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野台洲

享和宽政之间,有以医鸣于京雒者二人∶其一为和田东郭,其二为荻野台洲。台洲加贺人,学医于越前奥村良筑,后游于崎阳,受 兰术于译官某氏。业成,悬壶于京师,最以治瘟疫着。当时四方之婴沉 痼疾者,不踵乎和田氏之门,则凑于荻野氏之堂。是以二氏治术超越于时辈,独得精诣。悉出于实验,为临证处方之助,岂为不可哉?余乃就其门生所笔获野家口诀者,编纂以作医话。如其识见,则有台洲园业书数种,宜就看而已。

温疫小便闭,烦躁或昏冒者不治。若阴证小便闭,少腹凝结,按之不痛者,或小便数急淋沥者,俱与加减真武汤,后兼用辰砂六一散,小便得节度则治。(按∶加真武汤说见《温疫余编》。)

温疫阴证虽不大便十日以上,不燥结者,不可妄与大黄。

温疫舌心干燥者,胸中有热也。舌本干燥者,下焦津液枯竭也。舌上白胎如着糊者,少阴虚火炎蒸也。白胎如鹅口疮者亦然。

温疫舌两端有白胎,中央胎已脱者,及舌上润滑如朱者,是邪热陷于少阴也。可直与生地黄,若用附子,则倍加甘草。

温疫热将解,小便频数者,热从小便去也。又有移热于膀胱而频通者,但热将解者,其色以渐清也。

温疫小血疲劳甚者,宜参附养荣汤。

疫后健忘者,宜安神益志汤。

一老人患直中温疫,头痛如割,烦躁,须臾不能卧,手足微冷,脉沉而数疾,与冷香饮子三帖,头痛半减。仍服前方,四五日全愈。

直中温疫头痛如裂者,肾厥之邪直逼于太阳经,故项背亦强也。一男子患此证无热,头痛如裂,一老医认为阳证,与大承气汤无效,更与柴胡清燥汤,遂不起,岂不浩欢哉。(按∶台洲潜心于吴氏,于达原逐邪之剂,莫所不试。而阴疫治法,亦发吴氏未言之秘,可谓吴氏之忠臣氏。)

膈噎者,以蓄血、痰饮、脾肾虚三者为因。因于痰者,饮食专噎于咽喉也,附子理中汤、旋复代赭石汤、二陈汤类加松寄生用之,且灸身柱为佳。因于蓄血者,饮食专噎于胸中,且以右肋骨下有块为标的也,以温脾汤送下乌神散,或二方更服亦可。因于脾肾之虚者,饮食下胸中,必觉摩痛,或食一纳口则吐白沫数口也,先灸气海。次与松寄生油,又宜服炙猪肉煮汁,若得食其肉者益妙,此证最属不治。妇人之膈多属蓄血,亦不可不知焉。

鼓胀自心下渐及于大腹者,实也,宜生姜泻心汤、大半夏汤。自中焦膨胀者,宜温胃汤类。

自下焦胀起者,宜壮原汤加木鳖子。此病以手鼓腹如鼓者,虚也,属不治。是为虚实之辨矣。血蛊者,自少腹胀起者也,先与生姜泻心汤,则其块徐徐消,然非长服无效。盖有血块必停水凝结,其块益为大,故先利其水而后治血分,则其效捷矣,或副用鳖甲丸亦一策。

香港脚一证,以槟榔为套药,大概宜槟苏散加木瓜。冲心者,以童便服槟榔末,或紫雪五分,以童便灌下。此证多属不治。

热毒香港脚者,以或有腹热,或其人自烦热,或灸之不堪热,为其征。凡灸之不堪其热者,多为冲心候。若脉数者,益危,不可忽诸。若脉缓者,无冲心之患。干香港脚证灸之不甚痛者,无害,虽脉数亦可灸。

每年夏秋之际,患香港脚者,宜肾气丸料风引汤(恐谓《外台》唐风引汤,非《金匮》方也。)类其人寒时预服肾气丸料,则至翌年不再发。

香港脚麻痹及于口唇者,其毒深也。积年患之者,固无论矣。

香港脚烦躁者,宜粒甲丸。

风湿香港脚者,以疼痛为辨。疼痛者,必不冲心。若将冲心者,宜唐侍中一方。但痛轻者,宜六物附子汤。

云州侯(松江城主)患香港脚肿满,侍医与以鲤鱼汤,虽小便颇利。其痛不可堪。因请诊为风毒香港脚,服杜仲汤痛顿减,而小便日短少,其色渐赤浊。众以拟议仍连进前方,其病遂愈。

凡水肿与鲤鱼汤者,以腹大满为主,若不腹满者无效,小林大陵(京师医师)鲤鱼汤合苏子降气汤亦效。(鲤鱼治水病颇效。然脾胃不和,便滑呕恶者,不可食。按∶范汪方有醋煮法,则为较和醋食当佳。)

凡治水肿导水茯苓汤,以心下悸为主。若心下专有水气者,宜实脾饮,其他木防己汤、六物附子汤类,可随证而选用。

水肿证有小便虽不多通。肿气减者,盖水之所凑气亦凑。气一散,水亦减也。若内陷者,其气不振,故水不能流以陷于里也。欲振其气者,宜真武汤、壮原汤类。其人自阴茎阴囊肿者,亦虚肿也,宜肾气丸。

妊娠水肿随胎气长而甚者,胎压水道也,分娩则愈。

子痫者,与芍药甘草汤加干姜,副用童便可也。盖产前子痫与产后痉无异,故又宜甘草干姜汤。《妇人良方》交加散,亦治柔痉。产后之痉病与豆淋酒者,以酒气缓筋脉也。此等法不可拘产后可,亦治杂病之痉矣。

痛风以发表为先,务宜越婢加术附子汤,最后与下剂为佳,宜神 丸。此证不泄下水毒,则无全效。(痛风热甚者,与禹功散无效,不如神 之捷。)

呕吐证与诸止呕药不应者,官参一味,五分浓煎。(以水二合煮取八勺。)去滓,伏龙肝末少许,取其澄汁服之。

吐唾不止,用安蛔药无效者,属《素问》所谓肾液宜肾气丸。又有属胃上寒饮者,仲景曰∶喜唾久不了了者,理中丸主之是也。

胸痛证有痰饮,有蓄血。痰痛多在左,血痛多在右。属痰者清湿化痰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控涎丹类选用之。属蓄血者,宜与大柴胡汤、龙胆汤、乌神散等。若妄投破血剂则吐血,不可不知。

真心痛者,饮麻油为佳。凡病属心脏者多不治。

霍乱多系于胃中停滞,故盛暑时减饮食则无其患。小儿中暑霍乱,尤自饮食发。馒头类不可食,乳哺者患之少,其因饮食可知矣。热甚危急者,宜与竹叶石膏汤、白虎汤。干霍乱者,宜大承气汤,不可妄与瓜蒂散,调理当用附子理中加桂、补中益气加附子类。

疟疾用达原饮加柴胡,其他九味清脾饮类,伍草果者最可也。阴疟别无治,方用达原饮类,迨病发于昼间宜截之。

左乳上痛而咳者,肺痈也,初起者宜四味薏苡仁汤、甘草干姜汤类。其人无故脐中腐烂出水者,属脾胃湿热,与平胃散加大黄,以赤乌散或奇良末贴脐中为佳。

眩晕有二道∶因水饮昏倒者,宜苓桂术甘汤、奔气汤加茯苓类,盖奔气汤加茯苓主降下,更加附子推下之力反优,因气虚眩冒者,宜补中益气汤加附子。

心下有留饮痞硬者,生姜泻心汤主之。不痞硬者,宜茯苓饮、五苓散类。若留饮腹中有动气,或肾虚其气上冲者,宜桂枝、龙骨、甘草、牡蛎加茯苓汤。癫痫者,亦用此方。别有口诀赘焉。

血淋者,宜龙胆泻肝汤、八正散类。脓淋宜萆 汤。石淋宜透泉散,又以琥珀油涂导尿管插入之于茎中,则石从坠。冷淋者宜生附散,小便已恶寒者,此方最效,鸡卵制芎黄散,亦治此证。

大便闭用鸡卵制芎黄散奇效。其方鸡子去白止黄,以芎黄散和其中炼,将包湿纸埋之于热灰中,以灰冷为度取出,去壳研末,白汤送下。

其人当右肋下有块者,必吐血。妇人经水不利而吐血者,属逆经,其血必黑,宜大柴胡汤,三黄泻心汤类。自肝藏发者属蓄血,其血亦黑,并用前方。自肺藏发者鲜血也,其血虽一滴难治,先与加味百合地黄汤、犀角地黄汤类为是。酒客吐血,属胃中蓄血,宜三黄泻心汤。

若不止者,属脾血,宜理中汤。盖下血久则脾衰失裹血之职,自然止也。独步散能治吐血下血,衄而属鲜血者无效。下血者,宜食海鱼,不可食河鱼。(按∶独步散,干柿一味为霜服。)

痢疾初起,以发表为紧要。若将噤口痢者,早可大下之,宜大柴胡加芒硝汤。禁口药汁难下者,咽以生萝卜汁,则得能下也。冷痢者,多属泻心汤,补中加大黄汤证,而附子之所治,亦往往有之。

咳嗽属阴者难治。横卧则发咳,仰卧则不咳者,水饮所为也,宜神 丸。子嗽者,因胎气生长,水停心下而为咳也,宜当归芍药散。

泄泻无异证者,宜胃苓汤、补中汤类,又有养胃汤、藿香正气散、真武汤所宜。若食即更衣者,属脾虚也。轻者,宜补中汤。重者宜补中益气汤。久泻者,可理中焦,宜附子理中汤加赤石脂,或阿芙蓉丸。泄泻证多因不能泌别水谷,故宜分利水与糟粕。论云∶下利不止,当利其小便是也。利小便宜春泽汤加附子。属中焦者,宜补中汤,或生姜泻心汤。泄泻愈后,脉迟细而弱,至夜半或黎明而泻者,此命门真阳不足也,宜七成汤,或参苓白术散主之。又有属实者,宜大黄丸类。

嘈杂者,水气挟火也,宜三黄泻心汤、生姜泻心汤,但心下不痞者无效。(按∶心下不痞而嘈杂者,宜旋复花汤,又吴茱萸一味煎服可也。《古今医统》云∶嘈杂之为证也,倏尔腹中如火发,腔内空空若无一物,似辣非辣,似饥非饥,似痛不痛,而有懊 不自宁之状,得食暂止者是也。可谓说尽嘈证矣。)

黄胖或以为感粪土气,亦非无理,何则?此病中人以上患之者绝无,中人以下往往患之也,宜皂矾丸。又男子脱血后,或女子薄血作此状者,宜四味补血汤,非皂矾之所治也。(按∶因食粪发黄者,《本草图经》秦艽条引《崔元亮集验方》云∶夜食误餐鼠黄亦作黄。识病捷法云∶鼠盗饮食五谷遗粪在内,人不拣择误食,则生黄胆是也。)

风毒肿多壮年者,老人甚少。两脚虽红肿不能自溃,先可发散,宜一剂散,后可下之,宜禹功散。治法大抵同于痛风。

病患有呼吸乍失调度。乍复者,不出五六日死。经曰∶呼气出于肺,吸气入于肝肾。其失调度者,呼气不能归肾,上越于肝也。

心中时烦唇红,发作有时,时呕恶,闻食臭颧骨红者,属蛔虫,理中安蛔汤加甘草、附子.反胃者断谷食,但饮白米饮与理中,大半温脾诸汤为佳。又有因水气发此证者,必心下悸,宜生姜泻心汤。(按∶此证亦减饮。余闻台洲有减饮论未见,盖减饮事详见东坡集,与孙运司书,可参考焉。)

穿踝疽不辨足内外肿痛者,宜杜仲汤加蝮蛇。病重者,副用禹功散。

解颅渐长大者,头骨开压额前肉也,当施绷带。初起者,宜六味丸加鹿茸,此方能治解颅五迟二证。盖本诸薛己之说。

蓐劳初起,宜当归建中汤。(按《千金》内补建中汤主治可考。)

妇人肩背强急者,以坐药导带下则愈。若心下痞者,宜生姜泻心。(按∶妇人肩背强急者,多系 癖之所为,延年半夏汤最效。)

喘息急者,半夏为末和生姜汁加曲服之甚效。

津液虚燥不大便而窘迫者,下焦气脱也,当升提其气,宜补中益气汤。若不窘迫者,宜六成汤。盖以补中益气汤无腹力,六成汤有腹力为辨。若六成汤证而无力者,宜加鹿茸。

竹叶除胸中烦热,竹茹主豁痰,所治各异。胸中烦闷者,栀子之所主。自心下及胸中者,黄连之所主,亦各有专长。

小儿夜啼,宜安虫散。(按∶安虫散治虫动心痛,又小儿夜啼神效。胡粉炒黄,槟榔、川楝子去实,鹤虱各三钱,白粉一钱五分,铁器内火熬,砧杵,共五味为末。每服一字,大者半钱,温米饮服。)

酒 鼻严禁酒。时时以三棱针刺去血,可与辛荑清肺饮。

脑漏者,脑中酿热以出瘀涕也,古人以为脑移肺热误矣。其初流黄汁,后变白浊,甚者溢于咽,且鼻中点滴连绵不止,其状虽似清涕,以纸拭之,干则发黄色也,宜脑漏一方,又似此证而鼻塞者,息肉也。其初生鼻中,渐逼鼻口,其色初白,次变桃花色,又一等甚者,色如李实熟,此证虽相似,以鼻塞与不塞为辨。鼻息治方见于方铃,又以瓜蒂末贴纸张捻条插入息肉上,则黄汁出而愈。

丹后宫津侯(松平伯蓍守。)平素无他病,鼻常流清涕不止,余以为肺寒所为,以大枣煎汁服皂荚丸,灸大椎第一间身柱,七日而愈。

症疮属表证,宜发表,杨梅一剂散加反鼻主之。其初与遗粮五宝丹等者,甚非也。

疳疮世贴膏亦非良策,但傅奇良末佳。(按∶杨梅一剂散方见于外科大成。)

疳疮发阴茎表者,为太阳经证,杨梅一剂散主之。发横面者为少阳经证,恶候也。

茎头上直筋不破溃为要,若破溃则其毒忽上于咽喉及鼻梁也,烛泪疳亦宜一剂散,兼用结毒紫金丹。

妇人妊娠十指麻木者,系血热所为,此证夏月尤多。轻者不及药,分娩则愈,重者与柴苓四物汤。

妇人多属带下毒者,不可不谛。

奔豚气属虚,支饮属实,其证相似,而其治迥异,可不精诊哉。

水势盛于外者,卫气之衰也,宜黄 汤。

梅核气与半夏浓朴汤为法。然浓朴无真品,姑与生姜泻心汤可也。

杜仲汤能治脚挛急在右者,而不能治在左者也。

诊病患宜察眼中之了不了,与音声之爽不爽,此二者清亮则不死。

劳瘵与虚劳易混。虚劳之热浮泛无根据,劳瘵之热 熏骨,而眼中甚了,不如虚劳之目中不了了也。四花患门亦治劳瘵,而不能治虚劳。又妇人虚劳者,经水早绝,属血瘦也。劳瘵者,有至病末末绝者。乃知二病自异也。

暴得痿病,腰足两股皆不仁, 而不能步,脉滑而力者,先与瓜蒂散吐之,后以术附剂逐水则速愈。

雀目当审腹候。若少阳经拘急者,宜抑肝散类。若因脾胃郁热者,宜平胃散加大黄或黄连,又用鸡肝亦佳。

积年发小疮痒不可忍者,可与杨梅一剂散,加蝮蛇多量,外以西河柳煎汁浴之。此方亦治癣疮。

血燥皮肤为痒,及风热疮疥为痒痛者,宜当归饮子。凡一剂散证带血热者,非此方不能治。

漏风当背七八九椎际恶寒者,属气虚,宜补中益气汤加附子。又觉手足爪间有风者,亦属漏风一种,宜补中益气汤类。

哕逆因胃寒者,宜丁香柿蒂汤,兼用龙眼丸为佳。因痰饮者,宜橘皮枳实生姜汤。肺痿吐涎沫者,与甘草干姜汤,兼用皂荚丸。

鼻僻者,多发中风。欲防中风者,宜灸章门穴。

中风证气之所虚,痰必凑之,故以顺气导痰为治法,又中风未发时头痛者,肾气厥逆也,为不治。

病患服甘遂、大戟、桃花、大黄类,不下利反腹胀满者,当和胃气,宜甘草干姜汤加芍药类。

带下之块多在卵门下,(斥卵巢耶。)按之则如绵裹,觉温软也。又妇人脚痛属带下者,十有八九可详。

阴湿者,由谷气下流,宜减饮食,徐服萆 汤类。若其证轻者,地黄、枯矾等分为末,和生姜汁贴之可也。

某侯一日垂钓于水滨,时有溺者自上流来,侯深悯之,命救之,几死。使侍医将一角末以管鼻,须臾吐水数升遂苏。台洲园有雉鸡误陷于井中,饮水数口,扶之出,殆绝。急将一角末五分,和水服之,须臾吐水霍然痊,乃知一角能解水毒也。

血证脉弦数者,有不测之变,可恐矣。

下利兼香港脚者难治,以下焦虚故也。其他下部有旧疾而并香港脚者,不可不虑。癫痫有因蓄血者,当卒倒吐涎沫时,必咯血乃可去其蓄血。一妇人有此证,新产后霍然愈,乃蓄血尽故也。

喉癣间有属胃热者,宜凉膈散类。

肠痈看法,往来寒热者属右厥阴,无寒热者属左阳明,是为左右别。又一种有二便共闭者,为小肠疽,详于《外科大成》。夫病在大肠则大便闭,在小肠则便闭,在中央则二便共闭,理当然。而小大肠痈多在右,其在中央者形如硬块,或于小便闭易混,学人宜于活物上而活看耳。治方不拘三痈∶宜选用如神汤,四味薏苡仁汤,大黄牡丹皮汤。又有阴证者,当行附子也,若与下汤仍不通者,痈发于肠中,妨塞便道也。

又便肠垢者,宜四味薏苡仁汤加大黄,最初宜如神加大黄汤。一等重者,为大黄牡丹汤也。

缠喉风与喉痹易混。缠喉风发于喉中深处,不可针。喉痹发于浅处宜针,若其肿深者,可吹入矾蚕。喉痹宜玄参、升麻,或清咽利膈汤,副用冰硼散。缠喉风即有一方主之。(按∶一方未详,余与以驱风解毒汤加桔梗、石膏捷效。)

血虚肿气似黄胖,其肿虽及右肘上不及左者,专在血分而不在气分也。古人以左右分气血,可谓不诬矣。

肺痈其初痛阴阴咳则引胸中。而其痛多在左,治宜在始萌。若至其吐脓如米粥,则百可治一二耳。

痘发热后不见点,通身肿满而死者,是表伏之证也,名曰肉胀。治方早与反鼻剂可发表。

齿痛宜当归建中汤者,外以黑砂糖擦痛处则捷效。黑砂糖亦贴阴囊癜风,并牛皮癣不堪痒者立应。

口肿有牙宣与胃热之辨,牙宣者,上齿或下齿必发于一方,而后波及上下,如胃热则否。且虽两证同出脓血,牙宣者脓多,胃热者少,是为其别。牙宣宜滋阴降火汤,胃热宜清胃加生类。骨槽风自胃热来者,宜杨梅一剂散。

妇人妊娠七月以上,当与当归芍药散,逐水理血,否则分娩后多患下利也。又产后下利者,多因肠胃为胎压制者,一时得舒畅而水气下奔也,不如乘其势与生姜泻心汤,以尽水气也。

产后咳嗽,多水浸肺之所为,其治与下利略同。

痛风者,风热入骨节也,可发汗。宜麻黄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亦主之。表证罢,当以禹功散下之。

三井某年二十有余,腹中拘急,大便硬,饮食如常,但欲眠不能眠,来请诊。诊曰∶子不能眠者,非心气之所为,其病在胃中。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是也。乃与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一剂而知,九剂而愈。

妇人积年有水块痛不解,或吐瘀液如淡黑色者,或如赤豆滓者,宜温脾汤,副用应丸。

若有蓄血者,右脉闭塞莫怪,是血压经也。又不论何病,右脉闭塞者,脾胃衰也。不可不知。

因蓄血腹大胀满者,与血蛊异,其证发作有时,或至夜而胀,至旦则减之类,与桂枝茯苓丸料效。

小儿卒下利发搐搦死者,所谓真中也,先与附子理中汤。余数年虽欲覃志焦神救活之,未得其肯綮。

吐乳者,专用治吐乳一方,此证渐剧摇头者不治。

急惊风者,宜桂枝甘草龙骨蛎牡汤。慢惊风因攻击发者尤属虚,可禁针,宜甘草、干姜,或芍药甘草汤、抱龙丸,《幼幼集成》用灵砂亦效。

诸病拘急者属闭证,仓卒勿错置,必有开期。纵使至死,一旦解而苏。

崩漏轻者,宜当归煎。重者,理中汤。其最剧者,加附子,兼饵食牛肉更佳。

芽儿衄血且鼻塞者,皆属胎毒,宜五香加大黄汤。又育不育之辨,大抵俟五十日判然。

详于《千金方》。

风水肿自面来。经曰∶面肿者风,足头肿者曰水是也。

诸疮翻花者,因荣卫衰也,宜黄 剂。又痔疾翻花者,胃气下陷也,宜升提剂。

痧病或以为《左传》所谓蜮,又云虫名沙工。吐沙人中之则为此证,此皆就沙字为说也。按∶此病本自沙漠之南来,故名痧。犹痘自北虏来,因名虏疮。疳疮自广东来,因名广疮也。

不可深拘焉。

湿痹但痹而无痛,其初痿弱,后发拘急也。病在表者当发汗,手足屈而不可伸者,宜四物汤加犀角、桂枝。

一妇人年四十余,左足肿膝大而痛,不能步行者有年于兹,来请诊。余诊曰∶此证似鹤膝风而非也。鹤膝者,膝肿大而膝以下必瘦。今不瘦者,是带下所使。而其病在表,可发汗,乃与杨梅一剂散,痛渐止,更逐带下毒而全愈。

脏毒者,五毒郁热流注之所致也。其形状与痔漏类难识别,然痔发于肛之左右,而不关任督之脉,脏毒发于任督之脉,而不关肛之左右,是为别也。脏毒破血不止者,宜补血汤加干姜、附子,兼用独参汤。

风懿舌根如痿,言语不了然者,盖中风之类也。又有痰迷心窍,舌强而语言不如意者,甚相似。然风懿者属阴多不治,痰迷者属阳多治。其痿者与强者,其治自别也。

肝疡古来无明辨。此证肝脏中生疡,后见腹中,故不治。其初当脊之右肝脏之里而发者,或可治,宜透脓散。此病与流注易混,世医动以肝疡为流注误矣,盖肝疡比流注甚少也。

鳖瘕在右肋下而冒胃,按之则坚不痛,是属饮癖。不早治,则后必至胀满不可治,用白马溺为妙。

肺痛证《张氏医通》特论之。初起当中府云门而痛,后或吐血而死为难治。其初轻者,宜沉香降气汤类。稍重者,宜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

肺痈痛而咳,肺痿咳而不痛,肺痛不咳而痛。肺痈痛在一阳者可治,在二阳者难治。(按∶末二句难解,姑书俟考。)

悬痈生于会阴之侧,多由湿毒,脏毒生于会阴,真中阴毒肿自会阴上斜向肛门之傍,脓溃如刀割状,三者相似而异。悬痈、脏毒,宜朴硝、石榴皮之剂,阴毒宜内托剂。

凡病患右身有所患,则当为血分治之,是为血证看法。

鼻痔 瓜蒂,世之所知。湿家头痛者,亦以瓜蒂末点纸捻入鼻中,嚏出而愈。

小儿头疮为胎毒,治之无效者,因母有带下哺其乳而发也,速换乳母则愈。妇人头疮亦有因带下者,更与八味带下方,兼用坐药则愈。(按∶八味带下者,系本朝制方,奇良。当归、川芎、茯苓、橘皮、金银花、通草、大黄俱八味。)

吐乳胃虚者,宜附子理中汤、温脾汤类。若不愈者,与《本事方》青金丹。(按∶青金丹治霍乱吐泻不止,乃转筋诸药不效,硫黄三两研,水银八钱,上二味铫子内炒,柳木篦子不住搅匀,更以柳枝蘸冷醋频频洒,候如铁色法如青金块方成,下再研如粉。)

神仙劳名始见董西园《医级》,(此书四部舶来、荻野福井各藏一本,余入江户。)此病盖因胃口蓄血而生,是以不食至数十年,蓄血能养胃气,故不死。用药亦非数年则无效,宜温胃汤、后以禹神散攻之。(按∶医史丹溪翁传及垣赤道人吹影编。论似此证者,宜参考。)

凡胃中阳气盛则不倾,若胃阳虚则必侧垂,水饮因乘之,名曰 囊。然按之不应手,但以腹痛呕吐为征,宜温脾汤。若不愈者,服白牛酪效。(按∶时还读我书续录云∶荻野台州曰囊者。《医学正传》引东垣云∶痞为窠囊者,用红花、桃仁。据此则 囊兼蓄血,宜温脾汤,兼用血剂失笑散类。余尝观所吐物,与温疫蓄血所下物同色,故知其兼血也。)

肠覃在脐下子宫内,几与胎相似。而经水将来,其痛不可堪者,服白马溺效。(按∶用砂亦佳,后条可征。)

砂能治产后腹痛。

带下者,其病从带脉下流,故名带下。盖其始水饮聚于冲脉,传于带脉,以入于子宫,与血凝结为带下也。故与生姜泻心汤去水饮,以坐药去凝结则愈。凡用坐药有法,深入子宫则其痛不可耐,若但在于阴口则无效,正在阴中,稍近于子宫处为妙。妊娠者三月后不可施坐药,固虽无害于胎,适脱胎则归其咎于此故也。(按∶台州园坐药方,杏仁、甘草各三分,丁香一分,枯矾六分,片脑五厘,上五味为窜,三日一换之。)

妇人淋疾,与露蜂房散有捷效。(按∶露蜂房能酿乳,今与淋同其治妙。)

崩漏与带下同因。盖水血混淆则为带下,不混淆则为崩漏也。

肝气厥逆为耳聋。耳聋者,以瓜蒂散吐之,后与柴胡清肝散类。若虚者,先与清肝散,候其实可吐之。大率百药无效者,得一吐必愈。

带下有成虚劳者,其初以寒热往来也。夫带下郁则生热,系少阳则成此证。子宫亦属厥阴,故睡觉时唇舌干燥也。

《先哲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