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王主任的宴请

转眼间,贾士贞来省委组织部已经半个多月了,机关干部处的人头他也渐渐摸熟了。每天早上,几乎都是他第一个到办公室的,然后进行例行的必修课——打扫卫生。一进入组织部这幢红楼,每个人都变得沉默寡言、小心谨慎起来,从没有人敢放肆地大声喧哗。毕竟这里是管理全省几千名高级领导干部的神圣地方,关系到组织部每个工作人员的前途和命运。

他和唐雨林的任务提前完成了。在外面跑了那么多单位的两人,突然回到办公室,有着明显的不适应。贾士贞半天也理不清自己的思绪,平心静气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地收回自己那颗奔腾的心。看来在这里,处长才是真正掌握日常工作实权的人,贾士贞这样想。他常常会借上厕所的机会,留意处长室,而处长室几乎每时每刻都关着门,当然,那里也许每时每刻都在酝酿着省级机关高层人物的重大决策。那天顾副处长领贾士贞去见过一次驼副部长,此后他就再也没见过任何一位部长。可以说,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唐雨林,他每天跟着他。虽然两人已经很熟了,但是在办公室里他们还是一样的沉默寡言、小心翼翼。

突然,他想起早上进办公室时看到从门下面塞进来的一封信,捡起一看,信封上写着:“唐雨林、贾士贞亲启!”下面落款只有“内详”两个字。他看了半天也没拆,放进了抽屉里,现在一下子想起这事,急忙拿着信,交给唐雨林。

唐雨林撕开信封,看完后递给贾士贞。他接过信一看,才知道这是一封反映省区划设置办公室王学西的人民来信。主要是挥霍公款,大吃大喝,上班、出差打牌,甚至赌钱,受贿,居然一次用公款购买中华牌香烟五十条,全部供他自己任意使用。贾士贞看完后只是微微一笑,把信又交还给唐雨林。唐雨林把信装进信封里说:“交给仝处长处理!”

贾士贞现在他已经很老到,渐渐熟练地掌握了考察干部的基本方法。回想起第一天在省区划设置办公室和人谈话,唯恐漏掉一个字,记录得手都发麻时的场景,他就觉得很好笑。实际上,记不记那些人的谈话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那种考察材料都大同小异,虽然不能像写小说那样,但想象空间还是相当大的。贾士贞忽然觉得省委组织部的工作在外人看来那么神圣而高尚,可真正身在组织部里的人,却会感到枯燥而压抑。可是也只有这种枯燥而压抑的经历,才会让一个人变成了不起的人物。

按照唐雨林的分配,贾士贞开始准备每一个人的考察材料。这种考察材料贾士贞虽然没动过手,但他早已心中有底了,上面一行是“×××考察材料”,下面的第一段便是被考察人的基本情况:姓名、出生年月、籍贯、文化程度、入党时间等,也称为自然状况。第二段是个人的简历。正文部分则是主要表现:主要是写被考察人的工作成绩,还要举例说明,大都根据群众谈话时的记录整理而成,找话说,说好话,个别人反映的问题又一时无法证实的,大都是采取回避的办法。最后写几条缺点,多数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如“工作中有急躁情绪”啦,“要注意工作方法”啦,或者“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之类的。贾士贞逐渐明白,凭这样的考察材料,谁不能提拔!然而他也在想,组织部门不这样做,又能怎么办呢?自从有了管干部的组织部以来,多年来大家都这样做了,谁又能违背这种规律呢?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像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瓦特那样的大科学家发明一个举世罕见的惊人创举了。

现在,他拿出一本考察干部专用稿纸,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写上“王学西同志考察材料”。

贾士贞的头脑里开始构思王学西的成绩。贾士贞自师专毕业后,虽说没能发表过什么专著,出版过什么惊世之作,但也有一些文章常常被刊登在报纸杂志上,他本人还被乌城地委党校称为小才子。然而对于干部考察材料,虽然他做到了心中有底,但毕竟还是头一次,所以他提笔想了半天,又反复看了以往那些考察材料的范文,不是觉得文体不对,就是觉得写起来太简单,太容易。翻开记录本,一部分说好话的人谈得太空洞,缺少实际内容的真实事例,而更多的人谈了他许多问题,而且有理论有事例。贾士贞一时为难起来,反复翻着那些考察材料的范文,犹豫了半天,总是不敢动笔。

临下班时,唐雨林告诉贾士贞,说老廖约他们俩晚上出去放松放松。贾士贞不知道这中间还有着什么奥秘,只好听从唐雨林的安排。

六点钟一到,他们出了办公室。从省委大门向左拐不到五分钟,见一辆奥迪轿车停在那里,老廖从车里下来,伸出手来一一握着。上次考察干部时,贾士贞已经知道他的身世:“文革”前入伍,部队转业时是正团职,现在已经五十岁了。可他却说自己那时已经高中毕业,贾士贞算来算去都不可能。十五岁高中毕业除非是神童,“文革”前十五岁只能是一个小学生。这家伙肯定在说假话。贾士贞不觉又想到那场车祸的巧遇。

到了天乐夜总会,王学西拱手迎上来,唐雨林忙同他握手。王学西满面春风地说,唐处长一走就把他忘了。过了一会儿,又觉得冷落了贾士贞,于是又急忙抓住贾士贞的手,一个劲儿地抖着,嘴里不停地说:“老朋友,老朋友。”正待坐下,一阵扑鼻清香吹了进来,他俩抬头一看,却是两朵鲜花般的女子进来了,唐雨林愣了半天。

随后两个女子分别挨着唐雨林和贾士贞坐了下来,后来二人才知道挨着唐雨林的那个女子叫小李,而另一个叫小张。服务员端上热茶,递上热毛巾,一应如仪。

虽然只有六个人,可是喝酒的气氛却十分热烈,高潮迭起。

王学西、老廖、小李、小张又开始轮番向唐雨林和贾士贞敬酒,贾士贞捂着杯子说:“唐处长,我是不能再喝了,这样喝下去,恐怕我们俩非倒不可!”

唐雨林说:“这样吧,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给各位轻松轻松。”

贾士贞大声表示支持,“好,好,好。”

唐雨林看看众人,说:“有一个穷汉,穷得没饭吃。于是去小餐馆,问面条多少钱一碗?老板说两块钱一碗。穷汉又问:‘面条汤多少钱一碗?’老板说:‘面条汤不要钱。’于是穷汉说,那来一碗面条汤!老板没办法只好给他一碗面条汤。第二天,穷汉又来了,仍然不给钱要了一碗面条汤。第三天穷汉又来了,老板说:‘面条两块钱一碗,面条汤三块钱一碗。’穷汉想了想说:‘那来一碗面条吧!’老板给他一碗面条。穷汉把面条吃了,却把面条汤留下了,对老板说:‘找我一块钱!’老板一时糊涂了,说:‘你吃了面条不给钱,还向我要一块钱,岂有此理!’穷汉说:‘面条汤三块钱一碗,面条两块钱一碗,我吃了面条,可没吃面条汤,三块钱减去两块钱,你说该不该找我一块钱?’”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还没反应过来。

贾士贞大笑起来,“看,都给忽悠住了吧!”

唐雨林说:“我这忽悠没别的目的,只是想少喝酒。”

王学西说:“唐处长还真能忽悠,差点把我们都忽悠住了。”

“哪里哪里,真正能忽悠的还是你王主任,看把省区划设置办公室的那么多群众都给忽悠住了,还把……”唐雨林突然停住了,诡秘地看了一眼贾士贞,把后面的话吞了回去。贾士贞知道唐雨林是想说“你王主任居然把省委组织部也给忽悠住了”。

贾士贞赶忙说:“差不多了,唐处长还有事。”

唐雨林也坚决不喝了,贾士贞感觉到唐雨林是差不多了,看他的上眼皮都耷下来了。王学西让小李扶着唐雨林,小张扶着贾士贞离开了包间。出了包间不远,贾士贞捂着肚子说:“小张,我的肚子坏了,得赶快上卫生间。”到了卫生间门口,贾士贞进去,小张则在门口守着。过了好一会儿,贾士贞摇晃着身子出来了,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扶着小张说:“小张,不行了,我要上医院!”

“那怎么办,我去找王主任!”小张慌慌张张地说。

“不要紧,老毛病,你把我送到楼下,我打的去拿点药就行了!”贾士贞推着小张说。

两人来到楼下,迎面来了一辆的士,贾士贞走过去拉开车门说:“小张,对不起,帮我向王主任和唐处长打个招呼。”说着关上了车门。

贾士贞坐在的士里,觉得脑袋昏昏沉沉的。驶出天乐夜总会,他犹豫了一下,想了想说去宏门大酒店!

他搞不清天乐夜总会离宏门大酒店有多远,只觉得胃里的酒一阵一阵地往上翻。他闭着眼睛,直到司机叫他时,才付了钱,推开车门。一阵夜风吹过,贾士贞脚下踉跄着,进了酒店大门。脚下已经不听使唤了,但就在他恍惚间,贾士贞停住了脚步,手扶着大门,又转身蹒跚着走了。连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在酒精的作用下,会到宏门大酒店来!

一觉醒来,贾士贞觉得口干难受,拿起热水瓶,倒出来的竟是凉水!他喝了两口,又想到昨天的事。自从上次在宏门大酒店初次和华祖莹相识,至今还保留着清晰的记忆。她那眉眼鼻子,无可挑剔的身段。孤独的漫漫长夜,妻子不在身边,他处处用理智来控制着自己。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偏偏糊里糊涂地想到华祖莹。隐隐约约,如同梦幻一般,好像自己吐了酒,醉得无法自制。来省城半个多月,在这花花世界,灯红酒绿的环境当中,所见所闻,已不再是在乌城那样过着封闭式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了。

自从考察干部工作告一段落后,他每天一到办公室就摊开稿纸,手里握着笔,苦思冥想,渐渐地,他觉得这样的文稿太枯燥无味了,每一个人的考察材料,都要把前面的自然状况和个人简历一字不错地按照履历表抄下来,而现实表现部分,都是没话找话说,这些在任何文体里都是最忌讳的写法。天天如此,他感到太缺少“创作”的热情和冲动了。小说家们靠的是创作冲动,一气呵成几十万字,可他往往面对这几千字,就理屈词穷。他甚至想,像这样一百年下来,也不可能出现出色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没一个人愿意看,更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发表。但是他又想到,正是这些不成文的东西,成为多少人提拔升迁的理论依据呢!

贾士贞和唐雨林考察过的五个部门,算起来有近三十个人的考察材料要写,当然,作为副处级的唐雨林自然是不会去写的,所有的艰巨任务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没有计算已经完成了多少,但他认为难度最大的,还是王学西和汪永这两个人的考察材料。

这天早上,贾士贞照样早早来到办公室,拖地抹桌子,打扫完毕后,决定尽快把王学西的考察材料完成了。接着上次的标题,他先把王学西的自然状况和个人简历抄了下来:王学西,男,1938年4月出生。山东泗海县人,1957年参加工作,1963年8月入党。初中文化。现任莫由省区划设置办公室主任(副厅级)……

在初稿过程中,贾士贞颇动了一番脑筋。他认真阅读了考察记录,回忆一些同志的反映,以及几次和王学西的接触,到底应该如何把握王学西的考察材料,这可是提供给上级领导掌握干部使用的依据,也是从文字上给一个干部定了位。他清楚,任何一个干部,群众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其中也不乏带着个人恩怨和感情色彩,但是对于一个参加考察干部的同志来说,只要他全面了解了群众的反映,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他会对一个干部的优劣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的。但是按照组织部门的行话“一个干部的成绩总是主要的”,所以,一份考察材料最主要的就是讲工作中的成绩,讲优点。虽然不像写小说那样随意虚构故事,虚构情节、人物,但尽量发挥想象力地描写,也算是正常事了。比如“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积极”,“团结同志”等等。

写完初稿之后,贾士贞反复看了看。他想,自己毕竟初次写考察材料,考察干部只是一个过程,而写好考察材料才是自己的基本功。按照仝处长的说法,好的考察材料一定要三千字以上。按照这样的要求,这篇初稿篇幅和字数都不够,他只好再添枝加叶,没话找话说。贾士贞觉得现在的自己就如同一个不称职的编辑,居然在组织部里凑字数!终于,他把王学西的考察材料增加到两千多字了。

看着这份考察资料,一边看一边犹豫着。贾士贞突然又怀疑自己给王学西下这样武断的结论,是否对党对人民负责任了?王学西挥霍公款,一次购买五十条中华牌香烟供自己用,还有群众揭发他建大楼时的受贿问题,这样的领导干部也算“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吗?52.9%的群众认为他不称职,这样的领导是好领导吗,能够提拔正厅级吗?还有那天,王学西面对车祸中那么多受伤的旅客,眼睁睁看着那个老人抱着满身是血的女人无动于衷,最后竟找借口开车跑了。难道这样的人心中还想着群众,还能成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吗?

贾士贞觉得自己已经不是一名组织部的工作人员,而是一个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帮凶。就在这一刹那,他觉得自己变了,自从到了省委组织部,他变得胆小了,变得失去了正义和正直的优良品质了,顿时,满脸烧灼感油然而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贾士贞放下考察材料,心里充满了内疚和自责,好像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失去良知的禽兽。

下午上班后,贾士贞还是默默地琢磨着王学西的考察材料,拿起笔改了半天,依然不知道如何是好。下意识地翻着已经写好的那些考察材料,自己现在可是为党为群众在选拔领导干部呀!怎么能把一个干部说成了英雄,言过其实的地方太多了。他再次拿出唐雨林给他的“范文”,翻看了一会儿,觉着实在没有办法,多少年来组织部都是这样办的,他一个小小的贾士贞能够破了这个规矩吗,能够改变这种体制吗?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影响工作,那是一条危险的死胡同。一个领导干部为党为人民工作了多少年,成绩能不是主要的吗?写考察材料就必须写他的成绩,而且要千方百计地寻找他的成绩。即使他是一个大贪污犯,群众没发觉,那就是好同志,就要找成绩,就要提拔。想到这里,贾士贞自觉心里又得到一些安慰。决定排除内心的矛盾和干扰,加快速度,把这些考察材料尽快地写出来。

这就是组织部工作最基本的内容,没有这些东西,一个领导干部如何提拔呢?在这些考察材料中,贾士贞觉得唯有桑延华的材料写起来最得心应手,也是他最满意的一份材料,但是他能为桑延华做的也只能这些了。他相信如果仅仅凭考察材料的话,那桑延华在提拔时一定是优先的。

《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