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127]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128]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129]

【注释】

[127]非常重要。何谓“心”?其实就是公共道德、社会舆论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于百姓而言,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而对于圣人而言,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也从另一方面消极地证明了为什么圣人要“行不言之教”了:实在没有什么太多需要嚼舌的!

[128]以德报德,亦以德报怨。圣人常守善道。所谓善,即全。所谓全,即曲。“曲则全”。因此好象圣人总是对待自己非常“苛刻”,然而其实不是。既然圣人的目的不是一般的世俗目的,所以圣人也不必纠缠于世俗的恩怨。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然而不止如此,既然“圣人”没有区分“善者”,“不善者”,一律“善之”;也不区分“信者”和“不信者”,一律“信之”。那么,在“圣人”眼里,这些区别也就消失了。而这正是前面“道经”所强调的观点:“和其光,同其尘……”。据说毛泽东也常说,水至清而无鱼。

[129]圣人可以改变“百姓”。

【译文】

圣人经常没有私心,他把百姓的心作为心。善良的,我认为他善良;不善良的,我也认为他善良,这样就得到善良了。诚信的人,我认为他诚信;不诚信的人,我也认为他诚信,这样就得到诚信了。圣人处于天下,收敛意欲,帮助天下的人,使其心浑朴。百姓都把自己的耳目专注于圣人,圣人都把他们当作婴儿对待。

《老子集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