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乐治疗慢性胃炎193例

1984的Marshall成功地从胃炎病人的胃内分离出了幽门螺杆菌(Hp),以后又对Hp的形态理化特点及与胃炎的发病作了大量的研究,从而揭示出Hp与胃炎的相关性因素。经研究Hp常寄生在胃窦部向胃体部蔓延,组织学检查多见于胃液深层胃表面上皮游离面,两个表面的上皮交界处,胃小弯固有膜浅层的腺体内寄生,从此胃炎的致病因素就有了突破性进展,为药物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Hp对先锋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和四环素等敏感,但这些抗生素虽有治疗价值,往往有毒副作用,长期服用会出现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甚至诱发出血及耐药,所以我们选用得乐冲剂治疗慢性胃炎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自1994—02~1995—10对1000例有消化系统症状经Olympusxo—10型内镜检查,确诊为浅表性活动性胃炎346例,镜检时在胃炎部取标本活检作Hp培养及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其中男278例,占80.3%,女68例,占19.65%,年龄24岁~62岁,平均45岁。

1.2 方法

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得乐冲剂193例,占55.7%;B组口服庆大霉素8U153例,占45.7%。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消化系统药物及抗生素,A组取得乐冲剂1包混于20ml水中餐前半小时口服,每日3次,B组取庆大霉素8U在餐前半小时口服,每日3次,连服4周停服,2周后复查胃镜活检及尿素酶试验。

组织学、Hp检查标准及疗效标准 在活检粘膜中见中性粒细胞浸润为活动性,活动性胃炎程度根据粘膜内中性白细胞多少分为三度,轻度<10个、中度10~30个、重度>30个,用改良Giemsa切片染色及尿素酶试验阳性,再根据分布数量在密集处三个视野平均数分为四级,平均每个视野所见典型HP<10条(+)为一级、10~60条(++)为二级、60~120条(+++)为三级,>120条(++++)为四级。

疗效判断 显效:症状缓解胃粘膜内中性白细胞消失,Hp(-);有效:症状减轻胃粘膜内中性白细胞减少,Hp减少;无效:与治疗前无改变。

2 结果

2.1 Hp与胃炎的相关性

慢性胃炎的病因大量资料证实与Hp相关是通过感染而发病的,我们检查时发现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呈E相关,Hp1级139例,占30.8%,轻度活动34例,占25.75%;中度活动86例,占65.15%;重度活动12例,占10.9%。Hp2级124例,占35.6%;轻度活动40例。占32.32%;中度活动52例,占41.99%;重度32例,占25.9%。Hp3级54例,占15.6%,;轻度活动16例,占14.3%;中度26例,占64.3%;重度12例占21.4%。Hp4级36例,占10.4%;轻度活动4例,占11.19%;中度活动16例占44.4%;重度活动16例占44.4%(r=0.885 P<0.01)。

2.2 Hp消失与症状改善情况

经得乐治疗后Hp消失程度与症状呈E相关性,A组193例显效125例占64.7%,有效52例占26.9%,无效16例占8.2%,况有效率为91.6%。B组153例显效84例占54.9%,有效29例占18.9%,无效40例占26.1%,总有效率为75.8%。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羞异性P<0.05。Hp转阴率A组治疗两周转阴率88%,四周转阴率91%;B组两周转阴率16.0%,四周转阴率75.8%,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自从胃中分离出Hp以来,从生物学的观点看,胃炎的病原体可能就是Hp,其理由是:①多形核细胞的数量与Hp的数量之间呈E相关,在缺乏多形核细胞的胃粘膜中也不出现Hp。②抗Hp药物治疗有效,在慢生胃炎活期Hp检出率很高,约在50%~95%,组织学上没有胃炎证据的Hp检出率低,充分说明Hp与胃炎之间有因果关系,用得乐治疗复发率比抗H2受体药物要低,得乐的治疗机理在酸性条件下(pH<5)产生氯氧化铋等化合物对胃炎性粘膜具有亲和力,并使炎性渗出物中蛋白形成一种蛋白铋保护粘膜,众而使酸蛋白酶和胆汁与炎性组织隔绝杀灭Hp,促使炎性消散。③刺激粘液分泌与粘液糖蛋白结合,表成保护性薄膜,免受胃酸损害利于胃炎的消散,而炎症消退后使胃内环境发生改变Hp不能生存。④Hp在粘液深层粘膜表面需氧生活,得乐能为胃蛋白酶形成薄膜隔绝无氧使Hp灭活。经过对照研究提示,得乐治疗胃炎总有效率91.6%,而庆大霉素却只有75.8%,得乐灭活Hp并随着Hp消失胃炎组织学的改变,再经内镜复查有明显改善消化症状亦呈相应减轻或消失,得乐治疗胃炎是由于其抗菌作用或细胞膜的保护作用,口服得乐后胃粘膜活体组织电镜检查发现,得乐的铋剂包裹着Hp并使细菌细胞肿胀和溶解崩溃。三钾二枸橼酸络合铋所形成的铋蛋白质络合物膜能保护胃粘液免受胃酸作用,有利于胃炎的消散,而炎症消退后胃内环境发生改变又使Hp不能生存。

《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