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
外国小说
言情小说
武侠小说
都市小说
现代小说
盗墓小说
道士小说
恐怖小说
官场小说
古典小说
四大名著
才子佳人
谴责讽刺
神魔志怪
侠义小说
公案小说
历史演义
笔记小说
国学典籍
诸子百家
蒙学典籍
易经书籍
古代兵书
道教书籍
史书典籍
佛经典籍
医书大全
诗词歌赋
文言文
辞赋鉴赏
唐诗
宋词
历史典故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历史人物
生活健康
生活常识
健康保健
健康饮食
美容知识
医书大全
儿科要略
儿科要略在线阅读
《儿科要略》的作者是(民国)吴克潜,儿科著作。书中整理辑录了儿科学的一些主要内容。总结了前人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的论述,对儿科常见病的证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
儿科学
儿科学在线阅读
《儿科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医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精要丛书”之一。编写目的主要是为准备报考儿科学硕士研究生者提供学习儿科学理论、复习考试的参考书。同时,也可为在校医学生和住院医生出科考试和工作中补充学习之用。
儿科醒
儿科醒在线阅读
《儿科醒》一卷。清·芝屿樵客撰。撰年不详,本书将儿科疾病分别按表、里、寒、热、虚、实予以论证,说理清晰透彻,方药法度严谨,并有辨惊风之误一文,认为古无惊风之名。
儿科萃精
儿科萃精在线阅读
《儿科萃精》,民国时期陈守真著。书以普及儿科医学常识为职志,凡家置一编披览记忆,便得保赤诚求之要道。
对山医话
对山医话在线阅读
《对山医话》是一本医话著作,四卷,补篇一卷。由清代毛对山撰于1903年。书中记述了医药典故、医林逸事、民间疗法、医理、药物的心得体会等。对诊治中因循执方等弊病予以批评。书中尚有炼丹等内容。现有1905年铅印本、《三三医书》本和《中国医学大成》本。
读医随笔
读医随笔在线阅读
《读医随笔》本书为清·周学海著。全书六卷,是作者汇集读书、临证之笔记整理而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脉法、运气、方药和临床各种杂证的辨治等。该书为作者研读古医书的心得体会,论述精辟,颇有启发意义,适合于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及在校师生参阅。
痘疹心法要诀
痘疹心法要诀在线阅读
《痘疹心法要诀》痘疹专著。四卷。即《医宗金鉴》卷五十六——五十九。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论述痘疹的证治,内容比较简要,但比较规范、精辟。并有附图多幅。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在线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在线阅读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源自《医宗金鉴》,具体作者及朝代无可考。《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教科书,于1742年,以武英殿聚珍本与尊经阁刻本印行,在全国推广,影响巨大。全书共90卷,15个分册。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等。
丁甘仁医案
丁甘仁医案在线阅读
《丁甘仁医案》 书名。分列伤寒、霍乱、调经、脑疽等多种病证,收载病案约400例。治外感病能融会伤寒与温病的辨证治法。治疑难重症,能依据辨证要点而圆机活法。
跌损妙方
跌损妙方在线阅读
《跌损妙方》,伤科著作,一卷。明代僧人异远真人所著(1523年),是现存最早的伤科少林派著作。原系抄本,经清·孙应科重加校订,刊于1836年。
跌打损伤回生集
跌打损伤回生集在线阅读
《跌打损伤回生集》三卷,乃清·胡青嵬所辑。成书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系胡青岜与其侄整理其叔祖胡启万所存抄本而成。据目前所掌握的材料,国内收藏甚少,此为南昌刻本。
跌打损伤方
跌打损伤方在线阅读
《跌打损伤方》由清代杨成博著。主要内容以人身关五形知于脏腑。到伤按六脉以定虚实,认其生死不一,治亦清永无误。所以心伤面红,肝伤面青,肾伤面黑,脾伤面黄,肺伤面白。
跌打秘方
跌打秘方在线阅读
《跌打秘方》是清代江昱辑写的一本伤科类中医文献,不分卷,成书年代未详。详述各不同部位、穴位损伤后的轻重症状表现、治疗原则、用药要诀、主方、预后等。载汤剂方三十首,丹、丸、散剂二十四首,外敷方十九首,熏洗方二首,药酒方三首,吐药方一首,共计七十九方。每方详述其药物组成、剂量、制法、服法。
滇南本草
滇南本草在线阅读
《滇南本草》,古代中医药学著作。共三卷。明代云南嵩明人兰茂所著的《滇南本草》是中国现存古代地方性本草书籍中较为完整的作品,这本有着中医药精华汇编性质的医学,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多年。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在线阅读
为在灾后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使灾区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中医药服务,减少灾后传染病的发生,有效治疗灾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针对灾后常见多发的40个病种制定了中医药治疗的方案,以指导灾区医疗机构和灾民安置点的医务人员在医疗救治中积极应用中医药的技术和方法。本手册结合灾后多发疾病,突出中医疗效较好的方法,希望能对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所帮助。
得配本草
得配本草在线阅读
《得配本草》,古代中医药学著作。成书于1761年,清·严洁、施雯、洪炜同纂。全书10卷,载药647种,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等25部。每一药物,一般先述相使、相恶之情,次述味、归经、主治、配伍应用、炮制与禁忌、药物功用之比较,后附体会。卷末附奇经药考,列入奇经八脉药43种。
丹医秘授古脉法
丹医秘授古脉法在线阅读
《丹医秘授古脉法》是周潜川创作的书籍。分经候脉之由来古人的分经候脉与现今独取寸口切脉法有很大区别。分经候脉不仅具有很多优点,而且在中医理论上也是很有根据的。王叔和的《脉经》,高阳生的《脉诀》是我国较早的两部脉学专着。在此以前有关脉学的记载,则散见于各医书之内。但不论专着也好,散载也好。既往有关脉学的知识均很不系统。并且受了旧文字的限制,令人难以体会及掌握。从医生诊脉时的差别性极大的情况,就说明切脉法缺少一个客观的标准。
丹溪治法心要
丹溪治法心要在线阅读
《丹溪治法心要》,原题朱丹溪述,实系其门人及私淑者编辑整理。由明·高宾(叔原)校正重刻。是书共8卷,囊内、外、妇、儿各病症凡154种。病因证治论述精简,文微义奥,且多发前贤之未明,堪称集朱氏临证之大成。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在线阅读
《丹溪心法》是一部综合性医书,共五卷(一作三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刊于1481年。本书并非朱氏自撰,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
丹溪手镜
丹溪手镜在线阅读
《丹溪手镜》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撰,明吴尚默订。全书凡三卷,共一百六十篇。主要依据<伤寒> 、<金匮>明辨类证,对内、外、妇、儿、五官、杂证辨析,以示辨证论治之典范。为《丹溪医集》之一。本书不仅对研究丹溪学说有重要价值,就是对研究经典著作亦有一定价值。
丹台玉案
丹台玉案在线阅读
《丹台玉案》,综合性医书,6卷。明代孙文胤(薇甫、在公)撰,成书于崇祯九年(1636)。本书积作者平日治验,述以内科杂病为主的75门病证及脉形、脏象图说、各脏用药治法。卷1首论脉镜诊断,后列调摄养生16条,继之以脏象图说及各脏用药治法。卷2至6分别介绍伤寒、温病、瘟疫、杂病、妇人、小儿、五官、外科的多种病证。依因、证、脉、治次序逐一论述。其附方广泛,叙述较为具体。作者曾遇道士于武林,道士授以“还丹接命解形度世之术”,晚年学佛,故其医学思想深受佛道影响。现存明崇祯十年孙氏仁寿堂刻本及多种明清刻本,1984年
达生编
达生编在线阅读
《达生编》又称《达生篇》,是清代早期问世的一部价值颇高的产科专书,是书刊行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问世以后的百余年间曾多次重刊,足见医界对本书的注重程度。
达摩洗髓易筋经
达摩洗髓易筋经在线阅读
《达摩洗髓易筋经》本书分原理源流、功法、辅助功法及附录功法三篇。洗髓易筋经内容丰富,熔释、道、儒三家之说于一炉,赅性命双修,内外兼备,刚柔相济于一法。对此功法如能勤而习之,恒而持之,锲而不舍,气功功力和气功境界,必能由浅入深,由低而高。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固然可期。《达摩洗髓易筋经》,原作周守儒, 少林空悟禅师嫡传。原书约十万字,插图五百多辐。除洗髓易筋经外,还收集了洗髓易筋经支流功法,为十二大劲、韦驮十二劲、操腹九冲图、立八段锦和坐十二段锦。
存存斋医话稿
存存斋医话稿在线阅读
《存存斋医话稿》是医话著作,由清代赵晴初撰,原五卷,现存二卷。全书共74则医话,不分类别,不拘体例,不立标题。记其所见所闻及心得,阐述医理,辨证用药,改正本草,评论医家,强调辨证论治,反对拘方制病,文字简明,雄辩风趣。现有两种光绪年间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丛桂草堂医案
丛桂草堂医案在线阅读
《丛桂草堂医案》医案著作。四卷。袁焯撰于1914年。袁氏辑录治疗验案62例。其中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案中对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等作了较详细的记录分析。现存初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1949年后有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刺灸心法要诀
刺灸心法要诀在线阅读
《刺灸心法要诀》,针灸著作。八卷(即《医宗金鉴》卷七十九-八十六)。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分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十二经井,荥、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八十一-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卷八十五为头、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要穴主治病证;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歌诀之后加注,并附插图134幅,便于习诵。现有多种刊本。
此事难知
此事难知在线阅读
《此事难知》,医论著作。二卷。元·王好古撰于1308年。本书系王氏编集其老师李杲的医学论述,包括属于基础理论的经络、脏腑、病理、病源以及有关临床辨证、治法等内容,其中对伤寒六经证治叙述尤详,而且有个人创见。虽然全书融合了王好古的学术见解,但是依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李杲的学术思想。现存初刻本,元明清多种刻本,《医统正脉》本等。1949年后有影印本。
慈幼新书
慈幼新书在线阅读
《慈幼新书》儿科著作。又名《慈幼筏》。十二卷。卷首一卷。明·程云鹏撰。刊于1704年。全书对小儿的生理禀赋、脏腑特点以及各种病证证治的论述甚为详备。其中各证还附有医案。现有清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慈幼便览
慈幼便览在线阅读
《慈幼便览》是清代文晟编写的一本儿科类中医文献,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首列小儿简要辨证,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验虎口法和虎口三关图,阐述幼科诊察之法;后列初生及一岁以内幼儿调护法及四十余种小儿病症诊治,对脐风、惊风辨治尤详,并载外治十法和简便方。末附《痘疹摘录》。
串雅内外编
串雅内外编在线阅读
《串雅内外编》,中国民间走方医(亦称串医、铃医)医疗经验汇编。赵学敏纂辑,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中国走方医柏云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编为《串雅内编》4卷、《外编》4卷。《串雅内编》介绍了“顶、串、截”三大法,以及某些单方。《串雅外编》则分“禁方”(符咒之类)、“选元”(各种急症抢救法)、“药外”(非药物疗法)、“制品”、“医外”等类。清末名医吴庚生于若干治法与单方验方后,附有按语,对学习和应用很有启迪。“走方医”虽
传染病
传染病在线阅读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中国目前的法定传染病有甲、乙、丙3类,共39种。
褚氏遗书
褚氏遗书在线阅读
《褚氏遗书》医论著作。旧题南齐·褚澄编。本书系唐朝人从褚氏椁中发现石刻整理而成。宋嘉泰年间刊行流传。全书共受形、本气、平脉、精血、津润、分体、余疾、审微、辨书、问子10篇。内容简短,多据《内经》理论加以阐述发挥。本书体现了作者重视精血、津液学说。其中对血证及妇科病证治的见解,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本书收入《六醴斋医书》中。
程杏轩医案
程杏轩医案在线阅读
《程杏轩医案》医案著作。清·程文囿撰。程文囿,字观泉,号杏轩,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人,约生于乾隆26年(1761年),卒年不详。祖居歙县东溪,世医之家,弟文苑、文泉均精于医。《杏轩医案》分初集、续集、辑录等三集。合刊于1829年。全书不分门类辑录作者历年所治疑难病证验案,于病证、病理记述颇详,审症亦较细致。对于真假寒热、实证类虚、阴极似阳等复杂病证的辨析,颇能掌握要领。在治法上亦能汲取诸家之长而有所发挥,立方遣药能随证灵活化裁。文笔生动,引人入胜。本书现有多种清刻本后收入《珍本医书集成》和《中国医学大成》中
陈氏幼科秘诀
陈氏幼科秘诀在线阅读
《陈氏幼科秘诀》是中国古代医书。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状、疗方都有所谈及。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在线阅读
《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气功导引专著。清·廖平根据隋代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摘编而成。《诸病源候论》在所论的绝大部分证候之后,均附有相应的气功导引治疗方法,共计260余条,可说是隋以前医疗气功导引法的一次总结。这些功法丰富多彩,以姿势来说,有偃卧、侧卧、端坐、跪坐、踞坐、蹲坐、舒足坐等;以动作来说,有伸展手臂、屈伸足部、前屈后仰、旋转引伸等;以炼意来说,有内视丹田,存守五脏,存念引气等;以所治病证范围来说,包括了内、外、妇、伤等各科病证。廖平将上述散见的功法摘录汇编成书,收入其《六译馆丛书》之中。
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常用化验值及意义在线阅读
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在线阅读
《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主编:周国雄 朱秉匡,编著者:周国雄 朱秉匡 孙康泰 陈勖 古梅珍。
常见病自测
常见病自测在线阅读
《给自己看病(常见病自测)》作者是张勤 、胡宏宇和吴翥镗。
产鉴
产鉴在线阅读
明·王化贞所著之《产鉴》内容丰富而精辟,论理扼要而详明,方药简当而切合临床实际,是中医妇产科学中一部好书。
产宝
产宝在线阅读
《产宝》产科著作。清·倪桂维撰。许琏校订。一卷。书成于1728年。本书论产后诸病的证治,并以生化汤为主方,化裁为若干方。收刊于《韡园医书六种》中。
察舌辨症新法
察舌辨症新法在线阅读
《察舌辨症新法》,清末刘恒瑞撰。本书论述舌苔原理、看舌八法,在病理舌苔中着重阐论黄、白、黑苔,对其所主疾病病机予以剖析。初刊于《医学扶轮报》,现存《中国医学大成》本。1949年后与《临床验舌法》合刊出版。
察病指南
察病指南在线阅读
《察病指南》,脉学著作,3卷。南宋施发(政卿)撰于淳祐元年(1241)。上卷分28个专题,总论脉学理论。中卷介绍常见脉24种的体状和主病,以七表、八里、九道3类类脉,并述7种死脉脉象。下卷以病症为主,参以脉诊,并涉及妇、儿科诊法和望诊、闻诊等内容。此书引证范围广泛,融会贯通,内容多采自《三因方》、《脉粹》等书,所述31种脉象各有一幅脉图,大部分比较形象,是宋代脉图较好的一种,也是现存脉图最早的一部。
茶饮保健
茶饮保健在线阅读
《经典茶饮保健方选粹》,是郭霞珍编著,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曹仁伯医案论
曹仁伯医案论在线阅读
《曹仁伯医案论》 作者为曹存心,属性:人年四十阴气自平,从古至今,未尝不若是也。惟尊躯独异者,正气不足,湿痰素多,阳事早痿耳。
博济方
博济方在线阅读
《博济方》,医方著作。原名《王氏博济方》。三卷。宋·王兖撰。刊于1047年。作者原收辑医方7000首,此书系从中选录500余方编撰而成。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本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后改编为五卷,仅得350余方。辑本的内容分为:伤寒、风证、劳证、血证、三焦证治、五脏证治、诸气、诸积、目疾、齿须发以及胎产、经气、疮科、丹药、修制药法等29门。每门之前或有短论,概括该门病证特点和治则。所选各方,多有临床参考价值。但书中也杂有某些具有迷信内容的药方。现存清刻本、《四库全书》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病种临床路径
病种临床路径在线阅读
病种临床路径
病历书写规范
病历书写规范在线阅读
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使医疗信息为当前医疗、卫生改革服务,制定全国统一的《病历书写规范》书籍,将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也提高医师们对病历书写的法律意识和学术水平,使病历信息资源更广泛地服务于病人及服务于社会。
病理学
病理学在线阅读
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基础医学科学。病理学一直被视为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充分表明了它在医学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由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在线阅读
病理生理学(英文名字Pathologic Physiology),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它同时还肩负着基础医学课程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濒湖脉学
濒湖脉学在线阅读
《濒湖脉学》,脉学著作,1卷。明·李时珍撰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李时珍晚号濒湖老人,此书撰于晚年,故名。全书用歌赋体形式,分《七言诀》和《四言诀》两部分,《七言诀》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等27脉形状、主病及相似脉鉴别。《四言诀》系李时珍父亲李言闻根据宋·崔嘉彦所撰《脉诀》删补而成,综述脉理、脉法、五脏平脉、杂病脉象及真脏绝脉等。内容切合临床实际,易于记诵,流传甚广,为初学中医者学习脉法之阶梯。
辨证录
辨证录在线阅读
《辨证录》,综合性医书,14卷,清代陈士铎撰。约成书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内容包括内、外、妇等各科病证。分伤寒、中寒、中风等126门,770余证。每证详列病状、病因、立法处方,并说明方药作用,以及配伍关系。每一证除有一个主治方外,还附有一备用方,以资互参。说理明白易晓,析证简要中肯,用药灵活切病,颇多经验之谈。以“辨病体之异同,证药味之攻补”为特点,故称为《辨证录》。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在线阅读
《扁鹊心书》,综合性医书,3卷。宋代窦材编撰于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故名。此书以重视经络和针灸疗法为特点。卷上介绍“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在治法上比较强调扶阳,禁用寒凉之剂。卷中论及伤寒、阴毒、劳复、喉痹、虚劳、中风等100余种外感、内伤及临床各科杂病。书中并附作者若干治验,多推崇针灸疗法,体现了窦氏在运用此法方面的发展与变化。卷下除续载部分病症外,“扁鹊神方”收有94方,分别介绍了其主治和服用法。其中相当数量的方剂不见于宋以前的医籍,并保留有我国较早的麻醉方剂—睡圣散,颇具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在线阅读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是针灸著作。一卷。元·王国瑞撰。刊于1329年。托名扁鹊所传,聊以自重。书中载一百二十穴玉龙歌(简称玉龙歌)等针灸歌诀多首和其他针灸治法,书中所述王氏家传的针灸经验,颇有独到之处。现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笔花医镜
笔花医镜在线阅读
《笔花医镜》又名《卫生便览》,系清江涵暾原著。江氏名秋,字涵暾,号笔花,浙江归安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二甲第八十九名进士,官广东会同知县。素精医术,著《笔花医镜》。全书共分四卷。卷一是四诊、八纲及外感内伤、虚劳等的辨证论治原则。卷二是脏腑证治。主要是内科杂病的论治原则及方药。以脏腑为纲,以十二经分部,以表里、虚实、寒热为目。先明病因病机,再叙证候表现,后列方药。药物均按功用分为温、清、补、泻四个队,又按药力之缓急分为猛将与次将两类。选方皆常用有效简便者。卷三为儿科病。卷四为妇产科病。
本经逢原
本经逢原在线阅读
《本经逢原》,由清代著名医家张璐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全书分四卷,记述700余种药物,以临床实用为主。本书是张璐在79岁高龄时的一部佳作,其中记载着他的众多独到见解,使人阅后一目了然,发人思微。
本草择要纲目
本草择要纲目在线阅读
《本草择要纲目》,清代中医古方经典著作。共2卷。蒋介繁辑。初刊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此书收药356种。
本草易读
本草易读在线阅读
《本草易读》清代中医著作。该书籍作者为汪讱庵,是一本介绍中医草药方的读物。
本草衍义
本草衍义在线阅读
《本草衍义》,原名《本草广义》,北宋寇宗奭撰,刊于公元1116年(宋政和元年)。为药论性本草,共20卷。卷一至卷三为序例,论述本草起源、五味五气、摄养之道、治病八要、药物剂量、炮炙诸法、州土所宜、蓄药用药之法,以及单味药运用的若干典型医案等。卷四至卷二十为502种药物的各论(《嘉佑本草》467种和附录35种),参考有关文献及寇氏自己的辨药、用药经验,作进一步辨析与讨论。其内容涉及各种药物的名义、产地、形色、性状、采收、真伪鉴别、炮制、制剂、药性、功能、主治、禁忌等以及用药方法等方面,并结合具体病例阐明作者
本草新编
本草新编在线阅读
《本草新编》是丛书“中医经典文库”中的一册。《本草新编》又名《本草秘录》,清·陈士铎著。《本草新编》共分宫集、商集、角集、徵集、羽集五卷,卷前有康熙三十年岁次辛未仲春中浣之吉华川金以谋之“本草新编序”一篇,又有凡例十六则、劝医六则、七方论、十剂论、辟陶隐居十剂内增入寒热二剂论、辟缪仲醇十剂内增升降二剂论,对著作目的、医道、七方、十剂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正文以药为纲,共272种药。每药先述性味功效,继而论配伍宜忌等。主要的特点是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见解独特,多发前人所未发。
本草问答
本草问答在线阅读
《本草问答》的作者是唐宗海,由学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古代中医药学著作。清代四川籍著名医学家唐海宗编撰。该书分上、下两卷,刊于1893年,乃唐氏和他的学生张士让就本草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所作的问答整理而成。对中西医药的不同理论观点,以及中药药性对人体医疗的相互关系等,均作了探讨。现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
本草图经
本草图经在线阅读
《本草图经》 ,古代中药学著作。简称《咽经》,又名《图经本草》。宋·苏颂(1020年-1101年)等编撰。,共 20卷。目录1卷。图成于1061年.本书收集全国各郡县的草药固,参考各家学说整理而成。苏颂在集贤院校理任上,与同时代的药物学家掌禹锡、林亿等编辑补注了《嘉祐补注本草》一书,校正出版了《急备千金方》和《神农本草》,在此基础上,独力编著了《本草图经》二十一卷。
本草思辨录
本草思辨录在线阅读
《本草思辨录》,古代中药学著作。四卷。清·周岩撰。刊于1904年。本书主要根据张仲景立方之义,就《伤寒杂病论》所涉128种药物的药性进行了讨论。认为仲景用药皆本《神农本草经》,故《神农本草经》等书是经典,不能轻易改动。却对李时珍、刘若金、邹润安、徐大椿、陈念祖等医药学家所述药性理论提出了某些不同的见解。现有初刻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1960人民卫生出版社出铅印本。
本草求真
本草求真在线阅读
《本草求真》,12卷,一作10卷。清代黄宫绣(锦芳)撰。刊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作者深研药理,“俾令真处悉见”,故以“求真”名书。前9卷收药520种,正文药条按功效类药,每药直叙性味、功效,兼论药物来源、真伪及炮炙法。作者论药,喜用简明言词,直述己意。其论药理,“总以药之气味形质四字推勘而出,则药之见施于病者,既有其因,而药之见施于病而既有效者,又有其故。”从而将药理、药效与药物形性及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确有新见。此书采用了在当时颇为先进的检索方法。其正文分为补剂、收涩、散剂、泻剂、血剂、杂剂、食物
本草蒙筌
本草蒙筌在线阅读
《本草蒙筌》,又名《撮要便览本草蒙筌》、《撮要本草蒙筌》,12卷,明·陈嘉谟(廷采)撰。刊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卷首列历代名医图14幅,系转绘自《医学源流》。其后为总论,分18个专题讨论道地药材、野生家种、采收季节、最佳药用部位、贮藏保管、真伪优劣鉴别、炮制方法等内容,其中“贸易辨假真”一节,列举了众多药品作伪之例。强调鉴别真伪的重要性。正文收药448种,附录388种。其排列顺序宗王纶《本草集要》,分为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等 10部进行论述。每药述其气味、阴阳升降、良毒、归经、
本草经解
本草经解在线阅读
《本草经解》,中国汉医药学著作,共四卷。原题清·叶桂撰。据曹禾《医学读书志》卷下陈念祖条谓本书为“姚球撰”,后为书商易以叶桂之名。1724年(雍正2年)刊行。选录了《神农本草经》的药物117种,其他本草书中的药物57种,共174种常用药物。对《本经》等书的原文作了必要的注解。各药之后有制方一项,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临床处方。现存多种清刻本、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本草经集注
本草经集注在线阅读
《本草经集注》,古代药学著作。共七卷。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编著于(约公元480-498年前)。陶氏认为《本经》自“魏晋以来,吴普、李当之等更复损益,或五百九十五,或四百四十一,或三百一十九,或三品混揉,冷热交错,草石不分,虫兽无辨,且所主治,互有得失,医家不能备见”等问题,于是给予整理、作注。又从《名医别录》中选取365种药与《本经》合编,用红、黑二色分别写《本经》与《别录》的内容,名之为《本草经集注》。本书原书已佚,现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但原书中的主要内容,还可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之中见到。
本草害利
本草害利在线阅读
《本草害利》,古代中国药学著作。凌奂编撰,作者得其师吴古年《本草分队》,遂以此为基础,集诸家本草药论,补入药物有害于疾病之内容,更名《本草害利》。清代后期医家凌奂所著《本草害利》一书,集历代本草及名医经验,结合自己丰富临床经验,选用常用药物,删繁就简,先陈其害,后叙其利,并详述其出产、形状、炮制方法,书中提出“药害”理论,强调根据病证辨证用药,趋利避害,对于合理用药,减少“药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草分经
本草分经在线阅读
《本草分经》古代中医药学著作。共四卷。姚澜(又名维摩和尚)撰。刊于1840年。本书按药物归经理论进行编写。将药物分成通经络的药物(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与不循经络的杂品。并用简明的注文形式阐述药性、主治等内容。书中附脏腑内景图、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穴图、总类便览(依据草类、木类等药物分类法排列的药性索引)、同名附考(即药的别名)。现存多种清刻本,及1921年、1923年、1925年铅印本等。
本草撮要
本草撮要在线阅读
《本草撮要》,中国汉医古籍。陈其瑞撰。自序余质愚鲁。明知学医非有记性悟性。断不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无如嗜医之心已历三十余年。未尝或倦。因之博采古今各大家所着方药。删繁就简。注于每药之下。某药某味某性。入某经专治某病。与某药同用治某病。并将治某病。宜生用熟用。炙用炒用。研用独用。以及某药与某药。相佐相恶。相畏相反。相须相杀。逐一注明。不加臆说。现值医局从公之暇。次第录成。置之案头。以便查阅。聊资记性悟性之不足。若云借此已能洞悉精微随机应变以疗人疾。则吾岂敢。光绪十二年六月既望当湖陈其瑞蕙亭识是编之辑
本草从新
本草从新在线阅读
《本草从新》,十八卷,为清代流传较广的临床实用本草,清代吴仪洛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载药720余种,按《本草纲目》分类方法排列每药述性味、主治、功用、辨伪、修治等。多结合作者经验,并广泛总结历代医家的临床应用。对于同一药物的不同品种也多区别其力量厚薄,性味优劣,指出功效上的差异。新增燕窝、冬虫夏草、太子参、党参、西洋参等常用药。
本草崇原
本草崇原在线阅读
《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此书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233味,(另有附品56种),作“崇原”之论。自序云“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有探讨药性理论之意,药分上中下三品,从药物性味、生成、阴阳五行属性、形色等入手,结合主治疾病之机理,阐明功效,崇本求原思想,对徐大椿、陈修园等影响颇大。
本草乘雅半偈
本草乘雅半偈在线阅读
《本草乘雅半偈》,本草著作。原书未分卷,后世有著录为10、11、12卷者。明代卢之颐(子繇)撰。其书初名《本草乘雅》,撰成于1647年。四数为“乘”,因各药分覈、参、衍、断4项解说,故名“乘雅”。书成逢明末兵乱而散失,作者追忆旧作,仅将覈、参两项补其残缺,衍、断则难以复原,约只得原书之半,乃名“半偈”。共载药365种,以应周天之数。其中《本经》药222种,其它后世本草药143种。所选多为常用药,然拼凑周天之数,“未免拘牵附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诸药分《本经》上、中、下三品,《别录》上、中、下三品,
本草便读
本草便读在线阅读
《本草便读》,中药学著作。共四卷。张秉成撰。刊于1887年。本书将常用药物580种,每药之性味功治皆编成一、二联或三、四联语以为概括,然后附注文进一步阐解。全书内容简要,便于诵读。现存1936年山东省政府印刷局铅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本草备要
本草备要在线阅读
《本草备要》,古代中医药学著作。共八卷。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 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卷首为药性总义,统论药物性味,归经及炮制大要:卷一草部药191种,卷二木部药83种,卷三果部药31种,卷四谷菜部药40种,卷五金石水木部药58种,卷六禽兽部药25种,卷七鳞介鱼虫部药41种,卷八人部药9种,共计478种。每药先辨其气、味、形、色,次述所八经络、功用、主治,并根据药物所属之“十剂”,分记于该药之首。后世刊本又增附药图400余幅,更臻
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在线阅读
《备急千金要方》,又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共30卷。唐代孙思邈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明代后,有按《道藏》析为93卷者,内容相同。
保幼新编
保幼新编在线阅读
《保幼新编》是无忌先生创作的书籍。经曰∶宁医十丈夫,难医一小儿。夫小儿也,脏腑脆嫩,气血未定,经络脉息软弱如丝毫,易虚易实,乍冷乍热,口不能言证情,手不能指病处,苟不考其方,而先为之所,则当局者迷,终不免束手待尽。其为病,施姑舍,是自家之荐遭儿 ,心常痛之。昨年秋,浮屠正训,袖示一册子,曰∶此古皇明成斯文,逸其名号,无忌先生所撰《保幼新编》也。论症制方最为详备,而世医之等视文具流传烂纸。训恐久而漫灭,荡瓶钵,付剞劂,幸先生之惠一言,弁诸首也。
保婴撮要
保婴撮要在线阅读
《保婴撮要》,儿科著作,20卷,明·薛铠撰,其子薛己增补,初刊于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前十卷论述初生婴儿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后十卷主要论述有关幼儿外科、皮肤科及痘疹等病证治及医案。书中不仅介绍了丰富的治法,还收载了大量的儿科医案,为本书特点之一。后人将本书收入薛已《薛氏医案》中。
保健药膳
保健药膳在线阅读
中国药膳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养生医疗作用,是祖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自古医食同源,药食同用。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利用具有健体强身或治疗作用的食物、药物来防病治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本小册子搜集的便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为了普及和推广药膳、食疗知识,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造福于人类,我们从大量的资料中广征博采,精选出了400多种药膳食谱,按功效、作用分为16大类。这些药膳食谱,既有历代的药膳精华,又有被医疗实践证明确有较好疗效的验方、偏方。为方便读者利用,本书选收的食谱配方,主要原料基
包氏喉证家宝
包氏喉证家宝在线阅读
《包氏喉证家宝》 作者:包三述,咽喉,气之呼吸,食之出入,乃人身之门户也。其证虽繁,多归于火,盖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二脉并络于咽喉。君火势缓,则热结而为疼为肿;相火势急,则热结而为痈为痹。痹甚不通,而痰塞以死矣。
百病自测
百病自测在线阅读
本书依据古今中外大量有关人体预测和疾病诊断的资料,并经过临床实践分析整理,筛选出人体健康信息3000余条,按人体外貌体形、五官感觉、日常活动、分泌物和排泄物、心理和生理、体征和症状等顺序分类编排成册,详细地向读者介绍如何通过看、听、闻、摸来预测自己或他人的健康,从而真正实现疾病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使小病化无、大病转危为安,永葆青春健康之目的。
白喉条辨
白喉条辨在线阅读
《白喉条辨》喉科专著。又名《瑞安陈氏白喉条辨》。一卷。清·陈葆善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作者将其尚未刊行的原著《白喉订正论》删繁而成。全书共条辨15条,包括白喉的病原、所中经络、辨脉、辨色、手太阴、手少阳、手少阴三经病症治,救误、善后、外治、禁忌等内容。陈氏对白喉的治疗能汇集诸家之长,参酌个人的经验予以补充发挥,内容比较系统。现存清刻本。1930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白喉全生集
白喉全生集在线阅读
《白喉全生集》喉科专著。一卷。清·李纪方撰。刊于1882年。书中将白喉分为寒证、热证、寒热错杂症等三类,并对白喉的诊治、兼证、坏证、妇人白喉、小儿白喉,分别介绍其治疗方药及针灸等。内容简要,切于实用。现存几种清刻本,1917年萧山合义和印书局铅印本。
敖氏伤寒金镜录
敖氏伤寒金镜录在线阅读
《敖氏伤寒金镜录》,简称《伤寒金镜录》,是一部诊断学著作。由元代杜清碧撰于1341年。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代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方》刻本为精,讹误较少。全书叙述三十六舌,并附简图,每种病理舌均记载其所主证候,并介绍这些证候的治法和方药,或辨明类似证的轻重缓急、寒热虚实。不仅能辨伤寒外感病的传变,对于杂症、内伤病的虚实,亦可从此类推。此书是现存较早的舌诊专著,以其图文并茂,故对后世影响较大。此书后经重订,现有明、清刻本。19
首页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