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不听怎么办?

劝君不听怎么办?
    【原文】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间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①,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②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注释】
    ①贵戚之卿:指与君王同宗族的卿大夫。②正:诚。
    【译文】
    齐宣王问有关卿大夫的事。孟子说:“大王问的是哪一类的卿大夫呢?”
    齐宣王说:‘卿大夫还有所不同吗?”
    孟子说:“不同。有王一室宗族的卿大夫,有异姓的卿大夫。”
    宣王说:“那我请问王室宗族的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宣王突然变了脸色。
    孟子说:“大王不要怪我这样说。您问我,我不敢不用老实话来回答。”
    宣王脸色正常了,然后又问非王族的异姓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辞职而去。”
    【读解】
    弘扬大臣的职责和权力而限制君主权力无限地膨胀,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之一,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民一主 政治色彩。
    王室宗族的卿大夫因为与国君有亲缘关系,国君的祖先也就是他的祖先,所以既不能离去,又不能坐视政权覆亡,当国君有重大错误又不听劝谏时,就可以另立新君。孟子在这里是弘扬宗族大臣的权力而限制君主个人的权力,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我们知道,这种另立新君,在实践上往往酿成的,就是宫廷内乱.所谓“祸起萧墙之内”,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旷日持久的战争。
    对异姓卿大夫来说,问题就要简单得多了,他们既没有王室宗族卿大夫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那么大的职责。所以,能劝谏就劝谏,不能劝谏就辞职而去,各走一方罢了。其实,这也是孔子“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的意思。
    总起来说,孔、孟都提倡臣有臣道,臣有臣的气节和人格,反对愚忠,反对一味顺从,这的确是有积极意义的。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