补肾。倘误投分利导水之剂,是益其虚。但泻痢之证,非脾即肾。如病在肾,所谓补脾不如补肾。如病在脾,自又补肾不如补脾也。圆机活法,在临证定之耳。

香苓生化汤 治产后七日内患赤白痢。

川芎(二钱) 当归(五钱) 炙草(五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 茯苓(一钱) 陈皮(四分) 木香(一分)

水煎服。如红痢腹痛,加砂仁三分。七日外,可加白芍、黄连、炒莲肉、制浓朴各五分。

归芍连壳饮 治产后半月外,患赤痢后重。

川芎(一钱五分) 当归(三钱) 白芍(酒炒) 茯苓(各一钱) 黄连(六分,姜汁炒)枳壳(五分,麸炒) 甘草(四分) 木香(三分)

水煎服。

五皮散 治产后风湿伤脾,气血凝滞,以致面目虚浮,四肢肿胀气喘。

陈皮 桑皮 姜皮 茯苓皮 大腹皮(黑豆水制净。各一钱)

水煎服。

香连丸 治下痢赤白,脓血相杂,里急后重。

黄连(二十两,吴萸十两,同炒,去吴萸) 木香(四两八钱,不见火)

醋糊丸,米饮下。一方等分,蜜丸。一方加甘草八两,黄连用蜜水炒,蒸晒九次,入木香为丸。

伏龙肝汤丸 治胎前下痢产后不止,及元气大虚,瘀积小腹结痛,不胜攻击者。

山楂肉(一两,炮黑) 黑糖(二两,熬枯)

二味,一半为丸,一半为末,用伏龙肝二两,煎汤代水。煎前末二钱,送前丸二钱,日三夜二服,一昼夜令尽。气虚,加人参二三钱驾驭之。虚热,加炮姜、肉桂、茯苓、炙甘草。兼感风寒,加葱白、香豉。膈气不舒,磨沉香数匙,调服。

生化汤(见本卷生化汤论后。) 六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俱见上卷诸痛门。) 加味六君子汤(见本卷泄泻门。) 四物汤(见上卷安胎门。)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见上卷痢门。) 四神丸(见上卷腹痛门。) 八味丸(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胎产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