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问题

税收问题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① ?”曰:“二②,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①盍彻乎:盍,何不。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 盍彻乎:盍,何不。彻: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 二:指十分抽二的田税。二:指十分抽二的田税。
    【译文】
    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成不好,国家财政开支不够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实行十分抽一的田税制怎么样?”哀公说:“十分抽二,我还感到不够,怎么能够减到十分抽一呢?”有若回答说:“如果老百姓开支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老百姓开支不够,您又怎么会够呢?”
    【读解】
    这里涉及到税收政策问题。
    鲁国年成不好,财政开支不足,鲁哀公本想提高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向有若征求意见。想不到有若不仅不赞成他提高税收,反而建议他减少税收。这真使鲁哀公感到不可思议。
    不仅鲁哀公感到不可思议,就是我们乍一想来也觉得难以理解:是啊,本来就不够用了,再一减少,岂不就更不够用了吗?
    可是,有若讲的是大道理,思考得更为深远。按照他的意思,因家采用减税的政策,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激发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必然会使生产水平提高。老百姓的生产水平提高了,生活宫足了,国家税收虽然只是十分抽一,也会相应水涨船高地富足起来。这就是“富民兴国”或“民富国富”的思路。相反,加重税收,会使老百姓雪上加霜,负担越来越重,越来越穷,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伤和挫折,社会经济也只有越来越萧条,人民离心离德,莫说你十分抽二,就是抽得再多一些,也照样会入不敷出。一言以蔽之,要想“民穷国富”是不可能的。这样看来,有若还很有一点辩证的思想,他关于税收问题的思考是不无道理的,对我们恐怕也有所启发。

  
《论语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