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

黑疔

黑疔暗藏耳窍生,色黑根深椒目形,痛如锥刺引腮脑,破流血水火毒攻。

【注】此证生于耳窍暗藏之处,由肾经火毒所发,亦有因服丹石热药,积毒而成者。色黑根深,形如椒目,疼如锥刺,痛引腮脑,破流血水,急服蟾酥丸汗之,再用蟾酥丸水调浓,滴于耳窍内,立效。毒甚者,以黄连消毒饮疏解之,黄连解毒汤清之即瘥。

耳部六证图(图缺)

黄连解毒汤

黄连 黄芩 黄柏 生栀子(研,各一钱五分)

水煎,热服。

【方歌】黄连解毒 痛疮,诸般疔毒烦躁狂,黄连芩柏生栀子,四味煎服保安康。

蟾酥丸(见疔疮门)

黄连消毒饮(见头部百会疽)

耳疳

耳疳时出黑臭脓,青震白缠黄色 ,胃湿相兼肝经火,红风偏肝血热成。

【注】此证耳内闷肿出脓,因脓色不一,而名亦各殊。如出黑色臭脓者,名耳疳;出青脓者,名震耳;出白脓者,如缠耳;出黄脓者,名 耳,俱由胃湿与肝火相兼而成,宜柴胡清肝汤主之。气实火盛者,以龙胆泻肝汤服之。惟风耳则出红脓,偏于肝经血热,宜用四物汤加丹皮、石菖蒲服之。外俱用酱茄内自然油滴之,俟脓净换滴耳油,时时滴入,肿消生肌自愈。

耳部六证图(图缺)

滴耳油

核桃仁研烂,拧油去渣,得油一钱,兑冰片二分。每用少许,滴于耳内。

【方歌】滴耳油治耳疳证,脓净滴之效更深,核桃拧油消肿痛,冰片发散热通神。

柴胡清肝汤(见头部鬓疽)

龙胆泻肝汤(见腰部缠腰火丹)

四物汤(见溃疡门)

耳衄

耳衄上焦血热成,鲜血时流耳窍中,肝火柴胡清肝治,胃热生地麦门冬。

【注】此证由上焦血热所致,耳窍中时流鲜血。若肝脉弦数者,以柴胡清肝汤服之;肾脉虚数者,以生地麦冬饮主之。总以凉血为急,乃抽薪止沸之法也。外以神塞丸塞之即瘥。

耳部六证图(图缺)

生地麦冬饮

生地黄 麦冬(去心,各五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方歌】生地麦冬耳衄鲜,上焦血热是其原,各用五钱煎食后,清肺降火保平安。

神塞丸

麝香(一分) 生白矾(一钱) 沉香(三分) 糯米(五十粒)

共研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丸薄绵裹之,如左耳出血塞右鼻,右耳出血塞左鼻;左鼻出血塞右耳,右鼻出血塞左耳;两耳俱出血塞两鼻,两鼻俱出血塞两耳。

【方歌】神塞麝香生白矾,沉糯同研面糊丸,大如梧子薄绵裹,塞入耳鼻衄血痊。

柴胡清肝汤(见头部鬓疽)

耳痔、耳蕈、耳挺

耳痔蕈挺耳窍生,肝肾胃火凝结成,微肿闷疼皮损破,塞久令人必重听。

【注】此三证皆生耳内,耳痔形如樱桃,亦有形如羊奶者;耳蕈形类初生蘑菇,头大蒂小;耳挺形若枣核,细条而长,努出耳外。俱由肝经怒火、肾经相火、胃经积火凝结而成。微肿闷疼,色红皮破,不当触犯偶犯之,痛引脑巅。皆宜服栀子清肝汤,外用 砂散点之,渐渐消化。

耳部六证图(图缺)

栀子清肝汤

栀子(生研) 川芎 当归 柴胡 白芍(酒炒) 丹皮(各一钱) 甘草(生,五分) 石膏( )牛蒡子(炒,研,各一钱) 黄芩 黄连(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后服。

【方歌】栀子清肝蕈痔挺,肾肝胃火忿怒成,芎归柴芍丹皮草,膏蒡芩连用有功。

砂散

砂(一钱) 轻粉 雄黄(各三分) 冰片(五厘)

共研细末,水调浓,有谷草细梗咬毛,蘸点痔上。

【方歌】 砂散实有奇功,痔蕈挺在耳内生,轻片雄黄研为末,水调点痔消缩形。

旋耳疮

旋耳疮生耳后缝,疮延上下连耳疼,状如刀裂因湿热,穿粉散搽即成功。

【注】此证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然此疮月盈则疮盛,月亏则疮衰,随月盈亏,是以又名月蚀疮也。宜穿粉散搽之,即可成功。

旋耳疮图(图缺)

穿粉散

轻粉(研、隔纸微炒) 穿山甲(炙) 铅粉 黄丹(水飞过,各三钱)

共研极细,香油调敷。

【方歌】穿粉散敷旋耳疮,清热渗湿油调良,轻粉研细隔纸炒,穿山甲共铅粉黄。

《外科心法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