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谋反?千古奇冤!三国第一大冤案历史真相

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命大将魏延为前锋,亲统大军出祁山北伐曹魏。同年8月,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在五丈原军中病死,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死后,蜀汉在撤军时发生内讧,长史杨仪以魏延谋反为由,派人将其斩杀,并诛灭魏延三族。在小说《三国演义》中魏延更是被刻画为一个天生反骨、反复无常的小人形象。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为何说魏延谋反是一桩千古奇冤呢?

魏延,字文长,义阳(河南信阳)人。《三国演义》中说魏延是在刘备平定荆南四郡时,投靠刘备的,而且当时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劝刘备杀掉他,但这在史书并无相关记载。魏延第一次登场是在211年,这时刘备应益州牧刘璋的邀请入川,魏延作为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在平定益州之战中,魏延因作战有功,被封为牙门将军。当年长坂坡之战时,赵云因保护阿斗,也曾被封为牙门将军。

218年,刘备亲率大军攻打汉中,曹操闻讯亲率大军抵御,史称汉中之战。在汉中之战中,魏延数战有功,最终帮助刘备夺下汉中。219年,刘备在沔阳自称汉中王,并将治所定在成都,于是需要留下大将镇守汉中要地。当时关羽已经镇守荆州,许多人都认为镇守汉中的重任非张飞莫属了,就连张飞也觉得十拿九稳了。

但当刘备宣布最终人选的时候,全军上下听闻此事一片震惊。刘备破格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并将他的“军衔”从牙门将军升为镇远将军。刘备大会群臣,向魏延问道:“今天委任你这个重任,你打算怎么做?”魏延朗声答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听后十分满意,群臣也称赞魏延的豪迈。

魏延镇守汉中长达八年之久,直到227年诸葛亮入驻汉中,筹划北伐。230年,魏延率军攻击曹魏凉州地区,魏延大破魏将费瑶、郭淮,战后魏延因功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为南郑侯。而且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子午谷攻关中,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魏延认为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魏延虽然勇猛过人,善待士卒,但性格高傲,性情极恶,人人都避其锋芒,颇似晚年的关羽。唯独丞相长史杨仪不屑魏延,两人势成水火。甚至魏延有几次拔出刀来要杀杨仪,但诸葛亮爱惜二人的才华,费祎也常为二人调解。此时就连东吴孙权都看出了蜀汉的这种情况:“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234年8月,诸葛亮临死前留下命令,“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死后,杨仪便让费祎去探探魏延的口风,魏延回答道:“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魏延还想让费祎与自己联名向诸将宣示。从魏延的言行来看,他并没有造反的意图。

当魏延得知大军撤退后,他十分恼火,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将栈道烧毁。杨仪和魏延先后向刘禅上书说对方谋反。但魏延毕竟是武将,文官们一致担保杨仪。当魏延拦截杨仪大军时,大将王平骂魏延的先头部队:“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魏延的军队不明情况,纷纷逃散。

魏延和其子数人逃亡,注意他们的逃亡路线是逃往汉中,并非逃向曹魏。但杨仪派遣大将马岱追击,将魏延斩首。当杨仪见到魏延的首级后,一边用用脚践踏魏延的头颅,一边骂道:“庸奴!看你还能再作恶么?”杨仪赢了,魏延谋反的罪名也就成立了。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魏延只是想杀杨仪,并非谋反。元代的郝经更是认为杨仪是“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魏延谋反确系冤案,而且经过三国演义的渲染,魏延的形象更是影响深远,堪称一桩千古奇冤!

最后交代一下制造魏延谋反的主角杨仪的下场,235年,杨仪自以为功多而口出怨言,被削职流放。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魏延》